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

五月,烈日炎炎之際,卻也正值豐水之時,長江水面上顯得十分熱鬧,不斷有船隻從將江面上經過,它們有的是從南京出發,有的是從漢口出發,還有的是從那遙遠的成都府出發,一片帆影高懸,卻顯繁華無數。

在高桅大船絡繹之間,卻也有那些小舟在江面上駛過,一些船家划着船槳和撐杆,在長江兩岸擺渡,亦是忙了個不停。

長江江闊風大,其間既有水勢洶涌之處,亦有磯石沖刷激盪,因此不多時,卻有一艘小船兒傾覆在了江心,似乎有一名船家加上兩名少年哥兒掉到了江心之中,眼看着水勢甚急,便要將那三人一同裹挾進江水中。

那些在長江中駛過的大貨船難以掉頭,卻是救之不及,就在這萬般危急的時候,卻看見岸邊一艘紅船如箭一般駛出,船上似乎還掛着一面迎風飄揚的小紅旗,看上去卻是極爲顯眼。

就在紅船抵達傾覆之地時,那三人的呼救之聲卻是越發微弱,手腳撲騰的力度也是小了許多,那紅船上便有兩名漢子,身上繫着長長的粗繩,一個猛子便扎進了江面,隨後便消失在了江面上。

只聽見一陣陣撲騰的聲音,那兩名漢子卻一人揹着一人,還一起抓着一人,然後便在紅船上的人的幫助下給拖到了船上,很顯然是在這江面附近長大的漢子,水性堪稱一絕。

只是被拖到船上的那三人,此時卻是有出氣沒進氣,眼看着就活不了了。

那二人見了這場景,連忙高聲呼道:“程大哥,趕緊來,有人快沒了!”

正在二人呼喊的時候,從船艙內鑽出一名長相粗豪的漢子,臉上還有一條長長的刀疤,配上那絡腮鬍子看上去卻是有些滲人,只是那漢子的一隻腿腳似乎有些不便,他一瘸一拐地走到了那三人身前,隨後便伏下了身子,按壓其中一名青年的胸膛。

“趕緊的,跟着我學,把手掌放在他們的胸口處,然後往下按壓,要稍微用點力!”

那漢子招呼着紅船上的其他二人,那二人也忙不迭地學着漢子的手法,開始對另外兩人進行施救。

只是過了片刻,只見那三人吐出幾口水來,隨後胸膛如同拉了風箱一般劇烈收縮了起來,眼看着便活了下來。

“嘿,活了,程大哥你可真行!”

“程大哥,這一手在哪學的?這簡直是從閻王爺手底下奪命!”

那兩名模仿的漢子臉上帶着幾分興奮味道,學了這一手就沒算白來,畢竟這等救人於生死之間的功夫,一般人可不會教!

程石頭望着一臉興奮的二人,神情卻是淡淡的,似乎眼前乾的只不過是再尋常不過的小事了,根本不值得一提。

“從哪學的?從死人堆裡學出來的!你倆小子,跟着老程好好學,將來也是一碗吃飯的手藝........”

聽到程石頭這麼說,其中一人卻是咧開嘴,“程哥你不說我也懂,還不是軍中嘛......我大哥就參軍了,看着程哥你,我就想起了從軍裡回來的大哥!”

就在程石頭搖頭否認的時候,只見地上的一名青年卻是緩緩甦醒了過來,他原本頭上還戴着頭巾,可是隨着落水也不知掉到何處去了,頭髮直接散亂成了一團,嘴裡卻是低聲咕噥道:“莫不是見了江龍王?”

“哼,虧你還是個讀書人,哪有信水龍王的道理,那孔夫子不是都說了‘敬鬼神而遠之’的道理嗎?”

程石頭啐了一口,似乎他對於這些讀書人十分不感冒的樣子,對讀書人的態度,卻是比對那兩名粗壯漢子還要差幾分。

那讀書人卻是一臉苦笑道:“這位壯士,小生雖是讀書人,可也是肉體凡胎,遇到剛剛這古怪的水情,卻是不信也信了。”

程石頭卻不想跟他繼續磨嘰,用肩膀上的毛巾擦了下手掌,才伸了過去,將手掌攤開。

“就你們三人一命,每人十個銅板,拿錢來吧。”

“十個銅板.......怎會如此之貴?”

那讀書人一看就不是什麼身家豪奢之輩,聽到要十個銅板,頓時便有些猶猶豫豫,只是好歹也是救命之恩,一時也不敢說出不給的話。

程石頭此時卻是顯得極其尖酸刻薄,“哼,救你們一命,十個銅板還嫌貴?那索性不如不救了,打撈屍體便宜,只要五個!”

那兩名下水救人的漢子性格忠厚,本來見那士子確實沒錢,有心算了,可是眼下程石頭卻是在給他們要錢,卻也不好拂逆了對方的好意,一時間也不敢出聲。

就在這個時候,其餘兩人也紛紛醒了過來,且不說另外一名士子,那船家四十多歲的年紀,他原本是不至於此,只是落水之後腳腕似乎被水流裹住,一時不慎才着了道,如今鬼門關逃生,對程石頭三人卻是極爲感激,跪在地上足足磕了幾個頭。

“紅船的規矩俺知道,只是俺的錢都在船上,如今都給龍王爺做了孝敬,待會等俺回家一趟,十個銅板待會分文不少送到恩公手裡。”

程石頭點了點頭,卻是沒有再說話,而那船家也是感恩戴德地磕了幾個頭,隨後便下了紅船上了岸。

可是此時那兩名士子卻是互相看了看,另外一名甦醒的士子似乎並不在意這十個銅板,臉色絲毫未變,他拱手道:“學生姓許名翟,這位是我的同窗好友沈洛川,此次原本爲進京而來,只是一時不慎落入了江中,多謝各位相救。”

“學生也是左近鄉人,也曾經聽過了紅船的偌大名頭,這十個銅板自然是分文不少,而我這位兄弟的錢也由學生給了,只是眼下錢都被江水沖走,怕是需要等回家之後再來奉上。”

程石頭也不是那種斤斤計較的人物,他咧開嘴笑了笑,“錢只是個心意,給這兩位兄弟就成了,我也沒出什麼力氣,這錢就不要了。”

“這,程大哥,雖然說人是俺們拖上船的,可是這人命是你救的,錢可不能不給你一份.......”那兩個漢子不想就這麼吞下錢走人,當下便開口道。

程石頭嘿嘿一笑,“朝廷在江面上設置紅船的目的,原本就是爲了救人,要錢只不過是爲了防止那等無聊之人,故意投江送死罷了.......”

衆人聽了也是微微感嘆,知道紅船的人都明白,這是朝廷施行的一大仁政,特別是長江附近的百姓,沒有一個不對朝廷感恩戴德的。

原本紅船是從康熙年間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只不過是地方組織所爲,因爲長江上常常有些船隻爲了貪圖獲利,進行超載運輸,致使水上災難事故不時發生,因此左近地方爲了避免水上災難帶來的不利影響,地方便積極組織救生船,沿江巡查,拯救落難人員。

當然,由於是地方組織所謂,需要僱傭水手還有購買救生船隻,這個錢就只能由落水者出,,救上活人一兩銀子,撈上一具屍體給五錢,並出資安葬,救生規模並不算大,只有三五艘紅船在長江上奔波,況且這個價格也不是尋常百姓能出得起,因此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這麼點紅船對於長江而言自然是不夠的,特別是從南京、鎮江、池州、太平、安慶、和州等府州一線,渡船來往不絕,落水者常常有之,因此紅船根本救不過來,只是沒有朝廷撥款,也只能無奈作罷。

等到寧楚建國之後,寧渝自然也知道了這些事情,針對此事專門下旨,“僱傭於鹽匣雜費等項內撥定歲修、工食銀兩,在沿江遊巡照看,凡遇風險即上前保護,未覆者設法挽救,已覆者撈獲人口。”

正是寧渝的這番旨意,才使得長江上的紅船數量暴增,並且僅僅只收十個銅板的象徵費用,來救助江面上的落水者。

當然對於那些紅船上冒着危險的水手們,有單獨的另外福利,那就是每救活一人,便可赴局領犒勞一百銅元,如果遇到大風天氣,每救活一人則會加倍爲兩百銅元,以此來確保紅船上的水手們不會因爲缺錢而選擇袖手。

“陛下的恩德,學生們早就銘記在心,恨不能肝腦塗地以報陛下聖恩!事實上學生此次進京,爲的便是要給陛下上書,遠離奸邪,重整朝綱!”

許翟雙手負在身後,站在船頭上慷慨而言,連被江風吹亂的頭髮都沒有絲毫的顧忌,整個人倒真有幾分士大夫的氣質。

“遠離奸邪,重振朝綱?就靠你們這些連功名都沒有的士子?”

程石頭臉上帶着幾分鄙夷之色,他已經看穿了這些士子肚子裡藏着的草包,冷哼一聲道:“當今陛下是什麼樣的人你們知道嗎?什麼都不知道就敢大言不慚,還重整朝綱,要我說,這天下的事都是讓你們這些人給攪黃的!”

“你!”

許翟臉色漲紅,他有心駁斥一二,可是對方是救他性命,又是一個莽夫,卻是‘你’了半天,也不知說什麼好。

沈洛川原本還因爲那十個銅板有些羞怯,如今卻再也不顧這些,他向前走了兩步,“我等好歹也是讀書人!你一介小小船伕竟然敢如此羞辱我等?你說我們不知道陛下是什麼樣的人,那你知道嗎?”

聽到沈洛川的質問,程石頭的神情卻突然有些恍惚,他低下了頭去,望着手裡粗糙的黑繭,那並不是握船槳握出來的,而是長期握着槍桿子所形成的的痕跡,咧開嘴苦澀道:“我一個船伕,又懂得什麼?”

“你們滾吧,錢我幫你們出了!現在,從我的船上滾下去!”

程石頭再也沒望那兩名不知好歹的士子,轉身便往船艙裡走去,只是一時走得急了,那條傷腿卻是疼痛無比,險些跪了下去。

只是程石頭卻是硬生生咬着牙給撐住了,他忍着鑽心的痛處,緩緩地一步步挪進了船艙,甚至那兩名下水救人的漢子要過來扶他時,也被他一把手給打開了。

“哼,莽漢就是莽漢,終究是沒有受過聖人之言教化的愚昧鄉民!”

沈洛川臉上帶着幾分不屑,他又望着許翟愧疚道:“許兄,前面我等的上書奏摺卻是落了稅,根本找不回來,只能有勞許兄重新抄錄一遍了。”

許翟臉上重新泛起一絲令人如沐春風的笑容,輕聲道:“沈兄客氣了,幸好小弟有一手過目不忘的本事,左右不過是重新抄錄一遍罷了,等到了京城之後,便是你我兄弟二人的揚名之時!”

“沒錯!十年苦讀,只待今朝,我等身爲士子,就應當‘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如此纔不負我等使命。”

沈洛川毅然決然道:“等其他的同道到了南京之後,我們便一同去敲登聞鼓,一同向陛下請願!”

二人一番慷慨陳詞,卻彷彿徹底忘記了適才的那個船伕,也是,一個小小的船伕,又豈會在讀書人心裡留下絲毫印象?

..........

“程石頭,從今天開始,你便加入了我復漢軍第三師第二團第三營第一連第一隊,我是你的隊長,我叫石文峰!”

........

“石頭,你要記住,我們復漢軍是一支有理想有抱負的軍隊,你得開始跟着我們學習識字,明白嗎?”

........

“你們每個人,都是我寧渝的兵,我不讓你們跪,你們就絕對不能跪,就算是天王老子來了,也給我站穩咯!”

........

“石頭,前面就是江寧了,咱們離勝利越來越近了......可是我不能繼續當你的隊長了......現在,我命令,你程石頭擔任我們第一隊的隊長,給我把兄弟們帶.....帶回家!”

........

“程石頭,茲江寧一戰立下戰功,率先突破敵軍防線,榮升爲第三師第二團第三營第一連副連長!望今後繼續努力,屢立戰功!”

.......

“石頭,剛剛軍醫告訴我,你的腿......保不住了......你得回家了!總參謀部已經發來了復員通知,你會以陸軍上尉的軍銜復員,當然,也給你準備了其他的工作.......至少不用再面對打打殺殺了.......”

.......

天色黑了,紅船依然停泊在了江面上,而船艙內卻是一片寂靜,似乎根本沒有人在裡面,只是不知過了多久,卻從裡面傳來了一聲男人的嗚咽,那聲音彷彿孤狼發出的悲鳴........

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
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