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曹洪在醴陵城下中計。副將與數百將士身死,自己左臂中箭負傷。此時又被孫策和呂蒙前後夾擊。真是前有攔路虎,後有追擊狼。偏偏這會曹軍士氣低落,身疲體乏,無心戀戰。曹洪此時也顧不得去恨那醴陵縣令了,忙高呼道:“結陣、突圍!”身邊的傳令兵就迅速把旗號給懸掛了起來,以示三軍。

拼了條老命,曹洪這才帶着殘部殺出重圍,落荒而逃。孫策哪裡肯放,指示呂蒙留下來收押俘虜、打掃戰場,自己便帶着騎兵銜尾追了下去。

曹洪此時身邊只有千餘兵馬,身上個個有傷,面帶疲倦。跑了一陣,戰馬也吃不消了。陣列中,幾匹戰馬一聲哀鳴,雙蹄一軟,就向前跪了下來。馬背上的騎士一個不慎,就被摔翻了下來,摔在地上四葷五素。

曹洪見狀,不得不停下來,讓大家歇息一會再走。剛給馬兒餵了水,自己還沒來得及喝一口,後面負責殿後的斥候就飛奔了過來:“將軍!吳兵追來了!”

曹洪火急火燎的把已經送到了脣邊的水碗一扔,翻身上馬,喝道:“走!”他心中很清楚,這會只能跑,要想返過身來和吳軍打,那是飛蛾撲火。

一個逃,一個追。看看到了長沙城下。曹洪大喜,就要拍馬加鞭進城去,卻被旁邊的校尉給勸住了:“將軍,我們城中留守兵馬已然不多。孫堅久在長沙,曾爲長沙太守。孫策若引軍來,城中生亂,如何是好?莫如繞過長沙,直奔羅縣,與李將軍兵合一處,纔是上策。”校尉的意思很明白,就算進了城,孫策兵臨城下,城中的士紳們只要還有一個是念着孫氏的,又見他們兵敗而還,難免就要起不好的心思。到時就真的危險了,還不如干脆就不要長沙了,直接去羅縣找李典去。

曹洪聽了,雖覺有理,但仍不甘心:“這就不管長沙了?”

校尉道:“事已至此,還請將軍三思!”

曹洪無法,只好戀戀不捨的看了一眼長沙城,然後繞城而走,直奔羅縣。孫策追至長沙,見曹洪繞城走,還欲再追。部下就勸道:“今曹洪棄城走,主公何不先取長沙?若追之,長沙城中兵出,前後來擊,爲之奈何?”

孫策聞言,便欣然從此,於是勒馬而還,引軍至長沙城下,喝道:“城中守將何人?”

城牆上閃出一個校尉來。他在城頭,遙見曹洪繞城走,又見敵軍來。心知不好,只怕是曹將軍吃了敗仗。再定睛一看,孫字大旗迎風招展,城下精兵良將擁簇着一員金甲大將,這心中哪裡還有不明白的。揚州之主、吳侯孫策來了。怪不得曹將軍敗了,敗得不冤。

心中一片絕望的校尉面無表情:“我便是守將,城下何人?”

孫策旁邊的一員小將就高聲道:“我家主公已引大軍來此,曹洪已敗亡逃竄,爾何不速降以全性命?”

曹軍校尉一聲冷哼,道:“要取長沙城,那得看你有沒有那本事。”

孫策聽了,與左右道:“此人不知好歹,一心求死,便隨他去罷。傳令,準備攻城!”

鼓聲驟起,號角嗚鳴。這會,長沙城中的百姓們也知道消息了。曹軍敗了,揚州牧、吳侯孫策帶着兵馬打過來了。

這下好了,戰爭還沒開始,城中小道消息就傳得滿天飛了。一個個都成了超級策士。這個說:“我就說吧,這曹軍還真不行,當年孫太守在長沙待了多少年?他曹洪就坐得穩、鎮得住?”

那個說:“我早就知道,孫將軍會再帶兵馬打過來。哈哈,果然被我猜中了。”

城頭上,負責協防的民夫們,也把消息悄悄的傳遞了下去。城中的大戶們,果然就心神不寧了。

城頭變幻大王旗,其實最吃虧的還是他們。小老百姓沒幾個錢,大軍進城就算掠奪洗劫,也損失不了什麼。但要搶到他們頭上,那就真的是要讓他們肉痛許久了。所以,只能在戰爭還沒有落幕前,提前壓注。然後搖身一變,成爲勝利者隊伍中的一員。從而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順帶侵佔分享勝利果實。

從目前局面來看,曹洪都被打跑了。孫策打進城,那不是遲早的事嗎?人的名,樹的影。要是曹洪還有兵馬,還在城中,這威懾力就不一樣了。現在曹洪都棄城跑了,這城中只有區區一校尉,能與孫策相抗衡?

於是,城外喊殺聲四起的時候,城中暗底下的一些串連工作,也開始了。看着自己的兵丁蟻集着,擡着雲梯、推着攻城車向長沙城牆靠近,孫策站在大旗下,沉默了一會,忽然就對左右笑道:“你們說,有沒有人主動獻城?”

左右諸將校面面相覷,老大,出題不要這麼難好不好。鬼知道城中是什麼情況。萬一曹洪在城中搞過了大清洗,把親吳派都殺了一遍呢?

孫策似乎也只是隨意一問,並不在乎麾下將校們的答案。因爲,很快,城中就給出了答案。慘烈的攻城戰並沒有開始多久,當曹軍校尉在城頭四處奔走,調動兵卒、民夫進行防守的時候,一支數百人的隊伍,已經在城中被集結了起來。他們裝備齊全,刀、劍、槍、盾、弓全都有。然後在幾個頭領的帶領下,向着城門衝去。

曹軍大多數都上了城頭,城門處的甲士少之又少,這數百人的隊伍突然出現,就把城門處的曹軍嚇了一大跳。

一個屯長立即站了出來,撥刀道:“爾等意欲何爲?”然後左手卻是放在身後,狂打手勢。是個明白人都知道,這些人武裝集結,分明是不懷好意了。屯長也只能在這裡先拖延時間,然後等待上級來援了。

身後的曹軍見了,便抽身欲走。甫一動身,嗚的一片響,數十枝箭矢就把他牢牢的釘在了地上,數十個窟窿裡,血水噴涌,頓時就把石板地面泅染得通紅一片。

屯長目眥欲裂,大喊一聲:“殺!”然後就揉身而上,既然不能善了,那就多殺幾個墊背吧,死了也不算虧了。身後的曹軍,隨即操了兵刃,一擁而上。

城內,頓時亂作一團。

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七百一十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賈詡所謀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二百五十一章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七百三十二章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七百十八章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十八章 涿縣初見(二)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七百三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九十七章 長社之戰(二)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九十一章 黃巾亂起(五)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七百三十八章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七百三十三章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
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七百一十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賈詡所謀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二百五十一章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七百三十二章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七百十八章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十八章 涿縣初見(二)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七百三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九十七章 長社之戰(二)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九十一章 黃巾亂起(五)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七百三十八章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七百三十三章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