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

自從那日二人在總督衙門一番深談後,楊名時再也沒有了心裡的壓力,痛痛快快地帶着一家老小,往京城的方向去了,他們這一路上爲了防備復漢軍,還特意喬裝打扮了一番,看上去頗爲普通。

至於鄂爾泰本人,則是把自己關在了書房裡,捧着楊名時的冊子足足看了好幾天,心裡也是越發地沉重起來,因爲他終於發現爲何楊名時遲遲沒有報上去。

實在是因爲這件事太大,也太險了,少有不慎便是一場大亂!

要明白這一點,就需要明白土司制度強大的生命力和頑強的戰鬥力,這種制度也不是一蹴而成,而是擁有着超過上千年的淵源歷史。

土司制度,本身是源自於唐宋時期在鄂西等地推行和完備的羈縻政策,各地羈縻州與朝廷之前的關係並不緊密,一旦朝廷衰弱,各羈縻州便自行其事,擺脫朝廷的控制,“宋室既微,諸司擅治其土,遍設官吏,……威福自恣。”

隨着羈縻政策本身的發展,到了宋、元交替時期,各羈縻州的實力大大上升,叛服無常,因此當時的元廷爲了籠絡這些地方實力豪強,開始廣設土司,以綏撫代替圍剿,該制度一直延續到了明朝,光是恩施一地就設置了三十一個土司。

土司本質上是地方豪強,在參雜了各族之後,更加顯得複雜,但是土司制度相對於過去的羈縻州又更爲進步一些,因爲土司制度在承襲、納貢、徵調等政策方面,都有更嚴格的控制,因此這種制度在當時其實沒有太多的問題。

然而到了如今,土司家族勢力顯得越發強大,特別是隨着復漢軍起事之後,便隱隱有了不穩的跡象,甚至對朝廷的號令都開始置若罔聞,這是楊名時及鄂爾泰等總督所不能接受的,因此改土歸流一事也就提上了案頭。

“啓稟皇上,奴才不勝惶恐,忝居滇黔二省督憲之職......土司之亂,當以用兵爲前鋒治其標,以根本改制治其本,改土爲流方能釜底抽薪.......奴才感恩聖德,萬望皇上龍體康健。”

鄂爾泰將自己的一番心思,盡數寫在了給雍正呈遞的第一封奏摺上面,與謝恩折一道,送去了京城。

等到侍衛帶着他的摺子,一路北上之後,鄂爾泰才望着那幾本冊子,陷入了沉思。

卻不知這番做的到底是對還是錯.......

.........

在南京城百姓的眼裡,這兩年出現的新事物,比起過去一百年還要多,可是相應的城內的禁區卻也是越來越多,特別是像紫金山幾乎都成爲了機密的代名詞,在那裡常年都有一個團的兵力駐防,尋常人根本就進不去。

原來的講武堂就位於南京紫金山下,如今被改組爲大楚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整體規模也得到了一定的擴建,甚至不亞於旁邊的禁衛師營地。

朱毓彥穿着一身乾淨整潔的新兵軍裝,肩膀上佩戴着學兵銜,還扛着一柄長長的燧發槍,看上去顯得十分英武不凡,而跟他一般模樣的還有整整一百五十人,都是這一次新招錄的新兵一營三連學兵。

大楚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作爲整個寧楚軍方的根基之地,也在各方面享受到了優待,不僅僅其規格非常高,而且辦學一應軍費都十分充足,而且從名義上來說,軍校校長也是皇帝本人親自擔任,可謂的妥妥地天子門生。

因此當初朱毓彥報名之時,所面臨的競爭壓力也是非常大的,根據軍校規劃,第一期入伍生大概在兩千人左右,可是各省報名者卻多達四萬餘人。

這麼多人的報名,也使得軍校的淘汰率變得極爲殘酷,能夠通過重重考覈的學兵,堪稱真正的精華所在。

“軍校正式開學之日在五月初五,到時候陛下會親自來軍校巡視,還有三天時間給你們做準備,我希望,你們的表現能夠說服我,說服陛下!”

一名面色黝黑的軍官負手站在學兵們的面前,望着在場的這些天之驕子們,並沒有半分客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軍校當中,教官就是軍校的天。

朱毓彥抿着嘴脣,一臉的堅毅之色,而他身旁的學兵們也是如此模樣,所有人都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因爲已經有人被教官給踢出了軍校,這可是真正的前車之鑑。

“是,忠於陛下!”

學兵們排成整齊劃一的隊列,在鼓點聲中,開始踏步前進,人人動作一致,目視前方,儘管沒有所謂的殺氣,可是這幅氣勢也足夠讓人感到震撼了。

如果放在外面,估計任誰都會覺得這是真正的精銳,因此即便是在復漢軍當中,都很少有這般整齊劃一的操練,更不用說清軍了。

作爲從作戰部隊退役的教官,何雲先心裡很清楚,這其實就是一個月高強度的訓練結果,如果拉出去肯定是能打仗的,但是其經驗嚴重不足,士氣更是要打個問號。

當然,何雲先也明白這些入伍生不一般,說是軍隊裡的天之驕子也不算錯,因爲根據相關的學制,這些入伍生首先要經歷三個月新兵教育,然後會經歷三個月的士官教育,等到這半年的基礎教育完成後,纔會升至各專業班級,進行相關的軍官教育。

在這一過程中,都會有相關的考覈,中途考覈連續未達標者,都會被清退處理。等到所有學制完成後,還會舉行聯合演習,等到演習結束完畢,其中合格者就會被分配至作戰部隊,成爲一名低階軍官。

爲了訓練出這些軍官,軍校爲此耗費的資源是相當可觀的,一應的火槍、火炮以及後勤等物都是充足供應,因此經過軍校教育的這些學兵,可不能等同於普通的士兵。

五月初五,大楚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正式舉行開學典禮,寧渝也穿着一身整齊的軍裝,在樞密院的諸多將領簇擁下,以校長的身份主持典禮。

整整兩千名學兵,分成了四個學兵營在操場上排出整齊的陣列,除此之外,還有一百多名教官在軍校教育長的帶領下,同樣排好了陣勢,崇敬無比地望着高臺之上的皇帝。

“將士們,自武昌首義以來,我復漢軍一路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才創下如今這番局面,從講武堂到中央軍校,更是見證了血火一般的歷史!”

寧渝的聲音通過簡易的喇叭,傳遞到了衆人的耳朵裡,“如今,中央軍校的建立,是爲北伐而建立,爲統一華夏而建立,更是爲將來的所有華夏兒女而建立!”

“當兵打仗,是你們的本分,忠君報國,纔是諸位真正的底色!”

“忠於陛下,忠於大楚!”

整齊而統一的歡呼聲,如同浪潮一般傳遞了過來,火紅的軍衣構成的那一幕幕,卻是成爲了所有人記憶裡的風景。

在典禮結束之後,寧渝還單獨跟所有的教官隊伍進行了晚宴,這對於教官們而言,自然是一個莫大的榮耀,畢竟能夠跟皇帝一起吃飯的機會,可不是誰都有的。

當然,這也是寧渝收買人心的一種舉措,通過這些小舉動,完全可以讓教官們對皇帝的忠心上升到無以復加的底部,這也使得寧渝對軍校的掌控更加深了一個層次。

觥籌交錯之間,人人盡興歡愉,雖然沒有宮廷大宴的奢靡,可是也透出幾分軍伍男兒的豪氣,而寧渝在過去也是久握大軍,對於這種氛圍自然也不會感到陌生。

寧渝手裡託着酒杯,臉上帶着幾分醉意,高聲道:“何雲先可在?”

一直在教官隊伍裡默默無聞的何雲先,卻是立馬一個激靈,他連忙站了起來,謹慎道:“回稟陛下,何雲先在。”

“朕還記得,你是從長沙開始,就已經入伍的老兵了,如今你來當教官,朕也就放心了......”寧渝點了點頭,臉上的酒意更濃郁了幾分。

何雲先站直了身子,微微低下頭,謙卑道:“若不是復漢軍,臣早就已經餓死了,臣永遠記得陛下的恩情,永世不忘!”

寧渝有些沉默,“幾年征戰,卻不知還有多少人能與朕一同飲酒作樂......”語氣當中的感慨之意,卻是溢於言表。

“爲大楚死,爲陛下死,是臣等榮幸!”

所有的教官都站了起來,他們原先都是復漢軍中的老兵,而且還都是非常精銳的一批,爲了中央軍校的計劃,纔會從一線部隊裡脫身出來,加入到軍校當中,與過去講武堂的軍官一道,構成了目前的教官團隊。

寧渝輕輕點頭道:“在軍校裡,你們是培養學員的主要因素,因此將來能夠得到什麼樣的人才,跟你們有很大的關係,有什麼要求都可以提出來,朕不會虧待你們。”

何雲先聽到寧渝這番話,隨後就高聲道:“臣別無他求,唯獨將來北伐之日,能夠爲陛下馬前卒!”

“願北伐之時,爲陛下馬前卒!”

對於眼下的整個寧楚,人人都在盼望着北伐一日的到來,而在軍內更是成爲了一種象徵,唯有北伐之戰,才能見證一切的榮譽。

“北伐,北伐,朕答應你們......”

寧渝飲盡了杯中酒,整個人卻彷彿陷入了長久的迷醉之中。

........

朱毓彥心情有些緊張而激動,因爲他剛剛得到了一個消息,那就是皇帝要召見他。

要知道,這可是皇帝來到軍校以來第一個單獨召見的人,尤其還是一個學兵,這無疑讓其他的學兵們在驚訝之餘,更是感到萬分豔羨。

但凡得到皇帝看重的人,將來的前途自然不用多說!

可是隻有朱毓彥自己心裡清楚,自己之所以被召見,恐怕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是朱舜水後裔的緣故,至於皇帝爲什麼這麼看重他這個身份,他自己心裡也有些打鼓。

嚴格來說,在明末時期的那一批大儒們當中,朱舜水還真不算是特別有名望的,像顧炎武、黃宗羲以及王夫之等人,被皇帝看重還情有可原,而朱舜水的名望更多還是體現在日本,在國內的影響力並不算特別大,更不用說他這個後裔了。

當然,無論朱毓彥心裡怎麼揣測,可是一旦受到皇帝的召見,自然沒有拒絕的餘地,。只能乖乖地跟着皇帝身邊的侍衛,一路朝着校長辦公室的方向而去。

“朱毓彥,陛下召見你,是你的榮幸,但是也不要過於緊張,陛下問你什麼,你就回答什麼好了,千萬不要自作主張。”

“是。”

沈清源是侍從室的新任副主任,這段時間一直跟着寧渝處理一些事情,性子也是那等極爲溫柔細膩的,因此給人一直如沐春風的感覺,卻是讓朱毓彥心裡生了不少好感。

二人一路前行,沈清源除了這麼一句提點的話之外,就再也沒有說過其他的東西,不過說來也神奇,此時的朱毓彥確確實實感覺自己已經沒有那麼緊張了。

等到朱毓彥走進校長辦公室時,沈清源卻轉身離去,並將門輕輕掩上了。

“臣朱毓彥叩見陛下......”

朱毓彥跪在了地上,他都沒敢真正擡頭看,畢竟以他目前的身份,跟皇帝實在相差甚遠,稍有不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大不敬的罪名。

寧渝卻輕輕笑了笑,聲音清朗無比,“朱毓彥,朕還以爲你不願意來見朕呢。”

“陛下恕罪......臣實在從未有過這般想法......”

朱毓彥卻是嚇了一跳,嚴格來說,他還真怕寧渝跟他動真格的,一旦追究起來,以他的身份,報考目前的中央軍校,完全是可以扣上一個居心不良的罪名。

“哼哼,朕當然知道你的想法,否則就不是今天見你了,要知道,你從一下船開始,就在軍情處的掌控之中了.......”

寧渝臉上帶着微笑,然而說出來的話,卻是讓朱毓彥出了一身冷汗。

“還請陛下恕罪,臣內心惶恐,還請陛下饒恕臣的罪行,臣願意回東瀛永不再踏足神州半步。”

“哼!自作主張......朕今天見你沒別的意思,只是希望你能明白,北伐一事絕不止你朱家一人之事,既然你入了我復漢軍,將來就只能向我大楚效忠,明白嗎?”

寧渝冷哼了一聲,便站起了身子,隨後走到了朱毓彥面前,望着他低聲道:“你先祖去東瀛絕不是爲他個人的安危考慮,而是爲我華夏的道統考慮,如今你既然回到華夏故土,就需要明白,何爲故鄉人,故鄉魂......”

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十八章 收徒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
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十八章 收徒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