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

劉備爲什麼要讓荀彧安排軍中將士分散青州各處村鄉,查探情況?還不就是爲了防止某些無恥之徒利用手中權力瞞上欺下,漁肉百姓。這個時候的百姓,除了讀書人外,很多人一輩子都沒走出過村子,連縣城,都只有少數人去過。於是在村裡,繳多少皇糧國稅,里正、鄉魁說了算,出多少人應役應徵,也是這些人說了算。放在自己的地盤,而授田令又是自己非常看重的一道政令。便由不得劉備不謹慎。他又豈肯讓下面這些混帳東西壞了事?

劉備一道命令+張飛便率了一隊人馬疾馳平原。到了高唐,先是直入縣衙,揪了縣長出來,當着衆吏員的面,摘了其印信,除了其官服。

高唐縣長不知發生何事,強自鎮定,一拱手道:“張將軍,下官犯了何罪,竟然如此待我?”

張飛冷冷的打開劉備詔書,宣道:“高唐令賀章,縱容子弟,爲惡村裡,虐待良家。其罪一。在任多年,每評在下,可見其庸。其罪二。着令即日除服摘印,檻車至臨菑!”

賀章聽罷,臉上泛起一朵妖異的紅雲,他一咬牙,大聲道:“某不服!某乃朝堂親任,一縣之長!便是州牧也無權如此待我!”

話音方落,張飛環眼一睜,目露電光,只見張飛一個跨步,便到了賀章跟前,隨後,張飛摘下腰間寶劍,衆人只見啪的一聲,一道殘影閃過,賀章慘叫一聲,數顆牙齒伴着血花噴落。半個臉頰頓時紅腫了起來。

張飛喝道:“不想死,便閉嘴!”

張飛坐鎮縣衙,雷厲風行,先是讓縣丞暫代了縣長一職,然後又要來賀家在高唐任職之名錄,從各鄉、亭、村,一個個連連罷黜。一連串的動作讓高唐縣衙中諸吏掾心驚膽戰的同時,也不免爲之心熱,這麼多位置空了出來,是不是自己親友族人便有機會了?

至於罪魁禍首賀質,則被綁在賀家村口,施以鞭刑。對於這種依仗權勢欺凌弱小的鼠輩,依往昔張飛的火暴脾氣,早就一頓好打,打死了算完。不過他跟在劉備身邊薰陶許久,也漸漸懂得進退和忍耐。

此時古風猶存,按理來說,一州之牧往日是不太乾涉麾下地方官如何治理地方的。這一次,劉備越過平原國相,直接插手高唐縣之事,更是觸角深入到亭、裡這等最底層。雖然是事出有因,但若是太過嚴苛,也免不了被人說三道四,說他劉備攬權。

更何況,現在是自己的大將關羽試守平原相。無論如何,也得照顧下關羽的顏面。最最重要的是,劉備心底深處,還是秉承後世的法治精神,覺得賀質此人,雖然罪大惡極,但論不上死刑。殺一個人容易,再想把人頭接上去就難了。

且高唐縣內,賀家一脈爲官爲吏者,基本上都被清洗得乾乾淨淨,也算是給被賀家欺壓過的百姓們出了一口惡氣了。於是劉備在着令張飛前來之前,吩咐其便宜行事,不可牽連太過。

無論如何,這一事件,還是讓青州士紳官民們得到了極大的震撼。百姓們是驚喜。而本地氏族們是忌憚。至於最底層的廣大吏員們,則是戰戰兢兢,辦事更加賣力自己的身後,是不是有着州牧關注的眼光。

劉備要的效果也是如此。他沒精力,也沒人手去把廣大鄉村給管理起來。偏生他的統治卻要靠這些人。這一次事件,殺雞給猴看。有了賀質事件在前,想來他們也有束縛住自己心中貪慾的自覺。再加上時不時的派人巡視,消息自下而上保持暢通,劉備自信只要政策貫徹得比較到位,廣大青州百姓必然歸心。這些人,纔是他得以在青州長久立足的基礎。

秋八月,案比之月。在漢代,人口普查工作做得很細緻。不但每年都要清查一次戶口,詳細記錄姓名、籍貫、年齡、長相、職業等之外,還要統計家庭的財產。以此來作爲天子與朝廷制士處民、徵收稅賦、興發勞役等各項工作的基本依據。

漢朝的戶口叫名數,人丁入名數叫傅籍。景帝時有令,天下男子二十始傅。這代表着,自此開始,成年男子便要開始承擔一系列義務了,比如租稅、兵役等等。

八月案比,史上也叫做算人。爲什麼叫算人,因爲大漢的一種賦叫做算賦和口賦,也就是人頭稅。

高祖皇帝劉邦曾有詔令,民年十五歲以上到五十六歲爲止,出賦錢,每人一百二十錢爲一算,名目是爲治庫兵車馬。繼承的是秦時的軍賦制度。口賦則是面向七到十四歲的未成年人徵收的賦錢,每人二十錢。算賦歸政府、口賦歸帝室,成爲天子的私房錢。

這種制度一直沿襲數百年,有着很強的政策性。朝廷和天子會根據時勢的變化,或增或減賦錢。然後在不同目標上,賦錢也不盡相同。比如法律規定,賈人和奴婢兩算,這是爲了抑制商人和蓄奴;還規定女子到了十五歲以上不嫁人的,每增一歲,賦錢便隨之增多,這是爲了鼓勵生育;另外還有特別針對少數民族的……基本上,減的時候多,增的時候少。不過到了靈帝時,靈帝是個好財貨的,很沒節操的把剛出生一歲的孩子也納入算口賦的範圍。然後當年南宮着火時,又下詔加天下百姓賦錢四十……這樣的事情,也就當年漢世宗孝武皇帝打仗的時候這樣幹過。不過孝武皇帝也是從三歲起徵……

漢靈帝后期,黃巾之亂後,青州不時有盜匪肆虐,案比雖然沒有徹底中斷,但也斷斷續續的,數據極爲不齊全。

這次案比,劉備決心趁授田令之勢,徹底清查青州境內人丁田地。當然,爲了最大限度的引誘百姓們不再隱藏人口。劉備也準備了一個超級大殺器。想必在這個誘惑面前,無人能夠抵擋得住。

而只要這一條政令施行下去,只怕將來劉備就是想走,青州百姓都會哭着喊着抱着他的大腿求他留下來。

想到這裡,劉備不禁輕笑了起來。是的,對未來大勢的洞若觀火,讓他膽大包天,讓他敢於爲人之所不敢爲。論霸氣、論軍略,他不如曹操;論具體行政、論實幹之材,他不如荀彧、不如諸葛亮。但那又怎樣?單單隻論眼光,這滿天下,又有誰能超越得了他?有這一點,便夠了!更何況,他有着一顆仁者之心。

議事堂,諸人分列兩排而坐。劉備掃了一眼底下衆人,心滿意足。左邊是荀彧、簡雍、盧敏、崔琰、孫乾、國淵;右邊是黃忠、張飛、關羽、嚴顏、劉恪、太史慈。這樣的班底,劉備終於能夠底氣十足的說上一聲自己帳下人才濟濟了。在初平二年的這個時候,袁紹還沒有入主冀州,曹操也還在東郡爲太守,孫堅更只是爲袁術的馬前卒。誰人能比得過他?

劉備正飄飄欲仙的胡思亂想,荀彧出言打斷了劉備,讓其回過神來:“主公,今日召我等文武來此,不知主公有何吩咐?”

劉備朗笑道:“今日召諸君來,便是想議一事。我欲於青州頒佈新政,着令民年十四以下,免口錢。諸位以爲如何?”

此言一出,猶如石破天驚。縱觀諸州郡,歷來只有加稅賦的,自家主公倒好,先是收了無主荒田與官田免費授田,現在又要免口賦錢,這是想幹什麼?

崔琰第一個出言反對:“主公,此事不妥,且不說此令一出,朝堂與天下諸侯如何反應。便是我青州牧府,財力也將會供給不上。”

崔琰初來乍到,便被劉備委以重任,執掌青州民曹。盡心盡力的同時,也對青州財政瞭解得非常透徹。青州現在登記在冊的丁口一百八十餘萬,其中十四歲以下者數十萬,每人二十錢,這得多少錢?

而且這口賦,理論上是天子的私房錢。現在雖然能夠像天下其他諸侯一樣找藉口說路途上盜匪不斷,無法供給帝室。但這也只是一時之藉口,這錢青州牧府挪用了,但這筆賬還是要記上去不是。將來大漢海清河晏了,這錢還不是要還給天子?

崔琰哪裡什麼?是皇帝沒錢了,想想看,一個皇帝連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以黃忠爲首的軍方將領們,倒是一言不發,不管是免什麼賦稅,只要軍餉不斷、軍費不減少,他們便沒有什麼好說了。反正也不太懂。安安靜靜的聽下去便是了。

劉備向着崔琰點點頭,笑道:“季珪所慮甚是,諸君還有何不同意見否?”

劉備喜歡講道理,他素來不是喜歡搞一言堂的人。

是由會員手打,更多章節請到網址:

第四百四十八章 風雨幷州(四)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七百五十四章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五十五章 大婚之喜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七百六十六章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七百十一章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二百八十八章 遊說郭嘉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七十一章 蠻王之位第六百八十章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八百十六章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戰開始(二)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七百十一章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七百三十二章
第四百四十八章 風雨幷州(四)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七百五十四章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五十五章 大婚之喜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七百六十六章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七百十一章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二百八十八章 遊說郭嘉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七十一章 蠻王之位第六百八十章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八百十六章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戰開始(二)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七百十一章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七百三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