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

報信的傳令兵在長沙通往武昌的路上,反是沿途遇到村落亦或是集鎮,便大肆宣揚復漢軍大勝的消息,就連馬匹後面還插着兩杆血紅大旗,上面穿着一衆綠營將佐的頂盔,一路上十分招搖。

“前線大捷!前線大捷!少將軍一戰滅四萬綠營大軍!”

“大捷,清軍統帥楊琳倉皇出逃,來犯清兵盡歿於長沙城下!”

這一路上的大捷消息,讓百姓們都紛紛鑽了出來,他們如今歸屬於復漢軍旗下,並非人人心服,不少人還北望朝廷大軍,可是這麼一來,卻是讓不少人面如死灰。

“天娘耶,這下可好,朝廷兵也太不濟事了!”

當然,越往湖北境內走,支持復漢大都督的百姓也就越來越多,人人歡欣鼓舞,出門彼此相望,甚至還有人將家裡過年時才放的鞭炮拿出來,就這麼當街噼裡啪啦放了起來,一時間氣氛熱烈無比。

進了武昌城之後,全城百姓幾乎都出門來看,不少人甚至還想看看有沒有得勝回來的官兵,畢竟跟着寧渝南下的兵丁當中,有許多都是來自武昌附近的子弟。

在一開始時,大家雖然都對復漢軍是有信心的,可是隨着大軍南下,這心裡難免會有幾分糾結,別說這些普通百姓,就連高高在上的大都督寧忠源,又何曾睡過一個好覺?

此時的大都督府內燈火通明,隨着清軍的逐漸集結,馬上將會迎來一場十分艱難的決戰。衆人幾乎都沒怎麼好好歇息,從寧忠源到寧忠景以及等人,一直在忙碌着備戰一事,幾乎人人頭上都生了些許白髮。

除此之外,寧渝率領進攻湖南是五日一報,寧忠源也知道此時寧渝已經做出了選擇,那就是正面打垮四萬清軍,這是一個十分艱難的任務,也是一次艱難的選擇,可是結果到底如何,現如今沒有人知道。

一滴豆大的墨水,從毛筆上滴落下來,在宣紙上染上了一團黑,卻是將寧忠源從沉思中驚醒了過來,他微微嘆了一口氣,望着遠方的夜色,心裡的擔憂卻再也忍耐不住。

“崔先生,這一戰也不知進行到什麼階段了,我這心裡實在是有些擔憂啊!”

寧忠源目光灼灼望着崔萬採,希望能夠得到一個答案,至少能夠讓他此時心安。

崔萬採亦是嘆口氣,他又不是諸葛孔明,這遠在長沙的事情,他又如何能知曉?只是出於對寧渝的瞭解,使得崔萬採不那麼擔憂罷了。

自從收寧渝爲徒,繼而成爲女婿以來,崔萬採發現自己實在是遠遠低估了寧渝的成長速度,在心裡總是期盼着寧渝,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奇蹟來。

焦慮彷彿能夠傳染,衆人都感受到了寧忠源心裡的憂慮,不由得都有些提心吊膽。綠營兵戰力雖然羸弱,可畢竟有四萬之衆,誰也不敢說必勝。

衆人內心的不安彷彿化作了實質,讓大家都有些喘不過氣來。良久,寧忠源輕輕嘆了口氣,他意識到若是不能提振軍心,恐怕於接下來的戰事十分不利,苦笑道:“先散了,崔先生,這後面還需要......”

只是話還未說完,一名傳令兵從門外衝了進來,卻是摔了個趔趄,一邊爬着一邊用嘶啞的聲音叫着。

“大捷!我軍大捷!”

“少將軍一戰盡滅四萬綠營軍!”

這一下子卻是讓在場諸位都懵了,他們望着傳令兵,猶自有些不敢相信,不由得紛紛圍過來,只是慌亂間手腳無措,將桌子椅子上的東西帶倒了一片。

寧忠源內心亦是激動萬分,只是面上卻不顯,將帶倒的椅子扶起來,便輕輕揮了揮手,故作雲淡風輕道:“小兒輩大破賊,諸位早些歇息。”話音剛落,便快步走出了政事堂,留下衆人在原地面面相覷,只得搖頭苦笑。

次日,寧渝在長沙城下大捷的消息,在武昌城內傳了個遍,特別是在都督府暗中推動下,許多說書先生都開始將‘寧少帥大破清兵’編成段子說了,在無形當中進一步拉動了都督府的影響力。

都督府同樣是一片歡欣鼓舞,進進出出的吏員臉上都帶着消息,畢竟都督府越是勢大,將來他們能夠分潤到的好處自然也就越大,做起事情來也是越發上心了。

崔萬採和寧忠景一起站在都督府大堂,對着寧忠源彙報長沙的戰事情況,特別是寧渝的那一封數千言的奏書,更是反覆唸了又念,倒不是這文字多麼優美,而是其中牽涉的條條款款,無一不切中當前要害。

“大都督,此番一戰功成,南面再無敵手,這下一步便是南下抑或是東進,調動清軍注意力,咱們在武昌的這盤棋子,也就活了。”

崔萬採略略有些激動,他實在沒有想到寧渝如此果斷,以兩萬人主動攻打四萬人,而且經過一天的血戰,硬生生把四萬綠營都給打崩了!

這一戰的結果實在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不過對於復漢軍而言,也將會迎來一個天大的機會!

寧忠源臉上同樣洋溢着笑意,道:“此戰之勝,不僅是前線將士的功勞,也有後方諸位的辛苦,若非你們晝夜不停轉運軍需,這一戰恐怕還不定打出這樣的結果,諸位亦是有功之臣!”這話讓崔萬採和寧忠景都有些感慨,實在是因爲這一次的軍需轉運是真的非常不容易。

說起來近代戰爭,對於軍需要求是進一步擴大的,涉及到的鐵、銅、火藥、硝石等物資供應,是非常龐大的一個數字,而復漢軍目前不過是剛剛掌握了一個省,供應兩萬大軍在外作戰實在是非常困難的。

特別是主要負責後勤的寧忠景,幾乎是忙白了頭髮,深感後勤事務的煩躁瑣碎,只是這些事情都素來不爲人所知罷了,如今見寧忠源都看在眼裡,心裡亦是頗爲感懷。

“不過,當下清軍威脅並未徹底解除,先生可有良策?”寧忠源笑容和煦,對於崔萬採,他一向都十分尊重。

崔萬採亦是沉吟了一番,“若說原先的清廷二十萬大軍,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壓的人喘不過氣來,可如今這一番看來,可能綠營已經腐朽了。”

“大都督,當下首要之事,便是借少將軍一戰之威,稱王建制!”

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四百九十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十)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一百章 年關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
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四百九十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十)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一百章 年關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