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見叛亂

大漢初平二年春正月,袁紹、朱儁等設壇於洛陽效外,拜祭天地。然後於南宮擁立弘農王爲帝,改元建安。

太后詔曰:“辨以冢嫡,纘承大統。君臨海內,社稷有寄。豈意董賊窮兇極悖,兵臨洛陽,禍加至尊。義士壯言,一朝見戮。是以文武噤聲,百官垂首。以至綱紀散亂,帝后遭劫……其之滅義反道,天人所棄,民怨既深,神怒已積……自古長幼有序,嫡庶分明。故令司空袁紹,司徒朱儁等潛運明略,幽顯協規,領銜內外諸大臣奉先帝嫡長子弘農王辨即天子位。宜光奉祖宗,臨享萬國。便依舊典,以時奉行。”

同時,廢長安天子帝號,改封陳留王,尊何太后爲永樂太后,居永樂宮。遣使拜幽州牧、襄賁侯劉虞爲太尉,袁紹爲司空,朱儁爲司徒。袁紹、朱儁同錄尚書事。

在朝諸侯各有所封。不久,因青州騷亂,地方不能制。袁紹以劉備有殊功,於是表劉備爲青州牧,出鎮青州。

還有一大堆狗屁倒竈的事,各路諸侯想着增加地盤,爭奪爵位,各位尚書、侍中與長安那邊檄文不斷,互相打嘴仗……不過劉備是懶得參與了。他沒精力與這些人去糾纏,一心想着他的青州。

於是,在進宮與天子、太后陛辭之後,劉備率了■,..衆將,一路往青州出發了。

在宮中,見到太后容光煥發那模樣,本來想囑咐幾句的劉備,硬生生把到嘴邊的話又給吞回去了。雖然他把何太后和天子從洛陽救出來過,但天家寡情薄義,而何太后一看就知道是個權欲心強的。那就隨他們去折騰吧。

雖然是到了春月,但天氣還是挺寒冷的,不過,一路上河水正漸漸解冷,而樹木小草也開始發芽,冒出綠色。正向世人宣告着,春天來了。

劉備騎在馬上,一路左顧右盼,心中實在是掩不住的高興。今年他三十有一,然則卻已經是官拜青州牧,不折不扣的封疆大吏。麾下亦是人材濟濟,五虎大將有了關羽、張飛、黃忠不說,還拐了個嚴顏,偏將也有數人。雖然謀臣只有荀彧一人,可是人家是可以和諸葛亮並駕齊驅的頂級策士啊。而原本史上,他今年在幹嗎?試守平原令,後來老同學公孫瓚拉了一把,才成爲了平原國相。相比之下,他的地盤,擴大了數倍。而他的事業,正蓬勃向上。這讓他如何不高興?

思來想去,劉備覺得,待青州穩定下來,是時候把樓桑老家的孃親與夫人接到身邊來了。尤其是夫人,這些年來,一直天南地北的,苦了她了。雖然身邊還有個珂兒。但盧珻纔是正經的廣陽侯夫人不是?年過三十膝下只有二女,麾下的將領們都說過好幾回了。雖然在後世,三十好幾不結婚也沒什麼,但這裡,若是沒個繼承人,自己的那些部屬們,心裡面便要開始嘀咕了。爲了自己的和諧生活也好,爲了安將士之心也罷。在青州,自己要努力造小人了。

就在劉備思緒紛飛的時候,洛陽開始亂了。

始作俑者,是一封八百里加急軍報。兗州信使疾馳至洛陽,報信給新鮮出爐的兗州牧劉岱,言兗州叛賊又起,有號稱黃巾的,有號稱黑山軍、白波賊的,反正大大小小旗號無數,席捲郡縣,無人能敵。已有兩位縣令爲國捐軀了,還有東平國相已經帶了屬官逃之夭夭……

劉岱接信,嘶的一聲,牙就開始疼了。兗州人馬,大多都在洛陽。除了他這個前兗州刺史,今兗州牧外,還有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陳留太守張邈、濟北相鮑信……可以說一州精華皆彙集在此。兗州如此空虛,那麼叛賊們見機起事,也就不足爲奇了。

劉岱這次替袁紹搖旗吶喊,收穫頗豐,加官兗州牧,進爵不其侯。既然目的已經達到,而老巢又出了事,自然不願在洛陽多待。於是便集合了麾下各路太守,打算打道回兗州去平叛。

結果袁遺、張邈、鮑信等都二話沒說,拍胸脯表示唯劉君侯之命是從。到了橋瑁這裡出事了。

橋瑁,字元偉,睢陽人,太尉橋玄從子。原本史上,就是這個膽大包天的傢伙僞造三公文書,號召大家一起興兵討董。這次他也很積極,結果不知道爲什麼,官職未動,只是封了個都亭侯。想比起一些同僚來,就有些相形見絀了。

橋瑁很不爽。他自認自己不比其他人遜色,雖然一路打醬油,沒幹什麼大事,但別人不都這樣嘛?於是見了劉岱一副上司的語氣來命令自己準備人馬錢糧回兗州,橋瑁的心頭火就忽然發作了。

橋瑁和劉岱,是有心結的。劉岱之前,兗州刺史是橋瑁。橋瑁在任上,也乾得很好。史載甚有威惠。但沒幹多久,不知道劉岱就走通了誰的門路,把橋瑁擠了下來,自己爲兗州刺史。

其實劉岱擠掉橋瑁,橋瑁也無所謂。反正各憑手段。最讓橋瑁生氣的是,自己被擠掉之後,新的任務不是調自己回朝任宮廷官,而是繼續在兗州,爲東郡太守。

這下,橋瑁心中便很不爽了。怎麼的,擠掉我的刺史,還讓我在你麾下爲官,看你的臉色?本來自己是上司,現在兗州各太守、國相和自己平起平坐不說,搞不好還要暗地笑話自己。

於是,這樑子就這麼結下了,當然,劉岱是不清楚的。

結果劉岱來找橋瑁,橋瑁就口氣不遜了:“君侯,某錢糧也無,兵馬如何聽令?不若君侯調撥錢糧軍餉,某再隨君侯回兗州,如何?”

劉岱當時劍眉一豎,便欲發作,最後還是看在同僚份上,才緩和語氣,道:“元偉,諸君大軍集結,只等你一人,莫要讓我難做纔是。”

橋瑁斜着眼看着劉岱,冷笑道:“便是讓君侯難做了又如何?君侯與諸君自去,我爲留後,隨後便至。”

劉岱勃然大怒,道:“莫非元偉以爲我軍法不嚴乎?”

橋瑁也是個二桿子,當即就拍案而起,道:“某乃東郡太守,須不是你麾下將校!”言下之意,老子也是一方諸侯,不是你掛了個州牧的牌子就可以隨意對我呼來喝去的。

劉岱一言不發,扭身就走。橋瑁也沒當回事,大臣之前,吵架的事還少了去了?便繼續飲酒作樂。

結果第二日回營,便見劉岱集結大軍,於營外讓他自縛請罪。橋瑁被頂上牆角了。其實劉岱也沒想把橋瑁怎麼着,就想着自己新任兗州牧,便有個刺頭。將來不好管理,於是想着立立威。可是文人什麼性子?鴨子死了嘴巴還硬,寧死也不肯認錯的那種。

結果橋瑁熱血衝昏了頭腦,竟然糾集了人馬想和劉岱幹一仗。劉岱大怒,這是當着洛陽滿城文武抽他劉岱的臉呢,犯上作亂,罪無可赦。

一場火拼下來,橋瑁死於亂軍之中。劉岱也沒討到什麼好。被人質疑他的統率力。於是,劉岱表自己部將王肱爲東郡太守的奏章,被駁回了。

匆匆趕着回京的曹操,被小夥伴袁紹表爲東郡太守,着他即刻回東郡平叛。於是曹操又匆匆帶着人馬,一路煙塵往東郡而去。

劉備出了河南,方進入陳留,就發現,這裡彷彿又發生變化了。沿途之上,逃難之民絡繹不絕,扶老攜幼,有北上,有南下,有東向,亦有西行。而官道兩側,不時可見餓殍倒斃於地。

未等劉備派人去問個究竟,便有餓得什麼都不顧的人,遠遠綴於劉備軍後,一路哀哀:“將軍、將軍,給點糧食吧,給點糧食吧。”

劉備畢竟心軟,不能坐視這些人就這樣餓死,於是長嘆一聲,問荀彧道:“文若,我軍中糧食可足?”

荀彧沉吟一聲,道:“主公,離洛之時,於張讓宅第所得之錢,有一部分已用來購糧。軍中糧草頗豐,然則有大部分糧食是作爲主公到青州之後,穩定局勢所用。今若用於此,恐怕到青州之後便會缺糧矣。”

劉備道:“彼等亦爲我之同胞,豈能見死不救。文若,先救人,青州之事,以後再說。”

荀彧眼中精光一閃,主公性子有些軟,做事有點顧前不顧後,但一個講仁義的主公,還是值得追隨的。荀彧躬身應下。

只見劉備又道:“文若,救濟之事,你全權負責,再遣人去問清楚,到底發生何事,以致百姓離亂,四處奔散?”

荀彧應命去了,未幾,便見軍士來報:“主公,已打探得清楚,兗州黃巾餘孽作亂,抄掠諸郡縣,而兗州之兵,多在洛陽,故守令不能制。是以百姓四散奔走,或投親友、或沿途乞食……”

劉備聞言,心中頗不是滋味。現在的黃巾賊多是那些活不下去的農夫,爲了壯聲勢,哪面大旗威風就扯哪面大旗。而這些原本老實善良的農夫們,爲了生存,面對原本和自己一樣的農人,舉起了自己的鋤頭、棍棒……

既然搶劫就能活下去,那還種田幹什麼?於是田地拋荒無人耕種,於是一個循環又一個循環,以致叛亂不止,人口劇減……

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六百九十七章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七百三十七章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三百九十六章 袁劉起兵爭幷州第四百八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十三章)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首戰黃蓋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東征(二)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七百三十八章第七百六十二章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六百八十章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戰夏侯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驟起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六百六十九章 劉璋請降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六百七十七章
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六百九十七章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七百三十七章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三百九十六章 袁劉起兵爭幷州第四百八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十三章)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首戰黃蓋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東征(二)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七百三十八章第七百六十二章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六百八十章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戰夏侯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驟起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六百六十九章 劉璋請降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六百七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