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

袁紹在初平元年末,非常的忙碌,自己承擔修復宮室之任,又派遣諸侯各有使司,袁術接到的差遣就是修復城外被董卓遷都之時亂挖一氣的帝陵。←,

袁紹心想董卓就算挖得再仔細,但行色匆匆,估計也還有遺漏吧,於是便把這個美差使派給了自己的弟弟袁術。結果袁術以爲袁紹報復他。因爲帝陵都在洛陽郊縣,遠得很,這天氣又冷,自己待在洛陽城飲酒作樂不好,卻要去那偏遠之地挖泥土?於是一肚子氣的袁術便遣了孫堅去修復帝陵。

曹操引兵到了酸棗,卻是得到消息,諸侯入洛,現在已經在討論要重立天子了。於是曹操匆匆帶了數千人馬,一路往洛陽而來。

劉備原本無所事事,只等打醬油打到袁紹立了弘農王,自己青州牧的任命到手後,便迅速離開這是非之地。不料這一日,荀彧神情懨懨的跑了過來,雙眼微紅,彷彿是哭過一場,見了劉備,便道:“主公,我叔父去世了。”

劉備一愣,隨即回過神來,問道:“荀司空什麼時候過世的?”荀爽,字慈明,當代碩儒,時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之譽。董卓秉政,強徵荀爽入仕,凡九十三日由布衣而位列臺閣。今年隨董卓西遷,荀爽年歲大了,一路經不起折騰,又見董卓麾下皆虎狼殘暴之士,心憂家國,到了長安,竟然一病不起,就這麼沒了。

荀彧聞言又是一陣傷心,答道:“數月之前!”長安到洛陽,一路關山阻隔,音信斷絕,於是數月之後,纔有消息傳到荀彧這裡來。荀彧得了消息,大哭一場,荀爽膝下數子早夭,止有一女荀採,先嫁陰瑜,後陰瑜早死,荀爽許爲同郡郭奕之妻。荀採不願嫁,乃用粉書門曰:“屍還陰!”就是說死了之後要和陰瑜合葬。而後自縊而死。其事見《列女傳》。荀彧想起荀爽素來待自己如親子,而荀爽遠死長安,左右膝下竟無一親族,等消息傳到自己耳中時,荀爽早就入土了。一念至此,荀彧便不禁哀慟難止。

於是荀彧道:“主公,我欲先返幽州,爲叔父報喪。還請主公應允。”

劉備大驚,以荀彧的性子,到了樓桑,必然要待在那裡爲荀爽居喪,到時自己再到哪去找個謀士,尤其是今後局勢成迷。於是勸道:“自洛陽返幽州,道路遠迢不說,聽聞兗、青諸州,黃巾餘孽復起。文若一介文士,孤身而返,我如何放心。若有損傷,悔之不及也。不若我遣軍使急馳至涿縣報喪,如何?”

劉備勸了又勸,荀彧見劉備殷切誠懇,便不由允了。劉備又報與袁紹,約了諸侯一同至城郊,設衣冠冢遙祭荀爽。荀彧心中感激,再也不提罷事居喪之議,只是罷宴飲葷食,服素而已。

安撫了荀彧,劉備也不禁頭疼。自己麾下武將一打,謀士卻只得一個。荀彧也曾向他薦才,穎川陳羣、郭嘉、荀攸,以及遠在揚州的陳登,遠在幽州的管寧、邴原等人,他或者荀彧都曾親自遣使去信。結果一個兩個都找不到人。這兵荒馬亂的年月,這些傢伙不是避禍別處,就是遊走各方。讓劉備也是無可奈何。只有天知道,他是有多想把郭嘉、荀攸等人先一步搶到手中。

不過,找不到人他也無法。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幾年他東征西討,沒個穩定的時候,待他到了青州,有了一州之地,還怕沒有招攬賢才的機會。

孫堅率了麾下,於郊縣修葺帝陵。夜宿陵廟,半夜心有所感,起身出帳,只見山風呼嘯,而天上星月同輝。左右值夜甲士手執火把,刁斗不絕。孫堅轉了一圈,正欲回帳再歇,忽見左側不遠處井中,似有光華隱隱,與天上星光相互呼應。

孫堅心道,莫非有重寶出世?於是召來心腹三將,往而視之。四人圍住井口,往井中一看,卻只見一泓清水照應一團圓月。煞是動人。

孫堅笑道:“還以爲有寶物,卻原來是月光。”於是便欲離開。

程普若有所思道:“夜間無事,不若使軍士一探井底。”

孫堅聞言,不置可否的笑道:“也罷,便依德謀之言。”

於是召來親兵,遣水性佳者入井底打撈,須臾,打撈起兩物。孫堅笑道:“果然有寶物焉?”於是賜軍士美酒錢帛。而後率衆將入帳觀之,看是何物。

到了帳中,把一匣打開,內竟是一柄長劍,鮫鞘飾以金鏤絲,鞘末端嵌以明珠數顆,華麗尊貴,一看就不是凡物。孫堅口中嘖嘖稱歎,再一按劍簧,劍身彈出數寸,撥而觀之,只見劍身明亮,能見人貌,上有無數神秘花紋,而劍刃輕薄鋒利,孫堅持劍往案几一劃,案几一角無聲而落。

見其鋒銳如斯,孫堅喜不自勝,衆將欣然讚歎,齊道:“恭賀主公得此神兵。”

孫堅再反覆細看時,只見劍柄處刻有兩個細小篆字,孫堅定睛一看,竟是巨闕。孫堅心神大震,再也止不住笑意,仰天哈哈大笑,道:“果然是神兵,我得此兵,乃天意也!”

孫堅乃是吳人,自然知道越王命名劍歐冶子鑄劍之事。而巨闕諸劍,自越王之後便不再出世,素傳爲宮廷所藏。他今奉命來此修葺歷代先帝山陵,卻無意得此神兵,豈非天哉?

於是孫堅把此劍示之衆將。衆將見了巨闕名號,亦是大驚。程普道:“此乃越王舊物,諸侯之劍,而主公乃是吳越人士,得此神兵。莫非天意昭示,主公將有吳、越之地?”

孫堅聞言,心中狂喜,卻把臉一板,叱道:“德謀何出此言,我乃漢臣,豈有圖吳、越之意?”

程普忙伏地請罪,孫堅扶起,笑道:“德謀一時失言,何罪之有?來來來,再看另外一物是甚。”

於是孫堅打開另外一匣,只見內有一物,用黃絹系之。孫堅打開數重黃絹,一看,傻了。衆將也傻了。

衆人呆了許久,孫堅才雙手顫抖,把此物拿了出來,翻轉一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明朗清晰。再看上面,其方圓四寸,上絞螭龍,有一角缺之,鑲之以金。此乃王莽奪璽之時,當時王太后怒而擲之於地時受損。而後以金補之。

翻來倒去,衆人心驚膽戰的看了半天,終於確認這是傳國玉璽無疑。這時衆人雖然鬆了一口氣,卻是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剛纔程普還說孫堅得了越王巨闕劍,乃是應天命而應有吳、越之地。如今又得了傳國玉璽,這昭示什麼?

難道漢德終衰,而孫氏應有天下?

這個想法從心中涌起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於是衆將再看孫堅時,便是一臉狂熱了。功名利祿之心,誰沒有?若是能隨孫堅南征北戰,而一統天下。這從龍功勳,還愁不能雲臺畫像,封侯拜相,蔭妻封子嗎?

孫堅也是心中直打鼓,難道我真的是承應天命而出的一代王者?不然這如何解釋這越王劍,傳國璽?

熱血沸騰了半會,孫堅方重新收好玉璽,復以匣藏之。然後目光凌厲的掃過程普、韓當、黃蓋三將,沉聲道:“今夜之事,若有泄者,立斬之。”

三將齊齊拜下,道:“謹遵主公之令,日後我等必將誓死輔佐主公,以圖大業。如有虛言,神鬼不容。”

孫堅心中一鬆,扶起三將,道:“日後大事若成,必不忘卿等今日之功,如有違言,天地棄之。”

自此,三將對孫氏忠心耿耿,哪怕日後孫堅身死,亦是不離不棄,重新保扶孫策。此乃後話,暫時不提。

卻說孫堅夜間得寶,雖然掩藏甚密,然則天下無不透風之牆,更何況孫堅所領之兵,多爲袁術門下。袁術把孫堅軍中滲透得像個篩子一般,豈有不知之理。不數日,便有信使自洛陽來,見了孫堅,拜道:“主公在洛陽,聞將軍夜間得寶,喜不自勝,故遣某來,特邀將軍赴洛陽之宴,於諸侯席上鑑寶。還望將軍必到。”

孫堅聞言心中大罵,臉上卻仍是一臉笑容,道:“還請回復袁將軍,孫某剋日必到。”

待信使走後,孫堅大怒,召了衆將密議之。

程普道:“主公麾下,袁氏門人頗多。袁術得此信,不足怪也。然則是何寶,除我等四人,絕無人得知。主公可匿而換之。以他物奉之席上。袁氏能奈主公何?”

●ttk an ●¢o

孫堅聞言,沉思半晌,乃道:“德謀所言甚是,然則若以平常寶物奉之,袁術必起疑心。不如忍痛割愛,以巨闕奉之,再以一寶替以傳國璽,如此,方無憂也。”

衆將聞言,齊道:“主公之計甚妙!”

數日後,諸侯宴飲,孫堅於席上,展示二寶,一爲金鏤甲,一爲巨闕劍。衆人觀之,無不震驚讚嘆。金鏤甲還罷了,雖然少見,卻也不甚稀罕。巨闕劍自越王之後,泯然於世間久矣,不意今日自孫堅之手而得重現世間。

諸侯都看向巨闕劍,雙眼赤祼祼的不掩貪慾。孫堅用其展示巨闕斬金削鐵之鋒銳後,更是眼珠子都瞪出來了。

諸侯誰也沒有想到孫堅還得到了傳國玉璽。就是董卓也想不到。諸侯以爲傳國璽在長安天子處,董卓沒有傳國璽,也只以爲傳國璽在太后與弘農王處。只有劉備,看着孫堅,一臉若有所思。

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七百二十一章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六百八十七章 首戰黃蓋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七百九十八章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六百九十七章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二百五十一章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七百三十五章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董卓反應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五百四十一章 袁紹之死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七百五十二章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七百三十八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七百一十章第十八章 涿縣初見(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第七百六十七章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攻略(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
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七百二十一章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六百八十七章 首戰黃蓋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七百九十八章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六百九十七章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二百五十一章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七百三十五章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董卓反應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五百四十一章 袁紹之死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七百五十二章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七百三十八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七百一十章第十八章 涿縣初見(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第七百六十七章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攻略(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