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

哭了一陣,何太后命人封閉消息,然後又遣自己宮中親信,親自前往照顧皇帝飲食。在何太后和唐皇后的嚴防死守之下,皇帝劉辯靜養了一段時間,身體元氣漸復。這日得報說劉備南討袁術,打得袁術節節敗退;曹操也收復豫州大部;連袁術親信孫堅也反了,攻陷了江東大部分郡縣。到如今袁術已經是衆叛親離,惶惶不可終日也。

聽了這個好消息,天子劉辯大喜,興奮得手舞足蹈。乃道:“人心仍在漢,逆賊豈能得篡乎?”

到了晚上,仍在興頭上的劉辯,對給自己暖被窩的宮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陣子他養精蓄銳,虧虛的身體漸有恢復,現在看到女色也能起反應了。於是便欲臨幸之。宮女是太后派來的,使命就是嚴防皇帝近女色。哪裡肯應,只是不從。

皇帝心中慾念大熾,見宮女不從,勃然大怒,道:“朕乃天子,世間至尊,賤婢亦敢逆朕乎?”

天子一怒,宮女瑟瑟,只得從之。天子拖其至榻上,命其褪去衣裳,昏黃的燈光下,肌膚如玉,色彩分明,凹凸有致,劉辯看得心潮澎湃,身下某處怒振而舉,於是遂俯而幸之。宮中有侍者看得分明,疾出殿往太后宮中報信去了。

劉辯含香舌,刺蕊心,與宮女往來攻伐一場之後,奮起餘勇大叫一聲。待太后聞信趕來時,只見劉辯攤垂四肢,迷茫雙目臥於榻上,一旁宮女臉帶淚痕,在清理痕跡。

何太后大怒,喝道:“要你這賤婢何用?”正要讓人拖下去,又想皇兒要強來,又豈能全怪她。於是暫且放過轉而命人速傳太醫。

太醫來了一把脈,苦着臉搖頭道:“太后,此非臣之力所能挽也。”

何太后鐵青着臉,問道:“還能撐多久?”

太醫嘆道:“老臣盡力而爲!”

到了晚上,皇帝醒來,喝了些湯藥。稍稍恢復了些精神,然後便把何太后和唐皇后都喚了過來。看着母后和皇后悲慼的臉龐,劉辯虛弱的笑了,道:“母后與皇后不必如此,朕心裡有數,暫時還死不了。只是有些事,得提前和你們說一說,免得到時來不及。”

何太后淚如雨下,勸道:“皇帝且寬心靜養,勿傷氣力。”

劉辨屏退左右,吩咐道:“觀今天下諸侯,袁紹之徒不必再說。曹操、孫堅恐亦各有異心。大漢之宗室方伯,劉虞與劉表雖信雅之士,然其不習兵,又皆老邁。獨有劉備,劉璋,各據雄州,可爲我漢家之依託。劉備弘毅忠直,兵雄將廣。可託之後事,朕死之後,母后與皇后若能得脫,便往青州吧。”

何太后強忍眼淚與唐皇后拼命點頭應允。隨後的日子裡,皇帝時昏時醒。掙扎着熬過了這個春節後,於興平六年(建安九年)崩於洛陽北宮安福殿。享年二十四歲。

袁紹在得知皇帝病重之後,便派人嚴守宮室。待到皇帝駕崩,便率諸臣入洛陽。到了皇帝靈前,逼問太后道:“陛下遺詔何在?”

何太后眼淚已經哭幹,旁邊有侍者把遺詔奉上,袁紹打開一看,裡面寫着:“朕以涼德,嗣繼大統蓋有數年。夙夜靡寧,惟恐有負先帝託付之重。今忽遘疾彌留,殆弗可興。夫死生者晝夜常理,古今人所不免。惟不能光承列聖之洪業,終奉皇太后之餋,雖歿弗寧也。皇子幼稚,未堪當國。皇弟協,先皇遺血,朕之介弟,寬仁聰慧,海內共聞,可即皇帝位。朕既臨御日淺,未施恩德於民,不忍復有重勞。中外文武吏民令到出臨三日,皆釋服,無禁音樂嫁娶,飲酒食肉。……”

袁紹還沒看完就氣得七竅內生煙。要是立長安天子爲帝,那自己還如何能夠以朝廷的名義號令諸侯?雖然諸侯們大多數時候也不聽自己的。但自己可以奉天子以討不臣啊。這麼一個便宜行事的機會,怎麼能夠讓走?

於是便命身邊侍者道:“我念,你來寫!”

不一會兒,一份新鮮出爐的“遺詔”便出現在袁紹面前。袁紹滿意的看了看,對太后道:“太后,請用印吧。”

何太后心如死灰,一臉木然。袁紹也不理會這個先死了丈夫、兄弟、母親,現在又死了兒子的可憐婦人。命侍者尋出符寶,用上大印。然後牽出劉辨四歲的獨子劉珉,讓他於靈前登基爲帝。

興平六年春正月初十,皇帝劉辯駕崩。皇子劉珉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昭寧。尊何太后爲太皇太后,唐皇后爲皇太后。拜袁紹爲大將軍,鄴侯,總秉朝政。袁紹上諡號爲懷,執義揚善,慈仁短折也。短未六十,折未三十稱懷。以日易月二十七日之後,葬先帝於懷陵。

消息傳出之後,天下震動。責問袁紹的書信如雪片一般飛來。袁紹之前因爲董卓立了陳留王劉協爲天子,心中不服。於是對諸侯說主少國疑,董卓獨斷朝政,如此下去國將不國。建議共立長君,以濟天下。於是與諸公卿議立幽州牧劉虞。雖然劉虞寧死不從而使袁紹這次廢立胎死腹中。但袁紹當初表現得可是一片公心啊。現在好了,到了你袁紹這裡,你就不怕主少國疑了?

陛下駕崩了,但孝靈皇帝仍有血脈存世,人家還在長安做着天子呢。爲什麼不奉迎長安天子來洛陽即皇帝位?這樣總比你立一個娃娃皇帝,分裂朝廷要好吧?你袁紹分明就是想自己獨秉朝政,想當第二個董卓!

來信質問袁紹的,除了涼州諸侯之外,其餘全是大漢宗室,如益州劉璋、荊州劉表、幽州劉虞、豫章劉繇和青州劉備。至於曹操和孫堅等人,一聲不吭視作透明。

劉備在青州,召集諸臣道:“袁氏有不臣心久矣,南有袁術,北有袁紹。皆漢賊也。諸卿多作準備,收集錢糧,整頓兵馬。吾欲討滅袁術後,北攻袁紹,以清君側。”

衆人聽命而去,一時之間,青州兵馬調動連連。劉備連發數令,讓趙雲和田豫率幽州軍進駐平原,一邊整軍一邊盯防袁紹。然後命關羽率軍準備南下,只待準備充足之後,和張飛、嚴顏一道進軍,一舉攻滅袁術這個禍害。

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七百十一章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三百三十章 南征袁術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七百二十六章 黃射臨陣棄袍澤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六百八十七章 首戰黃蓋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七百十六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七百十八章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第七章 拜師盧植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258徐州之亂(五)第四百八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十三章)第四百七十一章 冀州攻略(十三)第六百九十一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陽城之戰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
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七百十一章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三百三十章 南征袁術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七百二十六章 黃射臨陣棄袍澤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六百八十七章 首戰黃蓋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七百十六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七百十八章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第七章 拜師盧植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258徐州之亂(五)第四百八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十三章)第四百七十一章 冀州攻略(十三)第六百九十一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陽城之戰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