第五十節 青眼虎

王稟向大家介紹築壘之陣,他已經思量完全,到達汴梁的幾日,又對汴梁四周親自作了考察,他又是宿將,說起戰場上的事兒條理分明。他以白子爲宋軍,黑子爲金兵,繞着汴梁城牆一塊一塊的講述,娓娓道來,分外使人信服。

王稟講完,沒有人說話,半晌,張叔夜才說:“今日始知開國名將之風采。叔夜拜服。”

劉延慶道:“呼太尉,你家有這樣的寶貝,當早些拿出來,說不定我等可以守住燕京,便無今日之困了。”

呼延灼道:“家父只傳了連環馬陣圖。卻未傳過築壘陣圖,想是遼州一支單傳的。”遼州指呼延守信,他曾遙授遼州團練使。

張叔夜道:“對正臣的方略諸公怎麼看?”

“這方略妥貼,請張相公稟明官家,照此施行吧。”

“劉學士說得在理,吾自即刻草擬奏摺,傳文字機宜來。”張叔夜又扭頭對王稟說:“築壘所需工料、人手,還煩請節帥擬一個章程。四面提舉守禦史照章施行便罷。”

王稟道:“回相公,章程早已擬好,各位太尉派遣本部築壘便是。”

衆人又商議了一個時辰,約定明日起接收本部,就開始佈置防禦了。

張叔夜進展順利,童穆也在一旁爲他高興。待奏摺擬好,童穆道:“事不宜遲,你速隨咱家進宮,當面與官家分說清楚。明日便可施行。”

張叔夜本對內侍沒什麼好感,而且他的從弟張克公還彈劾過蔡京和童貫,童穆這麼熱心,倒讓他心中警惕。

但時間的確耽誤不起,童穆說的也在理,於是兩人乘一頂轎子,趕往宮中。

到達宮門前的時候,已是戌時。宮門緊閉,童穆讓張叔夜稍待,自己到宮門前與侍衛說了幾句話。侍衛在宮門上敲了敲,宮門打開一道縫兒,童穆進到門裡,探出頭來衝着張叔夜招招手,示意他跟上。

“我乃堂堂執政,來遞奏摺,居然鬼鬼祟祟的,如同做賊一般,”張叔夜心想,“這大宋朝要完。”

他接着又想:“宮禁森嚴,宰執白天入宮都有一套繁文縟節,這內侍大晚上的居然如入無人之境,這大宋朝更要完。”

兩人走了幾步,張叔夜問:“吾等是去睿思殿嗎?”

“官家肯定在康貴妃那裡。咱們直接去。”

“官家已經睡下了?不如咱們去睿思殿等候吧。”不知不覺中,張叔夜和童穆用起“咱們”了。

“還早呢,張相公,你跟我來。”

張叔夜走着走着,身上開始冒汗:“我一個大男人,在後宮裡肆意穿行……”

兩人到了一出妃子的住所,只見屋裡燭火通明,依稀見到幾人正在飲酒。張叔夜隔着門窗往裡望去,依稀有六個人坐着,其中四個人穿着女裝。

張叔夜拜倒在地,等着通傳。童穆卻溜道窗前,打了個手勢,纔回來和張叔夜並排跪着。

這時,一個女官打開門從門裡出來,問道:“童公公,官家問你有何事,今日樞密院軍議的情形如何?”

童穆道:“樞密院軍議已畢,張樞密親自來了,要向官家稟報。”

女官道:“榮德帝姬,茂德帝姬都帶了夫婿來拜見太后和官家,豈是樞密進去的時候?”

張叔夜心想:“原來駙馬曹晟、蔡蓧都在,爲何我只見了兩個男的。而且男子怎得進出後宮?”

他正在想着,就沒聽清楚女官與童穆的問答。只見女官返身進去稟報,突然聽見裡面杯盤掉在地上的聲音,接着聽見趙桓大叫:“什麼,樞密在門外?曹晟你且留下,蔡蓧快躲到後屋去,你要被御史的口水淹死的。”

屋裡忙亂了好一會,纔有女官出來,讓童穆帶着張叔夜到睿思殿等候。兩人往睿思殿走的時候,張叔夜埋怨童穆:“吾等在宮門等候通傳便好,進到後宮,成何體統。”

“樞密,您若是在宮門等候,只怕會讓您明日再來了。”

“只是唐突了官家……”

“樞密放心,在這當口,官家絕不會埋怨您,最多就是把氣撒在童穆身上罷了。”

“那童公公可要受委屈了。”

童穆沒有說話,眼睛卻有些溼潤,他抹了抹眼睛:“快走,到睿思殿您先歇一會。”

過了半個時辰,趙桓趙桓到了睿四殿,駙馬曹晟也跟在一旁,張叔夜向他彙報了今日軍議的情況。趙桓道:“如此甚好,只是四向守禦使都是武人,各軍再加一個文臣參議軍務。”

張叔夜道:“不知是哪四位?”

“這些小事,愛卿你與宰相商議吧。”

趙桓又說:“駙馬曹晟,開國名將曹彬之後,張卿你以前見過他未?”

“曹駙馬是侍衛親軍馬軍司都虞侯,臣自然見過的。”

“朕憂心軍事,又不忍打攪卿家你等,只好叫曹駙馬爲朕解釋一番,卿家你切勿彈劾曹駙馬。”趙桓這是此地無垠三百兩。

張叔夜卻不會在這等小事上計較,敷衍了幾句。

“曹駙馬是朕信得過的人,不如讓他協助卿家?”趙桓又道。

張叔夜卻有些猶豫,曹晟最出名的事情,就是陪榮德帝姬打馬球,從馬上摔下來了。然後曹晟的岳父,當時的皇帝,現在的太上皇,讓曹晟“到馬軍司學三年騎術,再來陪朕的女兒玩耍。”這樣的人上了戰場,不知道有多麻煩。

不過皇帝已經開口了,張叔夜何必在這種小事上駁皇帝的面子,反正只是讓皇帝在身邊多安一個眼線罷了。張叔夜於是應允了。

諸事談定,只等明天中書舍人擬旨,門下省副署,補辦一下手續。

趙桓和張叔夜都準備結束了,童穆在一旁說道:“曹駙馬身邊也沒有一支親兵,不若將飛山營交與駙馬。”

趙桓突然想起來:“飛山營,莫不是城外那些遊砣?”

原來,城外有五百座投石機,在另一個時空,這五百座投石機的命運史書有載:“上出郊按遊砣而竿折,拽遊砣人有死者,上不悅賞賚有差因登城北壁而還。是時金人在河東河北謀兩路侵入,有遊砣五百餘座在郊外不收入城。兵部則曰:屬朝廷系樞密院合收。樞密院則曰:自有所屬耳。軍器監提舉官內侍也,方以罪去。京城所則曰:京城所掌守禦也。未守禦何預於我哉!或謂駕部當理會,駕部則曰:庫部何不收?終不能津般入城,既金人犯城下盡爲攻城之用。”

即趙桓檢閱過一次飛山營的投石機,當時出了事故,趙桓就回城不管了。兵部,樞密院,軍器監,開封府,駕部,庫部互相推諉,後來這五百部投石機都被金兵取得,用來攻打汴梁。

現在童穆在皇帝和僉樞密院面前提出來了,張叔夜是外地剛進京的,根本不知道這回事,一聽有五百座遊砣,便道:“那便要勞煩駙馬了。”

曹晟正想推辭,他在馬軍司的都虞侯只是個閒職,連點卯都不用,不知道多自在。

趙桓給妹夫找了個差遣,卻正在興頭上:“曹晟聽旨,授爾飛山營管軍,三日之內,將五百遊砣搬取軍前聽用。”

曹晟無法,只得跪下謝恩。

張叔夜直到丑時一刻,才得以出宮。他借住在劉鞈家中,劉鞈早已叮囑家人留心,待張叔夜一回去,便叫醒自己。他命家人備下花生等小食,一面給張叔夜宵夜,一面詢問面聖的情形。

“諸事妥定,明日便可開始築壘。只是……”劉鞈猶豫着。

“老友但說無妨。”

“我聽聞築壘需要一件物事,竹筋水泥。竹子雖然難辦,但王節帥也說了,可以用劈開的樹木,甚至槍桿代替。但水泥卻沒處尋去。”

“築壘地域的支撐點,由反坦克碉堡構成。兵團各師、團、農場,應該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材料修建。最理想材料爲鋼筋混凝土,但爲更有效利用社會主義的物資,可以用農場自產水泥代替,在水泥中夾入毛竹或樹幹,以增強碉堡外壁的韌性。”——《反帝反修,備戰備荒——民兵訓練教範5:刺殺、地雷、爆破、土工作業》書中竹筋水泥碉堡,可以抵禦100毫米榴彈或者122火箭彈的爆炸衝擊波,因此呼延庚就直接提出了用竹筋水泥築壘.

但他忽略了一件事情,他以爲水泥是很簡單的事情,在他來的時空隨便哪個民工隊都能拿出水泥來。可他沒想到宋代根本沒有水泥。而且呼延庚自己既不會燒水泥,也不會用水泥砌牆。他向王稟提出用水泥的時候,王秉一頭霧水。呼延庚只好簡略的告訴王稟,用石灰石和粘土燒製水泥,到開封找名匠試幾次。

張叔夜心裡一驚,自己倒忘了這件事,略一思索,一拍大腿:“有了,叔夜在宣和年間,曾剿滅招安梁山賊寇三十六人,賊寇中有一人,姓李名雲。本是沂水縣的都頭,家中以燒製磚瓦爲業,磚瓦成色火候如何,一眼便能看穿,人稱青眼虎。被挾裹從賊,此人最善營造,從賊後也專事山寨營建,無大惡。現正在叔夜軍中。不若讓他一試。”

“我等還可在開封府張榜尋求名師大匠,多找幾個人嘗試,總歸燒出水泥來。”

“燒不出來也沒關係,築壘地域,是以戰壕爲骨架,只要戰壕挖好,便有七成威力。”張叔夜興奮過的一拍桌子,打翻了盛放花生的碗,花生灑得滿地都是。

兩人一通夜話,天色漸漸明瞭,張叔夜小寐一會,便與劉鞈一同去樞密院。

張叔夜、王稟等人都在樞密院取齊,隨後四向守禦使就準備到各自部屬的集結地去接收部隊,開始修築工事了。這時,王稟又提出一個問題:“汴梁北臨黃河,東西兩面連通汴水,須得一個通曉京畿水勢的官員來指點工事的修建,不知都水監有無人選。”

感謝書友狗砸啊的打賞

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五十節 旁牌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一節 孤城第二十節 練兵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十四節 灤州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十二節 宣贊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二節 大名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十六節 平州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十一節 獎懲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一百四十節 出發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五節 潰兵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五節 潰兵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十八節 守營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七十五節 移駕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三節 行軍司馬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九節 阻擊第七節 魯達第五節 河間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二十節 驚雷第六十九節 傳首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二百四十一節 南返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八十七節 名言
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五十節 旁牌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一節 孤城第二十節 練兵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十四節 灤州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十二節 宣贊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二節 大名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十六節 平州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十一節 獎懲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一百四十節 出發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五節 潰兵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五節 潰兵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十八節 守營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七十五節 移駕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三節 行軍司馬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九節 阻擊第七節 魯達第五節 河間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二十節 驚雷第六十九節 傳首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二百四十一節 南返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八十七節 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