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

“的確是需要馬上做出改變,這樣,總參馬上下達調令,將陌刀營從甘州調到高昌境內駐紮。然後通知內閣和外事部,馬上制定出一份黠戛斯建國的應對辦法出來,明日一早我們在長慶殿開個短會拿出一個章程出來。”李玄清讓徐天翔去簽發調令讓陌刀營抵達高昌駐紮之後,開始獨自一人開始思索黠戛斯建國對於泰西那邊局勢帶來的新變化。不過此時在鹹海邊境吳歡和緊急趕回來的秦空也接到了邊境駐軍送來的一份彙報,黠戛斯一個秘密使團跟隨商隊抵達鹹海西北地區,請求過境。

“看樣子不需要我們主動派人過去,你看看他們多主動,自己就派人過來了。”吳歡笑道:“本來我還想着指望黠戛斯人鬧起來之後我們從後面好好收拾他們一頓的,現在好了八成是打起不來了。”兩人一面吩咐駐軍將秘密使團帶到切爾城一面派人通知後方指揮部,彙報具體情況。不過秦空在吳歡的軍營待的時間不長就直接返回疏勒,他這邊還有很多具體的事情需要向萬毅彙報,不過也正是這樣他幾乎是和黠戛斯使團前後腳抵達疏勒。

而此時遠在長安的李玄清也正在召開了徐天翔和岑天時在內的高層會議,外事部就黠戛斯建國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那就是扶持黠戛斯人的策略,爲大唐在泰西爭取更大的利益,必要的時候可以讓黠戛斯人充當大唐打擊當地勢力的打手,從而變直接出兵佔領爲扶持附庸勢力。可以說外事部的這種辦法和軍方所想到的直接佔領衝突比較明顯,但是在場的不論是李玄清還是徐天翔和岑天時都沒有反對這種辦法,事實上在當初黠戛斯人被外事部勸說放棄北方草原全族西遷的時候兩部就考慮過這種設想。只不過黠戛斯人在西北那邊待了兩年多居然想起來獨立建國,說明這兩年他們從自己的對手身上學到了以前意識不到的東西,關於部族和國家的概念。

“王部長的意見我贊成,但是目前對於師兄提出的主動遣使黠戛斯我不贊成,這樣會讓黠戛斯人覺得我大唐有求於他們,從而爲以後埋下隱患。”徐天翔想了想繼續道:“如果黠戛斯人建國之後往東發展的話我們該如何應對?”

“出使之前讓吳歡派兵往西,那邊冬季非常寒冷,但是等到明年春天一到,吳歡的第六兵團全軍出動移兵伏爾加河東岸,這樣就沒問題了。”李玄清點了點頭,對於那片土地更多的還是爲了以後考慮,畢竟那裡是後世北極熊的腹心之地,除了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帶之外,更有無數的礦產資源,只不過黠戛斯人建國的地方有點不符合自己的設想,不過這也沒多大關係,畢竟要想前往西方大陸的海洋,還有更多的路徑。不過這些念頭在李玄清腦海中飛速閃過之後道:“天翔的意見其實也不錯,貿然出使的話的確不符合大唐的形象,但是按照我的估計,黠戛斯人在此時宣佈建國應該是動了一番心思的,對於泰西那邊日益緊張的局勢也有過盤算,而想要在斯拉夫人的眼皮子底下建國而且旁邊還有兩個大國正在日益緊張的對峙,他們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我們大唐。所以讓師兄和拓跋思諫那邊做好準備就可以,外事部派專員去西北那邊等待。”

“皇上,要不我們派個特殊的人過去探探路?”原本是來找李玄清打算年後派人去身毒半島內部各個勢力內部洗劫黃金的胡小四此時忽然笑道:“咱們之前在草原會戰的時候不是俘虜了他們的一名主帥叫烏介的嗎?在咱們這邊服苦役差不多也五年了,可以特赦他然後派人給他送回去。我安排人去交代一下,黠戛斯人只要不傻也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你不說我都差點忘了有這個人了,皇上,我看小四這個辦法不錯。”胡小四的話倒是讓在場的人一陣點頭,徐天翔道:“這樣一來就算是什麼都不說黠戛斯人也會明白的。”

長安這邊打算利用昔日的俘虜烏介做文章的時候,在隨後幾天也就是天啓九年九月底,疏勒迎來了一隊特殊的商隊,黠戛斯特使在疏勒見到了拓跋思諫,也帶來了黠戛斯最高層對大唐準確的態度。

“黠戛斯人打算向我們納貢稱臣?這是?”拓跋思諫帶過來的消息讓萬毅皺了皺眉道:“然後還有其他的條件嗎?納貢稱臣的藩屬關係在咱們大唐可不盛行,我想這點他們不會不知道吧?”

拓跋思諫點了點頭繼續道:“自然不是,黠戛斯人打算請求我們扶持他們建立和大唐類似的政治結構和軍事體系,然後派遣貴族子弟來長安留學。不過他們也開出了比較誠心的條件,如果大唐答應扶助他們在第聶伯河站穩腳跟,抵擋住斯拉夫人的攻擊,他們願意答應,如果未來大唐在西北有任何戰事,黠戛斯國內的軍隊可以無條件聽從天策軍調遣。”

本來萬毅的眉頭就是緊皺聽到這句話之後皺的跟厲害了,但是在思考了半晌之後道:“明日一早我會安排人手護送他們儘快抵達長安,但是你我兩人還是要拿出一個意見來以便於大本營那邊有個參考的餘地。”

“大帥所言甚是,其實黠戛斯人越是開出條件對我們大唐有利我越覺得這其中有鬼,但是到底哪裡有問題又說不上來。”拓跋思諫苦笑道,不過他的話剛剛說完門外就傳來了秦空的聲音,“那是因爲兩位並不清楚此時黠戛斯人面臨的困境。”

“你這傢伙神出鬼沒的,怎麼現在纔回來?”拓跋思諫見到秦空一頭鑽了進來忍不住笑罵道:“你再不回來我就要去找你們統領,讓他給你報個爲國捐軀了。怎麼樣說說前線的情況,黠戛斯人現如今的處境到底這麼樣?”

“大帥,副首相,黠戛斯人之所以提出這麼優厚的條件,甚至是在某種意義上說將他們本國的軍隊指揮權都交給我大唐,是因爲目前他們已經內外交困,到了生死一發之際。其部族內部,我在回來的時候第聶伯河已經下大雪了,只怕今年那一片土地都會遭遇雪災,而他們今年一年幾乎都在和斯拉夫人大戰,根本沒有時間去發展生產,今年冬天如果沒有外來援助只怕從東方草原帶來的百萬人口會成爲他一個嚴重的拖累,缺乏食物的黠戛斯人在如今這個地方卻再沒有用以前在東面可以洗劫其他部族來維持生存的辦法了,反而要面臨四面八方斯拉夫部族的圍剿。我回來之前已經探聽到基輔俄羅斯公國已經和斯拉夫各個部族談攏,要一起出兵圍剿黠戛斯人,甚至部分以前和黠戛斯人是舊識的斯拉夫人都改變了態度。而且基輔俄羅斯公國此舉也得到了大秦人的首肯。”秦空進來之後就將自己從前線蒐集到的大部分關於黠戛斯人的信息一一道出,緊接着道:“這樣一來黠戛斯人就要面臨數以十萬計的斯拉夫人的圍攻,如果他們選在冬季開戰,只怕會更加拖累黠戛斯人原本就困難無比的後勤補給。而且四面八方都是敵人,一個應付不對的話只怕不僅沒辦法達到以戰養戰還會讓人家衝進自己的部落領地屠殺部衆,從而極大的消耗己方的戰爭潛力。”

“大帥,事態緊急,我的意見是在大本營新的計劃尚未抵達之前,西征軍這邊要提前做出應急反應,不管怎麼樣,總參和皇上那邊肯定不會放棄黠戛斯人的,否則的話當初也不會讓外事部勸說他們西遷。”秦空說完之後繼續道:“在前期的話我看可以讓商隊運輸一部分糧食過去,彌補黠戛斯人的短板,至於其他的就等他們的使團在長安和外事部談出什麼結果再說吧。”

“我看秦空的辦法可行。”拓跋思諫點了點頭道:“糧食問題不大,西北這邊本身今年就已經自給自足,還有後方運輸過來大量的儲備糧食,讓耶律家委託當地的商隊運輸部分糧食過去也不算什麼。”

“可以,糧食的事情在大本營沒有新的指示過來之前就由副首相以民間商隊的辦法輸送一部分過去。至於西征軍這邊可以讓吳歡那邊提前準備,但是我估計總參那邊短期內不會讓我們動手的,至少在黠戛斯人真正撐不下去之前或者說明年春天到來之前不會真正動手。”萬毅點了點頭道:“不過我會讓高斯繼去坐鎮鹹海,統一協調回鶻兵團和第六兵團以防萬一。秦空你馬上將這段時間玄影衛打聽到的所有情報全部詳細的寫下來一份交給參謀長一份以最快的速度送回長安大本營。”

“放心吧大帥,此次我已經將泰西那邊的情報網絡框架建立起來了,而且飛鷹旅第二大隊也在各地協助暗衛開展情報工作,正常的渠道情報會源源不斷的送過來的。”秦空點頭之後隨即下去準備。而萬毅這邊也將自己和拓跋思諫的佈置以最快的速度送回長安,同時讓高斯繼立即出發前往切爾城坐鎮。

西北軍政兩方同時行動,自然是速度奇快,幾乎就在高斯繼抵達切爾城的同時,耶律家在西北的負責人也帶着商隊在切爾城拿着拓跋思諫的命令找到當地的儲備倉庫,運出大量的糧食之後讓商隊啓程前往黠戛斯如今的駐地思召城。這是黠戛斯人抵達第聶伯河東岸之後重新建立起來的新城,和當地基本上都是泰西風格的城堡不同,黠戛斯人帶來的是東方漢人建城風格的方城。而這座不管建築風格還是名稱都極具漢化色彩的黠戛斯王城此時也在緊張的等待着自己使團東出的消息。基輔俄羅斯公國已經在這段時間內說服了四大斯拉夫部族的首領,約定共同攻打黠戛斯人,而且這一舉動也讓兩河流域的各個大小部族都開始紛紛異動,往日裡依靠着這兩年鐵血鎮壓穩住的局面此時已經走到了最嚴峻的關頭。而這一切都是因爲黠戛斯人決定再次獨立建國而引爆的。不過黠戛斯高層卻沒有因此而後悔自己的舉動,這兩年在此地的遷徙和戰爭也讓這羣昔日裡躲在高緯度草原上的部族成長不少,不僅僅是河西的基輔俄羅斯人還是南邊的大秦帝國都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有着自己獨特的一面,甚至創造了足以和大唐媲美的文明,而這都是黠戛斯人非常羨慕,也是產生了改變本部族的根源所在。所以黠戛斯特使在去大唐的時候纔會提出來一條希望大唐能夠幫助黠戛斯建立起一整套的制度,並且允許他們派遣貴族子弟前往大唐留學。相比較陌生的大秦文明,還是自己身後的大唐更加讓黠戛斯人更感到親近。而這一點在平行世界中,黠戛斯人在大唐式微已經無力控制北方草原的時候仍然堅持是大唐的臣屬,甚至在打敗整個北方草原所有的部族之後都一直對大唐執臣子之禮。

不過和黠戛斯高層擔心大唐不答應他們的要求相比,在天啓九年十月下旬李玄清得知黠戛斯特使抵達長安之後專門抽空接見了他們,而對於他們的這一條李玄清卻直接點頭,這倒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
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