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

西城既破,太史慈率軍進城,層層推進,目標直取王宮。與此同時,聞得漢軍進城消息的高句麗大臣們,連忙做出了自己該做的選擇,立馬派遣親信,控制另外三處城門,放漢軍入城。不一會兒,張飛和黃忠也進城了。

迫於漢軍的威勢,城內反抗的人很少。就是有頑抗的,沒等漢軍有所反應,便被降軍抄起武器給砍翻了。高句麗的貴族們,做得很徹底。

城內,三支漢軍在自家主將的帶領下,直奔王城。王宮內,死忠於高句麗王的貴族們也趕到了。他們擁着紅着眼睛的高句麗王,帶着家眷和侍從,直奔東城。出了東城,便是馬訾水,乘船北上,逃得遠遠的,北邊地方大得很,只要高句麗人的武勇仍在,不怕沒有土地。不要留在這裡與漢人爭了。

高句麗王走前仍不甘心,砍翻幾個心愛的嬪妃後,四下望了望這空曠的王宮。這是祖宗留下來的基業啊,自高句麗被漢人趕到這兒起,都百多年了。現在就要放棄了嗎?想想自己再也難回故土,高句麗王難過得紅了眼眶。王宮中帶不走的好東西太多了。高句麗王也不想便宜了漢人。漢人讓高句麗人遷過一次都了,如今卻仍然要趕盡殺絕,那就一把火燒了吧,讓這王宮,爲寡人的江山陪葬吧。

黃忠、張飛、太史慈在帶路黨的指引下,一路狂奔到王宮時,卻發現王宮已經火起,烈火熊熊,紅透了半邊天,衆將被炙熱和濃煙逼得不停後退。黃忠怒道:“這狗賊,竟然敢縱火!”叫罵一陣,又吩咐衆將士取水救火。

然後喚過來一個降臣,問道:“高句麗王何在?”

降臣對道:“之前在宮中,今既縱火,而其親信俱不在,恐逃矣。”

於是黃忠和張飛、太史慈商議道:“高句麗王既逃,東征之功不全,二位賢弟在城中救火、搜查、撫民,某往城外追查,如何?”

張飛和太史慈聽了,哪裡肯幹,高句麗王在城破的情況下還躲在城內,那不是找死麼。肯定是逃出去了。自己三個負責攻打三面,只有東城沒人。那還用說,肯定是從東城走了。於是都要去東城。

黃忠無法,只好留下副將在城中,又遣人飛馬報予盧植,讓他進城主持大局。然後三人各帶了部曲往東城去了。

到了東城,問守城的:“可有人於此出城?”

城門吏跪迎於地,回道:“大王於此出城。乘大船往上游走了。”三人對視一眼,暗道果然。於是出城沿岸疾追。

方行一會,忽聞前方歡聲大作,金鼓齊震。衆將疑之,乃前行。忽見一部漢軍興高采烈的往回走,前頭一將,騎在高頭大馬上橫着一根大鐵杖,得意洋洋,仔細看去,不是那沙摩還有哪個。

黃忠見了,拍馬前迎:“沙將軍,你怎麼在這。”

沙摩咧着大嘴呵呵笑道:“我在營中無事,護着盧太守。太守遣我率兒郎伏於此處,吩咐道若城中有高句麗人逃出來,讓我截而擊之。嘿嘿,咱竟然撈到了一條大魚,咱把高句麗王和他的大臣們都抓了。”

衆將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心中一陣喪氣,忙活半天,天大的功勞讓這傻大個給撈着了。看着沙摩身後那一串串渾身溼漉漉的高句麗貴族,三人瞬間不想說話了。正想就此收兵回城,忽然太史慈道:“淵留,你出來看看,哪個是高句麗王?”

淵留自太史慈部曲中走了出來,前往沙摩那邊仔細瞧了瞧,回道:“將軍大人,這些人中沒有高句麗王,那個穿王袍的人是高句麗王的侍衛大將。”

沙摩大怒,抄起大鐵杖,瞪眼道:“你是何人?”

淵留嚇得就要跪下,太史慈笑道:“沙將軍不要動怒,此人乃是高句麗大將,於城外向我軍投降,是以他認得高句麗王。”

沙摩好不懊惱,提起鐵杖就往那侍衛大將頭頂一砸:“狗賊,害你爺爺我白忙活了半天,死去吧!”

砰的一聲,千朵萬朵桃花開。侍衛大將一聲未吭,腦袋被砸了個血窟窿。淵留嚇得身子一顫,又往太史慈這邊躲了躲,想道,這人惹不起,惹不起。

衆人拉住沙摩仔細一問,原來他見東城有船隊出來,便半途出擊,沙摩也不傻,選了個最大的座船攻了上去,迫降其衆。其他小船要麼被他擊沉,要麼被俘,逃走的也就是幾艘小船,沙摩以爲大魚被自己抓了,小船上的幾條雜魚那也就算了。誰曾想大魚用了金蟬脫殼之計,在他眼皮子底下跑了。讓他好生惱怒。

聽了沙摩講完,張飛道:“高句麗王乘小船,逆水而行,必然跑不快。且其自以爲逃脫,身後再無追兵,必然鬆懈。我等再追,必可擒之。”

衆人從其言,於是四人結了個伴,讓張飛和太史慈率軍沿岸疾追。深通水性的黃忠和沙摩操船而行。軍行十數裡,果在上游江心見到了三艘小船。高句麗王此時身邊只有王后和兩個兒子,還有幾個跑得快的大臣。逃出生天之後,身心俱疲,一時之間不由也有些鬆懈。本來人就少,又是逆水而行,就走得有些慢了,本來想等恢復些氣力之後就靠岸逃命,誰曾想漢軍竟然如此迅速的便追了上來。

高句麗的三艘小船嚇得拼命划槳,可惜本來就因爲掙扎了半天而氣力不足,又驚慌失措,小船竟然在江水中打起轉來。張飛和太史慈在岸上見這些傢伙還想逃,於是令弓箭手射之。此時已到馬訾水上游,河道狹窄,已經到了漢軍弓箭手的打擊範圍了。

此時,黃忠和沙摩也率水軍趕到。黃忠正欲喊話,讓高句麗王速降。誰知高句麗王於大江之上,見四周追兵重重,望天嘆道:“此天欲亡我。”遂有必死之心,於是奪了侍衛弓箭,便往黃忠這邊胡亂射來。

黃忠大怒,本能反應的摘下弓箭,便是一箭射了過去,高句麗王應弦而倒。小船上傳來數聲哀嚎:“大王!”

“父王!”

黃忠一箭射死高句麗王,悔恨不已。一個活着的高句麗王比死去的高句麗王有用多了。到時押着他往青州獻俘,多風光。然後主公把這高句麗王往洛陽一送。滅國擒王這是何等的功績,主公定會威鎮天下。可惜這一切都被自己搞砸了。

黃忠收了高句麗王的屍體,帶着剩下的俘虜與衆將一道回城。見了盧植,黃忠拜道:“末將無能,未能生擒虜酋,只帶回來一具屍體。”

盧植道:“破其國,滅其酋,漢升有大功。”

於是命幕府計諸將徵東之功,一一表明,書奏往青州。又因高句麗王縱火燒王宮,雖然搶救及時,但仍不可避免累及民居。城內高句麗人死傷無數,損失慘重。既然已爲漢土,自然要負責。於是又讓遼東運轉救災物資來此。

青州劉備收到了盧植的文書,以及高句麗王的金印、首級、袍服等物,大喜。於是召荀彧等來見。荀彧等人來了牧府,見了信,也是一臉歡喜。前前後後三個多月,這一仗總算打完了。剩下的,就全是收穫了。

高句麗,雖然目前可耕種的土地不多,但那是高句麗人不會開發啊。就算不開荒種地,那裡的礦產、藥材、林木、皮毛、漁獵、每年光這些資源就可以讓青州樂翻天了。這是實打實的利益。而且,去國千里,跨海而徵。一舉覆滅爲害邊垂數百年的高句麗,斬其王,獲其地,此等功績,大漢數百年也只有霍驃姚班定遠等寥寥數人可比擬。有這麼一個主公,荀彧等人也自然是與有榮焉。

欣喜過後,便要幹活了。劉備道:“文若,子達,高句麗雖滅,但其土其民,還是要好生派人治理。不可懈怠。你們商量一下,覺得何人可以爲高句麗太守?”

荀彧想了想,道:“主公,高句麗既滅,高句麗其境可以併入玄菟郡。不可呼爲高句麗郡,以免其民懷念故國。至於玄菟太守,前九江太守邊文禮,北海相孔文舉等,皆可爲之。”

劉備想了想,搖頭道:“文禮自來青州,已絕出仕之心,一意只願在書院任職。文舉也是如此,此二人皆好談玄,清雅之人,不合爲邊郡之守。”

邊讓到了書院,一天到晚和人辨論,樂此不疲。青州牧府研製出了左伯紙後,又發行了份報紙,現在報紙也淪爲諸儒的陣地了,各種論據,各種觀點,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孔融早就不想幹這北海相了。三番五次的找上門來要去書院。煩得劉備不行。

諸人又合計了一番,荀彧道:“此番遠征高句麗,黃漢升先取安東城,後獲高句麗王,此等殊功,不能不賞。且漢升性穩重,知兵事,可爲玄菟太守。”

劉備忽然就想起那年遇見黃忠射雁時的情景來。爲了兒子黃敘,不惜棄官遠行求醫,自己贈之以藥之後,便死活要拜在自己門下當個門客。這麼個有情有義的漢子,玄菟交給他,有什麼不行的。再說了以他此行的功勞,衆將也沒人敢說不行。

荀彧提出黃忠這個人選,在他自己看來是最合適的。因爲大漢官員,基本上都是能文能武。但邊郡多事,素來是用邊將爲太守。如程不識、李廣、涼州三明等名將,都曾在邊郡爲太守多年。

計較已定,於是劉備上表洛陽天子,獻上高句麗地圖,高句麗王首級以及金印,又論衆將之功,表黃忠爲玄菟太守。

洛陽天子又驚又喜,批覆得很快。封賞也很給面子,雖然都是些虛的。未幾,消息傳出,青州牧劉備遣將東征,斬殺高句麗王,生擒王子王后以下貴族百餘人,俘獲奴隸物質等無數,高句麗國自此覆滅。天下震動。

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第六百七十一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七百十六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六百七十四章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亂象(四)第七百十八章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七百六十八章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七百六十一章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六百六十五章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七百一十章
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第六百七十一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七百十六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六百七十四章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亂象(四)第七百十八章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七百六十八章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七百六十一章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六百六十五章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七百一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