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潰兵

寨主齊員外大約四旬,一副精幹的樣子,他吩咐安排酒宴,招待呼延庚等人。

“呼延太尉號稱鐵鞭王,是開國勳貴,小將軍今日光臨寒舍,可謂蓬蓽生輝。”齊員外先恭維了呼延庚一番。

“我看寨中弓上弦,刀開磨,員外這裡倒是警醒得很。”

“哎,太行山中盜匪衆多,我等鄉民結寨自保而已。”

“敢問這山喚作什麼山?離隆德府還有多遠。”

“此山喚作發鳩山。過了這座山,再走上六十里,便是隆德府治所在。”

“我看這發鳩山倒是個藏兵的所在。”

“小將軍好眼力,幾個月前來了一夥潰兵,聽說是太原城敗退下來的,卻不敢去隆德府,佔下了發鳩山,只在四鄉里呱噪。”

“可曾驚擾了員外?”

“來借過一次糧。起始的時候,山上只有一百來人,四下的寨子湊一湊,也能夠他們過冬,只是眼見四下裡的潰兵都投到這裡來,山上怕不有近千人,我看,他們不久又要下山來借糧了。哪有那麼多糧食可借。”

“員外可曾向隆德府求援?”

“年初時隆德府失陷於金賊,張父母新到,我們派人到府中告狀,也沒見回信。”

張父母即隆德知府張確,他剛剛上任,心裡只怕全是金人入侵的事情,發鳩山的山賊這等小事,怕是沒心思搭理。

齊員外也不再說山賊的事情,只是勸衆人飲酒。

在酒酣耳熱之際,齊員外突然說:“若是小將軍能替朝廷約束這幫潰兵,卻是好大的功德……”

要求提出來了,等呼延庚開價。

“好歹我也是正八品的修武郎,保境安民義不容辭,只是這好幾千人的軍糧,實難籌措……”呼延庚躊躇着。

“潰兵若無將軍約束,定然糜爛鄉里,老朽願意牽頭,隆德府以西各村各寨,今冬向王師奉獻二百石軍糧。”

“山上有好幾千人,二百石怎麼夠?怎麼說也要三千石吧。”

兩人討價還價,最終商定,齊員外幫助呼延庚募集五百石軍糧,若是隆德府有錢鈔撥付下來,齊員外再代爲採買。

“天色不早,請將軍早些歇息吧。”

員外好不容易給呼延庚等人擠出三間房來,呼延庚獨佔一間,這幾日都沒有好好休息,又飲了酒,呼延庚很快就睡着了。

天一大早,衆人收拾停當,牽着馬便向發鳩山而來,順着山勢一路上行,不久就遇到了巡山的小校。

“呔,爾等可是來投,上山來帶給我家大王的禮物呢?”

丘穆陵仲廉大怒,就要拍馬上前。呼延庚攔住他,對小校說:“回報你家大王,延州呼延庚前來拜山。”

小校回去稟報,呼延庚等人在山門處等候,突然,聽得山上一陣鼓響,不多久,一員戰將全身披掛下山來。

這戰將倒也生得雄壯,手提一把青龍偃月刀,馬鞍上掛着一張弓,一壺箭。

只是他這身披掛,卻也太奇怪了些。

只見下山來的這員將領,穿着衙門的都頭的服飾,外套半身殘破的皮甲。護心鏡不知去向,卻用白布裹了一些紙甲的殘片在胸前,倒似婦人的裹胸一般。

步鹿孤樂平得意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披掛,催馬上前:“來將聽了,問你是哪家的軍馬,怎的在此佔山爲王,做了亂草叢中一個賊。看到朝廷命官在此,還不下馬受縛。”

“你纔是草賊。”下山那將提了青龍偃月刀跳下馬來,“閒話少說,且與你家爺爺走上二十個回合,掂掂斤兩。”

青龍偃月刀本是儀仗器械,這將領拿來做兵器已是奇怪,他還跳下馬來。

不過看這將領紮下馬步,拉開架勢,衆人才看得分明:原來是一柄四尺長刃,二尺長柄的斬陣刀,寬身厚背,刀身做成了青龍偃月刀的形狀,又分外增加了了重量。

步鹿孤樂平道:“我也不欺負你,就步下過幾招吧。”說完,他提着獨腳銅人就衝了上去。

兩人一交手,呼延庚就看出門道來:步鹿孤樂平只是力大,還是一副騎將猛衝猛打的樣子,而下山的將領則是正經的步下將,力氣也不輸,步法進退比步鹿孤樂平好太多了。

呼延庚怕自己的兄弟吃虧,取了一支箭來,取下箭頭,瞄了一下,大叫一聲:“都給我住了。”同時將箭桿射了出去,正中下山將領的都頭小帽。

步鹿孤樂平聽到呼延庚的命令,向後跳出圈外,下山那將中了一箭,心下一驚,也住了手。

呼延庚喝到:“太原圍城正急,在這裡廝殺個鳥勁。有這力氣,怎不到太原城下去使?”

下山那將聽了,面露羞慚之色,收了刀問道:“吾是小種相公麾下關力原,提轄是從太原衝出來的?”

“正是,太原王副都總管麾下,探馬虞侯呼延庚。奉王都管令,收攏周邊援軍,救援太原。”

關力原面露訕訕之色:“太原自然是要救的,只是……先請上山。山上有自石制使拿主意。”

呼延庚按住心下疑惑,跟着關力原上山。

步鹿孤樂平和關力原過了幾招,便自來熟一般和關力原攀談起來。

原來關力原本是陝西涇源軍下沿邊弓箭社的一名都頭,宋軍一敗再敗,小種相公率軍東行時,便抽調鄉兵弓箭手補足缺額,就這樣,關力原就正式的成了一名禁軍。

“原來只是個弓箭手。”步鹿孤樂平嘀咕了一句。

“弓手又如何,義勇武安王溫酒斬華雄,也不過是個馬弓手。”當時雖沒有《三國演義》,但三國評話卻已有多種版本流傳。

步鹿孤樂平卻開始較勁:“你在小種相公軍中,領五十名弓手,是也不是?”

“是又怎樣?”

“聽說小種相公麾下弓手向來每發一箭,得一貫錢。只是在殺熊嶺被圍,全靠弓手與金人對射相持,但犒賞卻沒跟上,弓手譁變,小種相公被殺……”

關力原聽到這裡,卻把手中刀揮了一揮:“每發一箭,立得一貫錢,那每一名弓手邊上,就都要一個數數發錢的。每個指揮中,一半人射箭,一半人發錢。你也須得是西軍中人,你也曉得,我且問你,西軍當中,會數數的有一半人沒有?”

“莫急,莫急。”步鹿孤樂平賠笑道:“四十萬援軍敗的蹊蹺,吾也是想探明真相。”

“真相?真相就是姚古、張灝等人梭巡不進,李綱相公又不會打仗,四十萬大軍只剩下小種相公麾下四萬人,在榆次長蛇陣又被人腰斬,首尾不能呼應,以中軍一萬人對數萬金兵,我等捨命相搏,才殺出重圍。”

衆人說着話兒便到了山寨之中。

說是山寨,不過一處破廟罷了。關力原引薦,寨中主事的幾人都報了名號。

山寨中官銜最高的,便是關力原口中的石制使石行方了。他是開國勳貴石守信之後,在都門禁軍中世襲使臣,不過傳到他這一輩,也只落了個成忠郎在身。

自打澶淵之盟後都門禁軍就沒正經上過陣,石行方做生意放貸鑽營是一把好手,上陣?都是天殺的李綱,硬要把河北禁軍都門禁軍拉到河東送死,這下好了吧,汴梁爲之一空。

在金兵圍攻的時候,都門禁軍是最先開跑了,所以在這山上,出身都門禁軍的,居然有二百來人,都快滿一指揮了,雖然這二百人來自三十個不同的將(廂)。

另外有五十多人是河北禁軍的,這些人倒是挺抱團,擁戴一個叫熊大白的押正做頭領。這熊大白名副其實,虎背熊腰,大馬金刀的坐在胡牀上,一對水磨鋼鞭靠在邊上。

西軍中的人馬倒是最多,而且也比較齊整,大多數和關力原一樣來自涇源軍第四將,另外有一個光桿都頭來自熙河軍。

關力原算是這三百多西軍的頭,他見到延州呼延家的“故鄉人”,心裡暗暗欣喜。西軍雖然齊整,但領頭的不過是個沒品級的都頭,和都門禁軍的正經指揮使差得太遠。

這下算是延州老家來人了,呼延庚怎麼說同樣是小使臣,也是名將之後,和石行方能掰掰腕子。

來自熙河軍的光桿都頭名叫王滿倉,他家本是商人,買了一個西軍都頭的身份爲姚家打理回易,沒想到西軍這次出兵實在缺人,把他這種職業走私販子也拉了壯丁。

呼延庚等人和石行方客客氣氣的通了名號,問候了一番,呼延庚便道:“救兵如救火,叫孩兒們收拾一番,明日就出發去救太原。”

石行方聽了這話,唾了一口:“就憑着這六百來人,就敢去救太原,真當你是個什麼人物。”

“不去救太原,破軍失將,劉延慶、姚古這樣的大將都要編管嶺南,朝廷能饒你?若是就在這山上落草,真做了山大王,又有什麼好結果?”

呼延庚說的也是實情,若非害怕朝廷追究,這夥人早就退到隆德府去了,何必躲在山上。

“我去救太原,還不是死路一條。”石行方道。

求推薦、收藏、評論

另:斬-馬-刀居然是違禁詞,以後統一用斬陣刀替代

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五節 平靜第三節 廝殺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八十一節 劫道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七十三節 小戰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一百零六節 意識形態第十三節 塘沽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九十七節 義軍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四十節 打探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十八節 守營第十七節 中計第二十二節 援魯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六十九節 傳首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十節 姻緣第十六節 爭嫡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一節 出軍第十五節 盧龍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三節 廝殺
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五節 平靜第三節 廝殺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八十一節 劫道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七十三節 小戰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一百零六節 意識形態第十三節 塘沽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九十七節 義軍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四十節 打探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十八節 守營第十七節 中計第二十二節 援魯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六十九節 傳首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十節 姻緣第十六節 爭嫡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一節 出軍第十五節 盧龍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三節 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