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

劉備領了兵,一路到了江陵,復謂荊州刺史徐謬曰:“徐公,可遷州治至江陵矣。”

徐謬心想,還是算了吧,雖然荊州黃巾主力已經煙消雲散了,可是南方數郡未平,戰亂之中逃入山林之中的黃巾賊不計其數。漢壽雖然偏隅一方,可是架不住安全呀。江陵雖好,可黃巾就喜歡這樣的大城。我還是先到漢壽避避風頭吧。等你劉備把荊州徹底掃蕩安定之後,我再還遷州治好了。

於是便婉言拒之。劉備心道,不來算了,我就把這裡當成我的基地建設得了,你來了反而礙手礙腳。

兩人又閒扯了一會,劉備便問道:“徐公,可有聞荊州有良醫張機者?吾於帳下司馬黃漢升處得聞大名,荊州氣候迥異,我軍中多有水土不濟者,欲徵之爲軍中郎中,卻在南陽遍訪不見。”

徐謬一聽,便道:“可是張仲景?其人我也略有耳聞,數年之前張仲景曾被舉爲孝廉,卻無心仕途,州郡屢闢不就,醉心醫術。此時尋不見,非是避禍,便是遊歷尋醫去了。”

劉備一聽,也只能徒嘆奈何,對於這種技術宅,他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只有碰見了,當面勸說,可能纔有效果,不然派個人去找,人家只怕理都不理。好在以後日子還長,總有遇見的一天。

劉備與徐謬道別後,命令大軍於江陵休整十日。部隊連續征戰,已經疲憊不堪,放個長假,讓他們從身體到心理,都好好的恢復下。休整第一日,劉備在營中,就是讓衆軍士集體沐浴。

鑑於這個時代瘟疫的盛行,以及對莫名其妙病菌的害怕,劉備治軍,第一是紀律,第二便是衛生。他對衛生防疫工作抓得特別嚴格。強命所部士卒常洗澡、洗衣不說,大軍在外,也是儘量讓軍隊喝開水,不要喝生冷之水。沒有條件燒開水好辦,每人一個牛皮囊,在營中燒了水再灌進去隨身攜帶即可。對軍士受傷方面的處理,也是再次強調,清洗傷口要用酒水,包紮傷口要用蒸煮之後的潔淨布條,以免感染。其他不準隨地大小便等各種條條框框,一併形成文字,讓士卒們背熟。軍士們捉刀廝殺沒有問題,可碰到這些,就抓瞎了。一個個叫苦連天。可劉備卻一點也不講情面,誰沒做好,軍棍就狠狠打了下去。如此這般後,便再無雜聲了。這衛生問題可不是小事情,他劉備也住在營中,若不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大疫一起,他就是再牛,也免不了一死。他可不想出師未捷身先死,那可是真成笑話了。

第二日,發了餉,乾淨精神的將士們,成羣結隊,呼朋喚友的進了江陵城。至於他們是去購物,吃飯,還是喝花酒,劉備一概不管。除了不準吃霸王餐,欺負老百姓外,就是他們之間互相鬥毆,劉備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是吩咐軍法處的,看着點,讓他們別打死了就成。

劉備不懂心理學,但卻也知道一張一馳乃文武之道。士兵們隨他轉戰各地,腦子裡一根弦崩得緊緊的,如果不讓他們藉機放鬆放鬆,搞不好下次就要營嘯了。

要知道,軍營之中,軍紀森嚴。士兵長年累月於其中,精神上的壓力可想而知,那些神經緊崩着,不鬆鬆,要是一崩潰,那可就完了。有史明載,因爲士兵精神崩潰而引發的莫名其妙的營嘯可是多不勝數。有時候可能就是一個士兵做了個噩夢尖叫而已……

皇甫嵩圍廣宗月餘,這日與朱儁一道觀陣。方出營門,便見天色忽變,本來朗朗晴天,陽光明媚,卻忽然日隱星潛,烏雲遮天。皇甫嵩默然半晌,謂朱儁道:“公偉,天有異象,其必有變。我等可靜候觀之。”

朱儁以爲然。此時狂風大作,沙塵漫天,幾欲使人爭不開眼。便聽得喀嚓數聲,皇甫嵩瞪眼看去,只見廣宗城上,那面帥旗無端斷裂,墜落於地。砰然有聲。

皇甫嵩道:“此兆應在廣宗城。”

未幾,便聞廣宗城中賊衆放聲長哭。哀聲動天。皇甫嵩想了想,與朱儁道:“張角死矣!”

果然,不一會兒,廣宗城中,無數哭嚎聲傳來,都是痛呼大賢良師之名的。冬十月,大賢良師突發惡疾,病逝於廣宗城。臨終,以弟張樑爲帥。

張樑此時於廣宗城府衙。望着嚥了氣的兄長,心中悲痛無可抑制。兄長從小便是他們學習的榜樣,長大了,更是他們人生的導師。卻不想,帶領他們一路艱難行來,到了這裡,大業未竟,壯志未酬,卻身死此處。叫人如何不傷心落淚?

張樑又想起張角臨終時的交待起來。張角其時已高燒不退,但雙目神光不失,神智異常清醒。他強忍病痛的折磨,笑着對其弟曰:“三弟,我不行了。我此病,非人力可挽回,乃天罰也!我等逆行伐漢,死傷甚多。故上天降罪於我。然則,我亦九死而不悔也。漢廷昏君無道,不修德政,天下百姓苟且偷生,自桓帝以來,天下叛亂多如牛毛,不計其數。此亦天命也。我觀漢廷氣象,只怕難以長久。於是花費十數年光陰,足跡踏遍九州,於今年與諸教衆共謀大事。可惜看錯了唐周,我大事剛定議,卻失大將馬元義,以及諸多內應。是時,我便知,大事難成也。然已勢成騎虎,不得不強行爲之。咳,咳。時至今日,諸路黃巾,除你二哥尚有消息傳來。其餘皆音信斷絕。以我料想,應該都被漢廷剿滅啦,否則皇甫義真和朱公偉也不會在此處。唉,我死之後,三弟你率教衆降了罷。幾十萬人命呢,不能再帶着他們走向萬丈深淵了。皇帝不是說了,除我之外,其餘人皆可赦之嗎?你就通知你二哥,一道降了,也可保我張家血脈不斷。否則,只怕難逃漢軍之手……”

張角還欲再說,卻氣息已亂,張樑含淚大呼;“醫師!醫師!”

張角喀血道:“此天不助我成功也!惜乎哉!”於是,溘然而逝。

張角一死,滿城皆哭。張樑等爲張角舉喪下葬畢,乃召衆將議事。言張角遺命議降。殊料衆將羣情激憤,寧死不降。齊聲高呼願爲大賢良師報仇。張樑欲哭無淚,自家兄長乃病死的,如何去向漢軍報仇。張樑被架在火上烤,總不能說部下要去與漢軍拼命,爲自家兄長報仇,自己這個做弟弟的攔着?

後來張樑又轉念一想,如今哀軍可用。莫若與漢軍戰上一陣,先退漢軍,然後盡起大軍投奔二哥張寶。然後是戰是降讓二哥來拿主意好了。

想到此處,張樑說幹就幹,趁此時軍中人心激盪,便率軍出城,邀皇甫嵩、朱儁來戰。皇甫嵩等見張樑一軍皆素,便謂左右道:“張角死矣,如今賊心激憤,急切難以勝之。”果然,張樑所命之衆,皆悍不畏死,一個個死命向前,殺一個夠本,殺兩個有賺。多殺幾個,再隨大賢良師於九泉之下。

精神領袖的逝去,給黃巾帶來的影響深遠。張角算天算地,唯一算漏了自己對教衆的影響和重要性。要是他臨死之前,當衆說降,可能也就降了,也給了數十萬黃巾軍一條活路。可惜,他沒有。不是他不願意,而是時間來不及。

皇甫嵩雖然所部全是精銳,可是在如此不要命的黃巾軍面前,也是難以獲勝,只是苦苦抵禦支撐而已。皇甫嵩與張樑鬥了半日,見不能勝,便各自收兵,打算來日再戰。張樑本欲提兵往走下曲陽,卻見漢軍軍容尚整,仍有餘力,便想道,明日再戰一場,擊敗皇甫嵩與朱儁,然後從容退往下曲陽尋二哥去也,我兵多,彼兵少,料其不敢來追我後。想到此處,張樑心中安穩無比。

第二日,張樑仍出城搦戰,皇甫嵩與朱儁閉營休士,以觀其變。看了一陣,皇甫嵩喜道:“張樑督哀軍而不能勝我,我今不出,其勢必衰竭也。彼竭我盈,克之便在今夜。”

張樑見漢軍閉門不出,便引兵還城。果然隊伍行進之間,稍顯疲態。再無昨日之威勢。皇甫嵩看得明白,於是命將士晚上好生歇息,第二日雞鳴之時,便整軍出戰。張樑還在夢中,卻聽城外鼓聲隆隆,左右來報,漢軍於城外搦戰。張樑恨不得早日離開此地,於是取了披掛,持了寶劍,一路入了中軍大營。也沒什麼好說的,於是與衆將一路領了大軍,出城與漢軍死戰。

這一戰,便是數個時辰,直殺得天地變色,日月無光。屍山累累,血流成河。廝殺到了傍晚,終於,黃巾軍漸漸堅持不住了。憑一股血氣之勇,是無法戰勝以軍紀、耐力見長的漢軍的。皇甫嵩與朱儁在前督陣,見黃巾軍稍有退卻,便命漢軍大呼:“黃巾賊敗了,黃巾賊敗了。”

黃巾軍聞了,莫知所以,於是心中慌亂。皇甫嵩見狀,便引精卒直撲黃巾陣勢破綻處,於是黃巾大潰。皇甫嵩、朱儁、宗員等各引了所部,趁勢掩殺。

張樑見勢不妙,乃棄廣宗而走。皇甫嵩等緊隨其後,大肆截殺落在後面的黃巾。這一戰,斬首三萬餘級,降者數萬,成功收復廣宗城。

張角已死,漢軍乃發其棺,斷頭戮屍,將其首級星夜馳傳至京師。

感謝書友江湖過客,,,,,的打賞。

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攻並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二百三十二章 跨海東征(四)第六百九十七章第六百七十四章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驟起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七百四十九章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第七百四十九章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三百三十章 南征袁術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七百十八章第七百九十九章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七百九十九章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七百五十六章第六百七十七章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
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攻並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二百三十二章 跨海東征(四)第六百九十七章第六百七十四章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驟起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七百四十九章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第七百四十九章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三百三十章 南征袁術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七百十八章第七百九十九章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七百九十九章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七百五十六章第六百七十七章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