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

衆所周知,康熙是個非常好面子的皇帝,他爲了當聖君,不惜放縱朝廷內部的貪腐行爲,爲了當聖君,不惜跟復漢軍議和,就爲了面上的這層金光,不會被戳穿。

而雍正表面上看是個務實的皇帝,可是他也有自己好面子的一點,特別是在對於親征這件事上,雍正一直都希望能夠擺脫康熙的影子,至少要告訴所有人,他打起仗來並不差。

因此,在撤軍回京師和直接走天津這兩條路線上,就體現了雍正的這些考量。

徐元夢當然明白雍正內心的想法,他可沒有張廷玉那般的勇氣,當下回頭望了一眼莊親王允祿,見對方也沒有開口的意思,只得委婉道:“皇上若是要走天津,只怕要提防河間府方向的復漢軍,且望都和定州的復漢軍也會追上來......”

雍正聽到這裡有些悻悻,只得咂摸了下嘴脣,低聲道:“只是先回京師,還得再走天津這條路,只怕時間上來不及.......”

這個理由倒也還算說得過去,可是徐元夢聽在心裡卻怎麼也感覺不是味道,倘若守在天津的是八旗的心腹也就罷了,可是眼下只是宋可進這些綠營,原本就是炮灰一般的人物,母將來也不會帶到關外去,管他們死活作甚?

莊親王允祿終於站出來了,不過他不是勸阻雍正,而是選擇了支持雍正的想法,高聲道:“皇上所言極是,倘若眼下只會回京師,只怕天津徹底不保,屆時楚逆分保定和天津二路出兵,我軍勢必難擋。”

雍正立刻點了點頭,又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輕聲道:“我大軍雖然十五萬人,可是保定亦不能不守,納爾蘇可率領一萬人,連同李維鈞守住保定,朕親率五萬滿蒙騎兵並五萬新軍,一路趕赴天津,至於剩餘的四萬新軍,則由莊親王率領趕回京師。”

衆人一聽雍正如此安排頓時一愣,讓納爾蘇率領一萬新軍,加上李維鈞手底下的數千綠營,想要守住保定很明顯是不可能,很明顯是將其當成了棄子對待,反倒是莊親王允祿率領四萬新軍回京師,倒不是什麼大事。

納爾蘇臉色一愣,心裡泛起了濃濃的苦澀,他當然明白這是因爲前番火槍一事的餘波,隆科多死了還不夠,他這個新軍編練大臣也得死,只是當下也不敢作何表情,只得跪下地上同他人一起領旨謝恩。

“嗻,奴才定當竭力效死。”

等到安排完成後,雍正讓其他的大臣都先去做好出發準備,但是卻將順承郡王錫保和徐元夢、蔣廷錫等人留了下來,很明顯還有其他的要事要說。

徐元夢心裡隱隱約約猜到了什麼,只是他卻不敢去揣測,只是臉上卻蒙上了一層陰翳,再看看其他人,也大多都是這般神色。

雍正瞧了幾人一眼,隨即緩緩開口道:“當年先帝御駕親征,未曾留下遺詔,得幸先帝無事,方纔有朕繼位之事。”

衆人聽道這裡,當下便心裡一凜,嚴格來說雍正這番話對於康熙是有些不敬的,幾乎就是在說正是由於康熙沒有留下繼承大統的遺詔,才導致後續發生的一系列的風波,因此他說這番話的用意,應該就落在了將來的遺詔上。

果然,雍正並沒有去兜圈子,而是直接開門見山道:“朕曾經在正大光明殿後留下遺詔,若朕此戰不能生還,則由軍機大臣徐元夢並蔣廷錫二人主持開啓,以定江山繼統。”

蔣廷錫聽到這裡,當下明白他這個角色原本是由張廷玉來承擔,如今卻換成了自己,當下也不敢反駁,只得同徐元夢一同跪下謝旨。

雍正又輕聲道:“此戰乃我大清存亡之戰,朕絕不願束手就擒,即便是戰死沙場,亦好過將來被擒至寧渝小兒面前遭受恥辱.....只是大清不能亡在朕的手裡,若是此戰失利,諸位臣工隨同莊親王允祿等,帶着剩餘的四萬新軍前往盛京,輔佐新軍繼承大統。”

莊親王允祿心裡一凜,當下便明白自己身上肩負的重擔,他老老實實跪在地上磕了個頭,“啓稟皇上,奴才縱使是粉身碎骨,亦當保全我大清承嗣。”

雍正點了點頭,臉上看不出什麼表情來,只是感嘆道:“當年十三死的時候,朕恨不能親手爲他報仇,如今雖然還沒有忘記大仇,可是心裡也明白,十三的仇是報不了了,十六你如今也長大了,四哥也沒有其他的人可以託付了,以後你要爲侄兒們多多考慮。”

莊親王允祿的臉上已經溢滿了淚水,悲聲道:“皇上此戰頂當大獲全勝,奴才在京師守着爲皇上報捷。”

.........

隨着寧楚參謀部的一通命令下來,各師也開始抓緊了腳步,朝着直隸各府各縣發起了進攻,而這些府縣原本就沒有多少清軍駐守,因此很多地方几乎是望風而降,當下的士紳一旦看到火紅的復漢軍軍旗,就打開城門,迎接復漢軍進城。

“想不到老朽竟然也有重新見到王師的一天........”

青縣,一名頭皮剃得油光發亮的老者,帶着一羣男男女女,跪在了獨眼將軍郝昭的面前,而在郝昭的身後,則是一隊隊的復漢軍士兵,朝着青縣內走去。

“王師北伐,老朽自當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當年韃寇進抵青縣,青縣上下無不悲憤莫名,恨不能人人身死以拒賊寇,只可惜周邊諸地皆亡,我等爲保留漢家血脈,亦不得不委屈事賊,以有七十餘年。”

老者喋喋不休,在他的描述當中,青縣上下那都是大大的忠誠良民,只可惜當年孤拳難敵四手,只得選擇投降,而如今王師重至,他們也都剪去了辮子,搖身一變成爲了大大的漢家忠民。

郝昭見多了這種場景,當下也有些不耐,冷聲道:“我等前來青縣,絕不是爲了聽你這些廢話,只是大戰在即,青縣上下還需得多加小心,切莫讓清軍探子混到城內,到時候等仗打完了,你們也就沒事了。”

老者聽到這裡時卻是心裡一喜,他們作爲老百姓,原本最希望的就是躲過兵災,若是早一日平息兵禍,那也是極好的,至於誰輸誰贏,他們根本不會在乎。

青縣城下之後,郝昭並沒有停留,而是立刻給第一集團軍行文,讓大軍快速通過青縣,到時候便能夠進逼靜海,從側面威脅天津。

在復漢軍抵達青縣之時,天津靜海的清軍也都知道了這一消息,他們一面感嘆復漢軍行動之速,另一方面便也給近在咫尺的直隸提督宋可進報信,將青縣的情況一五一十告知還在天津的宋可進。。

“豈有此理?這天底下怎麼到處都是楚逆的兵?”

宋可進原本是甘州的提督,後來成爲了年羹堯麾下的大將,在征討羅卜藏單津時立功,於是便被提拔爲了直隸的提督,可是如今的他,卻陷入了左右爲難的境地。

“先是塘沽,然後是青縣,這楚逆的兵是越來越多,可是咱們的援軍卻始終未到,朝廷可以不重視天津,可是天津的背後就是京師,難道朝廷也不管嗎?”

羅其良已經跟宋可進合兵一處,臉上同樣也帶着幾分不滿,可是他說話的時候比較謹慎,低聲嘆道:“保定方向的楚逆一直打得很兇,前些日子他們硬生生拔掉了望都,皇上的大軍如今都在保定,對天津自然沒辦法太過於重視。”

“哼!望都的那些蠢貨,特別是那個刑文泰!一死能有什麼用?上萬的兵馬讓他丟了個乾乾淨淨,督憲大人還以爲此人是個多麼有能耐之輩!”

宋可進滿臉的不屑,他對於這些綠營將領有充分的不屑理由,原因是唯有他真正在青海打過勝仗,而剩下的人則是一場敗仗接着一場,輸了個沒玩沒了。

羅其良唉聲嘆氣了一番,試探着問道:“軍門,咱們要不要給皇上求援?如今這幅局面,只怕是督撫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宋可進咬牙點了點頭,“咱們就兩萬多人的兵力,可是塘沽就有將近四萬人,再加上青縣,咱們真打起來,只怕是守不過幾天......還得看皇上的。”

“既然已經有所安排,軍門大可不必憂心。”羅其良安慰着宋可進,只是這番話他連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

“哼.......這是愛新覺羅的天下,不是我是宋某人的天下,倘若他們不想要這天下,那就不要好了!”

宋可進着實有些氣壞了,卻是連這種大不敬的話說出來,若是放在往日,只怕是全家人都得掉腦袋,可是在眼下這時候,卻根本不會有任何人去計較什麼。

無論宋可進和羅其良心裡有多少不滿,復漢軍的進攻節奏卻根本不可能被打亂,在塘沽登陸的中央集團軍,在略加修整之後,十分果斷地撲向了天津城。

除了一部分人留駐塘沽,以保全後路之外,剩下的三個半師一同將天津包圍了起來,三萬五千人對陣城內的兩萬多清軍,雙方的戰力從一開始就嚴重不對等,可以說還沒有打,清軍就已經處於了下風。

鑑於這種情況,錢英並沒有急於攻城,而是很好地利用了自己身份的優勢,向天津城內派去了使者,使者名叫張選彬,也是他曾經一同帶過來的綠營降將,打算用這個身份來說服宋可進歸降。

張選彬到了天津城下的時候,此時的天津早就變得人心惶惶,很多人在得知塘沽被佔領後,便想着逃離天津城——因此宋可進也封鎖住了城門,並且派了軍隊進行巡視,嚴禁百姓離開天津。

“我是復漢軍使者張選彬,前來拜見故人宋軍門,還望諸位代爲通稟。”

張選彬孤身騎着馬,手中持着節仗,朝着天津城門上的士兵喊話,而他的這幅打扮也使得綠營兵看到了生存的希望,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如果能夠不打仗,那自然是極好的,至於其他的根本不干他們這些人的事。

過了片刻之後,宋可進並沒有出現在城牆上,但是他的副將鄧薛卻帶着幾名侍衛趕了過來,看了張選彬幾眼,便將他用籮筐吊了上來,送到了提督衙門。

而此時的提督衙門內,宋可進坐在上首,堂下站着許多名手持利刃的參將和守備,他們一個個凶神惡煞地望着張選彬,恨不能直接斬殺對方。

張選彬卻是絲毫不懼,彷彿根本沒有看到那些手持利刃的傢伙,而是嚴肅地望向了宋可進,冷冷道:“宋軍門,莫非這便是你的待客之道?卻是讓故人爲之心寒。”

宋可進卻是毫不在意地笑了笑,“過去你我二人同殿爲臣,還曾經在一個鍋裡撈飯吃,可是你卻投靠了楚逆,宋某自然也不會對你客氣。今日既然你到了天津城,就別想輕易出去了。”

原來,張選彬過去與宋可進的確是有過淵源的,早在過去的時候,宋可進家道敗落,從小長大都十分貧寒,甚至還曾經流落在甘州打短工度日,而張選彬在那個時候便已經同他結識,還給宋可進不少資助。

後來宋可進繼承祖上衣鉢從戎,擔任任京城內外巡捕,南營遊擊加一級,而那時候的張選彬同樣在京城內當一個小小的遊擊,二人親若兄弟一般,時常在一起飲酒。

世事如棋,等到宋可進發達了,成爲年羹堯麾下的驍將之後,張選彬卻兵敗並加入了復漢軍當中,二人從此徹底淪爲了敵人。

如今,故人再相見,關係卻已經大爲不同,張選彬心裡明白,想要依靠舊日的關係打動對方絕無可能,只有通過威逼利誘的方式,才能說服宋可進歸降。

因此,面對宋可進言語中的威脅,張選彬並沒有絲毫的害怕,反倒是笑道:“如今宋軍門已經身在絕地,卻尚不自知,張某此行前來並非爲了招降宋將軍,而是爲了救將軍一命,以全當年故人之德。”

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一百章 年關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十二章 問責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
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一百章 年關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十二章 問責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