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

雖然誘殺了趙天賜,但是卻始終攻不下德州,嚴實也非常清楚這座城市的重要性,裡面安置的都是自己的心腹良將。

不過高俊已經重新調整了思路,這次進攻確實是自己託大了一些,想要一口吃成個胖子,既然受到挫折,那就立刻因勢利導。放棄一次性鯨吞六州的想法,甚至連嚴實也不必急於殲滅。

現如今已經吃掉了他的濟南集團,下一步是固守濟南府,爭取重創嚴實本陣,然後向東,與完顏合達、紇石烈志一起裡外夾擊,摧毀敵軍在益都府的軍隊,然後伺機考慮能否小路北上,奪取海濱的棣州和濱州。

原本收復六州的計劃被捨棄了德州和博州,而全殲嚴實也變成了重創嚴實,這算是高俊在計劃出現重大挫折時採取的應變措施。

調整思路之後,高俊反而覺得輕鬆了不少,得知李銘已經大破趙天賜之後,也是心情大悅。李銘率軍一直在後方警戒,掩護大軍向南。漫漫山東路上,他親自躍馬執鞭,帶兵前後巡邏護衛,德州城內殘餘敵軍無不膽戰心驚,誰還敢出城半步。

“山高路險坑深,大軍馳騁縱橫,誰能橫刀立馬?唯我李大將軍!”高俊忍不住讚歎道。

太平軍旗幟嚴整的從德州城下撤退,甩開大步,沒有一絲留戀的面向濟南,開始準備第二階段的作戰。

嚴實的行動也很快,他僅僅留下不到一萬人繼續守衛博州各處,並且繼續在各處籤軍補充兵力,而自己則帶着相對精銳的兩萬餘人來支援濟南,不過,任憑他再有想象力,也絕對不會想到濟南城居然被一百人輕鬆攻破了。

所以,當已經抵達齊河縣,準備渡河的嚴實從濟南城中逃出的敗兵口中得知這個消息時,當即愣了半天,迅速意識到他已經處於進退維谷的境地。

此時,繼續前進,也許能夠趕在高俊回來之前擊破他留守的軍馬,重新奪回濟南,這是個釜底抽薪、斷敵後路的辦法,如果運氣好的話,有可能一舉全殲高俊的主力,屆時一個潘正也翻不起什麼浪花來。

但是萬一往前一頂,卻踢到了濟南的鐵板,數萬大軍遠離博州的優良防禦設施,主動在平原上與如虎似狼的太平軍野戰,那才真是有的好看!

大概也就是想了幾東的時間,嚴實就做出了和高俊一模一樣的判斷:先打再說。

很不幸的是,一樣的判斷迎來的是一樣的結果,留守的張惠得知嚴實主力趕到,立刻重新加強對濟南的防禦。

濟南城池很大,但居民已經逃散了不少,強徵太多人上城牆防禦還容易增加不穩定因素,再加上城牆已經被蒙古人拆毀了一段,實在不是能夠防守的城池。但張惠從來也不是願意龜縮在城市內防守的將領,如果劍短的話,就往前跨一步。

太平軍主動出擊,襲擊了嚴實的先頭部隊,戰果也相當不錯,殺敵一百餘人,敵軍先鋒主力敗退數裡之多,直接和中軍湊在了一起,這樣的開局讓嚴實鬱悶非常。

之後的戰鬥,張惠更是把進攻戰術拿到了極致,他非常信奉高俊當初在魯南戰役時所做的分析:敵軍擁有兵力優勢,而且有進攻的決心,防守是守不住的,所以只能進攻。

城牆的缺口從防禦的弱點變成了進攻的通道,張惠手下的精兵一次出乘打亂敵軍的攻城部署,雙方常常混戰成一團,時不時他又會打開城門從另一個方向進攻敵軍的方陣,迫使敵軍不能全力的壓在城牆缺口那裡,一連兩三天,嚴實都沒能成功的完成進攻佈置,反而在野戰中折損了不少人。

“通過進攻打亂敵軍的部署,從而達成防禦的效力,這也是一種戰術。”張惠也許想不到,他此時靈光一現的靈活防禦日後將進入軍事教科書,和攻擊大師僧虔一起,名列開國軍事家的位置。

但是,僞軍畢竟擁有極高的軍力優勢,也就是三天之後,張惠開始連連吃癟,僞軍騎兵在戰場上也越來越活躍。

三月初三這一天,太平軍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損失,12名軍兵在戰場被敵軍分割包圍,敵軍先是用步兵爲主,然後試圖用輕騎兵驅趕,最後採取強弓射擊,城內的太平軍組織了幾次救援,都沒能打破包圍,12名勇士全部陣亡,這對太平軍是一次不小的心理打擊。隨後,敵軍又快速推進到城牆缺口之下,並且牢牢的包圍住各處城門,讓張惠不再有進攻的可能。

然而張惠已經做到最好,就在這幾天之內,高俊已經率軍趕回來了。

就在當天夜晚,桑真率領輕騎兵突襲了外圍的僞軍,連日攻城的敵軍猝不及防,營寨大潰。

眼看着突襲成功,高俊率領主力部隊一次壓上擴大戰果。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曾經說過,所謂崩潰,就是使軍隊陷入不能執行軍事任務,並無法自行恢復組織秩序的狀態。

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就極具傳染性,應該會一個又一個的崩掉,除非指揮官能夠採取強力措施,軍隊平時訓練得當。

嚴實也並非優柔寡斷之人,在關鍵時刻穩住了中軍的場子,而在他身邊,還有數千名精銳的死士。

和其他世侯以及縱橫山東河北的各路軍隊一樣,嚴實的人馬同樣由精銳和雜魚組成,此時在他身邊的是超過6000名深受他恩惠,被他一手組織起來的軍馬,這是他對抗高俊的核心本錢。

此時,高俊的數千人馬從不同的方向殺進營寨,嚴實手下的雜魚們則不可避免的一營又一營的徹底崩潰,這些士兵倉皇的拋掉武器,想偷偷回到家裡去尋找家人,不願意再給蒙古人賣命。

桑真指揮着軍馬大呼小叫,按照草原人原始的本能敏捷的尋找敵軍的弱點。而夏伯陽則頗具軍事才能,指揮着他的人馬一次又一次的與敵軍接觸再分開,這對他來說就像是喝茶喝酒那麼簡單。

這兩支人馬與嚴實精銳的戰鬥爲大軍爭取了時間,趁着這段功夫,高俊也探明瞭敵軍營寨中的情況,下令各軍優先驅逐敵軍的貧弱力量,大概是天快亮的時候,數萬名敵軍已經狼狽不堪的逃跑,只剩下中軍這六七千人與高俊的人馬相對峙。

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十九章 反對(上)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十二章 堅持(下)尾聲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四章 轉運司(下)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十九章 匯(上)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尾聲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一章 欺騙(上)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十三章 散(上)第五章 貨物(上)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二十一章 山如是,海如是(上)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尾聲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
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十九章 反對(上)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十二章 堅持(下)尾聲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四章 轉運司(下)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十九章 匯(上)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尾聲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一章 欺騙(上)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十三章 散(上)第五章 貨物(上)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二十一章 山如是,海如是(上)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尾聲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