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

儘管在隆慶後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導致白銀成爲替代銅錢的流通貨幣,可是其本身交易卻反而變得更加繁瑣,甚至存在很多的弊端。

在這之前,人們的日常生活交易都是用的銅錢,儘管在鑄造中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可是銅錢終究是一種規範的貨幣,且單位足夠小,使用時流通相對比較方便。

反倒是後來的白銀交易,本身分爲官銀和私銀,其中官銀的標準單位是一兩白銀,但是其購買力相當大,因此在購買少量東西時找零銅錢會很麻煩,因此就出現了所謂的碎銀,也就是買完東西后需要用剪刀剪銀角子,然後進行稱重。

這種交易方式本身就相當繁瑣了,而私銀更加麻煩,因爲私銀中爲了謀取利潤,常常會鑄顏色相近的鉛來增加重量,這樣也會使得許多人在用白銀前,都會剪開查看,也導致銀子的分量變得越來越小,整個過程都需要重新稱量,繁瑣程度更是上升了許多。

作爲一個使用過後世貨幣的人,寧渝自然是對這種交易模式嗤之以鼻,因此很早就有過改變的想法——只是在恩斯特來沒有來之前,他還不能輕舉妄動。

“恩斯特,如果朕讓你來主導金融改革這件事,你準備怎麼做?”

恩斯特臉上帶着幾分興奮,在他看來這屬於皇帝對他的莫大信任,便彎腰行禮道:“感謝陛下對臣的信任,實際上臣在做決定之前,需要告訴陛下一個事情,那就是如今的大英帝國,已經徹底放棄了銀幣,這是一個很重大的信號,臣以爲,如果帝國堅持選擇使用銀本位制度,在將來的海外貿易中會吃大虧!”

還沒等寧渝從這個消息裡反應過來,恩斯特便從身上的口袋裡,拿出來了一枚金燦燦的金幣和一枚明晃晃的銀幣,呈遞給了寧渝。

寧渝接過金銀幣後,發現這兩枚錢幣的做工十分精良,外形整齊美觀,儘管略略有些磨損,可是依然鋥亮發光,整體工藝看上去十分出色。

金幣上面是一個女人的頭像,根據恩斯特的介紹,這枚金幣是1703年鑄造發行的吉尼金幣,其正面是安妮女王的左側像,而背面是不列顛國家的十字徽記及年份,重8.35克,含金量0.917。而銀幣是1696年鑄造的克朗銀幣,正面是威廉三世的右側桂冠像,背面也是十字徽記及年份。

寧渝一邊看着金銀幣,一邊思考着恩斯特說的意思,他知道盡管後世金銀本位都被廢除,可是在這個年代,金銀依然是一種天然的貨幣——只是這其中所經歷的歷史,寧渝並不清楚罷了。

至於一旁的寧忠景與董霖二人,更是聽得糊里糊塗。

“恩斯特,你說英國人放棄了銀本位制度,這是出於什麼原因?”寧渝輕輕把玩着那枚精緻的銀幣,臉上帶着濃濃的疑惑。

恩斯特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從口袋裡拿出了另一枚金幣,呈遞了過去,並低聲道:“陛下,所以的秘密,都在這枚金幣當中。”

寧渝接過金幣,發現跟前面的吉尼金幣並沒有什麼區別,心裡的疑惑更深了幾分,“恩斯特,你就直接說吧,這裡面的玄機到底是什麼。”

恩斯特恭敬道:“英國之所以放棄銀本位,跟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有關,那就是艾薩克·牛頓爵士,他當年在擔任英國鑄幣局局長時,所提出的金本位制度。”

對於牛頓這樣的牛人,寧渝自然不會感覺到陌生,不過他過去對於牛頓的認知,都是體現在物理方面,卻不知道這位牛人竟然還有過這般的經歷。

“實際上,在上個世紀的時候,英國的流通貨幣主要都是銀幣,而金幣很少使用,當時的一枚金幣就等於一磅白銀,可是在後來的奧格斯堡同盟戰爭時期,英國人爲了支付龐大的軍費,將白銀的成色給降低了,然後以此重新發行了新幣。”

聽到了這裡,卻是連寧忠景與董霖都聽懂了,給白銀裡摻其他東西的操作,他們並不陌生,實際上連官府都這麼幹過,堪稱業務熟練。

恩斯特繼續道:“英國在鑄造了這批低成色的銀幣後,用來支付了軍費債務,本質上是對民衆財富的掠奪,當然這種做法也沒有瞞過民衆,大家都不願意用這種銀幣,而是換成了金幣,使得當時的克朗銀幣價值一落千丈。”

“因爲這個操作,使得市場金價在短期內相對於銀幣急速上漲,讓流通白銀的數量進一步降低,以至於英國政府爲了穩定人心,不得不再一次鑄造和發行新的銀幣,以此來保證銀幣的價值。”

寧渝聽到了這裡,心裡大概也有了幾分瞭解,低聲詢問道:“當英國市場上同時出現了大量的金幣和銀幣時,這其中的比價是否會出現大的變動?”

“陛下果然是天才!”

恩斯特一臉的讚賞之色,他捏着那枚金幣,輕聲道:“牛頓爵士在當時出現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在制定金銀比價時,他將黃金的定價定得太高,而白銀被定得太低,以致於出現了一個極爲嚴重的現象。”

“大量的銀幣被人套現?”這次說話的是財政部尚書董霖,他已經完全明白了恩斯特的意思,臉色有些凝重。

“董大人,您果然無比聰慧!”

恩斯特再一次吹捧後,帶着幾分感慨地語氣解釋道:“當時英國的金銀兌換比,與歐洲其他國家並沒有接軌,導致許多人從歐洲其他國家兌換金幣,然後到英國去兌換銀幣,謀取中間的差額利益......再加上當時大量的白銀流失到了中國,以至於英國陷入了無銀可鑄的境地,牛頓爵士的這一銀幣重鑄計劃便就此宣告破產。”

寧渝聽到了這裡,已經徹底明白了過來,悠悠感嘆道:“於是,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便徹底放棄了銀幣,而是全力保障金幣,是嗎?”

恩斯特點點頭,“沒錯,在這件事結束後,牛頓爵士向議會提出徹底放棄金銀複本位制,全面採取金本位制度,將黃金價格定爲每盎司3英鎊17先令10便士。”

“可是,如今的大楚採用的是銀本位制度,卻不掌握大量的銀礦,如果大規模同西方開展海上貿易,這本身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大楚不僅不能掌控貨幣,反而有可能被歐洲國家掌控經濟命脈,還會失去大量的鑄幣稅!”

寧渝已經徹底聽明白了恩斯特的意思,那就是在中國掌握大量白銀並且實行銀本位的情況下,卻沒有充分的白銀開採權,就迫使人們必須用大量實物財富去換取白銀,會使得中國百姓創造的大量實物財富逐漸流入到歐洲。

更危險的一點在於,在這種情況下,掌控了大量銀礦的歐洲國家和他們掌控的美洲銀礦,在實質上成爲了中國的中央銀行,不僅使得中國失去對貨幣的掌控能力,還失去了鉅額的鑄幣稅,也就是鑄幣面值與成本之間的那部分差額利益。

表面上來看,如今的中國在對西方貿易中,獲得了鉅額的順差,可實際得到的只有所謂的白銀,這種看似稀缺的銀礦,在世界範圍內並沒有那麼珍貴,幾乎都被西方人運到了中國賺取實物利益,即大量的瓷器、絲綢、茶葉等實物。

特別是到了後世,隨着歐洲金本位制度的確定,中國因爲銀本位制度吃了很大的虧。由於中國實行銀本位制,對白銀的需求量幾乎是無窮無盡的,而歐洲採用金本位制,導致雙方的金銀比值存在較大的差異。

隨着歐洲手裡控制的白銀產量迅速增加,也就導致白銀貶值速度越來越快,也使得黃金日趨昂貴,因此歐洲人將大量白銀運到中國換取黃金,使得中國的黃金則源源不斷流到了歐洲,造成了中國嚴重的通貨膨脹。

想明白了一切的寧渝,此時也只能輕輕嘆口氣,低聲道:“恩斯特,朕明白了你的意思,可是如今的大楚,並沒有太多的選擇。”

儘管寧渝也知道後世大部分國家都採用了金本位,可是眼下的寧楚,並沒有充足的金儲量來完成這一個計劃,因此銀本位其實是很難動搖的,至少在東亞的盤子裡還是無往不利的。金融改革也只能建立在銀本位的基礎上。

恩斯特臉上帶着笑容,“陛下,中國有句話說得好,叫一口氣吃不成胖子,金融改制一事也不能一下子就到位,實際上如今大楚完全可以實行金銀複本位制,鑄造標準金幣與銀幣,來錨定如今的貨幣,還可以賺取一定的鑄幣稅。”

“鑄幣倒是可行.......”

寧渝端詳着手裡的金幣與銀幣,心裡倒有了幾分想法,實際上新朝鼎立之後,發行新幣原本就是應當之事,只是這裡面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許多,便望向了恩斯特。

“恩斯特,如果朕委任你當大楚鑄幣委員會主任,全力主導鑄幣之事,你可願意?”

“謝陛下信任!臣一定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

恩斯特帶着幾分欣喜,他雖然在名義上是大學士,也是伯爵,可是這些更多都只是一種榮譽,其本身只是皇帝的顧問,沒有實際的差事,因此這個鑄幣委員會反倒是一個真正的職事,就像牛頓爵士一般,擁有莫大的權力。

聽到寧渝的這番話,寧忠景和董霖的神色裡雖然帶着幾分差異,可也沒有太過於感到奇怪,畢竟能將這一套講得頭頭是道的,怕是隻有這個西洋人了。

再說了,一個鑄幣委員會的主任罷了,也不算太顯眼。

儘管恩斯特沒有預料到寧渝會讓他來主導這件事,可是相關的準備資料都已經備好,輕聲道:“陛下,對於鑄幣之事,在這一次來大楚的西人當中,有數人乃這方面的專家,因此還請陛下允許我,將這些人納入到鑄幣委員會中去。”

“準,所納入鑄幣委員會一應諸人,皆以五品官職位。”寧渝自然不會這方面去卡什麼,只要能辦事,那就都給官身。

恩斯特又輕聲道:“陛下,要發行新幣,需要鑄幣廠,需要配套機器,還需要大量的人力——可是最關鍵的是,需要一家發行貨幣的銀行。”

“銀行?”

寧渝眉頭舒展了幾分,這一套他之前其實都已經開始操作了,“銀行並不是問題,大楚中央銀行已經在籌備階段,只是需要恩斯特你去協助統籌,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成立,當然它也將會成爲在大楚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督下具備鑄幣權的中央銀行。”

“陛下,這大楚中央銀行......”

寧忠景輕微地皺了皺眉頭,這個又是他不太清楚的情況,也不知道這個所謂的銀行和什麼委員會是什麼時候成立的......很明顯,皇帝又又又繞過了內閣,單獨做了這些事情。

寧渝有些尷尬地笑了笑,隨後便扯開了話題,“首輔每日勤於政事,這些小事朕也就沒有說........恩斯特,在朕的規劃當中,將來除了大楚中央銀行以外,還會有一些其他類型的銀行,比如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共同完成金融改制,而它們也都將會歸屬於銀監會監管。”

“陛下此舉甚爲妥當,在後續的相關計劃中,臣將會拿出一個更加詳細的方案出來。”恩斯特臉上帶着笑容。

“不錯......”

寧渝輕輕點了點頭,隨後望向了手裡的克朗銀幣,笑道:“光是鑄造金銀幣可不夠,至少對於百姓們而言,註定是難以在日常中使用的,因此還需要在金銀幣之餘,鑄造出銅幣,來徹底取代銅錢。”

本質上來說鑄造銅幣跟銅錢差不多,但是寧渝爲的是統一幣制,那麼現在市面上那些亂七八糟的銅錢,自然不能滿足需求,需要更加統一而精美的銅幣,來取代銅錢在市場中的作用。

“陛下,相關的樣幣將在最快的時間鑄造出來,到時候呈遞給陛下。”恩斯特謙卑而恭敬地說表態。

“不過你們要記住一點,鑄幣既要控制製造成本,也要保證其外觀的精美,能夠在市場上流通——這一步很難,朕很期待你們的結果。”

寧渝扣着手裡的金銀幣,臉上帶着幾分期待的味道,他可是相當明白金融霸權的作用,如果能夠通過鑄幣將這些錢幣流通到整個國家,乃至於整個亞洲,其本身所能帶來的利益都相當令人期待。

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
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