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

卻說孫策與周瑜兵合一處後,便盡起舟師,一路逆水而上。兩人合力,一路勢如破竹。連破下雉、蘄春諸縣。直攻到鄂縣時,方爲江夏水師所阻。

江夏郡,因境內有長江與夏水(漢水的古稱)而得名,故稱江夏。此時黃祖正在夏水入江處築夏口水寨,聞揚州水師攻至鄂縣,大吃一驚。鄂縣與邾縣一左一右,扼守長江水道。若其被揚州兵攻破,江夏則難保矣。此時荊南三郡已反,武陵危急,若江夏再抵不住敵軍,荊北四郡必定震動不安。

想到此處,黃祖便急匆匆率了大軍,順江而下,直撲鄂縣。就在黃祖和孫策雙方在鄂縣擺開架式,隨時準備大打出手的時候。曹操也出兵了。

曹操細作探得荊南三郡反叛,歸了孫堅。而孫策與周瑜又率水師攻打江夏。連忙上報。曹操得信大喜。如今荊州亂象已顯,自己正好趁劉表南下平叛之機,率軍南下,奪取荊北。

南陽郡,領三十七城,最高峰時,在冊人口幾達四百萬。這麼一個繁華所在,經過黃巾之亂;劉、袁之爭後,丁口仍然有近二百萬之巨。劉表來鎮荊州之後,將南陽一分爲二,分爲南陽郡和章陵郡。各置太守以治之。便是如此,南陽亦有百萬之衆。如今坐鎮南陽的,正是張繡。

張繡自來荊州後,這幾年好吃好喝的,倒是過了幾年安穩日子。這日於府中,忽聽細作來報,說曹操在豫州,兵馬連動,似有南來之意。

張繡聽了,心中一驚。他在南陽,說是爲劉表抵禦外敵,可他兵少將寡。此時又聽聞荊南已反,劉表正忙得不可開交。若曹操舉大兵來犯,他自問真抵擋不住。於是連忙命人請賈詡過府。

賈詡在張繡軍中,過得也很滋潤。張繡以長輩之禮待他不說,對他基本上也言聽計從。不如在涼州時,過得有點朝不保夕。此時聽聞張繡有請,知有要事也不拖延,連忙來見。

張繡見了賈詡,便道:“賈公,今聞曹操興兵,欲來犯南陽。我兵少,恐非其敵。還請賈公教我。”

賈詡想了想,便道:“將軍,若依我之計,莫如舉郡以獻,率衆降了曹操。”

賈詡一言即出,如石破天驚。張繡聽了張口吶舌,賈公我要你教我退敵之策,你怎麼上來就要我投降?

張繡連忙道:“吾受劉景升恩,得守此地數年。當年曾言爲他北御強敵。今曹操南來,吾豈能不戰而降。背信棄義之事,吾不爲也!”

賈詡是個典型的只顧自己安危不管他人死活的傢伙。當年爲了活命都敢煽動涼州諸將攻破長安,挾持天子。長安城破時,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爲賈詡而做了冤死鬼。現在投降曹操又算得了什麼事。

賈詡見張繡如此,便和聲勸道:“將軍且聽我道來。如今荊南三郡已反,孫堅已入長沙;而孫策又率衆攻打黃祖甚急;此時曹操若來,除了將軍,劉景升用何將以御曹操?且將軍來荊州也久,應知劉景升其人。其雖愛民養士,開經立學。將荊州治理得一派祥和景象。然則劉景升好於坐談,數年來立意自保而無四方之志。此天下諸侯爭雄之時也,將軍自度其豈能久乎?

曹操則不然,其以一郡起家,不過短短數年便虎踞兗、豫兩州。丁口數百萬,帶甲無數,麾下謀臣如雨,戰將如雲。觀其欲圖荊州,便知其必有稱雄天下之意。將軍若能獻南陽,使其不戰而得天下名郡,納丁口百萬。其必爵將軍以高位。倘使將軍能助其奪荊州。曹操王霸之業成矣。將來天下平定之時,雲臺論功,以將軍本事,封妻廕子,指日可待。而萬戶之封,何足道哉?”

賈詡可以說是分析得很透徹了。從目前要面臨的現狀以及將來的遠景規劃,都掰開了揉碎了來講給張繡聽。希望張繡能聽從他的意見,避免有刀兵加身的危險的同時,也能夠選擇一個比較好的前途。他跟隨在張繡身邊好幾年,張繡對他很不錯。賈詡也是一個念舊情的人,所以是真的很用心的在替張繡謀劃。

至於自己的前程,賈詡沒怎麼考慮過。他覺得以自己之能,將來不管得到天下的是誰,都會有他的一碗飯吃。當然,要是張繡肯聽他的,降了曹操。混得好了,他也能順便水漲船高不是。

張繡掙扎了許久。心中一邊是與劉表的盟約,一邊是生命以及未來的高官厚祿。確實難以選擇。最後,張繡閉上眼睛,口中蹦出幾個字:“劉景升有難,吾豈能棄之。曹操若來,吾當爲其拒之。”

賈詡聽了,不禁愕然,一邊搖頭一邊心道張濟怎麼會有你這麼個侄子。真是奇哉怪也。賈詡深信,此時不管是換了涼州諸將誰來,保證會聽他的二話不說投降。

不過既然張繡做了選擇,賈詡也不得不聽。於是便向張繡告辭,臨行又道:“既然將軍決意如此,那便還請將軍早早準備吧。曹操不來便罷,一來必然是以泰山壓頂、雷霆萬鈞之勢而來。”

張繡點點頭,表示知道了。於是便命人送賈詡出府。

夏六月,曹操留郭嘉、陳宮、夏侯惇等鎮守兗、豫。自己則率戲志才、夏侯淵、曹仁、曹洪等諸將,興兵五萬,號稱十萬,直撲荊州而來。

此時,諸侯們是完全甩開天子,自行其事了。袁術稱帝之前大家還好歹收斂一點,想幹點什麼不管朝廷同不同意,先上道表再說。如今是直接扯下那塊遮羞布,不管不顧了。就像孫堅攻打荊州和曹操興兵一樣,沒有人知會朝廷一聲,朝廷也如同不知道一般,冷眼旁觀。

曹操果然是以泰山壓頂之勢而來。大軍直撲魯陽,圍攻二日,魯山上的兵寨先被曹軍所破,曹操親族大將曹純與曹休率死士持刀步戰,死傷累累的同時,也攻破了魯山營寨。破營之後,曹純下令不納將,將降卒盡數屠之。

曹純字子和,曹仁之弟,擅騎戰。曹休字文烈,曹操族子,曹洪親侄。武勇非凡,被曹操視爲曹家千里駒。二將奉令攻魯山,因麾下健卒死傷頗多,故而遷怒降卒。

魯山既失,魯陽外無依託,城遂破。曹操大軍進駐魯陽,稍作休整後,又連下犨縣、葉縣、堵陽等諸縣。兵鋒直指博望。

賈詡聞信,一面讓張繡速速彙報劉表,催促援軍。一面讓張繡收縮兵力,全力保住淯水一線。張繡從其言而行,而後又嘆道:“可惜長安如今又亂作一團,否則吾使書信一封,求援李、郭。其必來救我。”

李催、郭汜諸將如今在長安,又不知道爲什麼引兵各自相攻,自開春以來打到現在也沒個結果。賈詡聽了,心中暗想,要想等李、郭來援,哪裡還來得及。現在只能指望劉表能夠及時派出援軍了。不然的話,南陽便真的完了。

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第七百六十五章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術野望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十八章 涿縣初見(二)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袁劉起兵爭幷州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七百五十二章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四百八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十三章)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八百十六章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同存異(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七百六十二章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六百九十三章第六百八十四章
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第七百六十五章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術野望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十八章 涿縣初見(二)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袁劉起兵爭幷州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七百五十二章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四百八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十三章)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八百十六章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同存異(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七百六十二章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六百九十三章第六百八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