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

公孫度性烈如火,自來遼東後,爲剷除異己,覆滅遼東大族百餘家。手中人命無數。他又豈能言降。

就算是劉備能容他,朝廷能寬恕他,他也不會出降。到時手中無權無勢,襄平與遼東的仇家報復起來,他死了不要緊,可自家兒子呢,族人呢?如何護得他們周全?

所以公孫度剛纔自城牆下來後一路就在想後路。他想得很清楚,先不知不覺把兩個兒子的家小給弄出去,然後再着弟弟和兩個兒子出城請援。到時讓公孫平往遼陽,兩個兒子潛往樂浪。其他一切依計而行。到時襄平城不管如何,自己公孫家的血脈終究會存續下來。那樣自己就算是死,也滿足了。

看着公孫康和公孫恭哭哭啼啼,公孫度不禁火大,叱道:“老子還沒死呢,哭什麼哭!”

公孫度突然發作,倒是把兩個兒子給嚇了一大跳,止住眼淚,看向父親。公孫度見兒子臉上驚懼,便又放緩聲音,道:“不要擔憂,柳仲堅率千騎出城襲擾青州軍糧道去了,或許不日便有好消息傳來。爲父此番安排,亦不過是爲我公孫氏留下一條後路而已。汝等先退下罷。”

第二日,在慣例問候了一下公孫度祖宗十八代和全家女性,青州軍又開始打算砰砰砰的扔石頭的時候,城牆上出現了一個身影。此人正是陽儀,儒冠寬袍,戟指城下青州諸軍,怒喝道:“呔!城下青州軍休得猖狂!汝等無故犯境,使我遼東百姓死傷無數,此大不仁也!汝等就不怕我遼東軍民拼死一戰乎?”

黃忠聽了,不禁好笑,這等口舌之爭,他素來懶得攪和,不過閒着也是閒着,於是便拿眼看盧敏和崔琰。便見盧敏驅馬出列,行至陣前,朗聲道:“城上之人,可聽吾言:公孫度,逆賊也!至遼東爲太守,不奉天子以牧百姓。竟倒行逆施,割據以自立。又多殺戮,誅遼東士紳無數,以致血流成河,民怨四起。公孫度猶不自足,竟敢跨海犯我青州。今我主公請王命,遣王師,以伐不臣!王師所至,爾等猶不自省、意圖頑抗,死有何惜哉!城上之人,可速告與公孫度,若不速降,王師入城,爾等立時盡成齏粉,到時勿謂吾言之不預也!”

盧敏說完,身後大軍齊聲高呼:“殺!殺!殺!”倒是把陽儀給嚇了一大跳,二話不說,也不顧影響己軍士氣,撥腿就跑了下去不見人影了。

城下三軍見狀,不禁鬨然大笑。

夜色已暮,襄平城外,青州軍營中卻是火光熊熊,甲士們四下來回巡弋,凝神戒備,防止一切意外的發生。帥帳中,諸將等一一在座,聽着斥候的彙報。

聽完之後,黃忠笑道:“果不出所料,襄平城中除了之前悄然出城不知所終的一枝軍隊隊,又遣了兩夥人,一撥往北,看來是往遼陽城去了,一撥往東,估計是往樂浪去了。也行,就等他們把援兵都請來,於此一決高下。到時一鍋膾了,省得麻煩。”

關羽看着地圖,漫不經心的道:“之前出城那一枝軍,必然是襲我軍糧道去了,也不知道子義能不能把這枝軍給吃了。”

黃忠道:“以子義之能,當能護我糧道無憂!”

後方自大海邊到襄平前線,連綿數百里,他們自然考慮到了糧道安全。是以早就派了太史慈率了一枝精騎出去,暗中遊弋,保護糧道。

此次出城的,自然是公孫平和公孫康、公孫恭兩兄弟。公孫度爲免城中人心散亂,對外宣佈是派公孫家子弟往遼陽、樂浪請援。衆人見公孫度穩定自若,須臾不離,倒也放下心來。城外十里崗,公孫平與公孫康兩兄弟作別,道:“大郎、二郎,事情緊急,還請沿途一路急行,到得樂浪,好生說與太守聽,讓他速速派兵前來。若遼東有失,他亦不保名位矣。”

公孫康兩兄弟點頭稱是,心中卻是暗想,叔父,咱這一別,卻不知道還能否有相見之日了。

公孫平不知道情況,卻是爲襄平局勢焦急得很。這幾年,公孫度強勢在遼東崛起後,給公孫族人帶來了莫大的好處。享受過了權勢錢財和美色,再一想到若是襄平陷落,自己立馬便又要變成以往的普通人,不,可能比普通人還不如。公孫平心中就忿忿然對劉備,對青州軍上下恨得咬牙切齒了。

公孫平騎着駿馬,一路上是人不離鞍,馬不離鞭,一路疾馳到了遼陽。公孫平享受慣了,何曾吃過這等苦,兩股都磨出血來了。入了城,就哎喲哎喲叫喚個不停。一邊命人請郎中,一邊命人請遼陽城守將。

此遼陽,非後世之遼陽。此遼陽城,爲玄菟郡轄下六城之一。緊依小遼水,素來爲襄平之側翼。

遼陽守將來了之後,公孫平又急呼:“還請將軍速速持我之印信,速速往高句驪城請太守遣兵來,十萬火急!”

他一路飛奔到遼陽已經是極限。兄長也有吩咐,讓比較近的遼陽先遣兵來,到時差不多高句驪城的人馬應該也快到了。要是等人馬一齊到了再出發,搞不好襄平早已被攻破了。

遼陽守將乃公孫氏舊部,素來對公孫度忠心耿耿,驗檢了印信是真,再無二話,便下令信使通過軍用驛道飛馳往玄菟郡治高句驪城。而自己也着令麾下整頓軍備,隨時準備出軍襄平。他倒也想得明白,反正已經綁在公孫家身上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此時不拼,更待何時?

信使到了玄菟,玄菟太守看了信,便沉默了。他原本也是朝廷命官,發配到這邊地的邊地來爲官,也是夠倒黴的了。誰曾想,更倒黴的是碰上了公孫度這個混蛋。他竟然趁着中原崩亂,藉機自立。然後派兵橫掃樂浪、玄菟、以及遼東屬國。玄菟又窮又小,全郡只有六城,加上逃難的百姓也只有數萬人。當時太守一見事情不對,立馬就降了,親自出城獻城,留下性命再說。這官誰太乾誰幹。

結果公孫度見此人如此識趣,剛好他麾下挑來挑去,又沒幾個守令之才,於是又讓他重任玄菟太守。反正他對此地情況熟悉,既然降了,便安撫他好了。只要以後聽招呼,向自己納稅就行。

於是玄菟太守穩穩當當的,一直坐鎮玄菟到了現在。青州軍跨海來打遼東,他也有耳聞。不過卻不知道如此嚴重。看信中所說,青州軍自渡海以來,每戰皆勝,連下五城。要知道,整個遼東也不過僅僅是十一城而已。沒多久就被他給佔了一半去,如今大軍已經打到公孫度腦門子上了。看這情況,公孫度怕是不長久了呀。

玄菟太守一判斷,心中就動心思了。他本來就是朝廷命官,結果卻爲公孫度這逆賊所逼迫。如今王師來了,他還不得要立馬錶現表現啊。公孫度敗亡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自己要再不機靈點,到時史書上寫上一筆,說自己從遼東賊公孫度,爲青州牧劉備遣軍斬之……那自己還有沒有臉面去見祖宗?

當下先召了諸掾吏議事。他在玄菟多年,手段心計也不缺,麾下有一個算一個,都算是他的心腹老人。於是便也不隱瞞,把自己的打算給和盤托出,問大家可行不可行?

這還有什麼不可行的?衆掾吏聽了,當即便跳了起來。在座諸人,都是官場老手,抱大腿的事情誰不會幹?之前朝廷不管他們了,爲公孫度所迫,只好抱了公孫度這條大腿。可是畢竟不是公孫度心腹,在公孫度手底下混日子,比起朝廷來,更加艱難。

爲什麼?朝廷天高皇帝遠,人家也懶得管你這個窮山惡水的破地方,幽州牧劉虞他老人家,也很少把目光放到玄菟郡上,最多與高句麗人有衝突的時候關注下。畢竟在幽州,鮮卑和烏桓,纔是最嚴重的威脅。

不要說窮地方就不好撈油水了,窮地方因爲關注的人不多,暗底地撈油水,比起一些大城來,更要方便。別的不說,每年來此採藥,交易皮貨,販馬販茶的那些私商們的孝敬,就足以讓玄菟城的諸位長官們吃個飽了。可惜認了公孫度當主公後,這好日子就一去不復返了。因爲公孫度規定,玄菟郡每年都要向公孫度繳納足夠數量的錢財物資。

這一條規定,讓當時的許多官員拍案而起,憑什麼!朝廷和州牧大人都沒如此要求過。可惜,公孫度輕飄飄的一句話,便讓他們啞口無言了:“諸君,某也是遼東人,少時生長於玄菟,對遼東諸事,豈有不知之理?某要求並不過份,若還有不從者,某亦不吝拿之試刀!”

好吧,公孫度就這樣用武力威脅開始了對玄菟郡諸官吏的“剝削壓迫”。諸人心中早有不滿,如今見太守都有了新的打算,哪有不從之理。再說了,朝廷和公孫度,選哪個,還用得着去想嗎?之前公孫度能成事,不過是朝廷沒吭聲罷了。現在打上門來了,嘿嘿,這回看你公孫度怎麼死。

於是,遼陽城來的信使,先是被告之太守突然患了重病,不能視事,拖了數日,太守“稍有好轉”之後告訴他,玄菟軍隊不能動,否則高句麗人在邊境蠢蠢欲動,到時誰人能抗?信使很想說公孫將軍都要敗了,管你玄菟去死啊。結果七說八說,玄菟太守就是不肯派兵。到最後,信使也看出來了,這老混蛋陰着呢,不肯派兵還要把他拖在這裡拖延時間。

於是,信使堅決的拒絕了玄菟太守的熱情招待和挽留,一路罵着返回遼陽去了。

今晚家裡的網出了問題,抽風了,一會好一會壞。

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一百七十二章 陽城之戰(二)第七百七十章第七百十六章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七百二十一章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東征(二)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七百六十八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七百八十章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袁術攻兗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袁紹敗績(二)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冀州攻略(二十五)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四百七十九章 冀州攻略(二十一)第七百五十八章第六百九十二章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七百八十章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四百三十章 楊奉作亂(二)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七百十一章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七百六十三章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
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一百七十二章 陽城之戰(二)第七百七十章第七百十六章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七百二十一章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東征(二)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七百六十八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七百八十章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袁術攻兗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袁紹敗績(二)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冀州攻略(二十五)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四百七十九章 冀州攻略(二十一)第七百五十八章第六百九十二章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七百八十章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四百三十章 楊奉作亂(二)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七百十一章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七百六十三章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