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

鮮于輔的信送到公孫瓚手中的時候,蹋頓的使者也進了袁紹的中軍大帳。袁紹開始聽說劉虞派鮮于輔率軍來助公孫瓚時,重重哼了一聲,道:“劉伯安欲與我爲敵焉?”又聽得蹋頓亦出兵躡於鮮于輔之後互爲牽制,這才轉怒爲喜。

袁紹之前還想着與公孫瓚和談,現在大勝兩場之後,卻是想着要永絕公孫瓚這個北患了。幽州不平,則他無力南顧。這幾年光顧着和公孫瓚折騰了,南邊風起雲涌他卻只能坐視。如今公孫瓚已是窮途,正是他一舉將其覆滅的好時機。

鮮于輔送信給公孫瓚,說奉主公之命,來援將軍。將軍欲戰欲走,還請早作計較。旁邊諸將大喜,有了這麼一支生力軍在外,返還本州自然不是話下,哪怕是袁紹,也還可以與他鬥得一斗。

公孫瓚精神稍振,便命斥候探聽情況。未幾,斥候來報:“主公,城外除有鮮于將軍旗號之外,另有一支胡兵,其營與鮮于將軍略近。”

公孫範大怒道:“鮮于輔安敢詐我焉?”就要撥劍砍了鮮于輔的信使。

公孫瓚腦筋一轉,立馬就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喝止公孫範,道:“胡兵必袁紹之援也,其不欲見劉使君救我,故引胡騎南來,以敵鮮于公佐。”

公孫範知道袁紹曾嫁宗女給烏桓,約爲盟友,聽公孫瓚如此一說,也明白過來,愁道:“大兄,這該如何是好?”

公孫瓚聽得烏桓南來,精神抖擻,全不見之前頹頓之態。乃召還衆將,道:“吾自從軍,便懷擊胡之志。二十年來,大小數十戰,乃得享薄名於邊地。吾與袁紹相爭,亦因幽州貧瘠無以養軍,故欲奪之以蓄養甲士,非爲我之私心也。今雖敗績,然吾志未改。吾欲盡提大軍,出城殺胡,雖百死而無憾也。”

說完之後,又環視衆將,道:“易京亦不能失,諸君誰願守此城?”

諸將紛紛抱拳拜道:“願隨將軍擊胡。”

公孫瓚仰天大笑,於是命長史關靖率千人留守,又送信給鮮于輔,約他一起攻打烏桓大營。而後自己盡起步騎,出西門去了。

鮮于輔得報,不敢置信,公孫瓚這是想幹嘛?不與自己聯手拒袁紹,也不說要退兵,竟然要和自己合兵攻打烏桓?這是怎麼想的?不過公孫瓚既然做了決定,自己也很討厭蹋頓,那就先教訓教訓胡人吧。好讓他們得知,偌大的幽州還是主公說了算,別以爲和袁紹勾勾搭搭咱們就不知道了。於是便下令全軍厲兵秣馬以備大戰。

袁紹見公孫瓚出城,正欲點將出營,忽見公孫瓚率大軍往西邊去了。疑道:“這是何故?”

不一會又有斥候來報,說公孫瓚率了幽州軍去攻打蹋頓去了。

袁紹瞬間一愣,心道這得是有多恨蹋頓?見盟友有難,袁紹便欲往救之。旁邊沮授勸住,道:“主公,自古胡漢不兩立,公孫瓚往擊胡,我若助胡,恐失天下人望。不如按兵不動,且作壁上觀。”

袁紹雙眉一皺,道:“我不往救,蹋頓必敗。其若敗,豈肯復與我盟?”袁紹可不認爲,烏桓騎兵能敵得過公孫瓚和鮮于輔聯手。

沮授道:“此一時彼一時也。主公與烏桓結盟,乃欲與之共抗公孫瓚也。今公孫瓚敗亡在即,此戰過後,烏桓已無關緊要。盟與不盟,全在主公一念。”

袁紹一想也是,等公孫瓚覆滅之後,胡人還有什麼資格要和我結盟?除了臣服,別無他途。

旁邊沮授又說話了:“待蹋頓敗北,公孫兵疲,主公便可出兵。既救烏桓於危難,又可破公孫瓚於陣前也。”

袁紹大喜,便從其計,按兵不動,只是派了無數細作斥候,探聽戰場動靜。

蹋頓於營中,一邊飲酒,一邊觀看族中勇士相鬥爲樂。他一路上跟着鮮于輔行軍,擠兌得這個幽州牧劉虞的心腹大將有口難言,心中實在是快活。他覺得烏桓勇士就該是這樣的無所畏懼。公孫瓚再兇狠又如何,還不是要敗亡了。等公孫瓚一敗,整個幽州,還有誰能是烏桓勇士的敵手。劉虞嗎?哈哈!

只要是草原,便應該是烏桓部落牧馬的地方。而不應該是什麼漢朝的幽州。蹋頓一邊喝着美酒,一邊美滋滋的想着。忽然,一個匆匆而來的騎兵,打斷了他的遐想。

“慌慌張張的,成何體統!”蹋頓斥罵道。他雖然很不喜歡漢人,卻又對漢人的禮儀規矩極爲羨慕。看看幽州牧劉虞出行的盛況,再看看自己做爲一個單于的派頭。蹋頓表示很慚愧。於是在部落中,一直強調族人要講規矩。今天見了這個族人慌張失措,不禁大怒。

騎兵跪伏於地上,埋頭道:“單于!公孫瓚打過來了!”

蹋頓以爲自己聽錯了,睜着眼睛問道:“你說什麼?”

那騎兵又重複了一遍,蹋頓一臉不置信,慌忙出營。這時,遙遠天邊,已經隱隱火紅一片如潮水而來。蹋頓知道,那是漢軍旗幟的顏色。看那架式,公孫瓚只怕是傾巢出動了。對於公孫瓚不打袁紹來打自己,蹋頓也無可奈何,只好破口大罵道:“這個瘋子!”然後使人往袁紹營中報信,請他速速來援。

蹋頓慌忙整軍出營。還沒列好陣勢,公孫瓚便率了鐵騎直直撞了上來。蹋頓前陣頓時便人仰馬翻。

公孫瓚從軍以來,便一直在幽州邊地。他一身功勳威名,幾乎全部是殺胡而得來的。人的名樹的影,胡人說要不怕公孫瓚,那真是假話。這邊蹋頓手忙腳亂的時候,旁邊幾裡之外的鮮于輔也動了。作爲幽州鎮將,自然是不缺與胡人爭鬥的經驗。鮮于輔不出手便罷,一出手便要人命。一萬大軍直撲蹋頓腰部,欲將其攔腰斬爲兩段。

蹋頓欲哭無淚,欲罵無言,扯了個傳令兵,問道:“冀州援軍何在?”

傳令兵一臉苦相,回道:“冀州似在觀望。未見兵動。”

蹋頓瞬間就明白過來,袁紹想讓自己和公孫瓚兩敗俱傷之後撿便宜。蹋頓大怒,破口大罵一聲:“袁紹,老子入你娘!”漢人真不可信,蹋頓心想,若逃得此難,終生不再相信漢人一個字。

蹋頓心想,既然袁紹你想撿便宜,老子便偏不讓你撿,老子不陪你們玩了。三十六計走爲上,讓你和公孫瓚死磕去吧。想通了的蹋頓呼喝連連,讓部衆掉轉馬頭準備撤軍。

蹋頓陣營方一後退,便被嗅覺靈敏的公孫瓚給發現了,公孫瓚哈哈大笑,喝道:“胡人懼矣,兒郎們,隨我殺敵!”

公孫瓚一騎當先,越戰越勇,槍芒到處,胡人非死即傷。身後趙雲、田豫率了衆將緊緊跟隨。一同與公孫瓚衝陣殺敵。

蹋頓回首,見公孫瓚於己軍陣中縱橫來往,不可一世。心中又苦又澀,想道,吾族既有遼東之利,何苦來此地哉?悔不該聽袁紹之言也。

第六百六十四章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七百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七百七十章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七百四十九章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六百九十五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二百五十一章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六百六十四章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六百四十六章 伏兵齊出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八百十四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四百五十七 風雨幷州(完)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七十一章 蠻王之位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六百九十一章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
第六百六十四章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七百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七百七十章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七百四十九章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六百九十五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二百五十一章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六百六十四章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六百四十六章 伏兵齊出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八百十四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四百五十七 風雨幷州(完)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七十一章 蠻王之位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六百九十一章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