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天明(下)

蒙古兵很快被擊潰,加上昨天晚上的俘虜,三千蒙古八旗被俘的只有八百人而已。

被抓住的這些蒙古人已經失去了全部的勇氣,其中一部分人用不通順的漢語嚮明軍大聲地乞命,拼命聲明他們並不是和漢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滿洲人,而是被“裹挾”來的蒙古人。剛纔戰鬥的最後階段,滿洲御前侍衛無情地射殺衝擊皇營的蒙八旗潰兵,更讓不少俘虜們失去了頑抗的念頭。

被帶到鄧名面前的一個蒙八旗佐領全身浴血,還不停地從軍服下滲透出新的紅色,擴大着身上的血跡範圍。

“小人的祖父、父親都是林丹汗的衛士。”這個蒙八旗佐領的漢語還比較流利,他努力地想在鄧名面前爲自己的部下求得一條活路:“小人的父親就是爲了保護老汗,和建酋打仗時戰死的。我們被建酋打敗、俘虜了,不得不上陣拼命。想必,想必老汗曾經爲大明天子效力一事,提督是深知的。”

“這個韃子,剛纔他打得比誰都拼命,”周開荒輕蔑地說道:“和建州韃子一樣兇狠,只有被俘了纔會說自己是蒙古人。”

這些蒙古人的父、祖確實曾經與皇太極爲敵,但隨着林丹汗身亡,他的妻子和部曲就都投靠了皇太極,跟着滿人一起入關搶x劫,很多蒙古人都類似這個佐領一樣,成爲了滿清的有功之臣,被編入了蒙八旗。

“林丹汗也舉兵內犯過,他一樣是賊子。”任堂補充道,對於蒙古人他並沒有絲毫的好感。

鄧名此時的思緒飄得稍微遠了一些。在他的前世,蒙古人或許與漢人還有比較大的區別,不過滿人已經融入了漢族,恐怕只剩下身份證和戶口本上的區別了。鄧名曾經聽滿族同學無意地稱後金爲韃子,雖然那個同學立刻就糾正了自己的說法,但顯然在他的意識裡,滿八旗和現代的滿族完全是兩個族羣;無獨有偶,鄧名還知道曾經有兩個人大談漢族的包容性和歷史優越性,雖然他們一個祖上是正白旗,而另一個是正黃旗。

但是現在,在明軍面前,蒙八旗卻會用自己不是滿洲人做理由,來嚮明軍表示親近。

“我們以前釋放了大批滿洲的戰俘,我的同伴們把這看成是瓦解敵軍鬥志的一種手段,他們出於對我的尊重,並沒有竭力反對這個政策。不知道他們背後怎麼議論這件事,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當着我的面的時候纔沒有說出激烈的言辭。”因爲前世的關係,鄧名很難生出對滿族這個種族的刻骨仇恨,對於滿洲八旗,鄧名的看法是凡是參與了屠城的滿洲人需要償命——這個觀點同樣適合李國英他們這些漢人;至於新入旗的滿八旗,在鄧名心中他們和那些沒有血債的綠營俘虜並無區別。不過剛纔聽到被俘佐領的話,鄧名再一次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或許是太超前了。他望了一眼對面的皇營,禁衛軍官兵正嚴陣以待,沒有絲毫動搖或是嚮明軍投降的樣子:“可能在這個時代,唯一敢自稱對滿漢兩族一視同仁的,就是我吧?”

“想活命嗎?”周開荒斥責那個蒙古八旗佐領道:“你們想證明自己不是滿洲韃子嗎?好,去打頭陣,去把韃子皇帝抓出來見提督,我們就饒你們一命,還能給你們個官做做。”

蒙古人聞言楞了一下,遲疑着說道:“願意爲朝廷效力,不過小人有很多兄弟都重傷了,再說我們也沒有武器。”

“還想要武器,你當我們是蠢貨嗎?”周開荒冷笑一聲:“放心,會給你們藤牌和木板的。還有,別想裝死,剛纔你們抵抗的勁那麼大,身上破了道小口就想裝重傷,哪有那麼便宜的事?”

鄧名掃了周開荒一眼。鄧名曾經下令不得驅趕俘虜衝陣,因爲在鄧名的觀念裡,被俘和投降是兩回事,他從來不打算像吳三桂強迫西營去攻打李定國一樣,強迫敵軍的俘虜充當攻打敵軍的炮灰先鋒。而之前明軍上下也認可了鄧名這種人道主義的理念,不再強迫俘虜獻投名狀,但顯然在周開荒的心目中,漢族戰俘是人,而蒙古戰俘不是。

不僅周開荒一個人這麼想,任堂也在邊上催促道:“還想拖延時間,再逃回去給韃子皇帝效力麼?還是你以爲我們的刀殺不了人?”

“確實有好多人是重傷不起了……”那個蒙古佐領嘴脣哆嗦着,他知道幾百個同族人的命運就取決於他的回答。周開荒一聽到他這句話立刻目露寒光。

“是,小人知道了。”蒙八旗的佐領不再多言,而是面衝着鄧名跪下:“久聞提督信義無雙,只要提督一句話,答應小人傷員不會被處死,我們這就去把韃子皇帝的首級給提督取來。”

蒙古佐領準備答應周開荒的要求,只要有一口氣的蒙古兵就要充入敢死隊,他們能不能活命就看造化了。但在對清軍進攻中受傷的蒙古兵,這個佐領希望鄧名能夠保證收容他們,而不是一刀捅死了事。

“受傷的就不必上了,我會讓人給他們包紮傷口。”鄧名答道:“兄弟、父子都在的,可以選一個留下。凡是受傷的,我會像對待我軍中的傷員一樣,給他們食物和藥物,直到他們痊癒。”

“提督恩德。”那個佐領重重地向鄧名叩了幾下頭。然後就在明軍士兵的監視下去選拔突擊隊員了。

“提督,”在鄧名說話的時候,周開荒一直沒有出聲反對他的決定,不過等那個蒙古人走後,周開荒忍不住說道:“韃子都是野獸,恩義對他們沒有用的。”

“死了的韃子纔是好韃子。”鄧名輕聲說了一句。

“提督說得不錯。”周開荒重重地點頭。在他看來,養活蒙古傷兵純屬浪費糧食,傷兵就算爬不上皇營的營牆,也能浪費禁衛軍的弓箭不是嘛。

“提督這樣做也好,他們若是想讓小兒子、小弟弟能活命,自己就得真拼命。”任堂倒是想通了,反而稱讚起鄧名的決定來:“要是他們認真打仗,倒是比用刀逼着他們上去強。”

……

明軍緊鑼密鼓地進行着戰前準備,大批的輔兵已經趕到,他們把工程車的零件從車上卸下,熟練地裝配起來。同時拉來的還有十門青銅炮。在安置這些攻城武器時,衛兵報告由蒙古人組成的敢死隊正等待着鄧名檢閱。

八百蒙古俘虜中有六百人都加入了敢死隊,鄧名視察了一遍,又從中剔除了上百名輕傷員——明軍認爲他們都是輕傷,但鄧名覺得他們的傷勢已經很重,無法完成進攻的任務。除了這些傷員外,鄧名又挑挑揀揀,把他認爲過於年輕的蒙古兵也都摘了出來。經過鄧名的選拔,敢死隊的數目從六百個人變成了三百個人。

“給他們盔甲,不要讓他們光着膀子上去。”鄧名下令把從蒙八旗營地裡繳獲的武器還給他們,只要他們背得動,就是想套兩層或是三層甲冑也可以。

在這三百個蒙古人的面前,鄧名從箭壺裡取出了一支羽箭,雙手各握着一邊,大聲對他們說道:“只要你們不背叛我,無論你們是否攻下了皇營的營門,我都會善待你們那五百同胞,戰後他們可以自行決定去留,我絕不會勉強。”

鄧名說着就把手中的羽箭一掰兩斷,扔到了地上。

“若是我違反諾言,有如此箭。”接着他又從箭壺裡取出了一支,用雙手緊緊握住:“如果你們在戰場上負傷了,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治癒你們的傷勢。”

掰斷了第二支箭,鄧名又取出了第三支:“如果你們受傷致殘,我會給你們終生的津貼,保證你們會有棲身之地,能夠在屋檐下躲避風雨,桌子上有足夠填飽肚子的麪餅。如有違反,我鄧名有如此箭。”

“提督也未免太寬大了,這幫韃子要是殘疾了,提督還真養活他們一輩子嗎?”蒙古人去套盔甲的時候,周開荒再次抗議道。鄧名宣佈對明軍傷殘老兵實行贍養時他舉雙手贊成,但現在他極力反對把受益者擴大到蒙古人身上。

“反正殘疾都是要養一輩子,我寧可殘疾的是這些蒙八旗,而不是我們的人。”鄧名不鹹不淡地答道:“凡是在我旗下作戰的人,我就會給他們上保險。”

“什麼是保險?”

“打完這仗以後就告訴你。”

蒙古人的突擊隊每二十人爲一小隊,接到攻擊的命令後,一小隊披着至少雙層甲的蒙古兵推着衝車向皇營的營門攻去,還有一小隊同樣裹得嚴嚴實實的蒙古兵舉着盾牌在兩側掩護着他們。

剛纔見到明軍把投石車和青銅炮拖出來後,清軍就小心地躲避到了牆後,只留下少量的監視官兵。

現在見到蒙古人推着衝車過來,御前侍衛們就一聲唿哨,涌到營牆和望臺的盾牆後,瞄準那些敢死隊員。而在清軍開始向蒙古人射擊時,明軍的攻城武器也紛紛開火,剛纔他們已經通過幾次校射,把投石車的目標鎖在了皇營的營門附近,沉重的石彈,包裹着燃燒着的稻草向御前侍衛的方向砸去。()

第56節 突擊第14節 彈盡(上)第13節 債務第27節 得兼第24節 內憂(下)第35節 請客(上)第29節 解圍(下)第43節 續戰(上)第37節 干涉(下)第29節 搏鬥(上)第12節 調整(上)第10節 決議(下)第65節 援助(下)第11節 攔截第10節 爆破第54節 投機(上)第53節 慘痛(下)第2節 軟硬(下)第18節 詔書(下)第42節 剃髮第51節 夢想(中)第53節 慘痛(上)第55節 混戰第65節 援助(上)第47節 贖買(上)第59節 撤軍第51節 晚宴第31節 大敵(上)第68節 混亂(下)第25節 棄軍第25節 棄軍第7節 窮途第59節 細作第33節 孤注(下)第46節 接觸第55節 壓力(上)第37節 等待(下)第64節 平息(下)第46節 脫逃(下)第54節 險境第3節 信號(下)第44節 遊騎(下)第34節 問候(下)第2節 競爭第38節 買賣(下)第47節 贖買(上)第10節 鎖喉(下)第12節 專家第24節 內憂(下)第11節 實驗第50節 債券(下)第39節 都府第39節 嚮導(上)第24節 洞悉第10節 決議(下)第26節 生意(上)第30節 三投第56節 待遇(上)第5節 潤滑第44節 失蹤第45節 鍊金(上)第53節 慘痛(上)第32節 意外第50節 債券(下)第36節 宿命(下)第24節 整訓(下)第21節 風起(上)第17節 堅壁第46節 掃蕩第33節 孤注(上)第7節 出口第38節 整頓(上)第27節 合作(上)第27節 圍攻(中)第22節 反正第32節 血戰(上)第58節 接觸(下)第12節 混亂第36節 備戰第28節 城前(上)第29節 計謀第42節 中立(下)第6節 事變(下)第9節 問話(下)第48節 提案第46節 掃蕩第37節 軍火第35節 請客(下)第50節 追擊(上)第31節 佯攻(下)第35節 面談第27節 飲血第58節 狙擊第34節 經濟第31節 佯攻(上)第25節 捷報第41節 爭奪(下)第7節 出口第15節 戰象(下)第21節 東進(下)
第56節 突擊第14節 彈盡(上)第13節 債務第27節 得兼第24節 內憂(下)第35節 請客(上)第29節 解圍(下)第43節 續戰(上)第37節 干涉(下)第29節 搏鬥(上)第12節 調整(上)第10節 決議(下)第65節 援助(下)第11節 攔截第10節 爆破第54節 投機(上)第53節 慘痛(下)第2節 軟硬(下)第18節 詔書(下)第42節 剃髮第51節 夢想(中)第53節 慘痛(上)第55節 混戰第65節 援助(上)第47節 贖買(上)第59節 撤軍第51節 晚宴第31節 大敵(上)第68節 混亂(下)第25節 棄軍第25節 棄軍第7節 窮途第59節 細作第33節 孤注(下)第46節 接觸第55節 壓力(上)第37節 等待(下)第64節 平息(下)第46節 脫逃(下)第54節 險境第3節 信號(下)第44節 遊騎(下)第34節 問候(下)第2節 競爭第38節 買賣(下)第47節 贖買(上)第10節 鎖喉(下)第12節 專家第24節 內憂(下)第11節 實驗第50節 債券(下)第39節 都府第39節 嚮導(上)第24節 洞悉第10節 決議(下)第26節 生意(上)第30節 三投第56節 待遇(上)第5節 潤滑第44節 失蹤第45節 鍊金(上)第53節 慘痛(上)第32節 意外第50節 債券(下)第36節 宿命(下)第24節 整訓(下)第21節 風起(上)第17節 堅壁第46節 掃蕩第33節 孤注(上)第7節 出口第38節 整頓(上)第27節 合作(上)第27節 圍攻(中)第22節 反正第32節 血戰(上)第58節 接觸(下)第12節 混亂第36節 備戰第28節 城前(上)第29節 計謀第42節 中立(下)第6節 事變(下)第9節 問話(下)第48節 提案第46節 掃蕩第37節 軍火第35節 請客(下)第50節 追擊(上)第31節 佯攻(下)第35節 面談第27節 飲血第58節 狙擊第34節 經濟第31節 佯攻(上)第25節 捷報第41節 爭奪(下)第7節 出口第15節 戰象(下)第21節 東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