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節 隊友(下)

張勇不顧一切地從東線抽調兵力,暫時緩解了眼前的窘況。調回來的幾十個骨幹和一百多個親兵營的新兵填補上了戰線,讓張勇不至於立刻崩潰。但這些兵力從東線調出後,剩下的二百新兵軍心浮動,再也不是對面近千士氣大振的明軍戰兵的對手,只稍微拖延了片刻就全面潰敗,不過能給張勇爭取這麼一點抽調兵力的時間就算不錯了,說明張勇這一年對他們的優待和裝備還沒有白費。

靠着這些步兵,張勇繼續維持着將旗不失,這面旗幟可以讓援軍找到救援的目標。張勇不斷地點燃烽火,極力催促王明德趕快來增援;爲了讓援兵更快的給自己解圍,雖然兵力不足,但張勇還是盡力掩護左翼的同伴,以保證王明德來援的通道暢通,也是爲了激勵那些膽戰心驚的同僚繼續抵抗,不要拋下自己逃跑。

不過王明德的援兵依然不見蹤影,而擊潰了東線的親兵營後,明軍的披甲開始從側翼壓過來——雖然張勇拋棄了部分士兵爭取了一點時間,但如果王明德不能趕到的話,這筆欠債還是要還的,而且得加上利息。

最北面的清軍逃跑後,萬縣主力營背後的明軍也沒有追擊,而是轉向跟進,當這支明軍隱約出現在主力營的側後時,被逼到南邊的清軍開始絕望。大批的無甲兵和失去建制的披甲兵開始嚮明軍投降,一般無甲兵總是能得到寬恕的,披甲兵如果沒有血債也有機會被勝利者赦免。

“堅持,堅持住!”張勇心急如焚,現在清軍的後路被斷,如果崩潰,那親兵幾乎沒有逃出的可能。張勇因爲捨不得拋棄這些士兵所以一直沒有選擇突圍,現在張勇再次發生動搖,猶豫着是不是抱成一團拼死向北突圍——無疑會損失很大,但戰場一片混亂,明軍可能急着去救援袁宗第,數千清軍潰兵分散在戰場上,這麼多因素加在一起,張勇有可能救出一半親兵和大部分的老兵。

可是西面又點起一道狼煙,王明德再次宣佈他馬上就到。

現在張勇已經不想什麼抓俘虜、搶奪戰利品了,只要能給他的親兵營解圍就好。看到新的狼煙後,張勇終於還是沒有選擇突圍,因爲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葬送全部的親兵,既然王明德轉眼就到,那他還是再堅持片刻吧。

……

兩裡外,王明德正氣定神閒地站在狼煙旁。漢八旗就要開始炮擊了——張勇企圖誘惑王明德發動攻擊吸引明軍,然後自己去拾錢包——這個企圖被英明神武的王總兵輕易地識破了。剛剛這段時間,王明德發現袁宗第的近衛不但沒有減少,反倒不斷從東面調來更多的甲兵,現在與王明德對峙的明軍戰兵已經從最初的五百人增加到八百人。

在最初發起進攻前,王明德就已經從撤退下來的綠營口中瞭解到袁宗第前軍的大概實力。無論胡文科抵抗得多麼輕微,袁宗第的近衛因爲連續不斷地奔波,天氣炎熱加上疲勞,至少減少了兩、三成實力。剛纔清軍又用虎蹲跑把大概三百明軍戰兵擊潰,王明德估計袁宗第手中能動用的兵力大概只剩下一千甲兵——作爲李國英的大將,王明德對自己的這個判斷還是很有信心的。

通過對俘虜的簡單審問,王明德證實了自己對袁宗第前軍的實力判斷,大概就是兩千甲兵,這應該是袁宗第全部的實力。至於袁宗第的後援,大部分俘虜都稱沒有,還有人吃打不過,招供還有一、兩千甲兵。對此王明德並不太信,他一聽就判斷是俘虜在胡言亂語。既然袁宗第的八百兵都在自己的對面,那張勇面對的也就是幾百個明軍戰兵而已,就算袁宗第後援還有一些甲兵,估計也是裝備簡陋、士氣不振的新兵,肯定不是張勇的對手。

正因爲王明德對戰場有如此清晰透徹的認識,所以張勇發出的求援信號完全不能迷惑住他。

“哼,張提督是想裝得人畜無害,甚至故意示弱,好讓袁宗第把主力都調來擋着我吧?”王明德一下子就把張勇肚子裡的謀算都清清楚楚地數了出來,他認爲張勇的信號明擺着是騙王明德進攻,而兩裡外傳過來的鼓聲很可能是明軍的後軍嘗試給袁宗第解圍。王明德知道,明軍不過是以輔兵爲主,撐死有幾百、上千個戰兵,絕不可能突破張勇的防線。如果張勇不是爲了防備袁宗第突圍,那不追着明軍的後軍打就不錯了。

既然張勇做得了初一,那王明德也做得了十五,他毫不猶疑地下令釋放信號,告訴張勇自己正在發起猛攻,以引誘張勇主動出擊,把袁宗第的注意力再從自己的眼前引回去。除了王明德以外,戰線上其他的清軍將領也紛紛釋放烽火,一起向張勇報告他們正在高歌猛進,不過他們和王明德一樣按兵不動。

此時趕到袁宗第正面的清軍披甲全加起來,一共有一千八百多人,算上張勇、胡文科所部,就是四千綠營披甲,如果再加上袁佳文弼的漢八旗就是五千披甲。用五千打兩千,而且兩面夾擊,還有大炮、火銃,有張勇、王明德這樣的宿將和他們手下的精兵,按說這根本不是勢均力敵的對抗,而是對明軍單方面的屠殺。

就算一千漢八旗不參戰,四千綠營披甲夾擊兩千明軍戰兵,也是必勝的局面。清軍將領們心情輕鬆,勝券在握,覺得這場勝利也不缺他們的那一點兒力氣。士兵不願意戰死在勝利前夕,將領也不願意在必勝之戰中損失慘重。既然王明德都不動,那其他的清軍將領也不動,反正時間在他們這邊,袁宗第遲早要逃跑,既然能乘勝追殺,那爲啥要去和被逼到牆角的野獸拼命呢?

一開始看到張勇求援的信號時,西面的清軍將領還感到很驚訝,但等看到王明德一邊靜坐一邊升起猛攻的信號後,腦筋再遲鈍的將領也反應過來——這是張提督在騙咱們呀。

想通了這點後,解圍部隊的指揮官們心中對張勇也都十分不滿:張提督你家大業大的,還是前軍的總指揮,打了勝仗肯定也是您的頭功;但卻總想着讓我們這些苦哈哈的小將去打頭陣,剛纔放水讓袁宗第抽調部隊來擋我們,現在還發假信號向讓我們去踢鐵板——要頭功、戰利品不讓、還不想損失自己的兵馬,這前軍總指揮未免也太沒擔當了,難道你張提督的手下是人命,我們的手下就不是人命了麼?

……

西線那幾道全力解圍的狼煙,對張勇來說是最大的激勵,剛纔西北明軍一度已經衝上了高臺,但張勇帶着貼身衛士親自反擊,硬是把明軍又打下了坡去,還讓對方付出了十幾條性命。

但等東面的明軍從張勇的東北方向發起進攻後,張勇再也無力維持與左翼的聯繫,他不得不徹底放開西線,把手頭所有的兵力都調過來,抵抗來自西北、東面兩面的壓力。隨着新的從北面開到的明軍加入戰團,張勇左翼的友軍徹底崩潰了,位於張勇西南方向上的殘存友軍一半投降,一半繼續向江邊撤退。

“逃到江邊有什麼用?”張勇氣憤地大叫起來,朝着那些逃走的友軍背影罵道:“你們當你們自己都是王進寶嗎?”

八百親兵已經摺損得只剩下三百了,失去了側翼的掩護後,明軍就會進一步包抄,然後從西南、東北、西北三個方向上圍攻張勇,而東南就是長江,張勇自問也不是王進寶。再說跳進長江容易,游去哪裡呢?下游可是萬縣,難道要遊過三峽,穿越夷陵、江陵,直奔武昌投奔湖廣總督嗎?

“王八羔子,坑死老子了!”

事到如今,張勇哪能不明白,援軍是徹底指望不上了。驅散了自己西南的友軍後,新到的明軍就能開赴前線增援袁宗第,王明德就算真心實意的進攻也未必能打進來了——張勇已經猜到了西線的真實情況,在這生死關頭陝西提督終於大徹大悟:王明德也是宿將,肯定能推斷出袁宗第大概的實力,所以根本不會相信自己是生死一線,他們斷定了自己是想騙他們出擊好多佔一些功勞——攤上這樣的隊友,張勇真是欲哭無淚。

全軍覆滅、兵敗生死就在眼前,張勇現在就是想突圍也沒有多少機會了,明軍西線沒有壓力,能夠全力圍剿他。

“發烽火信號,傳令全軍總攻!”聽到張勇這個命令後,疲憊不堪的衛士們都愕然,胡文科遠遁,周圍的友軍非降即逃,周圍的明軍也又一次要衝上高坡了,號令總攻?號令已經不存在的清軍總攻麼?

“沒錯!就是號令總攻!”張勇看出了手下心中的迷惑,重複道:“命令全軍進攻!”

既然想通了王明德爲何不進攻,張勇就知道他該發什麼命令了。等這個號令發出後,王明德等解圍部隊肯定以爲張勇、胡文科他們已經殺散了內線明軍,再不進來搶功就搶不到了。

剛纔張勇已經斷定,一旦明軍的部署調整完成,王明德就是真心實意地想給自己解圍也未必做得到,而且要是明軍勢大,王明德他們多半會認爲張勇已經沒救了,而傾向保存自己——那樣的話張勇就是真沒救了。

現在是張勇最後的機會,只要王明德一頭撞進來,袁宗第肯定不會再把主要精力放在倉皇突圍逃命的張勇身上,而是全力圍剿王明德的近兩千甲兵,這樣張勇就有了一線逃生的機會。當然,王明德的一千多披甲肯定會遇險,因爲他們面對的不是預想中被兩面夾擊的幾百明軍殘兵,而是基本完成集結、後顧無憂的四千明軍戰兵。

不過……王明德都不管張勇的死活,張勇爲何要管他呢?隊友坑了自己,難道還不許他坑回去嗎?

想着早就不復存在的部隊和逃得無影無蹤的胡文科等人,發出全軍總攻的烽火後,張勇熟練地飛起一腳揣倒了將旗,衝着親兵們大叫:“各自逃生,咱們重慶見!”

第34節 動搖第24節 整訓(上)第24節 內憂(上)第37節 等待(上)第1節 失憶第46節 戰備(下)第35節 請客(上)第29節 道破第39節 王佐(下)第48節 潛逃第50節 動向(上)第31節 呆仗(下)第48節 專利(上)第6節 事變(上)第39節 衝突(下)第28節 人心第19節 防區第28節 借刀第3節 上風第49節 昆明第7節 仲裁(上)第33節 搜索第36節 宿命(下)第39節 嚮導(上)第6節 親征(下)第28節 算計(下)第1節 轉運第57節 分贓(上)第19節 忠心(上)第9節 海權第17節 衝擊(下)第19節 軍功第36節 宿命(上)第58節 同盟(上)第33節 搜索第29節 統一(上)第31節 佯攻(下)第50節 追擊(中)第45節 隊友(下)第17節 隱姓第48節 失誤第34節 問候(下)第56節 待遇(下)第8節 信用第38節 整頓(上)第33節 問策(上)第24節 川西第18節 登陸(上)第43節 續戰(上)第54節 迂迴第3節 上風第54節 霸氣(下)第6節 事變(下)第55節 壓力(下)第34節 晉王(上)第40節 入寇(上)第59節 黃雀(上)第38節 整訓(下)第28節 城前(上)第25節 投奔(上)第27節 派系(上)第2節 VIP第55章 山崩第26節 兄弟(上)第33節 孤注(下)第32節 突圍第47節 贖買(上)第31節 血戰(下)第36節 分攤(上)第10節 追逐第31節 呆仗(下)第54節 投機(下)第54節 投機(下)第44節 先行第35節 請客(下)第43節 風向(下)第24節 整訓(下)第53節 擒賊第25節 棄軍第52節 私心第16節 攀談(上)第25節 投奔(上)第6節 事變(下)第3節 壓力(下)第46節 掃蕩第31節 側擊第42節 艱苦(下)第42節 反擊第43節 風向(上)第36節 宿命(下)第45節 鍊金(上)第49節 訓練第27節 圍攻(中)第44節 靖難(下)第12節 軍旗第2節 軟硬(上)第41節 獻計第13節 天明(下)第39節 王佐(上)第48節 賀禮
第34節 動搖第24節 整訓(上)第24節 內憂(上)第37節 等待(上)第1節 失憶第46節 戰備(下)第35節 請客(上)第29節 道破第39節 王佐(下)第48節 潛逃第50節 動向(上)第31節 呆仗(下)第48節 專利(上)第6節 事變(上)第39節 衝突(下)第28節 人心第19節 防區第28節 借刀第3節 上風第49節 昆明第7節 仲裁(上)第33節 搜索第36節 宿命(下)第39節 嚮導(上)第6節 親征(下)第28節 算計(下)第1節 轉運第57節 分贓(上)第19節 忠心(上)第9節 海權第17節 衝擊(下)第19節 軍功第36節 宿命(上)第58節 同盟(上)第33節 搜索第29節 統一(上)第31節 佯攻(下)第50節 追擊(中)第45節 隊友(下)第17節 隱姓第48節 失誤第34節 問候(下)第56節 待遇(下)第8節 信用第38節 整頓(上)第33節 問策(上)第24節 川西第18節 登陸(上)第43節 續戰(上)第54節 迂迴第3節 上風第54節 霸氣(下)第6節 事變(下)第55節 壓力(下)第34節 晉王(上)第40節 入寇(上)第59節 黃雀(上)第38節 整訓(下)第28節 城前(上)第25節 投奔(上)第27節 派系(上)第2節 VIP第55章 山崩第26節 兄弟(上)第33節 孤注(下)第32節 突圍第47節 贖買(上)第31節 血戰(下)第36節 分攤(上)第10節 追逐第31節 呆仗(下)第54節 投機(下)第54節 投機(下)第44節 先行第35節 請客(下)第43節 風向(下)第24節 整訓(下)第53節 擒賊第25節 棄軍第52節 私心第16節 攀談(上)第25節 投奔(上)第6節 事變(下)第3節 壓力(下)第46節 掃蕩第31節 側擊第42節 艱苦(下)第42節 反擊第43節 風向(上)第36節 宿命(下)第45節 鍊金(上)第49節 訓練第27節 圍攻(中)第44節 靖難(下)第12節 軍旗第2節 軟硬(上)第41節 獻計第13節 天明(下)第39節 王佐(上)第48節 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