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秘旨

樑化鳳宣讀了秘旨後,管效忠和蔣國柱就垂頭喪氣地帶着本部兵馬返回南京,新任的江南提督樑化鳳把他們送到蘇州府邊境,然後回頭安撫軍心,與那些新的部下拉交情。看到前不久還對自己奉承不休的文武官員們現在如同躲避瘟疫一樣地躲着自己,蔣國柱心中氣恨難平,暗暗發狠說將來一定要給這些小人些顏色看看;但管效忠像是已經完全看開了,聽到蔣國柱的私下抱怨後,他平淡地說道:“換我是他們,也會如此的,這已經不干我的事了。” www_Tтká n_¢Ο

正如順治預料的,蔣國柱在離開蘇州府範圍後,又開始騰起希望,認爲朝廷對他們的處理未必很重,很可能只是罰銀、降職而已,畢竟他們最後還是擊退了鄭成功。蔣國柱再次找到管效忠,偷偷猜測朝廷會給他們什麼樣的處罰,但管效忠仍是一副灰心喪氣的模樣,搖搖頭,依舊還是那句話:“朝廷怎麼處置我們,不干我的事,我只要聽命把部隊帶回江寧就好。”

兩人和他們的本部軍隊磨磨蹭蹭地剛踏入常州府境內,就見到沿江的烽火臺被盡數點燃了。蔣國柱正驚疑不定的時候,南京的求救使者者發瘋一般地趕來,稱鄧名統帥數萬大軍,突然殺到南京城下,兩江總督郎廷佐失陷敵手。

“鄧名不是在湖廣麼?他怎麼飛過來的?”蔣國柱聞言大驚,不能置信地問道:“而且數萬闖賊,是怎麼潛行到江寧城下的?”

作爲前江南巡撫,蔣國柱對清軍的部署非常清楚,知道在鄭成功退向崇明島後,兩江的水師已經悉數趕去蕪湖,對張煌言的浙軍展開圍追堵截。不久前雖然聽說清軍在安慶受挫,但這與大局無損,清軍仍然穩穩地把南京上游的長江江面控制在手中。

“肯定沒有數萬人,”管效忠聽聞此事後,好像也恢復了一些精神,他立刻做出了判斷:“一定是在誇大其辭。數萬兵馬每日消耗的糧草不提,沒有長江他們怎麼運輸輜重?就算他們有足夠的騾馬和車輛,走陸路那是多麼大的動靜?肯定早就被發現了。這一定是少數流竄的潰敵,也沒有什麼武器輜重。”

“那他們怎麼打垮江寧城下的我軍,還把總督大人抓走了?”雖然管效忠的戰鬥經驗遠比蔣國柱豐富,後者也一向相信他的判斷,但形勢突然大變,他還是很難相信這是一支潰兵能做到的。

“多半是總督大人沒有防備吧,就好像我們打鄭成功那樣。”管效忠口氣淡淡地說道。他從皇太極時期就給滿清賣命了,松山、錦州之戰都曾參與,經歷大小數十戰,入關後曾十幾次作爲指揮官與明軍交戰。正是因爲這衆多的功勞和豐富的軍旅經驗,清廷纔會任命他爲江南提督,爲滿清把守要害之地。

蔣國柱的眼睛一下子就亮起來了,對管效忠嚷道:“好機會啊,我們星夜趕回江寧解圍,救出總督大人,這是老天送給我們立功贖罪的機會啊。”

“沒用的。”管效忠搖搖頭,他覺得這已經不是立功的問題了,而是滿洲八旗覺得自己欠他們一筆血債。這幾天來管效忠仔細思考過,滿洲八旗並沒有多少人,大都沾親帶故,鎮江一戰四千滿洲八旗兵陣亡,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普通旗丁,差不多都有或遠或近的親戚、熟識的朋友喪生,肯定不會有人說自己的好話。管效忠看了一眼興奮的蔣國柱,覺得這個難兄難弟都要比自己的情況強,畢竟管效忠是一軍的統帥,是戰敗的第一責任人。

聽管效忠說完理由,蔣國柱也呆若木雞。之前他還向鰲拜、索尼等皇上的心腹大臣行賄,希望他們能幫自己美言幾句,可這兩個人也有遠房的子侄,或是寵愛的旗中奴才戰死。

“再說,蕪湖的駐軍聽說後,肯定會立刻回師江寧,他們順流而下可比我們快多了。”管效忠毫不留情地打碎了蔣國柱最後的僥倖心理:“我斷定鄧名沒有輜重糧草,兵力也十分薄弱,估計用不了兩天就會被看破虛實,等不到我們回師就會再次被趕走。唉,這都與我們無關嘍。”

蔣國柱和管效忠共事很久,知道對方在軍事問題上言必有中。鎮江之敗,主要是因爲鄭成功兵強馬壯,統帥才能也非常了得,並不能因此就說管效忠無能。但蔣國柱仍有些不甘心,還是盼望管效忠判斷有誤,盼望如果蕪湖的清軍反應遲鈍,沒有能夠及時給南京解圍。蔣國柱更希望管效忠對朝廷的猜測有誤,皇上會因爲他們擊退鄧名而寬恕二人。

在常州府又走了三天,新的消息傳來,管效忠的判斷沒錯,清廷的水師果然悉數返回南京,但結果是被鄧名一網打盡。除了水師以外,江西赴援南京的綠營也統統被殲滅。這個結果自然讓蔣國柱目瞪口呆,管效忠也是莫名其妙,經過仔細詢問後,兩人才鬧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請。

從蕪湖趕回南京後,連日奔波的清軍相當疲勞,見到先期到達的嶽州副將胡老小已經修起了大片的營地,營牆堅固,而且還是雙層的,壕溝也挖得相當深,內外兩側都佈置了鹿角。清軍都相當高興,覺得這胡老小雖然膽小,但也有膽小的好處,這麼堅固的營地足抵得上十萬大軍。

官兵們進營後倒頭就睡,想好好休息一下,明日再與明軍交戰。但不想給大家準備營地的胡老小,真實身份竟然是興山巨寇李來亨。當夜闖軍火燒連營,和浙軍一起利用營牆包圍了大亂的清軍——原來李來亨修那麼堅固的工事是給清軍準備的。營中有不少悍勇的將士,要不是明軍修築了雙層的營牆和壕溝,雖然事起突然,但這些江西和南京的精兵也未必就會被明軍一網打盡了。

最倒黴的恐怕是兩江總督的標營,他們本來去巢湖追擊張煌言,殺散了跟隨在張煌言身邊的親衛,雖然沒有追到張煌言本人,但也成功地完成了南京交給的任務。標營得勝返回蕪湖後,還沒坐穩就得到南京遇險的消息,就又急匆匆地乘船趕回,結果也一起遇難。

“太卑鄙了!”蔣國柱怒髮衝冠,大罵鄧名和李來亨已經無恥到極點了。

“這幹我們什麼事?”看起來已經沒有任何事情能夠讓管效忠動容了,他平靜地聽完了事情的經過,然後繼續帶領兵馬向南京前進。

“管大人有何妙計”蔣國柱冷靜下來後,急忙詢問道。

“我沒有什麼妙計,皇上讓我帶本部回南京,我就回南京。”管效忠答道。

“那南京城外的賊人怎麼辦?”

“不干我的事,反正我把部下帶回南京就完了,然後等候朝廷發落。”管效忠頓了一頓,又道:“朱洪武修建的城牆,絕不是輕易能攻破的,他們這麼點人,能做得了什麼?最後還是要退兵。”

……

鄧名和李來亨隨後幾天一直沒有動靜,明軍也沒有力量包圍南京,甚至連像鄭成功那樣半包圍南京都做不到。管效忠和蔣國柱帶兵順利抵達南京城北,他們二人無意與城外的明軍交戰,守軍也認得二人,打開城門讓他們入城。

樑化鳳展示的那封聖旨只是把蔣國柱革職留任,本來到了南京這個留任也就留到頭了,自然有兩江總督收拾他。但現在郎廷佐被明軍抓去了,留任的蔣國柱順理成章地接管了兩江總督衙門,把南京的大權拿到手中。

蔣國柱接手後,首先便詢問馬逢知何在,結果竟然發現囚車根本就沒到南京——馬逢知被捕後,他的一些心腹手下就在押送隊伍的後面跟隨。這些和馬逢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軍官本想到南京行賄官員,看看能不能幫長官逃脫。但得知鄧名大敗南京清軍的消息後,押送囚車的士兵也人心惶惶,偷偷跟馬逢知的部下一商議,就橫下一條心劫囚車。他們化妝成明軍,偷襲了驚慌的押送部隊,把馬逢知和那些被捕的親衛都放了出來。

有幾個押送士兵逃了出來,蔣國柱略一詢問就猜出了劫囚車的那些人的真實身份,腦門上的汗一下子就流下來了。

鄭成功退出崇明島以後,管效忠就斷定馬逢知已經錯過了倒戈的最佳機會,閩軍大敗會讓馬逢知難以說服手下跟着他一起反正。正是因爲有這樣的底氣,管效忠纔敢對馬逢知下最後通牒,讓他離開軍隊來蘇州拜見自己。

但現在情況又和那時大不相同,鄧名把南京附近的清軍消滅得乾乾淨淨,馬逢知的部下恐怕又會生出造反的膽量來。而且現在馬逢知本人也很清楚清廷不會放過他,潛逃後的去向不問可知,肯定是趕回吳淞府煽動部隊,要與清廷拼個魚死網破了。

現在身邊沒有其他的可靠夥伴,蔣國柱只有繼續去與管效忠商議對策。但管效忠仍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稱這是新任江南提督樑化鳳的事情,看上去管效忠連把這個消息通知樑化鳳的興趣都沒有。

蔣國柱實在看不下去,拍案呵斥了管效忠幾句,說他完全不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辜負了先帝和皇上的隆恩。管效忠也不和他廢話,當即請衛兵送客,宣佈他要閉門思過,靜候朝廷的處罰。怒氣衝衝地從管效忠府上離開後,被風一吹,蔣國柱的頭腦也清醒過來一些,他低頭想了想,最後也沒派使者去蘇州向樑化鳳發出警報。

第二天,蔣國柱又一次登門拜訪管效忠,這次他帶來的還有朝廷的另一份旨意——他從郎廷佐的衙門裡找到的。

“皇上要抄我們的家啊。”見到管效忠後,蔣國柱剛哆嗦着把聖旨拿出來,就再也忍耐不住,撲在管效忠書房的桌子上嚎啕大哭起來。

抄家就意味着奪去一切財產,至於親屬,妻子或許還能保住,而妾多半也要歸了別人了。蔣國柱知道抄家總比殺頭好,理論上還有復出的一天,但那也只是理論上而已。一般情況下,若是皇帝歲數很大了,熬到皇帝殯天后,新皇帝或許會起復一些落魄的舊臣子,讓他們感恩戴德,加倍努力地做事。但現在順治皇帝才二十多歲,蔣國柱感覺自己是肯定熬不到那一天的。而只要順治皇帝還坐在龍椅上,就不會啓用一個如此重重懲罰過的罪臣——別說什麼不會心存怨望,從高官顯爵到一無所有,每個人都會有怨恨。

管效忠一言不發,把密旨拿過去看了起來。他的處罰比蔣國柱還要重,竟然是發配給一個包衣奴爲奴。看完後,管效忠長嘆一聲。包衣奴的生活很悲慘,連自己的妻子都常常被主子侮辱,而遇到這種事時,包衣還要陪着笑臉。如果管效忠成爲一個包衣奴的奴才,他可想而知自己的家人會有什麼樣的下場,順治將他置於一個可以被任意欺凌的地位上,任何一個旗人都可以無所顧忌地去侮辱管效忠,發泄心中的憎恨,或許還要加上以前見到他這個漢軍旗人飛黃騰達時的嫉妒。管效忠想到了自己的女兒,她們肯定沒有機會嫁人了。更不用說兒子,在狠狠地羞辱過自己後,那麼多仇家肯定會有人想斬草除根的。

身旁的蔣國柱已經哭成了個淚人,可管效忠卻是欲哭無淚。

正在兩人相對無言的時候,突然有總督衙門的官吏找來,說是城外的明軍派來使者,要與南京進行談判。

蔣國柱抹乾眼淚,無論如何現在他還是南京的最高長官,如果被官吏看到他這個樣子,估計城內的人心就散了。

“管大人不去嗎?”革職留任的管效忠暫時仍是城中的最高軍事指揮官,蔣國柱隨口問了一句,但馬上就後悔了,自嘲地笑了一聲:“這不關管大人的事,唉,其實這幹我什麼事啊?”

說完蔣國柱整理了一下官服,就要離去,不想管效忠竟然開口了:“我陪蔣大人去一趟吧。”見到蔣國柱奇怪的眼神後,管效忠苦笑一聲:“出門走走,透透氣,不然明天蔣大人就可以來給我收屍了。”

兩個人來到總督衙門,看到鄧名放回來了兩個低級的被俘軍官,同時派來一個使者,表示明軍打算交換俘虜。

本來鄧名之前一直想做這件事,但江寧知府自認地位太低,不敢作主。昨天鄧名又派人在城下喊話時,知府讓人迴應說巡撫大人回來了,於是今天鄧名就派來了使者。

閩軍的戰俘大部分都被郎廷佐殺了,但是餘新、甘輝等被俘的高級將領還關在大牢裡,等候北京決定押送京師或是就地處斬。鄧名錶示願意用被俘的清軍將領來交換餘新、甘輝等人。這幾次戰鬥鄧名抓了好幾個總兵、副將級別的清將,至於參將、遊擊之流更是人數衆多。

聽明白鄧名的意思後,蔣國柱臉色一沉,就想回絕了對方的要求。清軍將領大部分不把士兵當人看,高級官員也很少把將領當人看,平常客客氣氣的那是因爲還用得着,現在這些將領都被明軍俘虜了,部曲也全軍覆滅,一點利用價值都沒有了,那蔣國柱還在乎他們的性命幹什麼?而且餘新、甘輝這些俘虜都是功勞,要是把他們交出去那麼功勞就沒有了,蔣國柱當然不會用值錢的功勞去交換一文不值的本方俘虜。

蔣國柱正打算慷慨激昂一番,痛罵鄧名癡心妄想,宣稱這些將領不肯殺身成仁,都是辜負君恩、貪生怕死的叛徒。

這時卻突然聽到管效忠嘆了口氣:“可憐啊。”

這聲感嘆也觸動了蔣國柱內心深處的一根弦,讓他突然感到一陣酸楚。明軍使者剛剛報出的名單中,有幾個也曾和蔣國柱把酒言歡,曾經爲他鞍前馬後地效力。現在蔣國柱家破人亡在即,這些曾經的老部下也在敵營中朝不保夕——蔣國柱突然升起了一股兔死狐悲之感。

“而且我現在要功勞還有什麼用?”蔣國柱心酸地想着:“皇上發秘旨給郎廷佐,要抄我的家,把我押送京師,餘新、甘輝他們的功勞再大,也與我沒有半點關係了。罷了,罷了。”蔣國柱想通此節後,就打算和明軍的使者認真商議一下,用甘輝、餘新等人多交換一批清軍將領回來。他在心裡對自己說:“就算用這個爲我自己買些人情吧,希望他們將來能念着我的救命之恩,當我上門時能接濟我些錢財,讓我一家老小不至於流露街頭、飢寒交迫。”

見在場的兩個清廷文武大員都露出同意的跡象,鄧名的使者很高興,趁熱打鐵道:“若是牢中還有其他福建士兵,我家提督也想一併贖回,兩個換一個、三個換一個都可以。放還之後,我家提督也會把兩江總督還給貴方。”

“什麼?”蔣國柱大叫一聲。

不等蔣國柱出言反對,這麼多天來一直無精打采的管效忠突然從座位上一躍而起,向使者怒喝道:“癡心妄想!總督大人受國恩深重,對皇上忠心耿耿,他就算沒有機會殺身成仁,也絕不會同意我們爲了他的平安回來就釋放海逆的!”

“管大人說的好哇。”蔣國柱搖頭晃腦地讚歎了一聲,緊接着就指着使者向衛兵喝道:“轟出去!”

第12節 強渡(下)第56節 推測第11節 劫營(上)第4節 生變第36節 修路第2節 VIP第59節 黃雀(下)第15節 出降(上)第65節 援助(下)第47節 情報(上)第12節 調整(上)第53節 擒賊第28節 城前(上)第1節 轉運第38節 買賣(下)第30節 賽跑第55節 壓力(下)第26節 觀感第45節 合作第3節 信號(上)第59節 黃雀(上)第51節 救援第60節 爭奪(上)第39節 衝突(下)第33節 問策(下)第19節 防區第16節 鹽業第7節 變臉(上)第3節 壓力(上)第8節 戰備(下)第33節 問策(上)第32節 奉節第51節 夢想(下)第26節 生意(下)第13節 提督第43節 續戰(下)第56節 突擊第38節 包抄第30節 威壓(下)第10節 追逐第6節 親征(上)第34節 問候(上)第30節 劍閣第14節 亂戰(上)第32節 才能(上)第41節 獻計第33節 唐王第38節 迎敵第40節 印象(下)第50節 金磚第49節 昆明第53節 兌換第59節 安撫第2節 抵x制第1節 轉運第11節 事變第28節 戰報第10節 鎖喉(下)第10節 爆破第8節 紛亂第51節 夢想(下)第40節 泥潭(上)第27節 派系(下)第15節 相識(上)第38節 整頓(上)第51節 求戰(下)第54節 議和(下)第52節 登陸(下)第33節 孤注(下)第59節 撤軍第26節 生意(下)第23節 波瀾(上)第57節 夜戰(下)第6節 事變(上)第29節 道破第1節 秘旨第15節 相識(上)第66節 加入(下)第21節 風起(上)第8節 升級(上)第14節 應對第13節 試探(上)第44節 靖難(下)第48節 提案第55節 敵意第58節 斷後(上)第40節 泥潭(下)第47節 獎勵第3節 上風第40節 泥潭(上)第18節 詔書(下)第26節 生意(下)第14節 彈盡(上)第47節 證據(上)第25節 捷報第24節 怒潮(上)第3節 裁軍第11節 兩全(上)
第12節 強渡(下)第56節 推測第11節 劫營(上)第4節 生變第36節 修路第2節 VIP第59節 黃雀(下)第15節 出降(上)第65節 援助(下)第47節 情報(上)第12節 調整(上)第53節 擒賊第28節 城前(上)第1節 轉運第38節 買賣(下)第30節 賽跑第55節 壓力(下)第26節 觀感第45節 合作第3節 信號(上)第59節 黃雀(上)第51節 救援第60節 爭奪(上)第39節 衝突(下)第33節 問策(下)第19節 防區第16節 鹽業第7節 變臉(上)第3節 壓力(上)第8節 戰備(下)第33節 問策(上)第32節 奉節第51節 夢想(下)第26節 生意(下)第13節 提督第43節 續戰(下)第56節 突擊第38節 包抄第30節 威壓(下)第10節 追逐第6節 親征(上)第34節 問候(上)第30節 劍閣第14節 亂戰(上)第32節 才能(上)第41節 獻計第33節 唐王第38節 迎敵第40節 印象(下)第50節 金磚第49節 昆明第53節 兌換第59節 安撫第2節 抵x制第1節 轉運第11節 事變第28節 戰報第10節 鎖喉(下)第10節 爆破第8節 紛亂第51節 夢想(下)第40節 泥潭(上)第27節 派系(下)第15節 相識(上)第38節 整頓(上)第51節 求戰(下)第54節 議和(下)第52節 登陸(下)第33節 孤注(下)第59節 撤軍第26節 生意(下)第23節 波瀾(上)第57節 夜戰(下)第6節 事變(上)第29節 道破第1節 秘旨第15節 相識(上)第66節 加入(下)第21節 風起(上)第8節 升級(上)第14節 應對第13節 試探(上)第44節 靖難(下)第48節 提案第55節 敵意第58節 斷後(上)第40節 泥潭(下)第47節 獎勵第3節 上風第40節 泥潭(上)第18節 詔書(下)第26節 生意(下)第14節 彈盡(上)第47節 證據(上)第25節 捷報第24節 怒潮(上)第3節 裁軍第11節 兩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