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賴堡的郊外矗立着一座蘇軍佔領時期的軍事堡壘,它的主體已是破敗不堪,倒塌的圍牆、折斷的橫木以及斑駁彈痕無不勾起故地重遊者的回憶。20個月前,林恩帶着嫡系部隊離開上萊茵河谷輾轉返回德國,在這裡打響了歸國後的第一仗,當時他和日耳曼勇士們就像是神兵天降,許多蘇聯士兵稀裡糊塗地送了命;20個月後,林恩作爲民主德國的政治首腦前來檢閱新軍,雖然不再身着戎裝、披掛武器,千錘百煉的鋼鐵氣質不減一分。
黑白紅的三色旗幟下,四千多名從一級預備部隊轉入現役的德國官兵顯得精神飽滿、鬥志高昂。在總統主持的成軍儀式上,他們被授予了“第6快速步兵旅”的番號。與傳統德國部隊不同,這是一支全員採用美製裝備的作戰單位,除了灰色的制服之外,他們從頭盔到皮靴、從手槍到火炮都是美國貨。事實上,在林恩的海牙之行圓滿結束後的一個星期,駐紮在法國、比利時、荷蘭的美國軍隊便遵照上級指令秘密開始向德國軍隊移交武器裝備,十天時間已提供半自動和自動步槍三十餘萬支,勃朗寧輕重機槍兩萬多挺,各型火炮九千多門,各型車輛兩萬六千多輛。對於本土工業規模尚不及二戰爆發前三分之一的德國來說,這是一批雪中送炭的寶貴援助!
在軍隊高級將領的陪同下,林恩從昂首挺胸的士兵們面前走過,一張張青澀稚嫩的面孔看不到畏懼之色。儘管缺乏充足的軍事訓練,這些年輕的日耳曼人不乏父輩的勇猛與忠誠。武器在手,他們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奔赴沙場,從蘇聯人手中拯救他們的祖國——柏林早已淪陷,從波蘭進入德境的蘇聯軍隊已佔領勃蘭登堡州、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薩克森-安哈爾特和薩克森,北翼部隊逼近不萊梅和漢堡,中路兵團攻佔布倫瑞克向漢諾威挺進,南翼部隊已越過薩克森進入巴伐利亞。爲了儘早拿下德國臨時政權所在地慕尼黑,蘇聯強迫捷克和奧地利政府對德宣戰,在捷克和奧地利邊境雄踞多時的蘇軍部隊遂拆毀邊境柵欄攻入德國,從奧地利入境的蘇軍部隊已推進到了距離慕尼黑市中心不足30公里的區域,每天都有炮彈落在瑪利亞廣場,政府部門只能轉入地下掩體繼續辦公,數以萬計的德國軍民則不分晝夜地構築和加固防禦工事,誓要將慕尼黑變成德國的列寧格勒。
鑑於第三帝國時期的黑暗獨裁帶來了沉重的教訓,民主政體下的德國取消了新兵入伍的宣誓效忠環節,而爲了提高將士們的忠誠度,也爲了讓新兵們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有奮勇直前的決心,林恩將馬不停蹄地參加所有新部隊的成軍儀式,所以在每個地方安排的逗留時間很短,但當他看到前排士兵中有一名年輕列兵與鏡中的自己有幾分神似時,還是不由自主地停住腳步。
“你叫什麼名字?”
這名看起來也就十七八歲的列兵侷促不安地回答:“尤頓……漢斯。尤頓,先生!”
“能給我看看嗎?”
在無準備的情況下,林恩從列兵手中要過美製M1卡賓槍,以標準的檢驗動作進行校查。從槍械的各個零部件來看,這是一支已經使用了一段時間的二手槍,好在保養不錯,上了戰場依然是可靠的幫手。
列兵目瞪口呆地看着林恩擺弄卡賓槍,驚歎遠遠多過於訝異——這位年輕總統是抗擊蘇聯佔領時期的人民英雄,多次帶領復興黨武裝與蘇軍死戰,可這畢竟不是常見的德式武器,上手就能熟練擺弄,如果不是事先有所準備的話,只能說這是一位相當了不起的領袖人物。
將彈匣和槍機復位之後,林恩鄭重其事地將槍交還給列兵:“儘管我個人更偏好毛瑟衝鋒手槍——兩支並用地發揮近戰優勢,但在正規軍隊的作戰行動中,能夠連發的卡賓槍更具威力。好好熟悉它、照顧它,戰場上會獲得回報的。”
列兵連忙立正道:“是!先生!”
林恩點點頭,又朝左右兩邊的幾名士兵看了看,自己剛剛的即興之舉已經給淳樸的士兵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甚至能讓他們的精氣神煥然一新,但一支軍隊戰鬥力的高低主要還是建立在各種綜合因素之上。目前美國方面提供的武器已經足夠裝備二十個早期標準的美軍步兵師,如果按部就班地組建20個步兵師,即便補充相當數量的老兵,這些步兵師與蘇軍正面交戰必定是難堪重任的,而此次德軍聯合參謀部並沒有採納美國軍事聯絡員提供的建制參考資料,他們如同精明的廚師,充分利用手邊的材料烹製獨具匠心的美味——4個精銳的主力突擊師、12個防線守備師以及6個快速機動旅。這些快速部隊之所以沒有延續“摩托化”、“機步”或“裝甲”稱號,一方面是因爲全面採用了美製裝備,另一方面,大多數車輛都被改裝成爲武器載具,攜帶火箭炮、無後坐力炮、迫擊炮等武器,利用本土作戰的地利優勢實施靈活多變的機動作戰,尤其利用蘇軍各部之間的空隙進行大膽穿插。
截然不同的裝備特性與戰術習慣使得美式和德式武器之間存在較大的差別,要適應並熟練運用它們需要時間,讓新兵成長爲合格士兵也需要時間,但戰場形勢已經容不得德軍新兵們在後方接受訓練了。由於前一階段的大量損失,德國武裝力量在前方的處境已經可以用“糟糕”來描述了。在漢堡東南的呂訥堡,德軍第3集團軍的防禦陣地遭蘇軍突破,殘部撤往漢堡,僅僅一日之後,蘇軍又攻佔漢堡以北的諾德施泰特,切斷了漢堡與基爾之間的陸上聯繫,德國海軍不得已而放棄頭號海軍基地,漢堡隨後也遭到蘇軍優勢兵力進攻,巷戰的發展對德軍十分不利,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聯合參謀部下令漢堡守軍通過海路撤退,隨着漢堡防禦戰的失利,德國北部最後一座港口不萊梅形勢也變得岌岌可危,一旦失去了全部港口,德國接受西方援助的效率將大打折扣;在南方的紐倫堡,從盧肯瓦爾德撤退的德軍第2集團軍及第4集團軍殘部未能抵擋住蘇軍重裝兵團的輪番猛攻,不但丟失了這座戰略位置頗爲重要的城市,還在戰鬥中損失了大量兵力和技術兵器,從北面保衛慕尼黑的軍事力量急需得到補充,否則戰時首都將很快陷入蘇軍包圍;只有在德國中部,以漢諾威爲中心進行機動作戰的帝國精銳部隊成功遏制了蘇軍攻勢,使之無法對漢諾威展開進攻,但這也是在蘇軍戰場中心向兩翼分散的情況下取得的戰果。對於整體實力處於明顯劣勢的德國軍隊而言,30餘萬裝備良好的新兵是戰略層面的關鍵力量,是扭轉當前戰局的最大希望所在。
集結起來開赴戰場之前,大多數德軍新兵僅在美國軍事教官的幫助下進行了兩到四周的基礎訓練,戰術素養十分薄弱。由於蘇軍空襲日益頻繁,一些新組建的德軍部隊從德國西部的訓練營輾轉到前線要花費一個星期時間,相比於那些很快就上了戰場的同伴,這些部隊無疑是幸運的。士兵們夜間行軍,白天在樹林或僞裝隱蔽網下訓練,每多一個鐘頭的訓練時間,他們在戰場上生存下來的機會也就相應增加一分。
防守往往是鍛鍊新兵的理想方式,許多新組建的德軍部隊抵達前線後也確實成了指揮官手中的“救火隊”,在千瘡百孔的防線上四處堵漏。在不萊梅,5個使用美式裝備的防線守備師填補到東郊和南郊防線,再加上從漢堡敗退下來的部隊以及由北歐守備部隊匆匆組建的帝國第6遠征兵團,近30萬德軍投入聲勢浩大的不萊梅保衛戰。雖然兵員數量顯得十分可觀,但德軍參加前一階段戰鬥的許多部隊已是人困馬乏、傷兵滿營,亟需進行休整補充,作戰狀態並不理想,而德軍此舉最大的意義在於吸引吸引北翼蘇軍的主力部隊,2個坦克軍、1個機械化軍、5個步兵軍加上方面軍直屬炮兵部隊,40萬重兵撲向不萊梅。在聲勢浩蕩的不萊梅大戰拉開序幕之時,德軍已於漢諾威以北集結2個美械裝備的主力突擊師和3個快速機動旅,加上匆匆休整完畢的帝國第1、第2遠征兵團,以16萬精銳部隊包抄不萊梅地區的蘇軍部隊。兩個快速機動旅配合帝國近衛軍的裝甲部隊行動,一夜狂飆疾進,以奇兵之勢進抵漢堡南郊,並沿途強襲蘇軍兵站、補給點和運輸車輛,使蘇軍北翼兵團主力的後勤供給失去穩定保障。天亮之後,開始列裝美式地空導彈的德軍防空部隊又以隱蔽部署的防空火力阻擊蘇軍航空部隊,使得德國北部的戰場態勢出現積極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