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金慄山

王伯龍問話的所在,在一條溪水的邊兒上。

黑而冷的夜色籠罩四野。溪水上本連成片的浮萍,早被騎兵的坐騎踏破,水聲潺潺,順着望去,蜿蜒直到很遠的地方。沿岸長的有蒹葭,在風中輕輕搖動,火把一映,白茫茫的一片。

茂盛的蘆葦、水中的泥土、以及種種的氣味混合在一起,撲面而來。嗅入鼻中,令人不覺精神一振。

除了馬蹄奔騰的喧譁聲,時不時還會有野鴨、宿鳥等等撲棱棱地驚飛掠走。一支又一支的火把,從王伯龍等人的身邊一閃而過,紅騰騰的火光照亮了馬上騎士的面容,多的爲興奮神色。他們都是跟隨王伯龍多年的軍官、士卒,跑過去,還不忘扭回頭嚷上兩嗓子,或者喊:將軍!宋蠻子快追上來了。或者叫:前邊高萬戶怎樣了?咱什麼時候開始回頭反擊?

王伯龍是金國的漢軍萬戶,由於是從遼國投靠的金國,在金軍內部地位不低,但他和手下的漢軍沒撈到什麼實際利益。此次東路金兵大舉西調,完顏訛裡朵已經許諾,將在河西給王伯龍一塊封地。

不多時,前頭有兩三探馬奔馳而到。

他們來不及下馬,甚至連減緩馬速都顧不上,直奔到水邊,方纔用力拽住繮繩,繞着王伯龍諸人來回馳騁,踐踏起溪水、泥土,踩平了一大片的蘆葦,嘩啦啦的響。便在馬上,匆匆行個軍禮,叫道:將軍!我部前鋒已與高萬戶碰頭。高萬戶令我部按原計劃行事!立即展開部署。

王伯龍喜上眉梢。他本是遼國漢人,又在軍伍廝混,不是城府深沉的人,他眼見最難的一部分終於完成,心中的喜悅實在按捺不住。他哈哈大笑,轉顧左右,下達命令:“副將,即引你本部,並撥與你兩百人,繼續往東邊奔逃。每個十人隊,多打出兩倍的火把!再把隊列的間距散開一點。務必要瞞住李彥琦,教他以爲我軍仍然在向高萬戶所在的位置潰敗。不要求你殺敵,把李彥琦引過去,就算你的大功一件!”

“得令!”

“命其它諸營集合,熄滅火把,隨本將沿此小溪,先轉向北行,然後兜轉至宋蠻的後翼,從後邊抄李彥琦一把!”

完顏訛裡朵的定策:誘金兵出山後,不管出山的金兵有多少,由高彪在前阻擊,王伯龍則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性,悄然無息地抄道兜轉,回去金慄山外,給出山之宋兵來一個反包圍。

一旦反包圍形成,張中彥、李彥琦部就有兩個選擇,要麼棄置出山的宋兵不顧,任宋軍軍隊將其吃掉。要麼,山中的金兵也只好全線出擊,來拼力救援被反包圍的部隊。

如果是前者,對金兵來說,吃掉一點是一點。如果是後者,就把山中的闖伏戰,轉變成了荒原上的對決野戰。總之,不管宋軍會選擇哪一種對應之策,都會大大減輕金兵援軍的壓力。

集合部隊,不能吹角敲鼓,免得驚動後頭的宋兵。數裡遠近的原野上,一隊隊的傳令兵四散奔走,很快就把王伯龍的命令傳達了下去。

早先就已經被指定,要跟隨王伯龍抄襲宋兵後陣的六七個百人隊,一邊熄滅火把,一邊有條不紊地往營旗靠攏。百人靠攏完畢,然後再過來到將旗處集合。在他們靠攏、集合的同一時間,歸副將指揮的兩三百人,也一邊不斷地擴大彼此之間距,一邊打起新的火把。從數裡外的李彥琦部看去,只遠遠地見到前方火把忽明忽暗,根本瞧不出半點內在的蹊蹺。

金兵騎兵七百人無聲無息地匯聚一處,王伯龍把百戶們召集起來,簡單地做了戰前動員。

他只說了一句:富貴,我等自取之。衆人就歡呼起來。

王伯龍不愧金國的鐵桿漢奸,深知如何鼓動這一干無心無肺之人。幾句話下來,巧妙地把整個戰局獲勝的關鍵放在了這幾個百戶的身上,而潑天的功勞也落在他們身上。人馬雖然不多,七百人,卻關係到十幾萬敵我兩軍的勝負,人人熱血沸騰。一句話就夠了:富貴,我等自取之。

站在此河西之戰的關鍵之轉折點上,若獲勝,功勞會有多大?可想而知。

幾個百戶回去本隊,再把王伯龍的話轉述給九夫長們聽了一遍。九夫長又直接說給士卒們聽。誰會嫌功勞多?一個個滿臉漲的通紅,殺氣騰騰。要不是爲了保密,不能大聲喊叫,怕不早就殺聲震天了!

王伯龍橫槍驅馬,當先躍入溪中。

七百人前後相接,乘風破夜,呼嘯而去。選擇從溪水中過,卻是王伯龍心細的一面。走地上,難免留下馬蹄印,若是給李彥琦發現,說不定便會前功盡棄。走溪水中,慢,也許會慢一點,但勝在足以隱藏行蹤。

王伯龍這邊抄襲李彥琦後陣,那邊高彪部署停當,嚴陣以待。

高彪是完顏訛裡朵麾下渤海萬戶,地位還高過王伯龍。此戰之後,他在河西亦有封地。

高彪說了和王伯龍一樣的話:“富貴自取之。”

諸將轟然應命,見高彪沒有別的話講,齊齊行個軍禮,四散開去,紛紛騎馬上了陣地。

金慄山,大戰在即。就好像是兩隻聚攏成的拳頭,彼此蓄力,互相等待,只等驚天動地的一擊。夜色中,高彪看着諸將遠去,坐倒了丘上,隨手把長槍放在腿邊。他一個平素總大大咧咧的人,難得微微皺起了眉頭。

大人,在想什麼?

俺在想,即便咱圍住了李彥琦,把他吃掉,但如果山中的南蠻卻不肯出來。下一步,該怎麼應對纔好。他下意識地捏了把沙土,又鬆開手,看沙土散落。忽然想起一事,問道:伯德特離補部現在如何?接應我軍的人馬可有消息了麼?

伯德萬戶的軍報,說他打算遣派小平章引契丹騎兵來接應我軍。但是,至今還沒有消息。

高彪抱腿而坐,遙望夜空,雷聲隱隱,夜風已經變得凜冽起來。他喃喃說道:若伯德特離補能早點來,那就好了。伯德特離補若能及時趕到。那麼,山中的宋兵肯不肯出來也就都沒有關係了。肯出來,有高彪消滅他。不肯出來,有契丹人擊其後,做爲配合,也能策應高彪過山。此是爲一步連環棋。

夜幕低垂。

王伯龍沿溪水而行,早已順利轉至了李彥琦的陣後,伺機待動。而李彥琦的三千人,也已經陷入了高彪的反擊包圍。

李彥琦所部皆爲重建涇源軍之後精挑細選出來的精卒,鎧甲精耀,雖在夜裡,被火光一映,更顯得金戈交輝,奪人耳目。

自金軍起兵,凡所遇到的敵手,遼國的宮帳親軍,宋國的童貫親信,也遇到了一些,但繳獲的裝備,落不到高彪的渤海軍和王伯龍的漢軍身上。若論裝備,無過此者。和他們一比,高王二人的大多數營頭簡直就好似土包子一般了。高彪部有很多人,爲之望而氣奪。

高彪高高站在土丘的上邊,迎烈風,展大旗,抓耳撓腮,把金鍊子晃的呼喇喇直響,一副大喜過望的樣子。有將校問道:南蠻器甲鮮明,我軍遠不能比,軍器上已然大大吃虧。大人何喜之有?

高彪哈哈大笑,胸有成竹地說道:李彥琦驍將,輕視於我,引三千人就敢出山追擊王伯龍。可見他的傲慢自大。先前,但他在涇源軍中,不知我大金兵的厲害。此是爲驕兵必敗。別說只有區區三千人,縱然軍多,不足戰也。如此精甲,正爲兒郎們所準備。老子想至此處,一時喜從心來,情難自禁,故此大笑!

高彪粗是粗,不能說沒有心眼。他這幾句話一說出來,李彥琦倒好似成了特地來與金軍獻納鎧甲的,三軍士氣大振。高彪又補充一句,道:傳老子將令!誰搶來的鎧甲兵器,待戰後,便狗日的給誰!

金軍十數萬軍馬,最精良的武器大多分配與合扎猛安,像這次來的援軍,有精良武器的委實不多。戰場征戰,誰不知曉?武器好,就相當戰鬥力的增強。戰鬥力增強,就相當在軍中地位的提高。

一聞聽高彪的這個將令,士卒倒也罷了,百戶以上的軍官無不狼崽子看見了好肉似的,一個個紅了眼,催促部屬,嗷嗷叫着往前廝殺。金軍本就人多,再加上不要命,戰未及兩刻鐘,李彥琦抵擋不住,就待要撤軍回走,猛聽見後陣角鼓大作。

王伯龍選了個好時機,引七百騎兵,開始從後出擊。李彥琦前後受敵,打仗就怕亂,何況夜晚。王伯龍又銳不可當,轉眼間,三千人馬被金軍騎兵衝了個七零八亂。

王伯龍先登陷陣,左俘右斬,中創不退,大呼酣戰,遂大破李彥琦。李彥琦軍爲之披靡。亂馬陣中,李彥琦遠望王伯龍與高彪兩人的用猛如虎,大驚失色,說道:雖然遠來,卻如歸師。這樣的軍隊,實在兇悍。

金軍金慄山外,高彪王伯龍大破李彥琦。李彥琦南走,遁回山中,本該在此接應他的張中彥,卻已經不見了蹤影。高彪提軍急追,現已至山之東側。王伯龍引三千騎兵,亦也出現在了山之西側。將李彥琦所部,困在金慄山中。

完顏訛裡朵的本隊綿綿不斷,在金慄山腳綿綿不絕的繞過。

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三十節 襄垣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一節 出軍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七十七節 失蹤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五十八節 不定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六十三節 老營第二節 圍解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二節 大名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一節 孤城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二百三十五節 取捨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五節 潰兵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十三節 張灝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五節 潰兵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一百四十節 出發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十四節 灤州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四十節 賽跑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二百一十六節 嫁妹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一節 出軍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十三節 張灝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八十節 單騎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一百零六節 意識形態第七節 馬場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七節 魯達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七十節 奪權
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三十節 襄垣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一節 出軍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七十七節 失蹤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五十八節 不定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六十三節 老營第二節 圍解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二節 大名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一節 孤城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二百三十五節 取捨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五節 潰兵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十三節 張灝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五節 潰兵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一百四十節 出發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十四節 灤州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四十節 賽跑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二百一十六節 嫁妹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一節 出軍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十三節 張灝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八十節 單騎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一百零六節 意識形態第七節 馬場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七節 魯達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七十節 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