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節 獻計

李來亨雖然年輕,但看見衆人這般反應,也知道需要謹慎從事,自然不會接受賀珍的賭約。沒能轉嫁損失的賀珍心情不好,完全沒有胃口,邊上的袁宗第見狀,爲了活躍氣氛,就建議商量如何分配此戰的繳獲。

果然,一提到分配戰利品,本來還悶悶不樂的賀珍立刻精神大振,神采飛揚地一邊自述功勞、苦勞,一邊據理力爭,爲大寧軍爭取應得的那一份。心情好轉,胃口也就有了,等到把盔甲、武器、壯丁都分得差不多的時候,賀珍面前的飯菜也空了大半。

被俘的一千多女子是價值不菲的戰利品。

鄧名一行二十個人,賀珍很慷慨的提出給鄧名五十個名額,而且優先挑選。剩下的差不多一千人,夔東衆將平均分配,每人分得二百個人。剛纔爭了半天,大家都有點累了,總的說來闖營的將領還是比較團結,大家對這個分配方案都沒有異議。

劉體純想了想,向賀珍提議道:“這些女子中有些是倡優,有些是良家;良家裡有些是寡婦,還有些是沒嫁人的姑娘……”

“當然是各種人平均分,”不等劉體純說完,賀珍就兩眼一瞪:“這樣才公平嘛。”

“反正你都是拿去營中,不如把你手中的姑娘都賣給我吧。”劉體純對賀珍說道,接着又向郝搖旗提出類似的要求:“你分到的姑娘我也要,賣給我好了,我可以拿糧食或者銀子換。”

“糧食太沉了,我不要了。”本來賀珍對糧食是很看重的,比銀子還重視,可這次出徵收獲實在太豐富,他已經在發愁如何把手中的糧食儘快運回大寧,就表示現在他只收銀子了:“銀子怎麼算?”

“一人二十兩。”劉體純馬上報出一個數字。

郝搖旗和賀珍對這個數字都表示不滿意,爲了擡高價格,郝搖旗還主動去問袁宗第:“老哥哥要不要買一些走?”

袁宗第沒有讓郝搖旗如願,他同樣想買,但是毫無提價的意思:“二十兩一個人,我也是這個價。”

“你們爲手下的士兵買姑娘,都是三、四十兩一個,有的甚至五十兩,爲啥從我們手裡買就是二十兩一個?”賀珍生氣地說道:“人善被人欺,你們就想着佔厚道老實人的便宜。”

“那是說親,不是買姑娘。”袁宗第糾正道。

“有什麼分別麼?”賀珍反問道:“還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人?”

“那可不一樣,女方有父母、有媒人,我的兒郎還都給岳父、岳母磕頭了。”劉體純和袁宗第現在是一個戰壕裡的同伴。

“這個容易,這些姑娘都是我的養女,讓你們兩家的小子來給我磕頭,我在婚書上按手印。一口價,一個姑娘四十兩銀子。”賀珍反應神速:“這種手印該按多少我就按多少!”

劉體純搖頭道:“你要也是這個價,我爲啥不去找清白人家呢?非要你這些來路不明的女子。”

“不願意要就別要,我還不願意賣呢。”賀珍賭氣道。

過了片刻,袁宗第拖着長音問道:“二十五兩銀子如何?”

“不行!”賀珍立刻拒絕:“至少三十五兩。”

“五十兩一個人好了,都賣給我吧。”一直沒說話的鄧名突然插嘴了。

衆人一起看向鄧名,鄧名笑着說道:“一家二百多個人,看在我一次買這麼多的面子上,零頭就抹了,每家就算一萬兩銀子。”

鄧名對劉體純、郝搖旗和賀珍說道:“你們三個人都欠我一萬兩,就不用還我的錢了。”然後又對袁宗第說道:“我不是還在袁將軍那裡存了些錢嘛,你自己拿走一萬兩,再給李將軍一萬兩。”

劉體純試探着問道:“提督要這麼多人幹什麼?又要放她們回去?”

“是啊,”鄧名用理所當然的口氣答道:“這些都是亂世的苦命人,放她們回家去吧,將來她們還會嫁人生子,會當上孃的。”

“這又不是我們掠來的。”郝搖旗感覺鄧名的話裡似乎有責備的嫌疑,急忙辯解道:“她們都是胡賊搶來的。”

“所以我出這筆錢贖買她們啊,我當然知道這都是將士們苦戰贏回的戰利品。”鄧名連忙辯解,表示自己沒有絲毫不滿。

他對袁宗第和劉體純說道:“這些姑娘的家裡未必願意讓女兒遠嫁,再說也確實來路不明,還是爲將士們找一些更好的親事吧。”

然後又對賀珍和郝搖旗說道:“兩位將軍想爲兒郎們買些倡優我不反對,也是人之常情,至於這些良家女子,還是放回去吧。”

“既然提督這麼說,那就這麼辦吧。”袁宗第第一個響應:“至於錢就……”

“一定要給。”鄧名見袁宗第有不要錢的意思,馬上打斷了他的話:“這都是官兵將士拼命贏回來的,此戰我沒有出兵、出力,哪能白拿將士們的東西?”

“就是,就是,再說我們花錢養兵,將來不也要追隨提督打天下嘛。”賀珍連忙表示贊同,對鄧名說道:“那麼,末將和提督就兩不相欠了。”

“對,兩不相欠了。”鄧名笑道。

“其實用不了給我們那麼多的銀子。”郝搖旗雖然也心疼銀子,不過他比賀珍還是要老實厚道些,急忙提醒道:“有些人是真的倡優,還有不少人是寡婦。”

被郝搖旗這麼一提醒,賀珍頓時垂頭喪氣,看來一萬兩銀子的賭債還是沒法完全抵消。

“沒錯,一人五十兩,我全要了。”鄧名感謝郝搖旗的誠實,不過他本來就已經打定主意要把所有的婦女都買下。

“連寡婦也要?”郝搖旗驚訝地問道:“連真的倡優也要?”

“她們心裡大概不願意背井離鄉吧。你們拿這筆錢,可以買到願意跟着你們走的,這些不情願的婦女就放回去好了。”鄧名不打算對這些婦女區別對待,既然都是被胡全才強徵來的,就要送她們平安回家。

……

結束了招待李來亨的晚宴後,鄧名回到自己的營地,就問李星漢願不願意先行出發,去一趟漢陽。

鄧名已經向劉體純和袁宗第要了一些士兵,讓他們送這些婦女立刻返回漢陽。同行的還有幾個武昌的縉紳俘虜,他們對鄧名拍着胸脯保證,一定讓這些落難女子平安到家。鄧名打算派幾個自己人跟着一起去。

“我可不敢讓賀將軍去送人,不然他多半就把這些女子又都轉賣了。”鄧名笑道。

李星漢爲人正直,很適合執行這種監督任務,武保平和吳越望也陪李星漢走一趟,他們不用靠近漢陽,走到附近就可以離開了。

如果讓趙天霸去的話,趙天霸會覺得這種小差事不值一提,是對他蓋世武藝的侮辱。周開荒雖然沒有趙天霸那麼驕傲,但多半也會有類似的情緒。

不料即使是看上去任勞任怨的李、武、吳這三個人,也有一些牴觸情緒,覺得護送一羣女子返鄉,實在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功績,讓他們這些聲名赫赫的勇士去幹這份工作有些大材小用。而且李星漢他們覺得鄧名實在是多此一舉,五萬兩銀子足夠兩、三千名士兵一年的花費,還可以提供不錯的裝備。

“救下一千多個弱女子,確實沒法和中興大業相比。”鄧名心裡說,雖然打賭贏了,可是這筆賭債好贏不好拿,還不如用來換人,他向大家解釋道:“我記得先主有言: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

提起仁厚的劉備,李星漢這幾個川軍頓時肅然起敬,他們向鄧名謝道:“提督說的是,卑職糊塗了。”

在晚宴上,賀珍等人事先就提出要給鄧名及其手下五十個女子,鄧名既然把俘虜和武昌的婦女都釋放了,自然不能苛待衛士們,就給他們每人一百二十兩銀子,算是從他們手中贖買出這些婦女,鄧名笑道:“你們自己看着辦,這筆錢可以用來買東西,也可以存着回到奉節討媳婦。”

“提督,我們還回奉節麼?”吳越望問道。眼下明軍一路高歌猛進,眼看湖廣綠營已經不堪一擊,不少人都心思活動,打算離開三峽進入湖北,賀珍已經在和郝搖旗討論建立新的根據地的問題。

“當然要回。”鄧名不認爲滿清能夠一推就垮。

畢竟在他原本的歷史上,抗清同盟在幾年內就會崩潰,現在雖然歷史因爲鄧名而有所改變,但敵強我弱的局面是短期裡無法扭轉的。

而且鄧名還有一些心思沒有和衛士提及,那就是他念念不忘要去開闢一塊自己的根據地。現在鄧名遇到的各路抗清兵馬雖然都對他很尊敬,但只要自己沒有實力,有一些鄧名想改變的東西無力去改變,想做的事也無法去做。就像明軍俘虜的那些武昌婦女一樣,這個時代的人認爲自己具有理所應當的權利,鄧名要釋放她們,就需要拿出合理的價格進行交換。如果沒有自己的根據地,鄧名可不敢說每次打賭都能贏。

……

隨着又一批縉紳返回武昌、漢陽,湖南巡撫張長庚感到危險也在一步步逼近。現在武昌雖然還有不少軍隊,但是士兵對鄧名相當畏懼,認爲少福王是不可戰勝的。而且鄧名兩次釋放俘虜後,這些士兵對投降少福王后的待遇不是太擔憂,更加不會出力死戰。

至於張長庚帶回來的湖南兵,在武昌、漢陽的縉紳們的堅決要求下,現在統統駐紮在城外。這些客軍根本沒有爲武昌拼命的意願,此外他們也和本地兵一樣,深信少福王會優待俘虜,還發一兩銀子的遣散費。

張長庚甚至聽到部將報告,有很多士兵在私下悄悄議論:投降一次就有一兩銀子拿,那每月要是能投降上幾次,豈不是比軍餉還要多了?回來以後繼續參軍,下次繼續投降,只要把朝廷發的盔甲、武器一交就行了。這些士兵還互相交流經驗,如果投降一定要設法被少福王俘虜,千萬不要落在賀珍那廝的手裡,否則辛辛苦苦掙來的一點血汗錢就都被賀扒皮搶走了。

相對客兵,本地的武昌兵倒是比較從容,他們都說,出征以前把錢和比較好的衣服都留給家中的媳婦,到時候就算遇到賀扒皮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把刀槍一交,拿了少福王的遣散費就回家。

跟着張長庚突圍回武昌的士兵已經在公開抱怨,嚷嚷着早知如此不如當初乾脆投降了鄧名,還有一兩銀子拿,逼着張長庚也給他們每人發了點銀子。

眼看軍心如此,張長庚也無計可施。

至於武昌、漢陽的縉紳,現在對少福王沒有多大的牴觸情緒。鄧名在釋放縉紳時說的那番話廣爲流傳,現在有很多縉紳都私下自稱是那個通風報信的人,爲武昌、漢陽全體士人求情的義士。眼看私通逆賊、出賣軍情的罪名也敢搶着認,張長庚知道縉紳們多半是靠不住了。他甚至猜測這些縉紳以後再給鄧名通報自己軍情的時候,未必還用匿名信。一般保衛城池的時候,尤其是像武昌、漢陽這種府城、省城,城內縉紳的武力是不可小視的重要助力,但將來武昌守城戰的時候,真要讓縉紳們出動家丁參戰,張長庚不敢說他們是會幫助自己守城,還是會幫助少福王開城門。

現在兵將們和士人們都認爲,即使晚一些投降,可能少福王也不會因此拿他們開刀,比起明顯更不好說話的北京清廷政權,現在大家寧可得罪好說話的少福王,不急着投奔過去。

被胡全才擄走的婦女釋放返回到武昌後,親孃當然不用說,就是七大姑、八大姨也都哭成了一團,走街串巷的人們議論紛紛,相當於自動地替鄧名做宣傳。

最讓張長庚生氣的是,那些被放回來的倡優,影響力要比良家女子大上許多倍。這些女人回來後也和老鴇、姐妹們抱頭痛哭,然後武昌、漢陽的社交場合,從文人的詩會到商人的商會,還有平時親朋的聚會,陪酒、唱曲的女子無一例外地痛罵胡全才狼心狗肺,稱讚鄧名的仁厚。據說送這些女人回來的明軍中有三個鄧名的親衛,武昌的歌女們給他們譜了新曲,稱這三個人面似潘安、勇如子龍,個個有萬夫不當之勇,李星漢、吳越望和武保平三個人的大名,幾天之內就在武昌家喻戶曉。

突然,張長庚接到哨探報告,鍾祥的明軍已經南下向漢陽逼來,先鋒是夔東明將李來亨,鄧名也在軍中。(按照李來亨的提議,明軍佯攻漢陽,實際上是爲了搶收周圍的糧草。)

張長庚只把這個消息通報給了很少一部分人,包括他的幾個手下,總督衙門的文武官員和部分可靠的幕僚。通報的同時嚴令保密,但是一夜之間消息就傳遍了武昌城。

昨天哨探又送來確認的消息,張長庚把通報的範圍縮小,並且再次重申,即使是家人也不許告知,沒想到很快就在武昌城內再次傳遍。

昨天晚上張長庚特地安排了一個詩會,邀請了很多武昌士人,打算借這個機會安定人心。但是被邀請的縉紳紛紛告病,對湖南巡撫的邀請百般推辭,最後出席的人僅僅是邀請人數的一半。詩會上自然少不了聽曲,抱着琵琶出來的那個纖細歌女看上去也就十五、六歲,她知道正中坐着的是清廷的封疆大吏,所以不敢演唱近幾天當紅的小調,就唱了一段關於《水滸》的新詞,歌頌風流倜儻、憐香惜玉的燕小乙,冒着風險,護送一羣被奸臣高俅擄走的東京歌女回家。

張長庚聽了片刻——這哪是燕青啊,明明就是那個反賊李星漢嘛。別以爲化了妝,再改個名字,本官就認不出來你了。可是看看其他在座的人,個個搖頭晃腦,聽得津津有味,竟然還有叫好的。

“胡總督說過,鄧名這賊陰險狡詐,真是一點沒說錯。”詩會過後,張長庚恨恨地想道。武昌的三教九流,幾乎人人都在心裡覺得鄧名不錯,張長庚覺得自己幾輩子也混不來同樣的口碑。

儘管局面險惡,但張長庚還是很想守住武昌。現在他有了和胡全才一樣的顧慮,擔心要是放棄武昌,朝廷會遷怒於自己——畢竟胡全才已經死了,爲了遮掩,張長庚還得向朝廷報告胡全才是如何英勇地與刺客搏鬥,最終不幸被殺。

如果能守住武昌,一樁大功是肯定跑不了的,那樣張長庚不但不用擔心朝廷追究自己在總督遇難中的責任,還可以順理成章地坐上湖廣總督的寶座。正是因爲這些考慮,讓張長庚在武昌流連不去,竭盡全力地拉攏縉紳、安撫軍心,滿心盼望明軍就此回家,讓自己能夠僥倖守住城池。

現在明軍真的打來了,張長庚愁眉不展,幾次咬牙想棄武昌而去,卻實在捨不得這一項功勞——說不定明軍不能打進城來呢。

正在張長庚遲疑不決之時,門衛報告周培公求見。

“快請。”

由於一連串的預言成真,周大才子的名氣如今在武昌是越發的響亮了。雖然張長庚逃離鍾祥的時候把縉紳們扔下不顧,但回來以後,周培公並沒有說過巡撫大人的壞話,今天晚宴如約而來,席間對張長庚也多有稱讚。

張長庚暗中懷疑對方會不會詆譭自己也是袁紹,但聽說周培公來拜訪,湖南巡撫還是很興奮,希望對方能不負才子之名,拿出好辦法來幫助自己擺脫困境。

分賓主坐定後,張長庚先與周培公閒聊了一通家常。雖然對方只是個舉人,但張長庚言辭非常客氣,良久之後才言歸正傳:“如今逆賊直逼武昌而來,本官憂心如焚,先生可有良策教我?”

“學生正是爲此而來。學生有一計,可保鄧名自行退去,武昌安如泰山,大人可以立下非常之功!”周培公微微一笑,彷彿早知張長庚會有此一問。他胸有成竹地站起身來,說出了一番話,把張長庚聽得是抓耳撓腮,喜不自禁。

正是:莫道隻言片語,勝過百萬雄兵!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1節 代售第46節 證券(上)第58節 接觸(下)第53節 齊射(上)第43節 風向(下)第3節 君臣第34節 動搖第59節 黃雀(下)第28節 借刀第29節 解圍(上)第14節 彈盡(上)第25節 駭浪(下)第54節 權變(下)第29節 機密第6節 事變(下)第30節 三投第15節 相識(下)第4節 國民(上)第30節 賽跑第49節 坦承第43節 徵兵第2節 目標(上)第37節 等待(上)第54節 投機(上)第49節 副手(上)第18節 登陸(下)第27節 得兼第53節 慘痛(上)第49節 風氣(下)第26節 判斷(上)第49節 昆明第32節 血戰(上)第26節 告狀第60節 人心(下)第8節 戰備(上)第14節 初捷第13節 試探(下)第24節 宣傳第4節 一致(下)第56節 蠱惑第21節 風起(上)第38節 隔江第29節 功名第18節 恐怖(下)第24節 怒潮(上)第54節 授權第21節 煙霧(上)第32節 意外第46節 脫逃(下)第46節 證券(下)第33節 搜索第48節 失誤第17節 堅壁第31節 呆仗(下)第63節 黃雀(上)第30節 威壓(下)第50節 懷疑第40節 入寇(下)第44節 遊騎(下)第58節 同盟(上)第29節 道破第36節 備戰第47節 矛盾第12節 強渡(上)第26節 兄弟(中)第24節 怒潮(上)第35節 會面(下)第37節 等待(下)第22節 退讓(下)第6節 親征(下)第54節 議和(上)第7節 仲裁(下)第30節 成長(下)第36節 備戰第55節 壓力(上)第8節 戰備(下)第6節 戰俘第25節 投奔(下)第67節 守法(下)第43節 徵兵第56節 推銷(上)第47節 自救第11節 兩全(下)第31節 側擊第8節 升級(下)第38節 奔波第10節 爆破第18節 鏈條第31節 大敵(上)第6節 疑惑第34節 經濟第44節 條約(上)第17節 堅壁第19節 帝國第50節 懷疑第18節 登陸(下)第27節 合作(上)第23節 江防第31節 側擊
第1節 代售第46節 證券(上)第58節 接觸(下)第53節 齊射(上)第43節 風向(下)第3節 君臣第34節 動搖第59節 黃雀(下)第28節 借刀第29節 解圍(上)第14節 彈盡(上)第25節 駭浪(下)第54節 權變(下)第29節 機密第6節 事變(下)第30節 三投第15節 相識(下)第4節 國民(上)第30節 賽跑第49節 坦承第43節 徵兵第2節 目標(上)第37節 等待(上)第54節 投機(上)第49節 副手(上)第18節 登陸(下)第27節 得兼第53節 慘痛(上)第49節 風氣(下)第26節 判斷(上)第49節 昆明第32節 血戰(上)第26節 告狀第60節 人心(下)第8節 戰備(上)第14節 初捷第13節 試探(下)第24節 宣傳第4節 一致(下)第56節 蠱惑第21節 風起(上)第38節 隔江第29節 功名第18節 恐怖(下)第24節 怒潮(上)第54節 授權第21節 煙霧(上)第32節 意外第46節 脫逃(下)第46節 證券(下)第33節 搜索第48節 失誤第17節 堅壁第31節 呆仗(下)第63節 黃雀(上)第30節 威壓(下)第50節 懷疑第40節 入寇(下)第44節 遊騎(下)第58節 同盟(上)第29節 道破第36節 備戰第47節 矛盾第12節 強渡(上)第26節 兄弟(中)第24節 怒潮(上)第35節 會面(下)第37節 等待(下)第22節 退讓(下)第6節 親征(下)第54節 議和(上)第7節 仲裁(下)第30節 成長(下)第36節 備戰第55節 壓力(上)第8節 戰備(下)第6節 戰俘第25節 投奔(下)第67節 守法(下)第43節 徵兵第56節 推銷(上)第47節 自救第11節 兩全(下)第31節 側擊第8節 升級(下)第38節 奔波第10節 爆破第18節 鏈條第31節 大敵(上)第6節 疑惑第34節 經濟第44節 條約(上)第17節 堅壁第19節 帝國第50節 懷疑第18節 登陸(下)第27節 合作(上)第23節 江防第31節 側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