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節 奪印

三人談起召集四路援兵的事情。張灝先嘆了口氣。由於他受到朝廷忽視,寫出去的文書都石沉大海,直到他先到鳳翔,再到新平,當面威脅要上彈章,才把秦鳳經略使趙點驅動。

張浚也是一般沿着環慶熙河一路罵過去,才把各個將、廂的將領驅動起來,熙和經略使張深,環慶經略使王似都被他催促來到了新平。鄜延經略使王庶也到了新平。

現在在新平,五路經略使會集,但除了王庶早就“轉檄諸路,會期討賊”,其他四路經略使採取的是一種拖延、觀望的策略。

“讓他們在新平匯合,到時都來了,讓他們叫諸軍到耀州一線取齊,卻陽奉陰違。”張灝忿忿的說。

張浚說道:“走馬親自來請援兵,定有良策。”

呼延庚早就想好了該怎麼做,雖然這麼做有些冒險,會給張浚留下彈劾的話柄,但爲了儘快擊退完顏婁室,這個險值得冒。

呼延庚深吸一口氣,坦然道:“良策不敢當,吾聞《春秋》大夫出疆之義得以專之,今四路經略失期,請斬之,奪其印信,號令全軍。”

張灝聽到呼延庚這麼說,心中暗叫:“好魄力。”呼延庚要以失期之罪,斬了涇原、秦鳳、熙河、環慶四路經略使,然後以他們的印信來調動整個河西的宋軍。

張浚心下卻是暗喜,呼延庚所說,他早就想到了。但他又害怕落得跋扈之名。在另一個時空,張浚是經過長大一年的佈置,纔將四路經略使調離的調離,問罪的問罪,拿到了指揮全軍的大權。

在這個時空,呼延庚一句話叫破他心中所想,對張浚而言,呼延庚的身份有兩個好:

一來他是衆所周知的太后寵臣,這件事由呼延庚喊出來並執行出來,大家會覺得合理,以後要推卸責任,只消給呼延庚安上個恃寵而驕的帽子就參死他。

二來呼延庚是武將,就算他拿到了四路經略使得印信,在趙宋“以文制武”的大方針下,量他也不敢用,只能乖乖的交給張浚來使用。

張浚讚歎道:“久聞呼橫海敢作敢爲,曾在大殿之上,鐗打奸臣。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他傳令小廝:“來呀,請五路經略使到大堂取齊,共商援雍之策。”

他要讓呼延庚立即把這件事做起來,免得呼延庚自己想明白了,或者張灝提醒他。張灝和呼延庚關於太原的那點香火情,張浚也聽說過。

張浚站起來一伸手:“事不宜遲,我等速到大堂去。”

張灝站起來,想對呼延庚說什麼,張浚一拉他:“且到大堂再議。”

大堂上,五路經略使都到了,張浚坐在大堂中央,張灝坐在一側。張浚道:“呼延走馬從延安和京兆府趕來請援,諸公請聽,情勢如何危急。”

呼延庚大致說了下京兆府的情況,道:“前方局勢,刻不容緩,請宣判督促諸軍進發。”

張浚道:“都聽到了,京兆府形勢危急,不知各軍何日可到?”

涇原經略使席貢道:“涇原軍由統制曲端率領,吾已喚他們來,只是曲端素來跋扈,走到哪裡,在什麼位置,他也未曾通告本官一聲。”他與曲端不和已久,趁機告一狀。

秦鳳經略使趙點道:“自小種經略在榆次隕身,去年在洛陽隨範安撫慘敗,秦鳳軍損失慘重。吾遣統制官劉錫,招流民潰卒,目下秦鳳軍不滿萬人,士卒也未經訓練。”

熙河經略使張深道:“熙河兵馬副總管劉惟輔和隴西都護張嚴正在趕來。但路途遙遠,消息不通,不知到了哪裡。”

環慶經略使王似道:“環慶軍的老卒,都被劉承宣帶走,環慶無兵可派。”劉承宣就是指劉光世。

鄜延經略使王庶道:“劉承宣已增援京兆府,延安府兵馬統制呼延驟帶兵堅守延安府。”

張浚道:“諸君貴爲經略使,要麼手下沒有一兵一卒,要麼卻連自家的屬下走到哪裡了都不知道,真是可嘆。”隨即他把目光投向呼延庚:“走馬,宣撫司對陝西局面可有示下?”

呼延庚踏上一步:“宣撫司請諸位經略使將印信上交給張宣判和張訪察,由他們兩位一同節制河西六軍。六路經略使司撤銷,除永興軍唐經略和鄜延軍王經略外,其餘四位經略請自行東返汴梁,朝廷另有重用。”

好膽!張浚頭腦裡就是這樣一聲。沒錯,他和呼延庚達成默契,要奪了各路經略使的印信兵權,統一指揮,但按張浚所想,無非是挑着幾個經略使的錯處,擠兌他們,和這些經略使下屬軍隊建立直接的聯繫,然後將他們架空,最後水到渠成,最終奪得整個河西的指揮權。

張浚萬萬沒想到,呼延庚居然一上來就這麼蠻幹,還假傳宣撫司的命令,他這樣作死不要緊,但卻把張浚也拖下水。

張浚現在兩種選擇,一種是撇清責任,讓呼延庚出示宣撫司的命令,呼延庚肯定拿不出來,那呼延庚自己承擔假傳命令的責任,與張浚不相干。但是,統一河西指揮權的機會可就溜走了。

另一種選擇就是給呼延庚背書,執行這個假命令,拿下河西的指揮權,但張浚本人就要爲這個假命令負責任。張浚並非不敢對假命令負責,他個人心底也想這麼幹,在另一個時空,張浚就是差不多的思路,用了大約一年時間,把四路經略使全都換了。

但張浚直到汴梁目前分作兩派在爭鬥,雖然呼延庚目前春風得意,但是誰知道將來會怎麼樣呢,張浚還沒決定好要站到李綱這一邊。但如果公開爲呼延庚的假命令背書,可就上了賊船,上下就由不得自己了。

張浚在這邊糾結,張灝卻在心中暗暗驚喜,他這個西河訪察使被諸軍晾在一邊已經快一年了,現在呼延庚將他提出來與張浚對掌河西的軍權,看來呼延庚果然是個重恩義的人,不枉當初自己將河東幾萬潰軍都交給他。張灝面容嚴肅,半低着頭,偷眼觀察堂下五位經略使的反應。

王庶申請肅穆,張深面露驚駭,王似老僧入定,趙點神情扭曲,席貢勃然大怒。

“宣撫司怎會下這樣的命令。金賊凌迫,正耐我等整肅諸軍,併力禦敵。豈會將我等擅自調離。”席貢大聲說道。

張深也道:“走馬既是奉宣撫司之命,可否將軍令借我等一觀?”

“張宣撫、宗宣副,讓我傳話與張宣判與張訪察,令他二人當機立斷。”呼延庚把皮球拋給張浚,就看現在張浚接不接了。

張灝說道:“不錯,正是讓吾與張宣判便宜行事,一切以擊破金賊爲先。”

張浚還在天人交戰,聽到張灝已經認下了,心思電轉,立即接口:“本官乃宣撫判官,呼延走馬名聞天下,豈可有假,爾等四人可寫下辭表,回汴梁去吧。”

轉瞬之間,張浚已經辨明利害,做出了選擇。現在有張灝和他兩個文官一起承擔責任,如果將來有麻煩,以他張浚輾轉騰挪的本事,自可將責任都推到張灝頭上。

但如果現在不和呼延庚合作,一來整合河西諸軍的時機就可能失去,這對現在還想有一番作爲的張浚來說,太可惜了。

另一方面,看呼延庚的架勢,他是想霸王硬上弓了,這可是當堂打死尚書,煽動平民打死執政,宣德門前動用連環馬的人啊。若是不和他合作,誰知道呼延庚會做出什麼事來。

幾位經略使還在糾結,張浚大叫一聲:“機宜文字何在,來呀,給幾位經略草擬辭表,幾位畫押即可。”張浚又叫自己的衛隊首領:“到幾位經略的住處,幫他們整理行裝,順便將印信取來。”如果幾人再不交出印信,張浚就要搶了。

王似嘆了口氣:“吾經營環慶路,頗感力不從心,今日就辭官回家吧。”這是認輸的。

張深也嘆了口氣:“悔不該……”後面的話沒敢說出來,當初隨範致虛東進,他是動了坐擁雄兵觀望的心思,他現在是後悔沒有在救援汴梁時有更多表現,還是後悔沒有帶兵去投金國,他沒有說出來,也沒人關心。

趙點將手按在佩劍上,看了呼延庚手邊的銀鐗一眼,恨恨地把手放下,心中默默思考着什麼。

只有席貢大叫:“好,待吾等到了汴梁,再好生理論。”

席貢、張深、趙點、王似四人被衛兵押送出去,張浚的案頭前,擺着四人的印信,和四張寫好的辭表。

王庶這時將自己的印信也送到張浚的案頭,張浚將印信把玩了一會,將王庶的印信退給他:“王公,”他又對張灝和呼延庚說,“張訪察,呼走馬,這下我們可要同心同德才行,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復啊。”

張灝和王庶應承着,呼延庚也做出一副惶恐的樣子出來。但心中卻不以爲然。不過是把張浚在另一個時空的戲碼提前了一年,你張浚犯得着這麼裝嗎?

求收藏,求評論

第十八節 宋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十五節 盧龍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九十四節 秦檜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八節 突圍第六節 滄州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五十節 旁牌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六節 成軍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十三節 塘沽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七十節 壓力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二節 踹營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十一節 獎懲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五節 平靜第十五節 夜驚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十二節 宣贊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一百一十四節 巡查欽差到來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七十節 壓力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五節 河間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十六節 林銘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十八節 穿越者的弱點第四十一節 六路
第十八節 宋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十五節 盧龍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九十四節 秦檜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八節 突圍第六節 滄州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五十節 旁牌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六節 成軍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十三節 塘沽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七十節 壓力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二節 踹營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十一節 獎懲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五節 平靜第十五節 夜驚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十二節 宣贊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一百一十四節 巡查欽差到來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七十節 壓力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五節 河間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十六節 林銘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十八節 穿越者的弱點第四十一節 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