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

薩拉務拉提出來的一切,即在原來的條件基礎上,更加得寸進尺了幾分,還包括對黑龍江地區提出了領土要求,原本這裡就是俄人一直所渴望的土地,用他們的話來說這裡叫做阿穆爾河。

張廷玉沒有辦法提出反對意見,畢竟現在是大清有求於人,即便那裡再怎麼重要,可是對於眼下來說都只能先進行取捨。當然,張廷玉也不是完全沒有提出條件。

“貴使所提出的條件,我朝均可應允,唯獨有一點,此戰叛軍或將進攻京師,貴國使團的一千五百人,需要加入到我軍作戰當中來。”

薩拉務拉略微思考了一番,點了點頭,輕聲道:“帝國對於朋友一向都非常友好,如果貴國堅持如此,俄羅斯勇士自然很樂意加入到貴軍當中,只是有一點,我們是來幫助大清國作戰的.......倘若出現貴軍逃逸的情況,我軍將視情況自行撤退。”

嚴格來說,一千五百人對於一場幾十萬人的大會戰,並不會起到什麼作用,張廷玉之所以如此要求,便是爲了在這個協議上敲上一根釘子,只要將俄人拖進戰事中來,到時候是否退出可就不由他們了。

因此,張廷玉略微思索了一番,十分爽快道:“一言爲定,此協議可以馬上籤署。”

薩拉務拉伯爵心裡自然也清楚張廷玉的打算,只不過對於他來說,這並沒有什麼關係,畢竟無論什麼情況下,俄羅斯帝國都不會畏懼。

“一言爲定。”

清俄雙方從這一刻開始,算是真正成爲了實質上的盟友,儘管清廷付出了極爲慘重的代價,可是依然是能夠接受的範圍,至於俄羅斯帝國也以爲自己得到了一個天大的便宜,可是到後來的發展,卻使得他們驚呼這是最大的錯誤。

可是未來如何發展,對於眼下的張廷玉和薩拉務拉伯爵而言,他們並不清楚,當莊親王允祿在協議上籤下名字之後,所有人都在期待着美好的未來。

.......

在宋可進投降之後,直隸的局勢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並且導致了一連串的連鎖問題,就好比雍正所統帥的清軍並沒有再繼續往前走,而是選擇了回援京師。

而當清軍開始轉向之際,盛京的清軍卻已經開始集結,他們雖然還沒有得到雍正的旨意,可是出兵消滅寧錦方向的復漢軍,也是他們應有的權力和職責。

由於時間匆忙,盛京方面還沒有得到雍正換將的旨意,而盛京將軍伊禮布已經在短短几天內,集結了一萬七千多滿蒙八旗和漢八旗,他們一個個以最快的效率,匯聚在了盛京,等待着出征錦州。

不得不說,在面臨生死危機之時,八旗上下還是非常團結高效的,他們拋棄的往日的成見,甚至拿出了從未有過的決心,將上到五六十歲的八旗老丁,到下至十四五的八旗少年,都給編入軍中,這才湊夠了一萬七千多人。

臨近出征之前,伊里布給吉林將軍巴泰和黑龍江將軍那蘇圖寫了信件,目的自然是要求他們匯聚全軍,趕到盛京駐守,無論這一仗是勝還是敗,提前做好準備自然是沒有錯的,只是這兩方面的清軍,最早也要到明年開春才能抵達盛京。

和碩寶親王弘曆雖然才十來歲的年紀,可是他已經懂得如今的局勢有多麼嚴峻,因此便親自在盛京城門前,禮送伊里布率領全軍出征。

“伊禮布將軍,如今國事艱危,幸得將軍不辭勞苦,遠征寧錦,此行路途遙遠,還望將軍能旗開得勝!”

年輕的和碩寶親王臉上帶着幾分嚴峻,實際上在他的心裡,更希望此戰能夠由自己出徵,畢竟在弘曆心裡,對於那個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南蠻皇帝還是頗爲不服氣的,在他看來,如果自己有機會,當也能帶領大軍走向勝利。

伊禮布是個粗人,自然不懂得弘曆內心的所思所想,他只是微微嘆了一口氣,方纔凝重道:“楚逆不是一般的賊人,奴才此戰無論如何,都要將敵寇消滅於錦州,否則大事不妙.......王爺當好生在盛京跟着師傅學習,將來我大清還得要王爺出來支撐......”

嚴格來說,這番話非常忌諱,可是伊禮布心裡明白,衝着前面的事情,自己都很難有個好結果,也就顧不得那麼多的忌諱,將弘曆隱爲儲君的身份給點透,他自然是希望弘曆將來無論如何,都要帶着八旗重新崛起。

弘曆認真地點了點頭,輕聲道:“阿瑪在關內苦苦支撐,本王身爲人臣,原本應該替阿媽分擔,如今戰事危機,弘曆恨不能身披鎧甲,爲我大清征戰四方.......”

聽到弘曆這話裡,隱隱約約帶着點上戰場的渴望,伊禮布當然明白對方的想法,可是這自然是不會被允許的,當下也絲毫不客氣,低聲道:“王爺能夠想着爲皇上分擔,已經是頗爲不易,只是王爺身份貴重,關係大清國勢,卻不可妄動。”

弘曆抿了抿嘴脣,終於沒有再說什麼,只是在盛京的城牆上,望着八旗大軍朝着錦州的方向進發,車馬滾滾,士氣如龍。

記往昔,天聰元年的時候,大金大汗皇太極就是這般,率領了六萬大軍圍攻錦州和寧遠,當時對方是大明遼東巡撫袁崇煥、中官劉應坤、副使畢自肅等人,而這一戰打得極爲慘烈,結果是大金士卒損傷無數,錦州終不可破。

弘曆搖了搖頭,他不知道自己爲什麼想到了這個往事,在他心裡蒙上了一層陰翳,當時還不叫大清,而是叫大金,正值國勢上升之時,與現狀正是截然相反.......弘曆努力地使自己不再去想這件事,可是心裡的憂慮卻越發深重。

十一月下旬,清軍盛京將軍伊禮布、盛京副都統盛京副都統富德、熊嶽副都統玉瑞、興京副都統德林以及錦州副都統瑞林等人,率領一萬八千餘大軍抵達中前衛城前,與嚴陣以待的復漢軍禁衛師遙遙相望。

儘管大清跟寧錦這個地界犯衝,可是伊禮布眼下也顧不了那麼多,他雖然還不知道處置他的詔書已經快要過來,可是他心裡已經有所預感,想要改變這一切,只有在這裡立下足夠高的戰功——比如將復漢軍全軍趕下大海,那麼他還能繼續安安穩穩做他的盛京將軍,否則就等着下獄吧。

不得不說,關外八旗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當年老祖宗的風範,他們十分迅速地組織好了進攻的陣型,接近三千人的馬隊正在遠方虎視眈眈,剩下的八旗步卒們則是拿着鳥銃腰刀,還有一些人舉着長槍,陣前還拉出了七八十門的子母炮和威遠炮,一溜煙擺開,看上去還顯得頗爲陣勢。

可是在對面的復漢軍看來,清軍的到來無異於是一種驚喜。原因很簡單,如果清軍再不過來,他們就要過去打寧錦了,不能一直在中前衛城盤踞,畢竟他們真正攜帶的存糧有限,後勤始終都是一個大問題。

相對來說,復漢軍目前佔據了地勢上的優勢,也不用擔心身後的山海關守軍會弄什麼幺蛾子,倘若山海關的清軍真敢出來,那麼復漢軍也敢反手奪關。

“眼下的這一戰,倒有些寧錦大戰的意思了,看來清韃也是要拼命了。”

寧祖毅微微一笑,在他的千里鏡的視野裡,可以看出清軍士兵正在做戰前的準備,士氣似乎也比較蓬勃,有幾隊騎兵一直在雙方陣線呼嘯而過,不過他們想來也知道復漢軍火器的威力,倒也不敢做的太過。

閆之宜輕輕點了點頭,從盛京方向會過來清軍援兵,原本就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不過就跟寧祖毅說的一樣,這一戰對於清廷的關鍵程度只怕不亞於當年的寧錦之戰。

只是現在的清軍不是當年的清軍,眼下的復漢軍也不是當年的明軍。

“看目前的架勢,只怕盛京方向的清軍都趕到了,至於黑龍江和吉林應該還有一部分清軍,只不過由於時間的問題,恐怕來不及到。”

“只要咱們打好這一仗,關內的八旗就算是徹底進籠子裡了........等到將來徹底肅清關內清軍,到時候咱們就能出關犁庭掃穴,徹底斬除後患。”

寧祖毅手裡舉着千里鏡,臉上帶着幾分微笑,他就不信關外八旗還能再湊出這麼一支精銳來........

參謀長閆之宜搖了搖頭,輕聲道:“根據軍情處的情報,清廷之前發佈的出關墾荒令,實行的時間太短,關外還養不活太多的人,而且主要的耕地都集中在遼西走廊還有盛京一帶,咱們控制這裡,等於是控制了他們的生命線。”

這倒是一個大實話,實際上清軍不得不過來跟復漢軍打,因爲實在沒了辦法,眼下關外的幾十萬八旗婦孺老幼,都是一張張吃飯的嘴,如果沒了關內和寧錦地區的糧食,到時候只怕餓都能餓死一大堆人。

除了一部分的生女真還能在關外的老林子捕獵,其他的八旗早就不靠漁獵爲生了,特別是像現在這樣的冬季,很多人都是靠着僅剩不多的存糧在過日子。

可以說,對於眼下的清軍而言,這是他們不得不打的一仗。

閆之宜又看了看那些在遠處的馬隊,特別是他們麾下的馬都是關外的好馬,只能輕聲嘆息道:“可惜咱們唯一的那麼一支寶貝疙瘩沒跟過來,要不然倒可以跟他們硬碰硬一下,咱們那些馬可比這些強多了。”

寧祖毅瞥了一眼閆之宜,沒好氣道:“咱們這邊纔不到三千馬隊,可是陛下那邊要面對的是五萬滿蒙馬隊精銳,再說了,等到將來馬場裡的存欄量上升了,自然也就不用愁馬匹問題了。”

“至於眼下嘛,清軍的兩三千馬隊,成不了大氣候。”

.........

對於清軍而言,他們可不會認爲馬隊成不了氣候,實際上在這一戰中,盛京將軍伊里布最爲看重的就是這兩千七百多人的馬隊,甚至認爲是這一戰的真正底牌。

與過往一樣,清軍開始試探性地朝着中前衛城防線發起進攻,由於他們的火炮射程相對較短,因此只能跟隨着大部隊開始一點點朝着防線的方向前進。

“轟隆隆——”

反倒是在復漢軍的火炮陣地上,近百門火炮開始發起了炮擊,大量的開花彈被擊發了出去,落在了清軍人羣當中,製造出了一片片血霧。

但是清軍如今也學聰明瞭,由於目前陣型距離還遠,不需要集中起兵力衝擊,因此他們將隊列都散得很開,復漢軍的開花彈落入到人羣中時,並沒有製造太多的傷亡。

對於清軍而言,他們的打算便是等到快到突擊的距離時,纔會形成嚴密的陣勢,然後發起衝擊,因此眼下的散兵陣線並不會影響到戰力。

與此同時,清軍的馬隊也開始了運動,他們從防線的兩端開始迂迴,就像草原上的孤狼一邊,打算尋找着復漢軍的破綻和漏洞,只要一旦有了機會,他們就會狠狠撲上去,撕咬着對方的喉嚨。

“轟隆——”

清軍的火炮也響了起來,他們的火炮數量跟禁衛師差不多,但是質量上要差許多,因此打出來的時候,聲音十分沉悶無力,其中大部分都是實心彈,真正砸到復漢軍陣地上的並沒有多少,製造的傷亡更是少得可憐。

根據之前的戰例,雙方的炮戰還得持續好一會,只有等到清軍進入了適合衝鋒的位置時,他們纔會選擇停止炮擊,進行下一步戰術。

因此,當雙方的火炮不斷髮出轟擊的時候,彼此的指揮官也在觀察着戰場上的動靜,而對於清軍統帥伊禮布而言,眉頭卻是不斷皺起,因爲他發現復漢軍比想象中還要難纏,還要可怕.......

原因並不是炮戰的結果,而是雙方士兵的表現,嚴格來說清軍這次都是關外的八旗軍,算得上一等一的精銳,打起仗來士氣還是相當高的,根本不會被一些傷亡給嚇倒,可即便如此,他們在復漢軍的炮擊面前,依然有些散亂。

至於復漢軍則不一樣,他們就彷彿不知道害怕爲何物,僅僅只是圍繞着中前衛城這座小城擺開了一道單薄的防線,對身後虎視眈眈的馬軍更是沒有絲毫畏懼,這就讓人有些不太理解了。

他們憑什麼會不害怕?或者說到底是什麼東西支撐着他們不害怕?

伊禮布的眉頭緊緊皺起,握着千里鏡的雙手因爲過於用力,從而變得有些青白。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四百九十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十)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八十章 勸降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八十章 勸降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四百九十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十)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八十章 勸降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八十章 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