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

不說紛亂的中原和涼州。卻說盧植到了遼東,實地一考察後,他是又喜又愁。喜的是遼東確實是塊好地方,土地肥美,穀物出產頗多。愁的是地處邊境,鮮卑,烏桓,高句麗,夫餘甚至是搞不清楚什麼種族的部落,各種勢力混雜,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所以這地方,願意過安穩日子的漢人不想來,來了這地方的,大多數也是遊俠,亡命通緝犯,以及想博個未來的商賈。

若不是自中平年間以來天下大亂,而公孫度又大肆廣招流民屯田。只怕這地方人更少。盧植到了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發文給劉備,要人,要錢,要糧。遼東,玄菟,加上樂浪,大郡在手,盧植要搞大開發,幹一番大事業。這樣的話,黃忠手裡的幾千人就不夠看了,要防備邊境,還要負責境內治安,還要進行軍墾,哪裡夠呀。還有流民,多弄些流民過來,這裡土地大大的有。

未幾,劉備的回信到了。劉備在信中說,要錢要糧沒問題,要人青州牧府這邊也開始大力宣傳了,不過要立即見效,可能沒這麼快。至於軍隊,哦,岳父大人,我手裡人手也緊巴巴的,給你派不了軍隊了。然後劉備就給盧植出了一個主意。讓他招募烏桓人。正規軍咱沒有,咱可以請僱傭兵啊。

烏桓,史書又名烏丸。東胡後裔,匈奴人屠刀下的倖存者,在烏桓山聚居,故以之爲族號。這母系部落悍驁好鬥,以放牧爲生。當年戰神霍去病大破匈奴,把烏桓部遷居到上谷,漁陽,右北平和遼東,遼西五郡的塞外,讓他們在這兒牧馬並替大漢帝國監視匈奴的動靜。也就是這一段時間,大漢帝國朝廷在幽州首置護烏桓校尉這個官職,用來統領並處置烏桓事務。此後幾百年,和匈奴,和鮮卑,和大漢,一直是打來打去。有時候和漢人一起打匈奴,有時候和匈奴一起入寇漢地。直到匈奴被漢人徹底打服,北匈奴消失,很有可能去歐洲了。南匈奴徹底內附變成漢人的臣屬。烏桓這才逐漸消停下來。這個時候鮮卑又在草原上崛起,繼承了匈奴遺產的鮮卑人,打得烏桓沒脾氣。於是烏桓一商量,算了,還是找個大腿吧。這下,基本上徹底就投靠大漢朝廷了。原來居住在長城外的,也搬到長城裡面來了。

朝廷也喜歡,哦,除了牧馬你們還會什麼,打仗?好,我們漢人就是喜歡勇士,會打仗的賞賜也多。烏桓人善騎射,又產馬。於是經常被朝廷徵發這裡平叛那裡平叛。老是這樣搞,先帝漢靈帝還是個喜歡拖欠工資的,擱誰也受不了。於是當年徵發三千騎去涼州,結果就叛了,遼西烏桓丘力居率五千餘部落和前中山太守張純攪和在一起,各自稱王。當然,他們的下場也很不好。

現在的烏桓,上谷有難樓部,右北平有烏延部,遼東有蘇僕延部,遼西則是丘力居的從子蹋頓在主事。蹋頓有武略,能服衆。這幾部烏桓也基本上聽衆蹋頓的指揮。遼東蘇僕延部自從公孫度自立後,便退往遼東屬國了。這幾部現在的日子都不怎麼好過。因爲前幾年叛亂,漢人不待見。而與鮮卑,又是世仇,每每要受鮮卑的欺負。打又打不過,漢人爸爸又不幫忙。烏桓目前就是這麼一個狀況。所以後來蹋頓沒辦法,和袁紹勾結,一起打公孫瓚,其實這都是被生活逼的。

劉備要開發遼東,歪腦筋自然打到了烏桓人頭上。將來還要打鮮卑,夫餘和高句麗。收復烏桓人,讓熟悉地理,善騎射有武勇,還自帶戰馬的烏桓人當先鋒打頭陣,不比漢家兒郎親自上陣要強多了?

劉備這麼一說,盧植就反應過來了。心裡也不得不佩服自家女婿的老辣。於是便派人去蘇僕延部。這一去,卻又引出一個好漢來。

去蘇僕延部的是簡雍。簡雍在青州也無所事事,有荀文若等一票人在,有事也輪不到他處理。於是便和孫乾一起隨盧植到遼東,入盧植幕府贊畫。到了那,見到了自稱峭王的蘇僕延,說明了來意。蘇僕延心頭大喜,怎麼說呢,劉備和盧植的大名,目前在大漢帝國疆域裡混的,除非他是深山老林的穴居人,否則都聽過,而且還得是如雷貫耳的那種。盧尚書要開發遼東,請咱們去幫忙,發軍餉,分田地,開榷市,哦哦哦,這麼好的事情,不會是騙咱的吧?肯定不會,盧尚書和劉使君的信譽,比先帝一定要好。

蘇僕延本來就想一口答應,卻又有點犯難。當初大家約好共同進退,現在這麼大的事,不好不告訴一聲吧?畢竟咱就要去享福了。

蘇僕延這一遲疑,簡雍就看出來了,便笑道:“大王可還存疑?”

蘇僕延慌忙道:“劉君侯、盧尚書名重海內,小臣能爲盧尚書效力,是我的榮幸,豈敢有疑。只是我部受蹋頓單于之命,若往遼東,不得不往遼西告之。還望使者見諒。”

簡雍心想,這麼好的條件,隨你告訴誰,不同意的就是傻子。於是欣然道:“無妨。”

簡雍在蘇僕延部等候的日子,無疑是很幸福的。爲了招待好劉使君的使者,蘇僕延可是花了大力氣。不說別的,光每晚入帳侍候的女子,那是選了又選。

沒多久,蹋頓便得了蘇僕延的信。蹋頓又驚又喜。喜的是天上掉餡餅,驚的是這是不是一個陷阱。說良心話,蹋頓的日子不好過。鮮卑每每來侵犯不說,關鍵幽州還有一個視鮮卑、烏桓如仇寇的公孫瓚。雖然劉虞態度挺好,喜歡息事寧人,但公孫瓚掌握幽州大半軍權,和劉虞也老是對着幹。劉虞開榷場,和他們互市,交易鹽茶鐵等生活物資。公孫瓚就敢派人來襲擊他們的商隊。而且護烏桓校尉也一直站在公孫瓚這邊。讓劉虞也是無可奈何。叔父丘力居造反真的是愚不可及,搞得現在部落裡天怒人怨。

咦,護烏桓校尉,對了,那個護烏桓校尉不是被我們殺了麼?現在的護烏桓校尉閻柔,就是我們推舉的。不如去問問他的意見如何。

閻柔,漢人,打小被烏桓所俘,輾轉於烏桓、鮮卑諸部落中。因其人有武勇,守信義,爲烏桓、鮮卑所敬重親近。前年,因護烏桓校尉刑舉屢次反對幽州牧劉虞開榷場,鮮卑和烏桓人大怒,於是攻殺刑舉,又向劉虞共舉閻柔爲護烏桓校尉。

這也是大漢朝廷勢弱,諸侯各自爲政。否則就是漢靈帝的時候,你給我殺個漢官試試?劉虞早就對刑舉不滿了。對烏桓、鮮卑人的舉動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何況閻柔他也見過,對他還是挺欣賞的。劉虞相信閻柔比刑舉更會處理諸胡事務。

閻柔確實很厲害,歷史上的他,一直被鮮卑人和烏桓人信服,後來公孫瓚和劉虞火拼,殺了劉虞後,閻柔率領劉虞舊部和鮮卑人替劉虞報仇,大敗公孫瓚,斬殺公孫瓚部將鄒丹等數千人。再後來,閻柔也一直是袁紹、曹操安定北方的臂膀。一直鎮守着幽州,爲鮮卑和烏桓的徹底內附,爲民族的交流融合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消息輾轉又到了閻柔這。差不多是從後世的錦,州跑到了張,家口。因爲護烏桓校尉部駐寧縣。護烏桓校尉,擁節,秩比二千石。也算是高官了。職責是護內附烏桓、鮮卑,監領烏桓並領鮮卑。對於內附投降的部落,要做好安置工作,還要監視,不能讓他們內外勾結,不然攻破長城那就玩笑開大了。閻柔當了很多年的俘虜,雖然靠着不要命的兇狠在胡人中混出了頭,但不代表着他就喜歡殺官然後取而代之。這樣的後果就是護烏桓校尉部的諸吏,對他很不待見。

他也很無奈,這事不是我指使的,怪不到我頭上啊。諸吏心道,誰受益,誰主張。就是你這個反骨仔,勾結胡人來殺刑校尉,然後你一步登天想騎到我們頭上來?想也休想。

閻柔也不是神,事務繁多,都要他親歷親爲,那便也什麼事都別想幹了。下了命令得不到執行,閻柔也沒法。幸好還有個頂頭上司是支持他的。跑到劉虞那裡訴了通苦,更換了一批人,這才把官衙給運轉起來。

閻柔久在胡地,深知胡人習性。知道胡人這種沒開化的種族,循循善誘之下,還是有比較大的機率可以教育好的。你老讓他們在塞外放牧,畜牲多了,草場不夠了,就只能搶。冬天來早了,有天災了,也只能搶。先搶自己人,自己人不夠搶了,就只能搶天下最富有的漢人了。但換一種方式,或許他們就不會爲害朝廷,而是會轉化成朝廷的助力了。看看南匈奴,再看看後來消失的烏桓人、鮮卑人,契丹人,無一不是逐漸融入漢民族之間了。

不過,要讓他們轉化、消融於無形。一是要讓他們認清事實,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拳頭沒有漢人的大。自己永遠也打不過漢人。二是要有漫長的時間,用文化、禮儀習俗等去慢慢同化。沒有這二點,當漢人不再保持強勢的時候,這就是個災難。五胡亂華,其實就是內附的胡人作亂。爲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爲晉人自己作死,從而失去了對胡人的壓制。而不像是大漢,哪怕是分裂成三國,也一樣把胡人壓得死死的,虐來虐去虐成狗。

既然胡人如塞外的草原一般斬不盡,殺不絕,那麼就好好的引導他們,讓他們成爲這個帝國的助力罷。好好的做好這個護烏桓校尉,爲日落西山的大漢盡力,爲自己的種族盡力。這就是閻柔內心的真實想法。

閻柔最近正苦於諸胡事務,忽聞蹋頓遣使來見,帶進來一問,不由大喜。

感謝時空之源乾坤原始的打賞,感謝大家的推薦票。

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七百二十六章 黃射臨陣棄袍澤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七百五十一章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一百一十九章 涼州大戰(四)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第六百七十章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七百二十一章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七百三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五十五章 大婚之喜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攻略(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六十四章 十惡不赦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七百七十章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第三百零三章 袁術稱帝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七百一十章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
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七百二十六章 黃射臨陣棄袍澤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七百五十一章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一百一十九章 涼州大戰(四)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第六百七十章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七百二十一章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七百三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五十五章 大婚之喜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攻略(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六十四章 十惡不赦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七百七十章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第三百零三章 袁術稱帝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七百一十章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