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烽煙再起

清冷的月光透過窗櫺照進寢殿內,文康輾轉醒來,覺得口乾舌燥。

“來人,倒水。”

沒人答應。

文康掀起簾帳一看,見殿內沉寂無人,只有白紗宮燈閃爍着昏黃。心裡有些奇怪,值夜的人哪去了?

不對,這些日子他都是要昭華在值夜,他到哪裡去了?

無端的,文康心頭一陣恐慌,覺得有什麼事情要發生。

披衣起來,也不叫人,只在寢殿轉了一圈,不見昭華的蹤影,又步出殿外,殿外月影鋪地,花木扶疏,在夜風裡輕晃,花枝暗吐芬芳,滿院都是清雅淡薄的清香,安靜平和如世外仙境。

庭院內也沒有人,他在哪裡?

文康愈發慌亂,不知所措,亂走一通,又到了庫房院,進入昭華住的小屋。見小屋裡四壁蕭然,沒有什麼東西,也沒有人。一點人的氣息也沒有。

文康呆呆地坐在牀邊,心裡一片空落落的,腦袋鈍疼沒法思索。

過得一會兒,聽到一陣熟悉的腳步聲從外面傳來,文康呼吸一窒,期盼地望着屋門。一會兒,屋門打開,一個熟悉的人影出現在眼前。

文康什麼也沒說,把他緊緊抱住。

“陛下……”昭華叫了一聲沉默下來,發現他在顫抖。

終於把這人抱在懷裡,文康才平靜下來,才覺得不對勁,發現昭華臉色慘白,全身發抖,胸前手上全是刺眼的鮮血。

登時,文康只覺心臟停止了跳動,腦袋一片空白。

“怎麼回事?你受傷了?”好不容易,從喉嚨裡擠出這兩句。

昭華身上抖得更厲害,連嘴脣都沒有半分血色:“我……殺了人。”

文康一顆懸着老高的心臟落回原地,原來是他殺人,不是人殺他。很快恢復了沉穩威嚴的君主樣,沉聲問道:“你殺誰了?”

“是……”昭華牙齒打戰,“是……秦……秦……”

“秦壽?”文康醒悟過來,昭華性子和善,不會無故殺人,他殺了某姓秦的,八成是那個傢伙。

“天熱睡不着,我在小花園轉轉,沒想到那秦大夫居然不知用什麼方法摸進了寢宮,把我拖到假山石洞中,強行……”

文康震驚得說不出話來,有了很不好的預感。

“我知道他是齊國貴賓,我不該反抗,可是想起前頭的事,心裡實在又怕又恨……”昭華的聲音愈發抖得厲害,“忍不住……”

文康鎮靜了下來,把他緊緊抱住,感覺到他的戰慄無助,溫言撫慰:“別怕,別怕,凡事有我。”

輕輕拍他的背,待他稍平靜下來,放下他,道:“快把這衣服脫了,把血腥氣洗了,你不是好乾淨嗎?”

瞧昭華的樣子也不能出去見人,文康出去命值守太監準備熱水,又去寢殿找了乾淨衣裳。讓太監把水放到小屋門外,自己親自提進去倒入浴桶中。

溫熱的水令人放鬆,昭華的表情開始不那緊張了。文康幫他洗掉身上的血,裹上絲衣,擦乾頭髮。看他眉頭緊蹙,面帶愁色,又勸慰:“好啦,沒事了。”

“陛下。”昭華悲切切望着他,“秦大夫死在齊國皇宮,北驍國豈肯甘休,昭華犯了重罪,只得以命抵命,方能贖罪。”

“你有什麼罪?”文康皺皺眉頭,“都是那混蛋不好,敢侵犯你就該殺。凡事有我,自會保你無事。”

“可是……”

“別可是了。”文康打斷他,“當初徵衛國落敗,兵兇戰危,我還不是照樣保得你平安無事,難道現在你不相信我?”

昭華忽然覺得胸口一陣酸楚,如細針一下下刺着心頭,說不出的難受。把頭埋在他胸前,道:“我以爲你生了氣,不再要我了。”

“我是生你的氣,對你很失望,但是不會不要你。答應要保護你一定會做到。”

“小康……”昭華在嘴裡含着這兩字,終於輕輕喚了出來。

雖然在猜測他的反應,但是聽他親口說出來,保證要保他平安,心裡的感覺百味雜陳,這樣的深情厚意,叫他如何能無動於衷?又如何能繼續牢牢的關住心扉。

“放心。”文康只說了這兩個字,慢慢擡起他的手,極溫柔極認真地在他手下烙下一吻。

文康囑昭華呆在小屋裡不要出來。然後命鄭無離去找幾個妥當人,悄悄把秦壽的屍首運送出宮隨便找個地方扔下,鄭無離不敢多問,只得領命而去。

很快,秦壽的屍首在宮外一處娼樓外面被發現,負責都城治安的衛尉上奏說是與人爭妓/女吃醋打架鬥毆至死。

秦壽的侍從哪裡肯接受這般錯漏百出的說法,要說鬥毆,他身上沒有其他傷痕,分明有人蓄意殺害,一刀斃命。而且秦壽功夫很好,尋常眠花大少如何能奈何得了他?如果不是認識的人,他一般不會放鬆警惕讓人近身。

所以懷疑對象鎖定在齊國幾個和他認識的人身上,一番查探後得知,那幾個和秦壽相識的齊國人昨夜都在家裡,都有不在場的人證。何況他們都與秦壽沒有仇怨。

而且,秦壽最貼身的一個侍衛說,昨夜二更時分,秦壽獨自出門被他發現,他要跟隨被拒絕,秦壽只說受召去齊皇宮有些事,但是沒說是什麼事。夜裡入宮,除了皇帝宣召還能有何事?而且他的指甲裡的泥土是皇宮花園特有的紅土,可見是在皇宮遇害無疑。

北驍國攝政王聞知愛子被害,雷霆大怒,命上卿大夫去齊國討個說法。

大國使臣在本國遇害,而且又是齊國最重要的盟國的使臣,這是天大的事。許多重臣在宮內也有耳目,一番順藤摸瓜查訪,查出是昭華殺了秦壽。得知真相,許多大臣反應不一。

大將軍公孫昌暗自竊喜,這下子昭華犯的重罪沒人能護得了他。紀淳風吁了一口氣,只要不是皇帝乾的就好,把兇手交出去也算給北驍國一個交待了。何恬卻是擔心憂慮,皇帝恐怕不會這樣爽快的交人,到時候君臣間又是一場風波。

皇帝聽了大臣們七嘴八舌的建議,很乾脆地下了決斷:“那個秦壽色心大發,居然敢夜入朕的寢宮非禮朕的人,該殺。”

衆臣目瞪口呆,大將軍首先開言:“陛下,秦大夫是北驍國攝政王丞相的愛子,掌握北驍國軍政大權,如今他的兒子死在我國,不給他個交待如何過得去?若是處置不當,只怕會燃起戰火。”

大臣們紛紛點頭附合,他們所憂慮的正是這個問題。

“要怎麼給他個交待?”文康擰着眉頭想了想,“送重金賠禮如何?”

“恐怕不行。”

Wшw ⊕т tκa n ⊕c○

“那就再割一些地和城池給他。”

“憑什麼?”公孫昌生氣地叫起來,“將士們在前方流血奮戰保護的土地城池,憑什麼白白割給別人?再說了,齊國與北驍是以驍齊山分界,要割只能割驍齊山以南的地,這一割等於把國界線向後推,驍齊山不再做爲兩國屏障,對於我國的安全是大害。”

“那就賠錢。”

“難道那秦丞相缺錢不成,他把國家都據爲己有,北驍國君都被視爲傀儡,哪裡是用財寶可以打發?”

“那你想怎樣?”

“陛下心裡明白,首要之務是把那殺人兇手交出去,再賠禮道歉,送以重金,好好安撫對方。”

“朕知道你們是這意思。”文康站起來一拍桌子,乾脆地撂出兩字:“休想。”

退朝回宮,文康把這棘手的事思前想後,也想不出兩全其美的法子。想來想去,命人擬旨,委派太傅何恬爲齊國特使,攜重金前往北驍國請求寬宥,維護兩國邦交。

總之,他要保護昭華,他要實現讓他不受傷害的諾言。

“陛下……”

文康被一聲熟悉的呼喚喚過神來,扭頭見昭華端茶過來。

“陛下,朝上是不是吵得翻了天?”

“那是自然,不過有朕在,他們翻不了天。”文康拉他一起坐在雕花寶座上。

“陛下把我交出去,也許可換來北驍國的寬宥。”

“朕不需要任何人的寬宥,那秦壽偷入朕寢宮欲行無禮之事,本來該殺。憑什麼要朕做小伏低的去求人。”

“可是……”昭華猶疑一下,“北驍國必不會善罷甘休,只怕會燃起戰火。”

“誰怕他不成?”

“陛下如此護我,日後可後悔?”昭華看着他,一雙眼睛又汪着一泉碧水,似是要望到他心裡。

“做過的事,我從不後悔,只除了那件。”文康把他抱得更緊,過了一會兒才說:“那件事一直是我心頭一根刺,不敢碰不敢拔,也知道你一直爲那事恨我入骨,想起徵衛國時問你要怎樣你才能不再懷恨此事,你說過除非親手殺了污辱你的人。如今你已如願,可願意放下以前的恨了?”

昭華癡癡的看着他,只覺一股熱液衝上眼眶,喃喃地說:“我已經不恨了,不恨了,可是……”

“不用可是。”文康摸摸他的頭髮,無所謂的笑笑,“你恨不恨我不要緊,只要我願意守護,就不惜一切代價,哪怕你要我的性命,我也會護着你。”

昭華又流下眼淚。

這個人的霸道,這個人的柔情,像無色無味的□□,不知不覺間被他一點一滴的滲入肺腑,溶化一顆堅如鐵石的心,不知什麼時候,發現已經離不開,捨不得。

“你不相信?”文康抹掉他眼角的淚,勉強笑笑:“不是發自內心的事,我也做不出來,我也不想說什麼皓首相依不離不棄的話,正如你說,人總是會變的,什麼情啊愛的,終是虛幻不可靠的東西,我向來不會拿自己做不到的事來哄人。我既然答應你厭倦後放你回國,答應過要保護你,自會守諾,你也要答應我,在此之前,放下前塵往事,開懷度日,不要讓那些不愉快的陰影橫在中間破壞我們之間的關係。既然你說我們之間沒有未來,那麼我們就把握現在,只要現在過得快活就行。”

昭華在他懷裡擡起頭,看着他,目光溫柔帶着憂傷,很認真的點了點頭。

何恬出使北驍國歸來,帶來不算意外的壞消息,經百般周旋,北驍國不肯接受財物賠償,定要讓齊國把兇手交出來正法。攝政王已經派義子秦福率十萬大軍陳兵邊境,已經在易水關駐下,威懾齊國。

“什麼?你要朕把昭華交給北驍國?”文康震驚地瞪着何恬,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

何恬跪伏於地,“陛下,如今只得如此,方能平息北驍國的怒火。請陛下割愛。”

文康正要發火,大喘了幾口氣,強迫自己平靜下來,緩緩道:“太傅,昭華入宮以來,受盡欺侮,你是極少數敢於憐惜他的人,一直視他爲弟子般悉心教導,如今,居然提出如此建議,實在令朕難以相信。”

“陛下……”

“朕對昭華是怎樣的心思,太傅也明白,所以去年這個時候,您還願意成全,勸昭華輔佐朕建功立業。現在,他正在危難之際,你不救他反而落井下石欲置他於死地,其心可安?”

“陛下,臣是對昭華有憐惜之意,可是對國家更有忠愛之心。”何恬擡頭看他,眼裡是不容置疑的堅決,“如今的情勢,北驍國定要昭華償命,否則一場刀兵之災在所難免,臣不能看着國家在錯誤的時間發動一場錯誤的戰爭,一旦我國與北驍開戰,勝負且不論,只這元氣大傷數年都補不回來。所以臣只得棄私情取公義,懇請陛下割愛。”

“朕明白太傅一心爲公。”文康點點頭,眼裡也是不容置疑的堅決,“朕意已決,不會把昭華交出去。太傅不必多說。”

次日,皇帝在朝上頒下虎符,命大將軍公孫昌領率兵前往郴州守護國門。公孫昌極爲不滿,可是皇帝既然下令,不能違抗,北驍國已經出兵,身爲大將軍,不能不保衛自己的國家。所以,一個月之內集結了十萬大軍,一路開往彬州。

文康親送大軍出城,才放下心來。

寢宮內,昭華非常認真地看着桌上的沙盤,看得非常入神非常認真。

“你看出什麼來了?”

昭華一驚,擡頭一看是皇帝回來了,道:“我在看大將軍出兵路線。”

“有什麼不妥?”

“公孫大將軍素來用兵入神,在列國享有盛名,他領兵自是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軍隊。”

“怎麼了?”

“人少了些。打仗關乎國家存亡,不可不慎,不打則已,一打就要傾盡全力,所以,臣以爲若要取勝應該動用舉國之兵。”

“這怎麼可以?”文康拒絕。“舉國之兵交給一人,不好。”

帝王多疑,全國之兵交給帶兵的將軍,等於把自己的性命和江山也交給對方,一般情況下都不會那麼做。

所以,昭華也沒說什麼。

戰況從前方傳來,公孫昌率齊軍與北驍軍在荊門關展開大戰,果然公孫昌不愧名將稱號,一舉擊敗北驍國大軍,並乘勝追擊,擴大戰果,連連攻克北驍國五座城池。捷報傳來,齊國上下一片歡欣鼓舞。

唯一憂慮不樂的是何恬太傅,廷尉不解地問他:“我軍勝了,太傅爲何反而憂慮?”

“我軍這一勝,隱患更大。”

“爲何?”

“本來齊國與北驍兩國實力相當,北驍還略勝一籌,一旦開戰誰也討不了好去,戰爭拖得愈久愈是消耗國力。北驍國失去五座城池豈肯甘休,肯定還會加兵繼續與我拼鬥,而我國已得城池,又怎麼肯把已經吃到嘴的好處再吐出來,所以這仗還會打下去。”

一旁的紀淳風聽了直點頭:“太傅說得也有道理。我們一起見皇上說明厲害。”

幾位重臣再次求皇帝召見,陳述意見。

文康有些不解:“我軍勝了,爲何還要求和?該求和的是他們纔是。”

何恬示意紀淳風奏報。

紀淳風上前啓奏:“陛下,打仗是消耗極大的事。俗話說大軍未動糧草先行。這糧草籌備和運輸都是大難題,十萬大軍所食,再加上戰馬草料,一天所耗就是鉅萬,每個士兵所需得要三個民夫來運,差不多用三十萬民夫,再加上民夫所需口糧,這些消耗不得了。用瞭如此多的民夫,若不及早結束戰爭,來年必然影響春耕,田地無人耕種更會影響下一年的食用。另外開挖豹尾河所用已經用了民夫數萬,糧食銀錢消耗巨大。臣爲司農大夫掌全國財政,想盡法子,實在難以籌措錢糧。”

文康聽他詳細算了一筆帳,確實難處很多。想了又想,道:“朕也不是好戰之人,只要北驍國吃了這個虧後老實撤兵,朕也不追究。既然如此,朕就准許他們議和。”

何恬說:“陛下,既然肯議和,最好得拿出誠意,那昭華是不是……”

還沒說完,文康不高興地打斷:“太傅這是什麼話,如果打了勝仗,到頭來我們還得照他們的要求把人交出去,那麼國家威嚴何在,前方的將士不是白白犧牲?”

何恬勸不動皇帝,只得奉命再次出使。

不出所料,北驍國要求齊國交出兇手,退還佔領的五座城池,把這條件帶回國內,許多大臣表示反對。

“前方將士浴血奮戰奪得城池土地,又白白還給人家,那我們不是白犧牲了,對得起那些爲國犧牲的將士們嗎?”屈無瑕的話說出大多數大臣們的心聲,許多人紛紛附合。

退了朝,何恬愁眉緊鎖:“我所料不錯,這場仗一旦開打不能善了,朝中大臣短視,貪戀已得的好處,吞了對方五座城池,不捨得再吐出來。可是不把城池還給人家,北驍國怎麼可能議和,只怕還會繼續增兵。這怎麼得了。”

紀淳風等人看他愁得嘆氣頓足,也沒法子可想。

作者有話要說:有的讀者覺得小華心軟,有的覺得他心硬,可能是有人看到他心裡的矛盾,而有人看到他的行爲。

嬰兒的死使小康由大喜到大悲,小華也被他感染,憐憫內疚下心軟。個人恩怨可以消,但是國家恩怨還得繼續。

所以小華一邊糾結着,一邊按原計劃把小康往套裡引。

不管小華心裡怎麼糾結,該乾的事他一樣沒少幹。

他到底是心軟?還是心硬捏?

今天在外面奔波一天,要累死了……留言晚點看……

插入書籤

第49章 秘事第102章 連環毒計第83章 蒙冤第139章 屈己求和第79章 宿仇第5章 離國第27章 情動第131章 傷心碧血第28章 迷失第56章 夢非夢第40章 舉喪第59章 瀕死第8章 舌戰第90章 懷璧之罪第81章 棋局第54章 真情假意第89章 長春香第40章 舉喪第103章 幕後風波第105章 攻心第117章 各懷心思第114章 血洗宮廷第26章 審問第89章 長春香第100章 變故陡生第39章 祈福第85章 咫尺相思第120章 恩怨兩消第80章 權衡第47章 侍寢下第111章 勾心鬥角第110章 薄情之諾第16章 辭鋒第35章 療傷第84章 恨海無涯第34章 凌虐第122章 以退爲進第39章 祈福第9章 忠義第9章 忠義第47章 侍寢下第143章 相見相約第106章 守諾第99章 君子之志第5章 離國第97章 伴君如虎第127章 逃出牢籠第86章 暗流洶涌第96章 恨意纏綿第71章 承諾第144章 溫柔的結局第15章 君心難測第76章 同舟第109章 燈火闌珊抓蟲第57章 愛恨糾纏第134章 誓師出戰第93章 小別重逢第37章 掩飾第30章 射箭第128章 一對傻子第104章 金絲雀籠第136章 心病難治第116章 新生命第101章 迷案陰謀第133章 臥薪嚐膽第8章 舌戰第59章 瀕死第34章 凌虐第52章 作弄第28章 迷失第80章 權衡第27章 情動第102章 連環毒計第64章 好戲第119章 如煙無事第70章 歡愉第70章 歡愉第117章 各懷心思第135章 初戰告捷第136章 心病難治第14章 遊園第18章 慶功宴第36章 怨恨小修第97章 伴君如虎第137章 艱苦僵持第57章 愛恨糾纏第93章 小別重逢第4章 志向第110章 薄情之諾第124章 艱難決擇第108章 求助御醫第52章 作弄第139章 屈己求和第16章 辭鋒第54章 真情假意第109章 燈火闌珊抓蟲第93章 小別重逢第64章 好戲第53章 賭博第44章 陷害
第49章 秘事第102章 連環毒計第83章 蒙冤第139章 屈己求和第79章 宿仇第5章 離國第27章 情動第131章 傷心碧血第28章 迷失第56章 夢非夢第40章 舉喪第59章 瀕死第8章 舌戰第90章 懷璧之罪第81章 棋局第54章 真情假意第89章 長春香第40章 舉喪第103章 幕後風波第105章 攻心第117章 各懷心思第114章 血洗宮廷第26章 審問第89章 長春香第100章 變故陡生第39章 祈福第85章 咫尺相思第120章 恩怨兩消第80章 權衡第47章 侍寢下第111章 勾心鬥角第110章 薄情之諾第16章 辭鋒第35章 療傷第84章 恨海無涯第34章 凌虐第122章 以退爲進第39章 祈福第9章 忠義第9章 忠義第47章 侍寢下第143章 相見相約第106章 守諾第99章 君子之志第5章 離國第97章 伴君如虎第127章 逃出牢籠第86章 暗流洶涌第96章 恨意纏綿第71章 承諾第144章 溫柔的結局第15章 君心難測第76章 同舟第109章 燈火闌珊抓蟲第57章 愛恨糾纏第134章 誓師出戰第93章 小別重逢第37章 掩飾第30章 射箭第128章 一對傻子第104章 金絲雀籠第136章 心病難治第116章 新生命第101章 迷案陰謀第133章 臥薪嚐膽第8章 舌戰第59章 瀕死第34章 凌虐第52章 作弄第28章 迷失第80章 權衡第27章 情動第102章 連環毒計第64章 好戲第119章 如煙無事第70章 歡愉第70章 歡愉第117章 各懷心思第135章 初戰告捷第136章 心病難治第14章 遊園第18章 慶功宴第36章 怨恨小修第97章 伴君如虎第137章 艱苦僵持第57章 愛恨糾纏第93章 小別重逢第4章 志向第110章 薄情之諾第124章 艱難決擇第108章 求助御醫第52章 作弄第139章 屈己求和第16章 辭鋒第54章 真情假意第109章 燈火闌珊抓蟲第93章 小別重逢第64章 好戲第53章 賭博第44章 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