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

夜色漆黑如墨,寒風透過了厚重的簾布鑽進了房內,讓孫文成不由得打了個寒顫。

“李大人實在是說笑了.....下官與楊大人無怨無仇,爲何要殺他?”孫文成輕輕嘆了一口氣,面上變得毫無表情。

李馥深深望了一眼孫文成,這才輕輕道:“既然孫大人這麼說,老夫自然不會強求。只是今日這酒喝到這個程度,卻是醉了七分,恕老夫不送了。”

眼見得李馥下了逐客令,孫文成微微放下心來,卻是告辭離去了。

等到孫文成走後片刻,李馥又吃了一杯酒,低聲道:“楊大人,還請出來吧。”

只見院內一處房間當中,影影綽綽鑽出來許多兵丁,手裡執着刀槍,隨後便退了下去,而楊宗仁則是最後從房間裡走了出來,臉上帶着幾分憤恨之色。

“李撫臺,爲何放走孫文成?”楊宗仁望着李馥恨恨道。

李馥嘆口氣道:“孫文成到底有沒有投靠楚逆,現在還不太清楚......如果僅憑懷疑就捉拿朝廷大員,實在是有些太說不過去了。”

楊宗仁冷冷望了一眼李馥,自從上一次呂家走脫以後,他就懷疑孫文成已經投靠了楚逆,否則以孫文成在浙江經營十幾年的諜報網,根本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岔子,更不用說後來連楚逆離去的路線都沒有特別確切的消息。

在這種懷疑下,楊宗仁便想着聯合李馥試探一番孫文成,然後將其拿下,卻沒想到事到臨頭,李馥居然就這麼放走了孫文成,這讓他實在是有些怒不可遏。

“李撫臺,大清正值生死存亡之際,只要能拖住楚逆一日,皇上便多一日積蓄力量,只要能實現這一目標,無論是誰,都不應該成爲阻礙。”楊宗仁目光咄咄地望着李馥。

李馥冷哼了一聲,“楊大人,難不成老夫也是阻礙不成?”聲音有些發冷,雙目卻是盯着楊宗仁不放。

楊宗仁偏開了李馥的視線,狠狠地一拂袖子,便轉身離去了。

杭州城內的一番暗戰,絲毫沒有影響到復漢軍的到來,寧渝率領的都督禁衛旅在經過了多日的行軍之後,沿着溧水、溧陽以及湖州一線行進,終於在十一月中旬,一路長驅直入進了浙江,佔據了湖州,與第一師形成左右雙翼,一路趕到了杭州城下。

面對復漢軍的大舉進攻,杭州城內的氣氛卻越發顯得奇妙起來,孫文成經過了上一次的鴻門宴之後,心裡的警覺之意已經提升到了頂點,他已經深刻認識到一點,那就是李馥此人心機實在太深沉,不可小覷。

“還請大都督放心,我孫文成的心自然是向着復漢軍,等到時機到來,我便舉火爲號,迎復漢軍入城!”

望着負手站立的寧羅遠,孫文成一臉恭敬之意。

寧羅遠臉上卻帶着一絲奇妙的微笑,“我今夜之所以親自來見你,便是告訴你一個消息,那就是原計劃保持不變,楊宗仁今晚就會死。到時候你可去接管楊宗仁的三萬人,到時候六萬人在手,何愁大事不定?”

。。。。。

楊宗仁經過了上一次的事情之後,他對於李馥和孫文成二人已經徹底沒了信任,可是當前的局勢對於他來說也極爲不利,特別是隨着復漢軍的到來,楊宗仁心裡更是憂心忡忡。

在這個時候,無論是壓制內部的孫文成,還是抵抗即將到來的復漢軍,都少不了跟李馥的合作。因此尋求同李馥的合作,也就成爲當前最爲重要的事情。

楊宗仁坐在馬車上,朝着巡撫衙門的方向行去,他微閉着眼睛養神,車隊前後則是跟着許多清軍士卒作爲護衛,這也是楊宗仁如今吸取了教訓的緣故,他可不想李馥把之前對付孫文成的那一套,用在他自己身上。

“轟隆——轟隆——”

一連串的炮聲從城外響起,將正在養神的楊宗仁給驚醒了,他掀開了車簾子,看了看外面的情況,不由得苦笑了一聲,隨後便拉緊了簾子。

自從復漢軍兵臨杭州城下以來,像這樣的炮火轟鳴的情況並不少見,不過得益於杭州城堅固的城防,這些火炮造成的損傷並不算大,因此也沒有被楊宗仁放在心裡。

隊伍並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前面的清軍士卒們連停都沒停下,他們一如既往地向前行進,馬伕輕輕用手安撫了被炮聲驚躁了的馬兒,望着前方平靜的街道,心裡卻有些莫名的煩躁,但是又說不上來,只得慢慢行進着。

城外轟隆隆的炮聲還未停歇,衆人也沒有在意,只見前方卻突然衝出來數人,從懷裡掏出數枚鐵彈丸扔了過來,護衛楊宗仁的親衛都是見過當初呂家現場的,當下便有人反映了過來。

“有刺客,有震天雷!”

對於清軍來說,他們並不知道復漢軍丟的東西在那邊叫什麼名字,只能按照過去的震天雷來稱呼。只是就在他們剛剛吼出來的時候,那些手榴彈便已經扔到了隊列當中。

“轟隆隆——”一陣與城外炮擊聲截然不同的爆炸聲響起,在清軍的人羣當中製造了一片腥風血雨,許多人直接倒在了地上,還有更多的人向着後方跑去。

楊宗仁的馬車由於目標明顯,因此也是刺客們盯着的重點,有好幾枚手榴彈被扔到了馬車邊,隨着爆炸聲響起後,馬兒瞬間便被擊倒在地,而楊宗仁的馬車也被炸得支離破碎,只剩下楊宗仁躺在了那片廢墟中,渾身都是鮮血,將花白的髮辮都給染紅了。

刺客們丟完了手榴彈,也沒有當即退去,而是有條不紊地掏出了手銃,開始向着這邊行進,接連打死了好幾個還在地上哀嚎的清兵,很快便來到了楊宗仁的面前。

其中一名刺客看了看楊宗仁的臉,低聲道:“目標確認,正是楊宗仁。”

“你們這羣.....叛逆.....老夫死了,也不會放過你們!”楊宗仁的眼睛一片赤紅,嘴裡喘着粗氣,他已經感受到了生命在流逝,或許下一刻就是他的死亡之日。

刺客沒有絲毫停頓,從懷裡掏出了一枚匕首,插進了楊宗仁的心臟裡,然後狠狠一絞,這位大清朝有數的名臣,便就此失去了所有的生機。

刺客們手腳麻利,在殺死了楊宗仁後,接着便將他的頭顱割了下來,然後用紅布包好,隨後便秩序井然地撤離了巷道,只留下了一地的死屍和冒着青煙的馬車碎片。

殺掉楊宗仁的整個過程,都經過了影子的反覆策劃,還在楊宗仁的親衛當中,也收買了一個人作爲眼線,連楊宗仁每次行動的路線都已經掌握得一清二楚,因此當楊宗仁選擇出行去找李馥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他的死期已到。

就連城外的炮火轟鳴,實際上也都是經過了復漢軍的策劃,故意進行配合的行動,以便於城內的暗探動手,能夠儘可能遮掩住動手時的動靜,效果當然也很好,在火炮轟鳴下,發生在城內的爆炸並沒有被太多人注意到。

行雲流水,一絲不苟。

這是寧渝對影子這次行動的評價。只有達到了這樣的程度,纔不愧是寧渝手底下的兩把尖刀。一者救人,一者殺人,均體現了這種體系的強大和先進。

還沒等清軍發現楊宗仁身死,孫文成便帶着人進了巡撫衙門,而李馥則是穿着一身大清的官服,在巡撫衙門的堂上正襟危坐,望着孫文成的目光平靜無比。

孫文成輕輕笑了一聲,拍了拍手,隨後便有人將一個木盒子呈遞上來,“撫臺大人,這是下官爲撫臺大人呈遞的禮物。”

李馥接過了木盒子,打開看了一眼,並沒有被裡面楊宗仁的腦袋給嚇住,也沒有絲毫的驚訝,只是對着楊宗仁的頭顱輕輕嘆口氣。

“天爵兄,當初老夫之言,你終究是沒聽進去。”

“撫臺大人,下官以爲,楊宗仁死有餘辜,大清朝合該早點覆滅。咱漢家如今既然有英雄出世,那麼掃蕩天下也是指日可待!”

孫文成一臉得意,他如今已經緊握局勢,楊宗仁的三萬人馬已經被他給接管,所有忠於楊宗仁的團練將領也都被直接給殺死,而這一切都多虧了復漢軍在城內的經營。

可以這麼說,眼下的孫文成已經手握六萬人,就算是沒有城外的復漢軍,光靠這六萬人就足以把李馥的兩萬兵馬給收拾了。等到獻出了浙江,將來就算是封王拜將,想來也是頗有可能的,想到了這裡,孫文成便有些興奮。

李馥臉色微動,“大清終究未曾負我,今日老夫如何敢負大清?”

“哼哼,你少裝蒜了。如今的大清,對我漢人如何你難道還不清楚?雍正這是想把肉都從漢人的身上割走,咱們漢官就是第一批要殺的豬!你以爲他安排了你來查我,就沒有安排其他人去查你嗎?”

“如今楊宗仁已死,你我二人在雍正眼裡都是該千刀萬剮之輩,就算你李馥忠於朝廷,可是朝廷絕不會相信你一個漢人!”

孫文成一臉冷笑,與其說他對於滿清的痛恨深入骨髓,不如說他是對康熙的恨意到了深處,當初康熙在位之際,他孫文成幹了多少不要臉面的事?到頭來屎盆子都往他頭上潑也就算了,甚至等到雍正繼位後,都不想讓他孫文成再活下去!

想到這裡,孫文成高聲道:“李馥,今日我便實話告訴你,現如今你有兩條路,要麼是選擇頑抗到底,我已經掌握了城內的六萬大軍,你今日再無生路。要麼就是識趣投靠我復漢軍,只要你李馥願意追隨大都督反清復明,將來也能得封侯之禮!”

李馥左右不過想多要點籌碼,哪裡對大清忠心耿耿,見孫文成已經將話都說明白了,便低聲道:“老夫其實也是想得一個安度晚年的結果,這官當不當的已經不重要了,不過老夫倒是頗爲好奇,這復漢軍給了你什麼好處?”

聽到李馥態度緩和下來,孫文成笑道:“鹿山公,大都督給下官的承諾,是將來給一頂部閣的帽子戴戴,還有一個侯爺的身份,若是大人願意投靠我復漢軍,也少不得一個尚書和侯爺......”

“這......”

在利益面前,再多的大話也都是虛的,眼見得李馥態度大爲轉變,孫文成便笑了。看來這人還是動了心.......一旦動了心,那麼剩下就好說了,無非就是討論價碼的問題。

無論討論出個什麼情況來,那肉都已經在鍋裡了,因此孫文成心裡便微微鬆了口氣,笑道:“鹿山公,咱們也算是多年好友了,將來也會同朝爲臣,下官又豈會騙你,若是鹿山公願意反清復漢,將來就算是爲兒孫計,那也是一世的富貴了.....”

“咳......罷罷罷......老夫這一輩子也沒什麼好求的了,無非就是爲子孫求條活路罷了......這功名利祿,老夫也就心領了,可是隻要能保住一家太平,這千古的罵名,老夫背也就背了.....”

李馥再一次瞧了一眼盒子裡的楊宗仁,隨後便毅然拔出小刀,割斷髮辮,蓬鬆着頭髮長長嘆了一口氣。

“自古忠孝.....兩難全啊......”

見李馥當了婊子還確實想立這個牌坊,孫文成雖然在心裡暗笑,可是面上卻是配合至極,等到一番戲份都演完了,也就派了人出城通知復漢軍,杭州已降。

爲了讓復漢軍放心,孫文成將所有的軍隊都集中在了一起,讓他們放下了手裡的武器,然後派了親信去通知復漢軍過來接收,等到這些軍地都處理妥當了以後,李馥和孫文成二人便一同打開了城門,恭迎復漢軍入城。

到了這個階段,寧渝的所有謀劃都已經全部實現,他臉上也微微有些興奮,在城外軍營當中接見了剃辮的李馥,並且親口承諾將來封賞之時,少不得他李馥一個侯爺。

新朝的侯爺可不比大清的那堆有名無實的侯,畢竟眼下的復漢軍最高也纔是王,真要是給個侯,那也是頗爲了不得。

當然,這一切自然是值得的,首先八萬大軍甭管戰鬥力怎麼樣,真要打起來,這繁花似錦的杭州城也就徹底毀於戰火之中,如今杭州免受戰火侵襲,已經算得上是大功一件了,哪怕是封侯也是理所應當。

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二百六十二章 圖窮匕見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
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二百六十二章 圖窮匕見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