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血策(下)

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是愛,愛可以讓一位淑女變成精明的女商人,殷去寒雖然出身商家,但其主要任務一直是交接金庭高層。可是,爲了高俊的事業,在過去幾年,她覺醒了血脈中的本能。最近一段時間,她又開赴淮南,接手孛涅察爾返回後的攤子。

此時到淮南地區已經是人間地獄,江南士林們全面撤走,只留下一片白地的莊園和兩手空空的莊戶們,饑荒開始蔓延。

“這樣絕對不行,絕對不行。”看到這場景之後,殷去寒經過不長時間的思考就作出決定:留下一小筆錢作爲自己的個人救助基金,通過這筆本錢所得的盈利全部用來賑濟淮南百姓。

就在此時,高俊做了一個小小冒險的旅行,從山東趕往河北,在大名府見到了彭義斌。後者在前幾個月內一直在和蒙古人苦苦相持,軍隊死傷慘重,但是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刻,現如今蒙軍突然西去河東,他可以略微喘一口氣了。

但是,兩個人卻一點沒有獲得解放的如釋重負,反而變得更加憂心起來,蒙古人這次突襲乾的實在是太漂亮了,河東金軍毫無防備,被蒙古人打了個落花流水,木華黎用兵極爲詭詐,在寧化大敗金軍十萬,隨後直插太原。郭文振被逼到平定州,張開在石梯山大寨,都只剩下了腳下立足的一兩寸土地而已。

包圍太原府之後,木華黎以重兵進攻霍州,彷彿是打算從這個咽喉要道進攻平陽府,但事實上派出一支精銳勁旅繞到石洲,翻越姑射山直達平陽府城下。平陽府的精銳部隊都派往霍州了,城內兵馬極少。

按照木華黎本人的戰略規劃,應該是快速攻克平陽,然後率領主力部隊南下絳州,進攻另一個重鎮河中府。但是,李革率領兵馬在平陽府堅持不懈,洪洞趙城一帶又有大規模的起義,拖累了蒙古人不少的部隊,這爲金軍重新構築防禦贏得了時間。

目前,這座城市還在勉強堅守,但是恐怕難以支持許久。

蒙古人也只留下部分部隊在這裡,主力隨即四散開來,大肆劫掠,整個河東硝煙滾滾。

利用這點時間,大將僕散安貞率領兵馬星夜兼程趕赴解州一帶,將蒙古人的前鋒牢牢堵在了聞喜與夏縣之間。

現如今,蒙古進攻河東的總兵力大約13萬,其中4萬還用來包圍平陽和太原,2萬用來控制其他據點,剩餘7萬人都已經抵達中條山一線。

而金軍防禦部隊大約15萬左右,除此之外,義軍領袖胡天作率領兩萬多名義軍趕赴稷山,在側翼威脅着蒙古人的部隊。

蒙古人的這一進攻戰略不可謂不高明,幾乎一下就抓住了整個華北戰爭的重點,只要蒙古人攻下河中府,只要他們能攻下這座城市,立刻就能控制整個小河東地區,無論是向西進攻關中,還是向南威脅洛陽,都變成了輕而易舉的事情,甚至有可能切斷潼關這一聯繫要道,將關中平原與河南平原分割開來,將駐守在這兩地區內數十座城市的軍軍一一消滅。

河東本身就是華北平原上的一座巨大城池,現如今,蒙古人已經佔據了三面城牆,正在最後一座城門和金軍作戰,只要把僕散安貞趕出中條山,趕出河中府,那麼整個巨大的城市就落入了蒙古人手中,雄關千里,金湯地陷,自此無憂。

而面對這種情況,無論是彭義斌還是高俊,都束手無策,只能指望金軍自己的表現。完顏珣也意識到了情況大大不妙,正在召集部隊增援河東戰場。

完顏合達已經暫時離開剛剛拿下的慶陽府,率領陝西關中金軍主力向東,沿水路前往河中府,陝北的另一員大將完顏訛可已經帶隊抵達韓城,準備從後方支援胡天作。

完顏承裔率領着一支金軍主力軍團從開封出發,現如今已經抵達鄭州,他們將增援懷孟方向,而另外一名完顏訛可——此人因爲上朝時管大臣們用的笏叫板子,所以被取笑爲板子訛可——已經率領一支金軍抵達澠池,從恆曲一帶渡河前往王屋山,從另一個方向上威脅蒙古人。

就連已經調入中樞許久的郭仲元也親自抵達河南府,在這裡調度東路金軍,然而,整個河東戰場的最高負責人依舊是安貞,他正在全力構築防線。

儘管不能在西面增援河東戰場,但高俊和彭義斌決定在東面搞出一些聲勢來,彭義斌已經大舉發動反攻,先後攻佔了洺、磁各州,再一次獲得了河北中部的廣大地盤。

而馮達也不甘人後,向西攻取了霸州,向東又與直沽寨的樑佐會合,樑率軍接受太平軍改編,成爲了太平軍的一個營。

千里反向突圍,一戰成名的王重瑾也向東北方向發展,從側翼威脅着李全,太平軍主力部隊從山東北部出發,先後拿下了了樂陵縣和無棣縣,讓李全如芒刺在背,左右動彈不得,眼看着西、南、北三個方向上的太平軍大肆發展。

這邊打的如此熱鬧,在太行山中,COS貝爺已經快半年的武仙自然也忍不住,他率領大軍從太行山中再次出發,直奔真定府,又來找史天澤的晦氣了。

此時已經是深秋天氣,河北地區的莊稼也收的差不多了,在真定府周圍的流民看着已經開始燒荒的地,村民們圍在一起,談論着聽到的傳聞,據說武仙的隊伍已經過了贊皇縣,眼看就要殺到真定府來了。

有說留下守家業的,有說繼續逃荒的,但更多的人只是沉默不語。

張皮綆突然站了起來:“要我看,咱們不跑,也不在這裡守着,乾脆拿起傢伙來,去找史大相公去拿主意,相公既然今年年初能在邊界上擋住武仙,現在咱們不如跟着史大相公幹,把武仙打回去,保住咱們的糧食田地!”

村裡已經有年輕的後生叫嚷起來,張皮綆說的有道理,好好的想要種一年地,這武仙三番五次來打秋風,是可忍孰不可忍。不如跟着史大相公去打仗,說不定還有賞賜可拿,豈不美哉?

大家都叫嚷起來,浩浩蕩蕩的拎着鋤頭鐮刀,奔着真定府而去。

浩浩蕩蕩的隊伍聚在真定府城外,一開始把史天澤嚇了一大跳,以爲外敵未來,內部先亂起來了。但他登上城樓,聽到下面亂哄哄的喊着要史相公拿主意,大家願意跟着大相公去廝殺時,不禁浮起了一絲笑意。

史天澤在家中行三,年齡也不算大,可是這一年來,各地的流民對他感恩戴德,史天澤的稱呼也從史三公子到史大官人,現如今又成了史大相公。看到史天澤出來,百姓們歡呼雀躍,求史天澤一定要保護住大家的莊園田地,各地村落的年輕百姓都願意跟着史相公從軍立功。

第二十章 間隙生同牀(下)尾聲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二十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下)尾聲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二章 糧(下)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八章 失敗(下)第十九章 狼(上)前言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尾聲第七章 血鐵(上)尾聲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尾聲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尾聲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四章 狗(下)第二十一章 山如是,海如是(上)尾聲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尾聲第九章 劫(上)第七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八章 鑄爐(下)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二十章 狼(下)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
第二十章 間隙生同牀(下)尾聲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二十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下)尾聲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二章 糧(下)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八章 失敗(下)第十九章 狼(上)前言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尾聲第七章 血鐵(上)尾聲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尾聲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尾聲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四章 狗(下)第二十一章 山如是,海如是(上)尾聲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尾聲第九章 劫(上)第七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八章 鑄爐(下)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二十章 狼(下)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