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

果然,就在年羹堯跟胡期恆暗中商議沒兩天,意氣風發的小策凌便給年羹堯發來請柬前來赴宴,請柬言辭中十分客氣,跟過去的驕橫卻是渾然不同。

在固勒扎時的小策凌敦多布所表現出來的,便是一副精明狡猾的模樣,可是自從他回到哈密之後,展現在外人面前的卻又是原來的驕橫,或許對他而言,往日裡飾演得這幅驕橫面孔,已經徹底印在了小策凌的身上,再也甩不掉了。

當然,在對待其他人採取驕橫態度的小策凌敦多布,對年羹堯還是頗爲客氣的,他爲了成爲準格爾大汗,那麼就必須要拉攏年羹堯的這三萬大軍,而在這個過程中,他還需要謹慎以待,防止這頭年邁的老虎把自己給吃掉了。

是夜,哈密城中府衙燈火通明,衆人圍坐在大堂之上,各自身前都放着肥厚的羊肉和牛肉,而堂中絲竹之聲不絕於耳,一旁還有帶着西域風味的曼妙女子爲之伴舞,好一副其樂融融的樣子。

小策凌敦多布一手抱着一名女子,另一隻手則舉起了酒碗,對着正坐在下首的年羹堯笑道:“年將軍,咱來到哈密一來,一直都無暇宴請年將軍,只得在今日補上,還請年將軍見諒啊!”

年羹堯微微一笑,便也舉起了酒碗,輕聲道:“敦多布將軍實在客氣了,末將前些日子還曾拜訪過將軍,只可惜將軍大人去了固勒扎,這才無緣一見,也是末將沒有這個福氣啊!”

“哈哈哈哈,年將軍果然是一個大大的聰明人!”

小策凌敦多布放聲大笑,望着年羹堯,“早年間大汗還在的時候,我就聽大汗說過年將軍的大名,可謂是名聲顯赫啊,只可惜無緣一見,後來世易時移,清廷已經徹底沒了,年將軍也成爲了大汗的帳下英雄,實在讓人感慨莫名啊!”

年羹堯聽到小策凌這麼說,頓時心中一動,故意擺出一副神情低落的模樣,感慨道:“只可惜大汗已經身故,就連噶爾丹策零大汗也都亡於陣前........實在是讓人悲痛欲絕啊!”說這話的功夫,竟然真的從眼睛裡擠出幾滴淚來。

看到年羹堯這幅樣子,小策凌敦多布心中大喜,他之所以故意提到這個就是爲了引出這一點來,畢竟在小策凌敦多布看來,沒了策妄阿拉布坦的支持,年羹堯就已經成爲了一隻過街老鼠,除了自己能收留他,還有誰敢收留?

只要年羹堯能夠投入到他的帳下,那麼有了這三萬大軍,不管怎麼樣在氣勢上也能壓倒格策等人,到時候便可兵不血刃成爲新一代準格爾大汗了!

想到這裡,小策凌敦多布並沒有表現出開心,而是一臉沉重地點頭道:“沒錯啊,大汗身故,我等舊臣亦不知該如何是好,如今偏逢外憂內亂之際,尚需有人站出來,撐住準格爾汗國的江山才行!”

年羹堯心裡撇了撇嘴,這韃子就是韃子,說話做事都這麼毛毛糙糙,幾乎恨不得把大汗的位子直接搶過來坐......

哪裡像華夏,你不三請三讓的,別人都只會覺得你狼子野心,早有預謀!

當然,眼下年羹堯自然也是順水推舟,幹了回糙活,他十分痛快地拉開桌案,走上前去,雙腿一彎跪在了小策凌敦多布的面前,臉上更是帶着幾分感激涕零的模樣。

“將軍,末將以爲,如今準格爾汗國突逢大變,只有將軍才能帶領力挽狂瀾,末將雖僅有三萬疲師,亦願爲將軍出上一份力,只是......”

“只是什麼?年將軍不妨直言。”小策凌敦多布微微眯起了眼睛,打量着跪在面前的年羹堯。

年羹堯微微一笑,輕聲道:“末將雖有三萬疲軍,可是並無太多修整,如今士卒甲衣不足,鳥槍亦大半損毀,軍中火炮更是遺落殆盡,且火藥不足百斤,士氣低下不說,這戰力幾乎爲零啊!”

小策凌敦多布臉上似笑非笑,“若是這些都能調撥給年將軍呢?”

“若是將軍能夠調撥物資過來,則我軍必當修整軍容,勤操苦練,將來爲將軍登上大汗之位出力!”

年羹堯將頭狠狠磕在地上,泛青的頭皮上頓時一片紅紫之色,卻是讓人看着觸目驚心。

小策凌敦多布對年羹堯這一番表態十分滿意,他直接推開懷中的女人,然後親自走下去,一把抓住年羹堯的臂膀,將他扶了起來。

“年將軍,這些物資本將最遲十日都可以給你,但是也希望你能夠牢記今日所說的這些話,等到本將軍做了大汗,你也是有一份功勞的,到時候本將軍封你做臺吉,如何?”

所謂的臺吉,源於漢語王太子、王太弟,是蒙古部落首領的一種稱呼,過去黃金家族女婿身份的首領稱塔布囊蒙古人常用“臺吉”來作稱號,並會在前面加上“紅”“黃”等詞,像皇太極也是從“黃臺吉”演化過來的。

當然,到了如今這個年代,臺吉也開始逐漸氾濫起來,有掌權的臺吉,也有不掌權的臺吉,像內、外扎薩克蒙古的博爾濟吉特氏的閒散汗、王、貝勒、貝子、公等均爲臺吉,不過小策凌敦多布能給年羹堯許諾一個臺吉之位,也能說明他會接納年羹堯在漠西蒙古內發展,不得不說誠意還是很足的。

若是先前還沒有太多野心的年羹堯,他對於這個安排自然還是滿意的,可是經過了跟胡期恆的一番談話之後,他可是不想只做一個有名無實的臺吉,心裡便有些不以爲意,當然他的面上功夫還是做的非常好的。

只見年羹堯的眼淚再一次飆出,不顧小策凌敦多布的阻攔,整個人直接跪倒在地上,甚至還上前去舔小策凌敦多布的靴子,表示自己的臣服之意。

這一幕頓時讓衆人爲之一驚,特別是那些大小臺吉們更是紛紛望着年羹堯大聲嗤笑,甚至就連小策凌敦多布本人臉上都帶着些許鄙夷,可是讓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唯獨跪在地上舔靴子的年羹堯,此時心裡卻只有一個念頭。

將來總有一天,我要讓你們全部給我舔靴子!

.......

十月,北疆風雲變幻,大軍千里跋涉,戰事更是一場接着一場,可是對於寧渝而言,如今卻差不多要到了畫上尾號的時候。

特別是在安排好徵西大軍之後,寧渝就不需要再去參與進去,因爲通過樞密院的計劃就足以在未來的半年時間裡,將目前的整個漠北還有漠西蒙古逐漸納入到復漢軍的統治中,而這個過程也只是慢慢磨而已。

然而對於寧渝而言,北疆的戰事已經結束,可是不代表其他事情就結束了,特別是蒙古諸部開始進行新政改革,更是需要好好盯着才行——這將會關係到寧楚是否能夠融合蒙古諸部,是否能夠穩定住人心。

當然,這也註定是一件漫長的事情,花費十年百年都不一定能完全成功,但是寧渝卻必須要去做,因爲如果他不做,以後就會是別人來做。

所幸的是寧楚在蒙古扮演的一直都是拯救者的角色,無論是對付漠南蒙古,還是對付漠北喀爾喀三部,復漢軍始終都沒有直接刀劍相向,反倒是拯救了對方,這也使得蒙古諸部族對寧楚抱着一種極爲複雜的情感,他們既感謝寧楚伸出援手,可是又厭惡寧楚同時帶來的改變,還有一些對未來的惶恐。

因此,在回到京師之後,寧渝又馬不停蹄召集了駐京的大臣們,就開始商議這一件關係到帝國根基的大事。

冬暖閣中,青煙繚繞,淡淡的薰香味道充斥在這一方空間,也使得整片大殿都暖意濃濃,一掃秋日的寒意。

其中像前任首輔現任理藩院尚書寧忠景,還有新任蒙古事物發展綜合部尚書孫嘉淦,工商部發展司副司長鄭明奎,財政部綜合司副司長陳景升等人,全都匯聚成一堂,等待着皇帝的垂詢。

過了片刻之後,寧渝從殿外直接走進來,他身上僅僅只穿着一件厚絨長衫,臉上則是帶着濃烈的疲倦感,黑黑的眼圈更是無比醒目。

就在過去的幾天時間裡,寧渝爲了處理積壓下來的一些政務,可謂是通宵達旦,甚至在面見地方大臣的時候,都是一邊批閱奏摺一邊會見。

“還請陛下保重龍體啊!”

寧忠景深深一禮,他雖然是臣子,可也是皇叔,看着寧渝從小長大的,因此當天看到寧渝這個樣子時,心裡多多少少卻有些心疼。

寧渝心裡一暖,當即伸手虛扶,笑道:“王叔囑託,朕不敢忘記,只是政務繁雜,也是無可奈何之舉,今日朕將你們叫過來,便是將這些重擔交託給你們,朕以後能不能悠閒度日,就要看你們了。”

“臣等不敢辜負陛下囑託。”

寧渝滿意地點了點頭,輕聲道:“蒙古大的戰事肯定沒了,小的戰事一時半會也難以平息,可是從長遠來看,這些都是一些小問題,根本不會影響到大局,因此我們未來的統治重點將會出現一個比較大的變化,而這將關係到我們能否徹底控制草原。”

衆人聽到這裡頓時心中一凜,他們很快就會明白皇帝寧渝的目光究竟看得有多遠。

“歷代以來能夠壓制草原的王朝也不算少,像大漢遠征匈奴,大唐擊敗突厥,乃至於前明五徵蒙古,都能說明在武力上壓制草原是具備可行性的,可是在征服之後,短則數十年,長則數百年,就會出現更強大的草原勢力——”

寧渝說到這裡不由得微微感嘆,“當然,世易時移,能夠壓制數百年已經難能可貴,朕說這番話也不是爲了臧否古人,只是朕心裡一直在想,有沒有辦法將草原徹底化爲帝國之屬呢?這樣豈不是可以一勞永逸了嗎?”

聽到皇帝說出這番話,衆人互相看了看,卻都是一臉沉思,很顯然他們也是想過這個問題的,可是並沒有人能夠真正拿出一個好辦法來。

寧忠景臉上若有所思,他輕聲道:“陛下,草原人畏威而不懷德,一味施加柔仁之術或可起一時之用,卻難以持久......”

在這位前首輔看來,皇帝似乎太過於看重拉攏人心,於草原所行諸策似乎也太過於寬仁,心裡多多少少有些不太認同,便十分委婉地進行勸諫。

寧渝微微一笑,“於朕而言,仁德是治民手段,峻法亦是治民手段,原本無所謂優劣,只看哪種更何用罷了,而治理草原註定將會是寬嚴相濟的過程,缺一不可。而眼下想要牢牢控制住蒙古,在朕看來需要經歷幾個大的階段,才能諸步徹底控制蒙古。”

“幾個大階段?”衆人不由得有些好奇。

寧渝豎起了一根手指頭,輕聲道:“第一個階段註定是一個比較艱難的過程,我們需要進入草原,並且需要在草原上擁有足夠的勢力影響,首先便是需要在草原上保持一定的駐軍勢力,才能保證我寧楚新政之穩步實施,以及保持局勢之平穩。”

“其次就是拉攏草原上可以爲我大楚所用的部族,促使他們踐行新政,讓他們成爲整個草原上改革的先鋒,並且切實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從而豎起這樣的一面大旗,吸引其他的部族開始跟進。”

“最後就是嚴厲打擊那些還抱着不切幻想的部族首領,凡是那些不予配合的部族,以及那些勾結俄人的部族,絕不能給他們絲毫機會,切記除惡務盡。”

聽到寧渝這一番話說完,寧忠景連忙點頭,“陛下所言確爲老成持國之言,只是老臣還有些好奇,以陛下之意,這不過是第一階段,難不成還有其他階段?”

其他大臣們也頗爲好奇,按照他們對草原政策的思考,最多也就到了這一步,可是聽皇帝話語未盡之意,似乎還遠遠不止於此。

“當然不止於此......朕既然決意要一勞永逸,就絕不會行虎頭蛇尾之事了。”

寧渝負手站在衆人面前,越發顯得成熟的臉龐上,帶着些許對未來的期盼之色。

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一百章 年關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
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一百章 年關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