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節 信件

這次對永曆的南明朝廷發起大舉進攻後,清軍稱得上是順風順水,從湖廣到貴州再到雲南,戴劍雄就沒見過明軍進行過一次像樣的抵抗。

這主要是因爲南明三王內訌造成的嚴重混亂,清軍每到一處幾乎必定有人帶兵投降,就算沒人投降也有內應把明軍的部署、虛實報告得一清二楚,因此清軍總能攻擊在明軍的薄弱環節。同樣因爲三王內訌,西營上下也缺乏鬥志,秦王、晉王、蜀王三系的兵將之間還互相敵視,清軍來了不是互相拆臺就是見死不救。

因此清軍對明軍的戰鬥力是相當輕視的,磨盤山一戰則是因爲全是晉王系統的明軍出戰,沒有什麼內訌問題所以給清軍造成較大的損失,但清軍並沒有因此改變對明軍的輕視——畢竟磨盤山清軍也沒有戰敗。

一開始懷着對敵人的輕視,戴劍雄認爲很快這場進攻就會變成一邊倒的屠殺,但他和兩路友軍都被蜂擁而來的西營兵將圍住,幾經衝突始終殺不出重圍,直到城北五萬大軍殺到分散了西營官兵的注意力,戴劍雄才得以從重圍中殺出。

直到這個時候,清軍仍然認爲對面的敵軍不過是一些麻煩而已。但越打下去,清軍就越感覺不對,對面的西軍人人捨死忘生,哪怕是身負重傷的敵人仍狂呼悍鬥不止,哪怕手臂斷了都要撲上來咬你一口。今夜不管投降的三萬的西營來自哪個系統,他們只知道清軍這是要把他們西營都殺光,正如吳三桂剛纔擔心的一樣,現在西營將士裡滿腦子想着的都是殺降坑卒的舊例,他們現在不是爲了永曆天子、孫可望、李定國或是劉文秀拼命,而是要在臨死前弄死一個對面的清兵報仇。

如果是一般沒有月亮的夜晚,敵人的鬥志再強也無法充分發揮出來,畢竟他們也要擔心誤傷的問題,但今天旁邊的昆明城燃着熊熊大火,把城邊都照得明亮。清軍傷亡不斷增加,官兵都意識到無法輕易取勝後士氣開始漸漸低落,而三萬多西軍則愈戰愈勇,把幾乎是他們兩倍的清軍打得不停地後退。

此時火勢已經蔓延到南面的城樓上,巍峨的昆明城樓開始熊熊燃燒的時候,清軍變得更加人心惶惶,都不知道城內到底進入了多少敵兵,有不少清兵更懷疑昆明快要失守了。戴劍雄左翼的友軍率先開始敗退,身後還追着已經殺紅眼了西軍。不久後右翼的一股友軍也宣告崩潰,還有潰兵向戴劍雄這裡跑過來,嚷嚷着說他們的將軍陣亡了。

戴劍雄趕忙帶着自己的本部向北後退,等他回身後發現後方也是一片混亂,還有的軍隊好像正在撤離戰場。見狀戴劍雄氣得破口大罵,正在他有些不知所措的時候,聽到遠處有好像在喊自己。

片刻後,一個部下帶來個騎兵,這個騎兵正是吳三桂派出的親信之一,見到戴劍雄後這個騎士也是長出了一口氣,現在已經沒有明確的戰線,東一團、西一團到處都是亂戰的士兵,雖然有昆明的火光照明,他也是好不容易纔在這一片混亂中找到戴劍雄的面前。

“戴將軍,洪經略在哪裡?”這個騎士一路上邊尋找吳三桂要找的將領,便打探洪承疇的位置,但所有他遇到的人都沒見過洪承疇。

“洪經略?”戴劍雄也是一頭霧水。

這時從黑暗中突然飛出來一支箭,戴劍雄身邊的一個衛士還來不及喊小心就被這箭射落下馬。

“大帥命令,”這個騎士也知道此處不是說話的場合,急忙拿出吳三桂的令箭:“戴將軍火速帶隊回營!”

戴劍雄接受了命令,同時心裡還一陣奇怪,爲什麼要回營?現在激戰正酣,怎麼不見吳三桂的本部前來?而且他對吳三桂的傳令兵帶着令箭來也有點迷惑,這戰場上傳個令怎麼還搞得這樣鄭重其事?

西營的降將馬寶仍在奮勇衝殺,他面前的清軍不斷地後退,有些清軍脫身後頭也不回地退出戰場,北方急速退去。本來馬寶是李定國的部將,昆明失守後他與晉王的聯繫被切斷,部下完全喪失了鬥志,馬寶見勢不可爲就投降了吳三桂。

當初投降的時候馬寶憂心忡忡,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命運等待着自己和部下,可吳三桂對他也相當客氣,沒有拆散他的軍隊,允許他獨立扎營,還提供給他糧食。雖然馬寶對吳三桂要求進攻李定國這個命令感到很屈辱,但漸漸他也打算接受命運,部下們眼看能有一條活路,拒絕吳三桂的後果可想而知。

直到今天晚上,馬寶覺得前些日子完全是被愚弄了,吳三桂終究還是不打算放過他們。既然吳三桂決心對付他們,那馬寶認爲對方多半是有了穩妥的計劃,逃出生天的可能性很小,他帶着部下衝出來拼命的時候也沒想過今天還能活着離開昆明。

但這仗越打越順手,又有一隊清軍被馬寶沖垮,那些清兵丟盔棄甲地四下逃散,馬寶和部下不依不饒地追在他們身後,砍死每一個被他們追上的敵人。當最後一個敵人倒下後,馬寶環顧四周,附近竟然已經沒有敵軍了!

“怎麼回事?”馬寶頓時也迷惑了,想殺光降軍的清軍,已經被擊敗了嗎?竟然會有這樣的事!

看到面前的道路上已經沒有阻礙,馬寶的作戰慾望也迅速地消失了——此時不跑更待何時?

“撤!”馬寶大叫一聲,帶領部下迅速遠離昆明而去,同時還不忘派出幾個傳令兵通知身後的西營友軍,告訴他們自己已經殺開了一條生路,要他們趕快跟着自己的隊伍一起逃生。

……

離開昆明後鄧名馬不停蹄地撤向東川府,日夜兼程還一直小心提防,怕有追兵趕來,但一直等他快到東川府境內的時候還是沒有遇到,也沒有聽說昆明發出的警報——靠着吳三桂的親衛腰牌鄧名掠走了遇到的所有驛站的快馬,沒日沒夜地向北狂奔。

“吳三桂的反應爲何會這麼慢?”鄧名對昆明遲遲沒有下令全境捉拿自己很不解,不過這對他來說當然不是壞事,在離開雲南前,鄧名在最後一個清軍驛站取出吳三桂的令箭,向驛卒要了筆墨,一口氣寫了十幾封內容一模一樣的信。

封好第一封的信口,鄧名把它交給畢恭畢敬的驛站站長:“火速送去昆明,這是給吳大帥的急件。”

看到一個驛卒急如星火地帶着信件離去後,鄧名又把其他信件一一封好,分別發向其他府縣,除了雲南還包括貴州等地。這些優先級就不必很高了,鄧名沒有指定要發給某個人,而是發給當地的衙門。

“先生寫的什麼?怎麼寫了這麼多封信?”離開這座驛站後,周開荒急不可待的問道,他們這些衛士同樣不知道所有的信內容都是一模一樣的。

“是一封給吳三桂的公開信。”鄧名微微一笑,他先給衛士們解釋了下公開信的意思,然後告訴他們:“在信裡我自稱將軍,你們覺得如何?”

衆人自然沒有什麼反對意見,鄧名就是自稱殿下他們也不會覺得過份。

“來昆明之前,我覺得如果讓吳三桂以爲我們是建昌的兵比較好,會讓他死了勸降建昌的心,不過我們大鬧昆明之後,估計吳三桂很快就會認真打聽我們的來歷,不久他就會知道我們和建昌並沒有什麼關係。”鄧名很清楚就算以前自己不出名,昆明之後也會名揚天下了:“所以我也就不再假扮慶陽王或是狄將軍的部下了。”

雖然不能繼續讓吳三桂誤會是建昌的兵在東川搞破壞,不過現在鄧名覺得也沒有這個必要了,經過昆明一火,鄧名覺得一時半刻吳三桂肯定無力北顧,就算他明知自己和建昌沒有任何關係,他也拿不出資源和兵力威脅建昌。相反,鄧名此行遠比他預想的更加成功,想必足以讓馮雙禮等人恢復一些戰鬥下去信心,而且能夠堵住那些主降派的口。

“鄧先生在信裡寫了什麼?”李星漢急不可待地想知道內容,剛纔鄧名說這封信會發到西南清廷的十幾個衙門中,昆明的大亂肯定會震動西南,甚至驚動天下,有了鄧名這封公開信就會變得更加引人注目。李星漢現在心情也非常激動,二十多歲就可以參與到這種轟動天下的事情中——他現在覺得自己也有點了不起了。

“我寫到……”鄧名把信複述給部下們聽,他在信中首先提到了自己和其他十七個人的人名,然後聲明自己就是攪亂東川和昆明的人。具體行動並沒有寫的很細,有些內容鄧名還是打算保密的,而且鄧名覺得自己寫的模模糊糊對宣傳也沒有壞影響,西南各地的滿清衙門得知昆明大火,又看到自己的這封對具體過程語焉不詳信,肯定會好奇心發作去打聽,說不定還會瞎猜,把自己想像的比實際情況更加神武一些。

說完信的前半截的內容後,鄧名又對一些衛士們抱怨道:“你們的名字太簡單了,比如武三、吳三這種,天下重名的不知道有多少,而且別人一看就會覺得是無名之輩,記不住你們的豐功偉績。”

“本來卑職想在學字後給自己起個名字的,”武三抓住機會,趁機向鄧名要求道:“那就請先生幫我起個名字吧。”

“好吧,”鄧名今天的心情非常愉快,就問武三道:“你有什麼樣的志向,願望?”

“我的志向?”武三皺眉琢磨了一下,回答道:“卑職的志向就是保得先生平安。”

“不好。”鄧名哈哈大笑,他現在覺得被人恭維確實是一件令人暢快的事,不過總這樣恐怕會失去自知之明:“應該立志保天下平安纔對啊。”

“先生說的是,那卑職以後就以保天下平安爲志。”

“嗯,那就叫武保平吧。”鄧名點點頭,給武保平起了名字。

“謝先生賜名。”武三喜笑顏開。

“卑職的志向也是一樣的。”吳三看得眼熱,也急忙趕到鄧名身邊叫道。

“你們倆名字本來就差不多,還想一模一樣,不行!”鄧名搖頭道:“你換個志向,不,你有什麼願望嗎?如花美眷,田土宅地?”

吳三有些誤會鄧名這話好像有論功行賞的意思,這次他的功勞確實很大,雖然鄧名現在沒有什麼但可以先記着,吳三認真地想了想,答道:“卑職聽說江南很好,氣候好,吃的不比四川差,還有大海和海產,若是將來天下太平了,卑職很希望能去江南終老。”

“其實四川物產一點不比江南差,不過確實,沒有海產。”鄧名想了想:“那你就叫吳越望吧。”

其他沒有大名的幾個衛士也紛紛上來,都嚷嚷着要鄧名一視同仁,也幫他們把名字給起了。

“還有呢?”好不容易等鄧名給大家起完名字,已經等得不耐煩的李星漢和周開荒同時問道:“信後面還有什麼?”

“還有一段挑戰書,”鄧名笑道:“我說:……”

……

昆明城內的氣氛極其沉重,由於完全沒有集中人力救火,昆明的城區幾乎全毀,連城樓都被燒掉了兩座,大火一直燒到第二天中午還完全沒有熄滅的意思,如果不是下了場雨估計最後的那點城區也要毀掉。

駐紮在城內的一萬清軍也被大火捲去了兩千多,這些都是吳三桂和洪承疇的精兵;城南的三萬西營盡數逃走了,吳三桂的心都要碎了;而城北的五萬兵馬在混戰中損失了上千,隨後在敗退中又被西營追殺了好幾千。本來城內外接近十萬的大軍,現在只有原來的一半。

數日前昆明的清軍還趾高氣揚,趙良棟也雄心勃勃,打算窮追李定國,哪怕深入緬甸也在所不辭。而現在五萬清軍士氣低迷,軍營裡看不見任何笑容,聽不到任何歡聲,趙良棟也不用出徵了,現在昆明的唯一工作就是設法徵糧,大火把昆明儲備的糧草燒了個一乾二淨,放在營外的軍糧只夠大軍數日所需。

雖然從城南各營翻出了一些西賊沒來得帶走的糧食,但這對吳三桂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而且他知道徵糧工作肯定不會順利,之前吳三桂已經仔細徵收過了——他怕民間有糧食會幫助散步在雲南各地的殘餘明軍;而且昆明的大火震動方圓百里,附近的百姓見又發生大戰,都儘可能地遠遠逃離了昆明。還有那些逃走的西賊,他們洗劫了沿途的清軍驛站和小倉庫,吳三桂因爲缺乏軍糧還無法派兵去追擊他們。

在把清軍將領召回來後,所有的人都說他們根本沒有接到洪經略的命令,而是有一隊吳三桂的親衛持着他的令箭來傳達的命令。這些將領一對口供,發現他們接到的命令都一樣,全是“便宜行事”。

一開始吳三桂還不信,甚至一通大發雷霆,但人人都這麼說,由不得他不信。

第二天下午和晚上,吳三桂忙着整頓部隊,同時繼續尋找有關那個神秘的親兵的線索——他和趙良棟徹底醒酒了,重新開始懷疑那個保寧千總,帶“李名”來的那個親衛報告那隊人加上保寧千總本人一共有十八個,而城北衆將看到的也都是十幾個騎兵,戴劍雄的一個部下更出來作證,他當時也數了一下人數,確實是十八個沒錯。

不過吳三桂還是很難相信這麼大亂子全是那個傢伙搞出來的。這時他們兩個最想見到的就是洪承疇,以便問問他都瞭解到什麼情況。但這老頭子就像是人間蒸發了,始終不見蹤影,好不容易找到了幾個曾跟着洪承疇去救火的親衛,他們說最後見到老頭子的地方是糧庫。這幾個親衛不是自己逃走的,就是奉命去尋找部隊但根本沒回去的,而跟在老頭子身邊的那幾個同樣沒有音訊。

聽完他們的描述後,吳三桂和趙良棟都起了不祥的預感,等下雨後大火熄滅,吳三桂就派了一隊士兵,押着那幾個臨陣脫逃的洪承疇親衛去糧庫找人,不過一直找到第三天天亮也還沒有找到洪承疇。

第三天早上,吳三桂又接到一份報告,他的親衛從原來的西城樓守衛那裡問明,在大爆炸發生前,有一隊武裝到牙齒的騎兵出城去了,拿着吳三桂的親衛腰牌以及他的令箭。吳三桂和趙良棟一起上場,仔細盤問完這守城官後,二人都確認領頭的那傢伙十有八九就是保寧千總李名,裝束和城北的衆將描述相當吻合。

“這廝!”搞清楚一切後,吳三桂氣得七竅生煙,大罵道:“多半東川也是他燒的吧?然後燒到雲南境內,湊巧有個笨蛋去找他,他想想閒來無事,就順便昆明偵查下地形吧;然後他一看能混進武庫,就順手又點了把火;殺了我的人搶了令箭混出城,出城後意猶未盡,順便又假傳了一通命令!這賊,休要落到我的手裡!”

“恐怕,大帥去建昌的人也是他伏擊的。”等吳三桂罵完,趙良棟低聲說道,現在回想起來,那保寧千總對建昌一戰的敘述怎麼看都太完美了,但如果是他就是襲擊者,那一切就解釋的得通了。

“狗賊!”吳三桂拍案大怒,到現在洪承疇還沒有找到,看來也是凶多吉少了。

“大帥,”這時一個親衛進來,手裡還拿着封信:“急報,說是您的一個親衛讓送來昆明的。”

第42節 剃髮第60節 約法第30節 賽跑第51節 保衛(上)第33節 搜索第6節 戰俘第38節 整頓(上)第41節 遭遇(上)第42節 說客第14節 亂戰(上)第21節 風起(上)第39節 嚮導(下)第47節 贖買(下)第30節 新年第14節 亂戰(下)第2節 軟硬(上)第36節 否決第60節 烽火第47節 證據(中)第60節 人心(下)第44節 先行第13節 試探(下)第51節 詐敗第20節 萬縣第5節 重整(上)第8節 震怒(上)第65節 援助(上)第47節 贖買(上)第37節 軍火第24節 洞悉第12節 調整(下)第65節 援助(下)第44節 退意第55節 報紙(下)第49節 風氣(上)第10節 默契第4節 平衡第18節 恐怖(下)第51節 夢想(下)第29節 解圍(上)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34節 糊塗(下)第34節 動搖第12節 強渡(下)第36節 備戰第36節 施琅第33節 孤注(上)第56節 突擊第48節 專利(上)第22節 搶攻(上)第58節 狙擊第13節 試探(下)第18節 恐怖(上)第52節 反擊第44節 條約(上)第20節 康熙(下)第33節 通牒第40節 印象(下)第3節 說服第55節 俘虜(上)第7節 北上第18節 鏈條第46節 計劃第36節 分攤(下)第34節 晉王(上)第24節 洞悉第24節 怒潮(上)第33節 固執第28節 算計(下)第57節 分贓(下)第53節 兌換第17節 衝擊(下)第2節 賞罰第50節 動向(下)第49節 擴張(下)第48節 專利(上)第15節 攻防第40節 登陸第16節 家學第10節 麻將第26節 判斷(上)第37節 等待(下)第12節 調整(上)第37節 等待(上)第24節 內憂(上)第13節 攻守第54節 投機(下)第13節 困獸第52節 反擊第46節 證券(上)第41節 阻擊第8節 戰備(下)第4節 暗示第51節 夢想(上)第8節 進軍第45節 鍊金(上)第2節 目標(上)第43節 靖難(上)第52節 決心第57節 夜戰(下)
第42節 剃髮第60節 約法第30節 賽跑第51節 保衛(上)第33節 搜索第6節 戰俘第38節 整頓(上)第41節 遭遇(上)第42節 說客第14節 亂戰(上)第21節 風起(上)第39節 嚮導(下)第47節 贖買(下)第30節 新年第14節 亂戰(下)第2節 軟硬(上)第36節 否決第60節 烽火第47節 證據(中)第60節 人心(下)第44節 先行第13節 試探(下)第51節 詐敗第20節 萬縣第5節 重整(上)第8節 震怒(上)第65節 援助(上)第47節 贖買(上)第37節 軍火第24節 洞悉第12節 調整(下)第65節 援助(下)第44節 退意第55節 報紙(下)第49節 風氣(上)第10節 默契第4節 平衡第18節 恐怖(下)第51節 夢想(下)第29節 解圍(上)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34節 糊塗(下)第34節 動搖第12節 強渡(下)第36節 備戰第36節 施琅第33節 孤注(上)第56節 突擊第48節 專利(上)第22節 搶攻(上)第58節 狙擊第13節 試探(下)第18節 恐怖(上)第52節 反擊第44節 條約(上)第20節 康熙(下)第33節 通牒第40節 印象(下)第3節 說服第55節 俘虜(上)第7節 北上第18節 鏈條第46節 計劃第36節 分攤(下)第34節 晉王(上)第24節 洞悉第24節 怒潮(上)第33節 固執第28節 算計(下)第57節 分贓(下)第53節 兌換第17節 衝擊(下)第2節 賞罰第50節 動向(下)第49節 擴張(下)第48節 專利(上)第15節 攻防第40節 登陸第16節 家學第10節 麻將第26節 判斷(上)第37節 等待(下)第12節 調整(上)第37節 等待(上)第24節 內憂(上)第13節 攻守第54節 投機(下)第13節 困獸第52節 反擊第46節 證券(上)第41節 阻擊第8節 戰備(下)第4節 暗示第51節 夢想(上)第8節 進軍第45節 鍊金(上)第2節 目標(上)第43節 靖難(上)第52節 決心第57節 夜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