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

殺允祥,逐張伯行,寧渝大刀闊斧的行爲,很快便向世人宣告了一點,只要敢在南京動手,不管是誰也好,都難逃一死,而對於薛觀與黃殿而言,則是另外一番感受,那就是這是一個完全不按情理出牌的傢伙。

特別是在這個過程中,福建的復漢軍悍然向泉州發起了進攻,數萬人的攻勢徹底打垮了明軍在福建的根基,朱一貴甚至不得不帶着殘兵敗將退回到臺灣,而做完這一切之後,寧渝居然還好整以暇地邀請黃殿繼續談判。

若是放在其他時候,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的事情,可是黃殿在聽完了寧渝描述的前景之後,心裡卻是不由得動了幾分心思,更主要的是他已經沒有了更多的選擇。

如果堅持跟寧楚作對,那麼下場不用多說,盤踞在福建的幾個師,轉過頭來就可以向臺灣發起進攻,雙方都沒有太強力的水師,因此決勝之機依然是在陸地上,可是之前剛剛經歷過的大戰告訴黃殿一個事實,那就是明軍絕無勝算。

在這種情況下,黃殿望着寧渝伸過來的胡蘿蔔,不由得有幾分意動,可是心裡卻依然有着萬般的顧忌,只好嘆氣道:“陛下,此番和約絕非外臣所能定奪,王上若是不許,外臣亦難以做主。”

對於朱一貴對其的猜忌,黃殿並非完全不知,先前朱一貴殺了顏子京,便是對黃殿的一番警告,後來又將他派到了南京來議和,同樣是帶着借刀殺人的目的,無論和約成與不成,黃殿手裡的兵力其實都已經被奪了,到時候也就任由朱一貴宰割。

黃殿望着面前的這個面前的年輕人,心裡便存了幾分試探之意,“啓稟陛下,若是臣若是能夠恢復舊職,到時候和約自成,臣對陛下也是感激不盡。”

寧渝對黃殿這番表態亦是大喜,他早就想在明軍當中插上一顆棋子,只是這顆棋子並沒有那麼好找,黃殿雖然能力平平,可是隻要勝在聽話,倒也足夠了......左右最差的結果就是死掉一個小人罷了,下一手閒棋也不算差了。

“你的想法,朕知道了。你且放心,此番回臺灣,到時候由新任福建總兵程之恩親自送你前去。”

寧渝臉上帶着幾分和煦的笑容,繼續道:“你回到臺灣之後,你我雙方的很多事情,還需要你來操勞,卻是辛苦了。”

黃殿聽到這一番話,心裡卻是大喜,他如今手上沒了兵權,回到臺灣怕是難逃一死,可是隻有巴結上了寧楚這一條大腿,到時候朱一貴也拿他沒奈何,他黃殿在臺灣便有大展身手的機會了。

反正都是做狗,還不如找一個更強大更有前途的主人,將來在寧楚的支持下,未必沒有取代朱一貴的機會......到那時候,他黃殿也有機會做一方土皇帝了!

“爲陛下赴湯蹈火,臣萬死不辭。”

對於寧渝來說,這也是一件大喜事,他本來在白蓮教內有陳氏的插手契機,如今經過了這一番談判,他在清廷內部有張伯行這樣的漢臣內應,在臺灣有黃殿這樣的小人策應,這天下偌大一副棋盤,也算是處處都有着力點了。

在經過這一番事情之後,寧渝召集了薛觀與黃殿二人,在大大的輿圖面前,盡情揮灑着自己內心的想法,在經過了一番艱難的拉鋸之後,三方正式達成了協議,被稱爲革新癸卯條約,而這一次條約基本上奠定了寧楚的日後向外開拓的格局。

在這一條約當中,寧渝宣告華夏南方所有諸省的所有權,任何人都不得插手干預,白蓮教大義軍所佔據的河南等地都要讓出來,而作爲回報,白蓮教大義軍可以向西北關中開拓,而寧楚將會給與一定的支持,不限於武器裝備以及對清軍的牽制。

至於黃殿這一方,則是徹底放棄福建,轉向東南亞諸島開拓,當然他們也將會得到寧楚的支援,而寧渝對黃殿本人的承諾則很簡單,力保他在明軍當中的地位,如此一來卻是皆大歡喜。

三方談判的消息,很快便連同着允祥被斬的消息到了京城,由於這一消息走的是軍機處,因此外臣大多都不知,只有那幾位軍機大臣所知道,可依然掀起了軒然大波,畢竟堂堂大清的親王,就這麼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叛軍的手裡,這實在是有些說不過氣了。

而得到了消息的雍正,則是狠狠吐了一口血,整個人就這麼直挺挺向着後方倒去,這一下子卻是讓軍機處衆人驚慌失措,連忙延請來了御醫,經過了好一通忙活,纔將雍正給救醒了過來,只是眼裡含着淚,整個人都蒼老了許多。

“叛賊殺朕皇弟,實在是痛煞於朕......允祥啊......朕悔不該.......悔不該派你去叛軍之地......”

雍正躺在了御榻之上,眼圈都紅了,眼淚撲簌撲簌地流了下來,卻是不自覺回想起了往昔與他這個十三弟允祥的一切,當年奪嫡之時,若不是老十三平日裡大力支持,還有關鍵時候去接管豐臺大營,這張皇位怕是也沒那麼穩當地落在了老四的頭上。

等到雍正繼位之後,允祥更是兢兢業業,從查戶部的積欠開始,到後續的攤丁入畝改革,都是他老十三在前頭衝鋒陷陣,朝裡朝外對這位怡親王的恨意不知道積攢了多少,可是沒有他老十三,哪有這般順順當當的雍正皇帝?

然而,這一切都將不復存在了,因爲允祥死了,幾乎就是斷掉了雍正的一條臂膀,也斷掉了雍正心裡的所有僥倖。

張廷玉深深嘆了口氣,他對於這位怡親王也是頗有好感的,可謂是一等賢王,可是如今壯志未酬身先死,也只能以淚相送了。

“皇上,與楚逆議和之事,乃奴才建言所致,萬般罪責皆由奴才一力承擔。”

雍正擡起了眼皮子,望着正跪在面前的張廷玉,心裡縱然是有千般的怒火,此刻卻也化作了一江春水,已經死了一個左膀右臂了,難不成讓他自己再砍一條,那到時候誰來辦事?

“衡臣啊.......這件事也怪不得你,只怪那楚逆和朱逆等人,行事喪盡天良......去吩咐軍機處,千萬嚴守住機密.......並且通知使團一路秘不發喪,等回京之後,再給怡親王風光大葬吧!”

“是,奴才記下了。”

“且下去吧....”

“嗻。”

等到張廷玉離開之後,雍正靜靜地躺着,可是他的心裡卻是思緒萬千,對於允祥被殺一件事,他心裡越是琢磨越是覺得不對勁,因爲這件事裡頭,張伯行的所作所爲表面看上去沒有任何問題,就連當時率衆撲殺朱一貴使團和劉如漢使團的決定,都不能算有大錯。

可問題是在於,若是這番事真由允祥做出來的,也就不足爲奇,可是若是張伯行做主,他以七十老邁之齡,如何能做到這般大事?還是說這件事就是允祥親自佈置動手,張伯行主動攬過?

雍正心裡漸漸起了疑惑,可是他表面上並沒有表露出分毫,而是派人將徐元夢叫了來,他作爲朝內的滿蒙親貴大臣,跟漢臣們是走不到一塊去的,因此用來調查這件事卻是再合適不過。

“善長,十三弟被殺一事,朕心裡覺得頗有蹊蹺,特別是張伯行在這件事裡,怕是沒那麼簡單。”

雍正望着徐元夢的臉龐一字一句道,於情於理,這件事都不能就這麼算了。

“奴才以爲,此番出使楚逆,或許存在一個大陰謀.....”徐元夢發覺這是一個徹底擊垮漢臣的好機會,當下便存着幾分鬧大的心思。

“不可.......等使團到京之後,可對使團進行密查.......不必牽連甚廣......”

雍正自然明白徐元夢的意思,可是當下的他還需要漢臣的幫助,因此不會這麼急着就將滿朝的漢臣都給清算掉,那樣到時候他自己的權威也將會保不住。

徐元夢心裡有些不甘心,只是也不敢反駁雍正,當下也只能輕輕嘆口氣。

“怡親王一事,我大清絕不能就此善罷甘休,皇上,對楚逆一戰已經是勢在必行了。”

雍正輕輕咳嗽了一聲,纔有氣無力道:“新軍還未徵募完成,槍炮等物也纔是剛剛開了個頭,我大清即便是南征,怕也是到三年後了.....”

其實雍正這番話說的着實保守了許多,就連擁有漢陽鐵廠和槍炮廠的寧楚,也沒辦法在革新元年之前將十萬大軍徹底編練完成,這也是寧渝爲什麼要選擇大力發展內部的緣故,以目前清軍火器營的速度,就算是三年的時間,也很難徹底練成十萬火器軍。

可是雍正也沒有任何辦法,這個不是陰謀詭計能夠改變的,而是實打實的工業力量,可是放在目前的大清,是沒有這個能力去構建如同復漢軍目前這麼龐大的軍功體系的,更沒有這個人才上的儲備。

在過去康熙年間,火器力量就已經開始被嚴控了,相關的技術發展和人才的培養早就落下了,如今雍正藉助幾個西人的力量,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一處境,因此對於寧楚、白蓮教還有朱一貴等勢力的所作所爲,也只能選擇忍氣吞聲了。

問題是雍正眼下想要忍氣吞聲,甚至嚴令軍機處保守秘密,可是隨着過去了數日,從南方其他渠道傳來的消息,使得這秘密也就保不住了,在京城內被傳揚得轟轟烈烈,也就傳到了八旗親貴的耳朵裡。

原本雍正繼位以來,所作所爲都在放宗室的血,這使得宗室對於他早就已經有所不滿,特別是對八爺黨的清算,使得雙方之間的裂痕也越來越大,而這一次允祥的身亡,卻是給了一個他們向皇帝發難的藉口,這裡面有原先的八爺黨,有十四爺黨,甚至還有雍正自己的兒子三阿哥弘時。

雍正早年間子嗣十分薄弱,他的長子弘暉七歲便已經夭亡,次子亦是三歲夭亡而未曾序齒,而後來的次子弘昀亦是十一歲夭亡,這樣一來康熙四十三年出生的三子弘時,便成爲了雍正早年唯一的健康子嗣,而弘曆則是在康熙五十年纔出生的。

嚴格來說,這樣一位皇子原本是很受雍正看重的,可問題是自從弘曆一出生之後,便將所有的光芒都給奪走了,就連當初康熙皇帝在位時,就對這位孫子頗爲喜愛,甚至是親自養育在宮中,親自授予書課。

這樣一來,不管雍正原先對於弘曆的看法如何,從那一天開始,弘曆便隱隱成爲了世子的唯一人選,而前面的弘時則被人棄之如敝履,成爲了一顆棄子。

可是這一切對於弘時來說,卻顯得異常的殘酷,而後便與雍正感情日益單薄,甚至開始投身於八爺黨——這對於當時還只是雍親王的胤禛而言,自然是撕心裂肺一般的背叛,對於這個兒子也就感到了痛恨,父子之間便再無往日之恩情。

在這種情況下,弘時也就隱隱流露出了幾分對雍正的不滿,“皇阿瑪此番聽信漢臣,派十三叔去楚逆議和,原本就是與虎謀皮,如今十三叔身故,皇阿瑪卻一直秘不發喪,實在是有所不當。”

一旁的宗室貝勒貝子們聽到弘時這一番話,當下便有些沉默,無論怎麼說非議皇帝都是大罪,他仗着是皇子可以胡說八道,其他人還得爲自己的小命考慮。

弘時見無人說話,膽子便越發大了起來,氣勢洶洶道:“當初八叔向皇阿瑪進言,任命十四叔爲大將軍,率領我八旗鐵騎進攻楚逆,當可一戰而平之,又豈會遭遇如此禍事?十三叔不能就這麼白白的死在楚逆手裡,必須得討一個公道!”

“可是.......這裡面是不是另有其他原因,咱們還是得等皇上的吩咐.....”一名貝勒站起了身子,他越發感覺到不妙,匆匆道:“三哥,咱這回功夫還有要事要做,就恕不奉陪了......”

三阿哥弘時聞言便有些不爽,正欲開口訓誡這位貝勒時,卻聽見門外傳來了聲音,彷彿是一名孩童,只是說話的語氣卻渾然不似孩童,正是四阿哥弘曆。

“三哥說出這麼一番話,眼裡還有君父嗎?”十二歲的弘曆經過了兩代帝王的教導,整個人的氣度恢弘,與一旁的弘時比起來,更顯皇家儀態。

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一百章 年關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十八章 收徒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
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一百章 年關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十八章 收徒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