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上)

巨型弩箭是昂貴的軍用資料,在整場戰鬥當中,彭義斌連續發射了七十餘枚,但卻沒有傷到一人,回營之後立刻遭到了李全的指責,最後還是由賈涉來斷定,彭義斌並無責任。此時的賈涉又升官了,從淮南運來了一批器械,順便帶來了從臨安來的制書,除授賈涉爲權淮東制置副使,兼節制京東、河北路兵馬。

聽聞賈官人升官,諸位頭領都來慶賀,但是賈涉卻笑得有些勉強,從給他的頭銜裡賈涉就可以知道,相公們還希望禦敵於淮河以北,根本不希望忠義軍退往淮南持續作戰,所以說,忠義軍被牢牢釘死在泗州和漣水兩座城市裡面,決不能再後撤一步。

升官的賈涉沒有多開心,反而夜不能寐,翻來覆去之後,深夜裡點了燈,動手草擬了一份上奏朝廷的表和一份留給夫人的遺書,女兒才九歲,兒子才一歲,這讓他心裡好生難過。

在上奏的表章之中,賈涉也提出彭義斌最爲忠勇可憑,而李全雖然兵多將廣,但是驍悍不易節制。他尤其指出:彭義斌軍中,士兵們原本管彭義斌叫安撫,現在叫鎮撫,都是朝廷加封給彭義斌的官職;而李全軍中,士兵們管李全叫做“恩府”,直接效忠於李全,知恩府而不知朝廷。

但是在臨安鳳凰山上,這個問題很快就演變成了“忠義軍是否真的值得信任”,隨即就變成了飛向史彌遠的小箭。

喬行簡利用這個機會勸誡史彌遠改變策略,讓已經權傾一時的史相公都有些吃不消。爲了證明自己的策略正確,史彌遠督促門人趕緊加速向泗州運送裝備,必須讓忠義軍打個硬仗,才能讓大家看出來他史某人所做沒錯,淮北忠義軍就是值得信任,錯的是這個天下,國家根本就不應該自行收編難民組建軍隊。

在這種情況下,泗州被空前的加強了,而高俊所面對的將是一場惡戰。

剛剛進入場外沒幾天,宋軍就先給了金軍一個下馬威,張惠趁夜偷襲金軍營地,燒燬了正在打造的鵝車,金軍猝不及防,死傷近百。第二天晚上,張惠又從另一個地方發動偷襲,這次金軍早有準備,雙方各自撇下十幾具屍體之後都撤退了。

正月初十,眼看着工程器械打造的不錯了,金軍第一次發動進攻,目標正是彭義斌所鎮守的營寨。

兵分四路,高俊最左,紇石烈志左中、潘正右中、必蘭阿魯帶最右。

眼看着金軍一步一步向營寨靠近,彭義斌絲毫不畏懼,他站在土牆上給諸位軍將指點。

“你們看看最右面這面旗子,還有下面那些軍兵,化成灰咱們都認識,正是高俊;他旁邊的那路軍馬騎兵不少,而且鬥志不錯,想來應該是盧鼓椎,再往左一些的這支人馬,看上去和高俊的兵馬卻有幾分相似,和以往的金軍大不一樣,我不大認得,但顯然不可小視,反倒是最左邊這夥人,帥旗下面的軍馬看上去都是悍勇敢戰,但外面的人都是充數的雜牌,這樣的兵打不了好仗。”

營寨的土牆上也都有木板設置的女牆,絲毫不擔心金軍遠處射來的弓箭,在彭義斌的命令下,營寨裡面的忠義軍迅速集結起來,準備用箭雨打退對手。

眼下彭義斌的人馬都是經過賈涉篩選的強硬軍漢,個個都能拉得開硬弓,只見紅旗一揮,所有的人下腰搭弓拉箭,動作行雲流水,只等彭義斌的命令一下,遮天蔽日的長箭直奔高俊的隊伍而來。

看到敵軍城上旗幟揮舞,高俊就大致明白要發生什麼了,一看到箭雨飛來,就立刻下令軍兵的舉盾防禦,但依舊有不少人動作偏慢,被箭射中,好在太平軍向來盔甲厚重,倒也都不礙事。

高俊的肩膀上也中了一箭,箭頭被夾在甲片之間,沒有傷到皮肉,但是位置不大好,高俊自己不方便,只能讓斡脫幫自己取下這支箭頭,敵人的箭用的是柳木杆錐子頭,殺傷勁道不算很強,這讓高俊略微放了心,下令繼續前進。

然而被敵軍弓箭照顧最深的並不是高俊這裡,而是處在另一面的必蘭阿魯帶,他的人馬可就不像高俊這麼幸運了,連續被射倒了幾十人,整個陣型頓時慌亂,比其他三陣慢了幾步。

在敵軍接連不斷的箭雨襲擊下,必蘭阿魯帶不得不下令軍兵們暫時不要繼續前進了,轉而利用鵝車和盾牌掩護自己,開始原地防守,而另外三軍盔甲厚重,而且之前部署得當,沒有被弓箭所擊退,離敵軍的城頭越來越近。

利用弓箭進行拋射有距離限制,很快,這三路都走到了弓箭拋射的最短距離以內,忠義軍們放棄了弓箭拋射,轉而開始在城頭上射箭,進攻的軍兵們放下盾牌,轉而檢查自己手中的武器和麪前的鵝車,在其掩護下向敵軍越靠越近。

“命令士兵們不要拋棄盾牌,依舊要小心舉着!看到城頭上那個玩意兒了嗎?那是弩機,十個弩手一起上弦都沒他打的快,要小心!”高俊傳達了命令,但是潘正和紇石列志似乎沒有意識到那弩機的可怕,而彭義斌正是要利用這一點,趁着所有人都放下盾牌的機會,弩機猛烈的發言了,另外兩陣被射倒了二三十人後又重新部署了盾牌,繼續緩慢的向前推進。

眼看着距離差不多了,高俊下令軍隊暫時停止,在地上部署厚重的鐵盾,弓箭手上前來準備進行弓箭反擊,就算是有盾牌,但敵軍的箭雨畢竟又密又多,而且連綿不斷,太平軍的弓箭手們手心都在出汗,想方設法拉弓上弦,並且舉起了弓。

有兩個因素決定了雙方放箭的不同結果:太平軍的盔甲比忠義軍厚,而忠義軍弓箭的力道比太平軍輕。

雙方盔甲的對比自不待言,而在使用弓箭上,太平軍的弓箭手們很少,大多是精通放箭的,所使用的弓力道很大,多是八斗之弓,最重要的是,在如此近的距離上,錐頭箭的殺傷力遠遠沒有金軍使用的鑿子箭大——金軍所用弓箭的箭頭一般呈鏟形,往往能在敵人的脆弱部位撕開一個巨大的缺口。

正因爲如此當太平軍開始放箭的時候,營寨上敵軍的箭雨似乎真的輕了一些。

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十八章。鼠(下)第十九章 匯(上)第十六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下)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前言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九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上)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尾聲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尾聲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八章 失敗(下)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金朝末期的關河爭奪戰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四章 金麥(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尾聲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一章 羊(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九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上)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七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上)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二十二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
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十八章。鼠(下)第十九章 匯(上)第十六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下)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前言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九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上)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尾聲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尾聲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八章 失敗(下)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金朝末期的關河爭奪戰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四章 金麥(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尾聲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一章 羊(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九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上)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七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上)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二十二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