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

在寧楚正式施行兩京制度之後,各國駐寧楚的大使館也分成了兩批,其中南京和京師都有相應的使館區,像英國、法國以及瑞典已經率先進駐使館區,而日本、朝鮮以及荷蘭也都緊隨其後,唯獨俄人卻始終沒有正式同寧楚進行建交。

原因並不僅僅只是兩國現如今陷入到緊張氛圍,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俄人從一開始就瞧不上寧楚,結果等到寧楚進軍草原之後,俄人再想建交的時候,寧渝反倒沒有送口,僅僅只丟下一句話。

“一切都等打完了再說!”

瑞典大使埃裡克鬆伯爵神情有些疲憊地從馬車上面走下來,他幾乎在接到寧楚開戰消息之後,就連忙都從南京抵達上海,然後乘坐從上海到天津的海船一路趕往了京師,目的便是爲了能夠第一時間面見暫駐京師的大楚皇帝陛下。

這一路千里迢迢趕過來,埃裡克鬆伯爵自然不僅僅只是慶祝皇帝陛下的偉大勝利,而是因爲楚俄戰爭的爆發,使得他看到了將俄人牽制在遠東的絕佳機會,由此便可以讓歐洲的瑞典得到一絲喘氣的機會。

埃裡克鬆伯爵接過身旁秘書遞過來的公文包,便快步地走向了使館區,他在面見皇帝之前,還需要做好一些前面的準備工作。

當埃裡克鬆伯爵走進使館之後,裡面已經坐着一名瑞典軍官,他正恭恭敬敬地提着公文包等待着,見到埃裡克鬆伯爵的身影時,更是不由自主地站起來,表示着自己的恭敬。

而這位瑞典軍官便正是跟隨埃裡克鬆伯爵一同抵達南京的武官,名叫普雅廷,他比埃裡克鬆伯爵更早抵達京師,目的便是爲了能更加近距離觀察寧楚在北方的戰事情況,因此埃裡克鬆伯爵還專門向寧渝請求派此人跟隨大軍北上,並親眼見證過寧楚同準格爾軍的交戰過程。

畢竟先前寧楚的崛起,大部分都是打的是清廷,並不是跟俄人直接交戰,埃裡克鬆伯爵即便心中看好寧楚,也希望能夠在戰場上進行客觀的評判——這將會決定寧楚同瑞典的事實同盟,如果寧楚確實很強大,那麼瑞典將會同寧楚進行更加密切的軍事合作和經濟交流。

見到埃裡克鬆臉上的疲憊,普雅廷不由得關切道:“伯爵先生從南京一路趕來,想必也十分辛苦,不過這個國家確實真的太大了。”

確實,根據他們這些西人的眼光來看,寧楚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大帝國,即便比起俄羅斯要小一些,可是也小不了太多,根本不是歐洲那些國家能夠比擬。

埃裡克鬆坐在了鬆軟的沙發上面,從僕傭手中接過一杯伏特加,十分滿足地喝了一口,才感嘆道:“是啊,這一路上確實非常顛簸,不過據說他們在開發一種叫做鐵路的東西,從南京一路連接到上海,據說一旦通車後,就能夠快速抵達上海乘坐海船,全都是用上好的鐵製作的——上帝啊,他們真的太富庶了。”

實際上不光是埃裡克鬆這麼感嘆,無論是什麼人在經過那條還在修建的寧滬鐵路的時候,都會發出感嘆,那麼多的鐵被鋪設在碎石子路面上,怎麼看都有些過於浪費了。

只有真正見過試研製出來火車的人,纔會明白鐵路有多麼強大,它將會成爲徹底改變一個國家的強大所在,有了鐵路的存在,傳統的一切都會發生變化。

普雅廷雖然也見過鐵路,可是他並不知道那些東西有什麼用,因此對這個話題也並沒有過多深入,而是開始輕聲彙報自己在北方的所見所聞。

“伯爵先生,大楚陛下如今已經多了一個頭銜,叫全蒙古大汗,並且徹底成爲了整個蒙古的主人,實在沒有想到當年震驚歐洲的蒙古人,已經被削弱到了這個地步,不過有了蒙古的龐大土地,這位大楚陛下依然沒有滿足,他在上個月徹底拒絕了同俄人的會談,並且下令像遠東的俄軍發起了進攻。”

普雅廷說到這裡,臉上不由得帶着幾分欽佩,低聲道:“在戰前的時候,我還以爲華夏人只能用人數去壓制俄羅斯人,可是根據前線返回的一些細節表示,大楚皇帝陛下的軍隊進展十分順利,已經徹底清掃了鄆春一線的外圍堡壘,開始向內線發起進攻,或許到明年春天的時候,我們能夠得到一個意外的好消息。”

聽到這裡的時候,埃裡克鬆臉上不由得帶着幾分振奮,畢竟眼看着自家老對手眼下受挫,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值得慶祝一番,不過他也有自己的疑問,“寧楚的軍隊實力究竟如何?他們用在與俄人戰爭的軍隊到底有多少人?”

“首先,他們的戰鬥力十分強大,不僅火器齊全,而且他們的士氣和組織能力都不亞於俄國人.......”

普雅廷聳了聳肩膀,有些無奈地說道:“至於寧楚到底出動了多少人同俄人作戰,這個情報實在是太機密了,我們在報紙上也很難找到蛛絲馬跡,只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北疆的漫長戰線上,寧楚無論投入多少軍隊,都是有可能的。”

埃裡克鬆心中一動,他很快就想到了在這一戰之前同準格爾的交戰,笑道:“看來寧楚皇帝陛下應該還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纔是,否則應該不會這麼容易取得對準格爾人的勝利,就是不知道,他們在跟哥薩克交戰的時候,到底還能不能取得勝利。”

普雅廷也不由得點了點頭,在大北方戰爭期間,他也是領略過那些來去如風的哥薩克騎兵威力,心裡更是有些慼慼然,如果說當時瑞典的火器始終佔據優勢,那麼在騎兵方面則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

“哼哼,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俄人都覺得哥薩克騎兵天下無敵,甚至就連我們自己也很難興起對哥薩克人的反抗.......若是寧楚想要獲得對俄羅斯人的勝利,就必須要戰勝哥薩克才行!”

埃裡克鬆若有所思,他大概已經明白自己需要在寧楚皇帝面前說一些什麼了,或許經過這一次的戰事,瑞典與俄羅斯帝國的關係又需要進行新的時期了。

.......

清溪書屋中,寧渝正一臉嚴肅望着面前的英國大使皮埃爾以及法國大使艾廷頓。

“朕要告訴你們的是,只要俄羅斯人沒有退出戰爭,即便大楚要跟俄人打一百年的仗,我們也要堅持打下去!”

清溪書屋中,寧渝正一臉嚴肅望着面前的英國大使皮埃爾以及法國大使艾廷頓,語氣中透着十分堅決的味道。

實際上,在埃裡克鬆趕往京師的途中,寧渝就已經開始了同英法兩國的外交,而英國大使皮埃爾在很早之前忙完南京的事物之後,就已經趕到了京師,而法國大使艾廷頓則是阿爾弗雷的屬下,也駐紮在京師法國大使館。

英國大使皮埃爾微微有幾分詫異,他沒有想到寧皇帝的決心這麼深,便故意試探道:“那麼陛下對荷蘭的戰事呢?”

寧渝裝作一副氣惱的神態,高聲道:“朕自然是希望第一時間同荷蘭開戰,主要是我的海軍艦隊還沒有完成最後的準備,只能再等一等了.......但是你們應該都明白,朕是希望同英法合作的,徹底驅逐在南洋的荷蘭人,只是還需要時間罷了。”

法國大使艾廷頓則輕聲笑了笑,他望了一眼英國大使皮埃爾,然後開口道:“以目前大楚的實力來看,驅逐荷蘭人只是時間的問題,可是對付俄國人,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陛下選擇更改戰略方向,或許也有其他的原因。”

寧渝微微沉默,然後才輕輕開口道:“只是朕覺得,若是對荷蘭之戰中,英法沒有明確的表示,朕實在有些不太方向。”

聽到了這裡,英國大使皮埃爾和法國大使艾廷頓算是徹底明白了,眼前這個皇帝就是一個雞賊的貨,他或許等的根本就不是自己的軍隊準備,而是希望等到英法率先同荷蘭開戰,到時候他才願意加入進入,以保證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原先所表現出對荷人的那些義憤填膺,全部都是在做戲罷了。

皮埃爾頓時有些無奈,自從西班牙繼承戰爭的結束,荷蘭人就已經慘遭重創,可是英國老爺們依然沒有下定決心徹底摧毀荷蘭海軍霸權——倒不是擔心打不贏,而是擔心即便要打也是一場慘勝,到時候只會讓如今的法國人坐享漁翁之利,而法國人的心思也有這麼幾分意思,這才使得荷蘭人依然苟延殘喘,可是海上實力也依然猶存。

當然,隨着寧楚的崛起,也給這樣的博弈增添了幾分不確定性,但是他們還是希望能夠讓寧楚成爲一柄槍,來試探如今依然龐大的荷蘭人。

寧渝自然不甘心就這麼當槍,便一方面繼續堅持北方的戰略重心,另一方面就開始表態自己要爲北方的凍土,再跟俄羅斯人打上一百年——至於荷蘭打不打,看你們的想法吧。

果然,當楚俄戰爭爆發之後,英國人和法國人也就坐不住了,他們開始上門試探寧渝的決心。 www◆ ttКan◆ C O

只是皮埃爾依然有些吃驚,因爲在他看來,爲了北方貧瘠的土地,跟俄羅斯人爭鬥收益很明顯不如去獲取南洋的土地,也不知道寧皇帝到底吃錯了什麼藥。

“皇帝陛下,我想你應該並沒有真正認清俄羅斯,他們絕不是韃靼人所能相提並論,即便能夠獲得短暫的勝利,可是能夠得到的也只不過是北方的凍土,實在不是一件理智的事情。”

寧渝嘴角勾勒出一絲笑容,看來急於想要打破荷蘭人在東方貿易霸權的英法,在如今還真是有些力不從心.......若是等到時間在過去五十年,到時候英荷依然會爆發一場戰爭,而這一場戰爭也徹底奠定了英國在東南亞的優勢地位,到時候他們只會巴不得寧楚跟俄人糾纏!

不過現在這個階段,寧渝決定還是要繼續多要一些好處才行,否則將來可沒有這麼好的機會!

“朕倒不是不能同時對荷作戰,關鍵是我大楚海軍實力有限,若是能夠得到兩國的支持,拖住荷蘭在歐洲的主力艦隊,那麼這一仗自然就能打了!”

皮埃爾跟艾廷頓不由得對視了一眼,卻是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猶豫,如果僅僅只是拖住荷蘭海軍並不會有什麼損失,可是這樣的話,就跟最初的目的違背了,他們希望的可不是寧楚獲得一場輕鬆的勝利,而是跟荷蘭人兩敗俱傷纔對。

“陛下,你應該明白,海軍的調動事關重大,如果只是爲了這個原因,而跟荷蘭海軍發生交戰的風險,並不會被我國所接受。”

皮埃爾帶着些許苦笑,而法國大使艾廷頓也是這個態度,他們還是希望能夠由寧楚同荷蘭先交戰,然後再決定是否加入其中。

寧渝冷哼了一聲,輕聲道:“既然如此,那你們也不必勸朕,如果眼下急於跟荷蘭交戰,他們的海軍足以徹底封鎖我大楚的對外貿易,這樣於貴我兩國都是損失。如果這是最終的結果,那麼朕還不如先打俄人的好。”

還沒等二人作何反應,寧渝再次開口道:“此外,根據我國工商部海外貿易司的規定,所有的鴉片都屬於違禁物,禁止從海關進口,並且會受到嚴重的打擊,眼下有司報道,英國商人約翰以及裡維二人涉嫌販賣鴉片最新,已經被執行逮捕,將於下月執行宣判死刑,還請知悉。”

皮埃爾的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寧楚皇帝的強硬卻是讓他有些始料未及,而一旁的法國大使艾廷頓顯然有些難看,畢竟涉及到鴉片貿易的也不僅僅只有英國商人,要是有了這麼個例子,只怕將來的同華夏貿易,還會再起波瀾。

“陛下這麼做,是在傷害我們大不列顛的感情,我將代表大不列顛提出嚴正的抗議!”皮埃爾有些惱羞成怒,他深知鴉片貿易的威力,絕不能就這麼輕易放棄。

寧渝反倒是咧開了嘴,沒想到這大英帝國也有嚴正抗議的一天啊!

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十二章 問責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八十章 勸降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
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十二章 問責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八十章 勸降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