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 駭浪(下)

見大家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實行禁海令的決議也就此確定下來。這件事太皇太后覺得也不壞,起碼可以節省下來不少重建水師的軍費,朝廷可以拿這筆錢繼續加強最重要的陸軍。江南官場嚷嚷着要收厘金,對此朝廷也找不出反對的藉口。

清廷統治者歸根到底是人數不多的小民族,無法隨時補充他們需要的人力,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漢人擡旗。而現在旗人的身份很值錢,朝廷也不願意隨便亂給。清廷入關以來一直就是依仗漢人去打漢人,現在朝廷不但無法向湖廣、兩江提供兵力,還要從那裡繼續徵收糧草,所以督撫都是眼下用得着的人,至少他們沒要求封王,只要江南各省還能向北京供應糧草和賦稅,朝廷覺得也只好暫時放權給他們。

“以微臣之見,當務之急是重建山東和河南的綠營,將來若是東南有警,可以從這兩個地方派兵去增援。”既然禁海以後能節省一部分開支,接下來就要討論這筆錢應該如何花了,孫廷銓指出這些年來雖然戰事不斷,但朝廷一直努力把錢糧從地方的藩庫運到京師,現在國庫裡積蓄的物資大概足夠國家三年所用;前不久達素報告朝廷,他聽說鄭成功已經死了,先皇要求他們剿滅鄭成功的目的已經實現,或者說無法完成,因此要求返回京師。在場的大臣們都知道鄭成功多半沒有死,但達素已經把河南和山東的綠影丟了個精光,不返回京師也沒有什麼事情可做。孫廷銓主張增多向山東和河南的撥款,以儘快恢復這兩省的綠營實力,將來無論是支援湖北還是協防兩江,朝廷都不會陷入無兵可用的窘境。

大臣們討論了一番撥款的數量,也把這件事確定下來。至於達素,還是讓他再在福建呆幾天,然後神不知、鬼不覺地悄悄帶着剩下的一、兩千滿洲八旗返回便是。

“還有一件事,”大部分簡單的問題都處理完畢後,太皇太后終於拿出了最棘手的問題:“康親王他們說應該速派大軍,進入四川剿滅鄧賊,爲先帝報仇,你們怎麼看?”

現在太皇太后當然把鄧名恨之入骨,恨不得立刻就能把他碎屍萬段,但四川實在太遙遠了,物資轉運相當不便。在之前的御前會議上,大家就曾對未來兩年的戰略達成了共識,那就是靜以觀變,不因怒興兵——現在明軍的氣勢已經上來了,和李定國當年的情況有些類似,當時洪承疇給清廷的建議就是穩固防守,甚至可以放棄一片領土,讓明軍欲戰而不得一戰,等到清軍從戰敗的陰影中恢復過來,大家也漸漸淡忘了明軍的勝利,然後再與其交戰。

之前太皇太后和重臣都打算照此辦理,先冷靜兩年,養精蓄銳然後再與鄧名交戰,當時他們也有政治資本執行這個戰略。但“康熙”一案爆發後,保皇黨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現在若是朝廷示弱,很容易給親王派攻擊的口實。

“這是康親王的奏章,索尼你看看罷。”太皇太后說完,就讓一個太監把傑書的奏章遞給索尼。

索尼對慷慨激昂的前言不感興趣,他把目光飛快地挪到奏章的後半部,果然不出他所料,傑書只是領銜,後面還有一大堆王公大臣聯名,異口同聲要求直搗鄧名巢穴,把他抓回來在先皇的墳前千刀萬剮,以告慰福臨的在天之靈。

“抓回來千刀萬剮固然痛快,可四川到京師路途遙遠,夜長夢多,以奴才之見,抓住鄧名後應該立刻處死,當年先皇也是這個意思。”高郵湖一戰後,關於鄧名是穆果爾的謠言傳得更厲害了。有兩點非常惹人懷疑,一是鄧名願意接受禁衛軍投降,而且事後把他們毫髮無傷地釋放了,但卻堅決不肯接受順治投降。無獨有偶,順治生前曾經下令李國英抓到鄧名後立刻處死,這兩件事足以讓旗人浮想聯翩;第二,蒙古八旗迅速地倒戈攻擊皇營,鄧名不但沒有逼着全部的蒙古人一起上陣,還讓他們批上了雙層重甲,大家還從來沒聽說過誰這麼珍惜過俘虜的生命。再聯想到穆果爾的母親來自黃金家族,還曾經是林丹汗的寡婦,就更讓大家疑惑重重。

事關皇家隱私,索尼當然不能去詢問太皇太后鄧名到底是誰。索尼處死鄧明的建議也不算唐突,四川到北京路途遙遠,如果殺了鄧名帶回首級一樣能祭奠先皇,再說這還是先皇下過的命令。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索尼根本沒有反對進攻四川,而是大談抓住鄧名後的處死問題。

“你的意思讓哀家聽不明白,”太皇太后聽着聽着有些沉不住氣了。上次討論這件事的時候,索尼分析爲何不能立刻找鄧名報仇,可是說得有條有理,太皇太后追問道:“你怎麼又改主意了?你不是說過現在不是攻打四川的好時機嗎?”

“奴才承認攻打四川會有很多麻煩,錢,糧,還有該給李國英派去多少援軍都需要仔細斟酌。但奴才以爲,若是得知鄧賊伏誅,先皇一定會很欣慰的。而且,爲了以防萬一,最好還是抓到他之後立刻殺了。”索尼說什麼也不肯帶頭否決傑書的奏章。

“廢話!”鰲拜在心裡罵道:“殺了鄧名,先皇當然會很欣慰,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根本不該急着打仗,立刻討伐四川完全沒有必要。”

鰲拜曾經私下向順治詢問過鄧名的身分,那次他遭到了順治的痛斥,不但被罵了個狗血噴頭,順治氣恨之下還隨手抓起身邊的棍子把鰲拜抽了一頓。鰲拜知道順治曾經秘密調查過此事,聽說還找了幾個穆果爾的舊侍衛問話,不過事後這幾個侍衛都從人間蒸發了。雖然順治說穆果爾絕非詐死,但鰲拜對此並不敢深信,至於太皇太后是否知情,他也沒有把握。

太皇太后和索尼對答了幾句,始終不得要領,索尼無論如何都不肯否定討伐四川,太皇太后又把目光挪到了鰲拜身上。

“錢糧湊一湊還是有的,這一年來雖然給川陝總督送去了不少錢糧,但李國英恐怕沒有獨自攻下成都,擒拿鄧名的實力。而眼下京師沒有什麼部隊可以派去四川……”聽鰲拜說到這裡,太皇太后眼睛一亮,以爲鰲拜接下來就要大談傑書的計劃爲何行不通,但鰲拜卻話鋒一轉:“但可以動員山西綠營,奴才不敢說山西到底能派去多少人,也不知道夠用不夠用。”

親王派極力主張剿滅鄧名,打着爲先皇報仇的旗幟,佔據了輿論道德的制高點,如果鰲拜此時跳出來把這個計劃駁倒,那他的局面肯定會變得更加糟糕。索尼對這個計劃死活不肯說一句壞話,鰲拜也不敢,鰲拜輕描淡寫地提了提兵力不足的問題,在險惡的局面下還敢這麼說,鰲拜認爲自己已經對得起太皇太后了。

鰲拜已經開了一個頭,接下來就要別人幫忙了,現在需要同舟共濟,不能讓鰲拜一個人背黑鍋,他隨即把皮球踢給了蘇克薩哈——這是一個很好的傳球,接下來需要舒克薩哈完成最後的臨門一腳:“山西的兵力蘇克薩哈很清楚,去年就是他負責檢查山西綠營軍備的。”

“嗯,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蘇克薩哈的身上,讓他有一種芒刺在背的感覺:“山西的兵力是很富裕,至少能夠抽調出三萬綠營去增援川陝總督。”隨着這話一出口,蘇克薩哈就看到鰲拜的眉毛倒豎了起來,雙目中噴出了要殺人的兇光。

“可是山西兵力確實富裕啊,要是我昧着良心說山西沒兵,那外面的人還不得把我吃了?”蘇克薩哈在心裡委屈地大叫着,他現在努力躲在索尼和鰲拜背後,不想引起親王派的注意。現在蘇克薩哈要是故意說謊阻止朝廷給順治報仇——這是什麼性質的行爲?又會引起什麼樣的聯想?

“當然,山西的兵力需要用來防備蒙古人。”蘇克薩哈扛不住鰲拜射過來的兇光,戰戰兢兢地說道:“到底蒙古人會不會趁機搗亂,這個奴才以爲遏必隆大人最清楚了。”

把球短傳給遏必隆後,蘇克薩哈急忙把頭低下,剛纔鰲拜雖然沒有射門,但還是把皮球控制在門線上,而蘇克薩哈就有一點替對方解圍的意思,球從門線回到了禁區邊緣了。蘇克薩哈有些慚愧,他在心裡默唸着:“我盡力了,只要遏必隆說一聲蒙古人需要提防,山西綠營不能輕易調離就行了。”

“遏必隆!遏必隆!”太皇太后等了半天,也不見遏必隆接茬,忍不住叫道:“哀家問你,你怎麼說?”

“這個……”遏必隆自問前面三位輔政大臣都不反對出兵,甚至暗示這個計劃可行,他遏必隆跳出去阻止給先皇報仇幹什麼?是存心要跑到最前排給他們三個擋箭麼?

“奴才以爲,蒙古人對朝廷忠心耿耿。”遏必隆飛起一腳,就把皮球從對方禁區直接踢回了中場。

遏必隆這話一出口,幾乎所有的漢人都在心裡大罵:“虧你還是黃旗的親信,未免也太無恥了!”

也就是擱現在,要是太皇太后年輕的時候,估計已經拾起棍子向四個輔政大臣掄過去了。她是蒙古女人,十二歲嫁給皇太極,丈夫專門請了老師教她,才學會看書認字,學了一些禮儀;直到滿清入關以後,每逢遇上不順心的時候,她作爲皇太后還一邊用髒話大罵,一邊沒頭沒腦地亂打人;也就是近幾年,生活越來越安逸,尤其是當了太皇太后,學會一口一個“哀家”,生氣的時候也能稍微按捺住性子,不至於暴跳如雷地把污言穢語朝大臣們頭上甩過去。

“你們呢?”太皇太后滿心不高興地地看向那些漢臣。她很清楚大臣們誰都不想背黑鍋,希望能由太皇太后一言而決,把康親王的奏章給否決了。可太皇太后也有難處啊,謠言不僅僅光說鄧名是穆果爾,還有風聲說鄧名是太皇太后與睿親王的種子;更有些旗人覺得若不是太皇太后通鄧,那鄧名斷然不會說新皇帝的年號是“康熙”,畢竟這個年號還是要由太皇太后來拍板。

漢臣們一個個開始發言,不是說朝廷有錢有糧,就是說黃河運輸相當便利,總而言之一句話,他們誰都不肯說康親王的奏章不可行,還說抽調山西的綠營去配合李國英,肯定能把鄧名殺個片甲不留。輔政大臣一個個皮糙肉厚的,尤其是那鰲拜和索尼,現在全身上下都插滿了箭,居然還是活蹦亂跳的,漢臣可不敢學他們——親王和輔政大臣都不反對給先皇報仇,他們吃了熊心豹子膽去阻攔嗎?

“恭請太皇太后聖裁。”四個輔政大臣和漢臣們跪了一地。他們該說的都說了,要是太皇太后還是不同意去討伐四川,那跟他們絕對是一點兒關係也沒有。

太皇太后手指發抖:“要是我否了這個摺子,外面的混蛋們會怎麼議論我這個老婆子?”

“你們這些狗奴才!”太皇太后再也忍不住了,從座位上站起來,戟指大罵道:“害死了親生兒子,還要一意孤行,阻攔你們這幫忠臣去給先皇報仇嗎?”

“太皇太后息怒。”見太皇太后動了真怒,御前會議上的人急忙伏在地上拼命地磕頭。

“息怒,什麼息怒!”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聽人報告了外面流傳的種種小道消息後,太皇太后一怒之下差點沒當場背過氣去。這幫沒用的東西,也不知道是哪一個人把消息泄露出去的,怎麼就讓鄧名得知了皇帝的行蹤和新皇帝的年號,害死了她的親生兒子。現在大臣們一個個吞吞吐吐地不肯說實話,居然還要她來背黑鍋:“這黑鍋你們不願意背,那老孃!就願意背嗎?”

索尼:“……”

鰲拜:“……“

蘇克薩哈:“……”

遏必隆:“……”

“打吧!去打四川,老孃也同意。這個摺子,準了!”

第28節 算計(下)第30節 成長(上)第12節 專家第53節 慘痛(下)第9節 送神(下)第31節 戰備第6節 事變(上)第23節 江防第12節 混亂第13節 天明(下)第59節 助剿第30節 大敵(下)第7節 仲裁(上)第57節 分贓(上)第25節 駭浪(下)第15節 雙贏第33節 試探第29節 計謀第2節 目標(下)第30節 變化(上)第50節 誤判(上)第6節 事變(上)第5節 放棄(下)第31節 佯攻(下)第8節 紛亂第32節 意外第18節 詔書(上)第13節 攻守第41節 失控(上)第42節 升級(上)第69節 忠臣(下)第67節 守法(上)第57節 分贓(上)第34節 糊塗(上)第27節 憧憬第20節 廷議第30節 成長(上)第35節 會面(上)第10節 麻將第15節 相識(上)第33節 搜索第58節 斷後(下)第29節 統一(上)第11節 兩全(下)第44節 中介第28節 戰報第41節 占卜第7節 北上第25節 投奔(下)第37節 報告(下)第45節 突破(上)第16節 鹽業第27節 飲血第53節 慘痛(上)第11節 攻勢(下)第13節 試探(上)第6節 事變(下)第31節 戰備第5節 密信第32節 爭奪(上)第17節 衝擊(下)第8節 進軍第58節 處罰第24節 怒潮(上)第45節 合作第7節 演變(上)第31節 佯攻(上)第58節 遺孤第15節 戰象(下)第35節 鞏固(下)第45節 合作第60節 算盤(上)第37節 重慶第19節 跋扈(下)第46節 計劃第58節 戰書第48節 潛逃第47節 自救第51節 夢想(下)第35節 進軍第26節 觀感第43節 挫折第50節 誤判(上)第56節 蠱惑第16節 攀談(上)第7節 仲裁(下)第34節 動搖第2節 VIP第25節 壓力(下)第11節 實驗第1節 精明(下)第22節 搶攻(下)第62節 蠢動(上)第11節 劫營(上)第18節 拒絕第32節 爭奪(上)第21節 闖關第61節 未來第39節 衝突(上)第3節 信號(上)
第28節 算計(下)第30節 成長(上)第12節 專家第53節 慘痛(下)第9節 送神(下)第31節 戰備第6節 事變(上)第23節 江防第12節 混亂第13節 天明(下)第59節 助剿第30節 大敵(下)第7節 仲裁(上)第57節 分贓(上)第25節 駭浪(下)第15節 雙贏第33節 試探第29節 計謀第2節 目標(下)第30節 變化(上)第50節 誤判(上)第6節 事變(上)第5節 放棄(下)第31節 佯攻(下)第8節 紛亂第32節 意外第18節 詔書(上)第13節 攻守第41節 失控(上)第42節 升級(上)第69節 忠臣(下)第67節 守法(上)第57節 分贓(上)第34節 糊塗(上)第27節 憧憬第20節 廷議第30節 成長(上)第35節 會面(上)第10節 麻將第15節 相識(上)第33節 搜索第58節 斷後(下)第29節 統一(上)第11節 兩全(下)第44節 中介第28節 戰報第41節 占卜第7節 北上第25節 投奔(下)第37節 報告(下)第45節 突破(上)第16節 鹽業第27節 飲血第53節 慘痛(上)第11節 攻勢(下)第13節 試探(上)第6節 事變(下)第31節 戰備第5節 密信第32節 爭奪(上)第17節 衝擊(下)第8節 進軍第58節 處罰第24節 怒潮(上)第45節 合作第7節 演變(上)第31節 佯攻(上)第58節 遺孤第15節 戰象(下)第35節 鞏固(下)第45節 合作第60節 算盤(上)第37節 重慶第19節 跋扈(下)第46節 計劃第58節 戰書第48節 潛逃第47節 自救第51節 夢想(下)第35節 進軍第26節 觀感第43節 挫折第50節 誤判(上)第56節 蠱惑第16節 攀談(上)第7節 仲裁(下)第34節 動搖第2節 VIP第25節 壓力(下)第11節 實驗第1節 精明(下)第22節 搶攻(下)第62節 蠢動(上)第11節 劫營(上)第18節 拒絕第32節 爭奪(上)第21節 闖關第61節 未來第39節 衝突(上)第3節 信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