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節 宴請

這一摞奏摺,居然全部是彈劾王稟的。所彈劾的罪名五花八門,除去與靖康年間戰事相關的事情以外,還有說王稟當初在西軍的時候,私自偷越戰線,獵殺青塘部落的犛牛,又說徵方臘之時,王稟與劉延慶爭功。有稱王稟全無本事,完全靠巴結童貫來往上爬,是童貫餘黨。

王稟本是武將,不善口齒辯白,他只有跪下,前額磕在地上:“臣冤枉。”

見嚇唬王稟已經達到了效果,趙桓才樂呵呵的讓王稟起來,表達了自己對這些捕風捉影,羅織陷害的罪名不僅絲毫不信,而且極端鄙視。“就是這些大頭巾的見識了。”他對王稟是極端信任的。

在談話中,趙桓傳達了這樣的信息:你王稟的一切榮華富貴,生死榮辱,都基於朕對你的信任,若是哪天朕不信你了,這些奏摺就能讓你萬劫不復。

王稟誠惶誠恐,表達了他對趙桓知遇之恩的感激。

在這一番做作之後,君臣之間的談話才切入正題。

“卿家所領勝捷軍,河防軍所部,總計兵力幾人?”

“總計八萬出頭,七萬人已隨臣到達汴梁,另有一萬餘人守着孟津渡口。”

“朕聽聞,金賊東西路軍合計有二十餘萬,此數確實乎?”

“這個數是差不多的。”

趙桓沉吟了一下,說道:“眼下雲集燕京的各路勤王兵馬,加上都門禁軍,也有二十餘萬,與金賊一戰,可乎?”

“臣初到汴梁,還未到白虎堂參加過軍議,不敢妄言。”

趙桓興沖沖的算給王稟聽:“都門禁軍四萬,劉延慶,劉光國父子一萬餘人,京畿禁軍十餘萬人,加上你帶來的十萬人,這可不就接近三十萬了?”

王稟沒有立即答話,官家對行軍打仗沒有概念,二十萬東拼西湊起來的人馬,和二十餘萬在白山黑水風餐露宿,經歷破遼,伐燕,攻宋諸役的強軍,根本不可同日而語。而且趙桓好像把宋兵總數算錯了,把京畿禁軍算了兩遍。

在仔細思量了一番後,王稟回答道:“號令不一,非金賊的對手。”

王稟還有沒說出來的話。皇帝算的,全是紙面上的數字,真實兵力能有一半已經是萬幸了,一年前的燕雲之役,童貫想從都門禁軍中抽調五萬人馬,步軍司都虞侯何灌另在京中募集了數萬遊手好閒之徒,纔算把人湊齊。何況現在已經經歷了燕雲、河東等數次大敗,已經摺損了六十萬馬步軍。

趙桓面露不豫:“卿是主和的了?”似乎趙桓心中是主戰的一般。

“非也,”王稟可不想官家誤解了自己,“臣的長子,就失陷在太原,臣與金賊仇深似海,決不言和。”王稟簡單的和官家講解了一番兵法的勝負之道:“惟有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齊備,才能破賊。”

“天時何在?”

“眼下已經入冬,只要將士衣食齊備,不受凍餓之苦,便可得天時。”

“何謂地利?”“汴梁天下大城,只要守禦得法,可得地利。”

“何謂人和。”

“上下一心,號令統一,令行禁止,可謂人和。”

號令統一?趙桓猶豫了,他不動聲色,賜給王稟御馬一匹,金鞍一套。這是難得的殊榮了。只是對王稟提出的勝捷軍住處的問題,沒有絲毫答覆。

負責給王稟挑選御馬的宦官是一個爐火純青的官兒,雖然趙桓今天對王稟是恩威並施,但這個宦官立刻就判斷出這個武夫聖眷正隆,是自己必須巴結的對象。於是他親自從天駟監挑了一匹喚作“鐵驪”的坐騎來。當今九皇子趙構的生母韋妃,就是騎着這匹駿馬打馬球的當兒,被太上皇看中,從而懷上龍種,一飛沖天的。因此這匹“鐵驪”,被視作會給主人帶來好運的吉祥馬。

王稟回到呼延灼府上,本想找一個清靜地方,向呼延灼這位常在都門的汴梁通好好討教一番,可呼延灼又擺開了宴席,請王稟入席。席上還有幾位客人。

呼延灼坐在主位上,上座上坐着一名文官,其餘幾名陪客劉延慶、劉光國父子,呼延灼的侄子呼延通,第三次救援太原的東路軍主帥劉鞈,中路軍主帥解潛,現在殿前司任一個指揮使的姚友仲,以及以前西軍的大將辛企宗,王稟都認識。

呼延灼大笑道:“正臣回來了,吾等便開宴吧。來來來,正臣,吾爲你引薦,這位是僉樞密院,鄧州知州,南道總管張叔夜張龍圖。”因爲張叔夜是龍圖閣直學士。

王稟對張叔夜還有一些印象。多年以前,張叔夜曾任蘭州參軍事,曾經在蘭州附近修建了一座叫西安州的城池,有力地拱衛蘭州。一個文臣有這樣的見識和果斷地執行力,在西軍當中引起了一陣轟動。

等衆人互致問候落座以後,呼延灼說起了今次宴請的緣由。張叔夜作爲南道總管,十日之前率領一萬五千人到汴梁赴援,前幾日剛剛被趙桓任命爲僉樞密院,實際上成爲宋朝這個最高軍政機構的負責人。

張叔夜是憂心城防的。自他被任命以後,他就主動廣發帖子,聯絡在京的各路武官,希望大家同心同德,抵禦金賊。但在京的武臣都是有根腳的人,豈是一請就動的?雖然張叔夜地位高,但他實在耐不住被動的等候各路武官來拜會自己,於是親自登門拜訪。而他又聽說王稟住在呼延灼府上,便自己跑來了。

張叔夜一直爲趙桓的戰和不定而苦惱,他本在京西南路,荊湖北路募集了十五萬義兵進京勤王,但因爲當時的執政建議說,既然要與金人媾和,又招募這麼多勤王軍,顯得沒有誠意,反而會觸怒金人。於是張叔夜募集的援軍都被遣散了。這次他倉促之間,只帶了一萬餘人入京,趙桓仍舊戰和不定,躊躇兩端。

於是他問王稟:“王節帥今日入宮面聖,官家有何示下?”

王稟是從一介小使臣在沙場一路拼殺而最終成爲節度使的,他有着“真正的武將”那種坦蕩的性格,但又不失細緻。他略一沉吟:“官家聞聽末將要與金賊決一死戰,特賜了金鞍寶馬。”

他沒有說謊,但在旁人聽來,這金鞍寶馬自然是用來嘉獎王稟的鬥志的。

呼延通在下首聽了,一拍案几:“好!官家果然是個有膽的,不似太上皇那麼沒種。”

呼延灼瞪了莽撞的侄兒一眼:“哪裡輪得到你說話,在邊上好好聽着,漲漲見識。再亂講話,就把你趕出去。”呼延通現在龍捷軍中任指揮使,只是一個小使臣,若非是呼延灼盡心栽培的嫡子,根本就沒可能與僉樞密院、節度使一同吃飯。

劉延慶在一旁勸說了幾句,打了個圓場,但接下來該怎麼說,他還沒有想好。今天的宴會,是在張叔夜造訪之後,呼延灼即興發起的。劉延慶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現在汴梁的守備力量,除去王稟和張叔夜所帶來的人,四萬都門禁軍由三衙直接掌握,姚友仲是殿前司的大將,而呼延灼掌管龍捷軍,佔了侍衛親軍馬軍司的四成兵力。劉鞈、解潛、劉延慶三人爲敗軍之將,奪職編管,但畢竟曾爲主帥,官家仍舊會聽取這幾員宿將的建議。而且劉延慶父子所帶領的一萬餘人,以環慶軍的殘餘爲主,總算有些對敵經驗,而剩下的十萬出頭京畿禁軍、廂軍、土兵、弓手,能夠做到不聞風而逃,已算得強軍。

因此今天在座的諸人,已經掌握了汴梁防衛力量的一半以上,如果在座的幾人能夠先達成一致,甚至可以對官家施加決定性的影響力。

但怎樣做纔對劉延慶最有利呢?作爲一個從番將一路拼殺從而成爲節度使的人,劉延慶非常善於投機。正是投機到當時人稱媼相的童貫門下,他才得以超越西軍中老牌的种師道和姚古,先取得校檢太保並節度使的高位。

但伐遼之戰失利,防金之戰又失利,劉延慶被奪職編管。在他看來,東山再起並不難,只需再找一個好靠山。蔡京童貫已經身死人滅,而眼前的張叔夜正炙手可熱。他是僉院,而童貫也不過是副樞密使。他劉延慶只消把在童貫面前用過的一套再來一遍,只要投其所好。

只是這張叔夜看來是主戰的。而劉延慶畢竟老於行伍,他認爲與金兵作戰必敗無疑,還是媾和爲好。這該怎麼處理呢?

幸好他帶兒子來了。他劉延慶的次子劉光世已經率領漉延軍,在歷次戰役中都順利轉進,成功地保存了實力,現在無論是戰是和,劉光世都是一支必須考慮的力量。

而環慶軍餘部的一萬五千人現在陳州,劉延慶本身已經被奪職,理論上是沒有權力率領這些人的,但是依靠劉延慶當年的餘威,沒有散掉。現在還是先落實了自家的指揮權吧。在來之前,劉延慶已經和劉光國交待了法子。

這時,劉延慶向劉光國使個眼色,劉光國也一拍案几:“爹爹休要阻攔呼延兄弟,如若不能打退金賊,孩兒枉姓一個劉字。孩兒願自率部屬,去刺殺金國元帥。”

求收藏、紅票、月票。謝謝大家的打賞

第十六節 爭嫡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二十節 驚雷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七十節 壓力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八十一節 劫道第九十三節 勸說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九節 阻擊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二節 大名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八節 金慄山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十四節 議和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十九節 陣地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十三節 張灝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泗第五十一節 飛火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三節 行軍司馬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三十節 龍崗第十八節 守營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十節 復耕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五十三節 戰功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七十節 奪權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
第十六節 爭嫡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二十節 驚雷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七十節 壓力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八十一節 劫道第九十三節 勸說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九節 阻擊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二節 大名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八節 金慄山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十四節 議和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十九節 陣地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十三節 張灝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泗第五十一節 飛火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三節 行軍司馬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三十節 龍崗第十八節 守營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十節 復耕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五十三節 戰功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七十節 奪權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