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節 董平

吳革派人入鎮通報,不一會兒,就有一支軍馬迎出鎮來,當先一員大將,頂盔掛甲,插箭彎弓,去那弓袋箭壺內,側插着小小兩面黃旗,旗上各有五個金字,寫道:“英雄雙槍將,風流萬戶侯”。

吳革心道:“一個兵馬都監而已,如此張揚?”他不露聲色,催馬迎了上去。

來將正是董平,他把一對四尺鐵槍掛在得勝鉤上,誇張的開懷大笑:“董平堅守在此,今日終見天使。”

吳革也歡暢的笑道:“久聞雙槍將大名,今日一見,果然一表非凡,威風凜凜。”

董平這才跳下馬來,參見上官。

吳革將他張狂的姿態都看在眼裡,不動聲色,以東野招討副使的身份接受了他的拜見,隨後與董平並騎入鎮。

吳革問道:“除卻都監,鎮上還有哪些官員?”

董平猶豫了一下,才說道:“東平知府程父母全家也避居在此。”

東平知府程萬里?吳革入魯之前,也做過一些瞭解,知道程萬里對趙伯臻不太恭順,在汴梁與杭州之間首鼠兩端。

看到吳革陷入沉思,董平道:“程父母不止一次和末將說過,他想辭官,帶着全家避居南方,末將屢次勸阻了他,才讓他在此共度時艱。”

喔,程萬里想到南方避難?吳革想到,這也是人之常情,誰不想離開兵荒馬亂的地方呢?不過官員有守土之責,他就這麼跑到江南去,還不定什麼情況。

兩人正說着,眼看到了鎮子中央的一處大宅子前面,此處應該是鎮子上哪個土財主的,程萬里站在門口迎接。

衆人到屋內坐下之後,程萬里簡單介紹了東平周邊的情形,倒也條理分明,看到吳革微微點頭,程萬里突然拜倒在地,請求辭官。

吳革故作不知緣故,詢問端詳。

程萬里說些書生手無縛雞之力,難擔大任,身邊

又只有一個女兒,唯恐她在這兵荒馬亂之際遭遇不測。這大宋江山也不缺他一個書生來守,故而願意讓賢。

吳革勸慰了一番,見程萬里不似作僞,便應允了。程萬里當即讓師爺抱出一堆板籍來,都是東平府的文卷,當場向吳革交割。

吳革讓記室收了,眼看這東平府的交割就要完成,董平突然叫道:“程父母南去,沿途盜匪衆多,也可能遇到金賊,令千金豈可冒險。”

程萬里驟然變色,豈有一個男子,非親非故,問人女眷的道理。他當即向吳革告辭,拂袖退入內堂。

董平忙前忙後的張羅着,讓吳革在宅子裡住下,待下人退去,董平留了一步,對吳革道:“防使,董平以爲,不當放程萬里南去。”董平直呼程萬里的名字。

“爲何?”

“程萬里就算辭官,也該到汴梁面聖,投書門下省,他只是和防使說了一聲,就南下去投奔攝……康王,乃是有二心,防使當奪其官職,押解回京論罪。”

汴梁眼下正在圍城,無論是回汴梁辭官,還是押回汴梁問罪,都需要突破金兵的封鎖。程萬里一介文官,還帶着家眷,如何能夠做到?

吳革揮揮手:“董都監先退下吧,有事明日再議。”

第二天一早,吳革起來,帶了親兵到四下巡視,突然,有一騎傳令兵到來:“我家都監讓我稟報防使,程萬里潛逃,我家都監去抓他回來”

吳革愕然,程萬里招呼不打一聲就走了?董平也是大膽,也不請令,就敢追殺致仕官員。

吳革趕緊回到住處,穿戴整齊,帶人到大路口張望着。

眼看到了晌午,前方來了一百餘騎,當先一人,正是董平。他的馬前掛着兩顆人頭,馬背上橫放着一個女子。

見到吳革,董平跳下馬來,向吳革拱手稟報:“防使,逃犯程萬里夫婦已經伏誅,人頭在此。”他一指橫放在馬上的女子,“逃犯的女眷,末將也把她抓回來了。請大人賞賜於我。”

殺人父母,奪人子女!這還是人嗎?吳革勃然大怒:“董平,你可知罪?”

“防使,程萬里臨陣脫逃,自當問罪。”董平還怕吳革不明白形勢:“東平府的廂軍,都聽我號令,東昌府的兵馬都監張清,於我情同手足,大人,休要讓大宋將士寒心。”

吳革一愣,他早已覺察到董平的跋扈,但絕對想不到董平會這麼蠢,公然威脅朝廷派下來的招討使。

吳革喝道:“將這反賊給本官拿下了。”

幾名親兵聽令,上來就要扭住董平,孰料董平是使雙槍的,臂力極大,一下子就掙脫了。他向着自己的坐騎跑去。

這時,吳革身後索超衝了出來,長斧鐵甲,直取董平。

董平來不及跳上自己坐騎,只好跑開,讓親兵暫且擋住索超,自取了一匹馬,落荒而逃。他的大部分部屬隨他逃走,其餘的投降了。

吳革令人將程家小姐解下來,詳細詢問,原來董平早就覬覦她的美貌,向程萬里求親,程萬里一直不允。這次程萬里南去,董平以爲抓着機會,便想強搶。程萬里夫婦阻止之時,爲董平所殺。

“姑娘可還有什麼親眷。”

“民女有些遠親,但父母身故,只怕這些遠親也指望不上。”她是程萬里的親女兒,示若掌上明珠,但父母一死,她去投靠親友,寄人籬下,便全看人家臉色過日子了,地位比庶女高不了多少。

這也是另一個時空,董平殺其父母,她也還是嫁給了董平,因爲只要她不想死,嫁給一個武將做正室是她最好的結局了。

www• ttk an• ¢ 〇

“姑娘可還有什麼打算?”

“全憑大人做主。”

吳革感覺有些棘手,他讓程家小姐先下去休息,與記室師爺商量。

師爺道:“老爺不如納入偏房。”

“那我和董平這賊子有什麼分別了?”

師爺暗笑,這年代,無父無夫無子的女子可不如同貨物一般,老爺還是俠義之心太重,也罷。師爺又建議道:“這等女眷的事情,不若送往河間,請宣帥夫人發落吧。”

吳革正想稱讚,可轉念一想,猶豫着說:“可是宣帥有小疾。”

師爺笑道:“宣帥夫人如何處置,便與老爺無干了。何況就算留在宣帥府中,對這女子未必不是一件幸事。”

吳革一想也對,找來自己最可靠的親兵頭領,讓她護送程家小姐去河間。

一個女子的命運對吳革而言終究是小事,安排妥當後,吳革就將目光重新轉向了山東的金兵。

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三節 真相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二十節 驚雷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十四節 灤州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十二節 宣贊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一百節 解難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四十節 賽跑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一節 孤城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八節 金慄山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三十節 襄垣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二十三節 圍殲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十四節 議和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三十六節 勤王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五節 潰兵第二十節 練兵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十九節 束伍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六十三節 老營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八十三節 僞詔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十節 復耕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四十四節 拒馬
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三節 真相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二十節 驚雷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十四節 灤州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十二節 宣贊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一百節 解難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四十節 賽跑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一節 孤城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八節 金慄山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三十節 襄垣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二十三節 圍殲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十四節 議和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三十六節 勤王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五節 潰兵第二十節 練兵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十九節 束伍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六十三節 老營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八十三節 僞詔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十節 復耕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四十四節 拒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