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

好在徐庶也不是那等心胸狹窄之人。馬超雖是涼州人,但好歹入穎川作亂的卻不是他的部曲。所以在後面行軍途中,也不再給馬超臉色看。

一路疾行,大軍鋪天蓋地,快到荊州的時候,張飛召集衆來,商議方略。張飛與諸人道:“諸君,主公在江東引頸相望,日夜盼望我等的好消息,如今入荊在即,卻是要商量個對策來,速戰速決,掃蕩荊州之後,再回師去助主公爭奪揚州。莫讓雲長等爭了頭功去。”

在場的一個個都是好戰分子,聞言心中熱血翻騰,一個個的磨拳擦掌,太史慈高聲叫道:“益德,莫要多言,你說怎麼打,我便怎麼打。速速奪了荊州,還回江東去也!”

田豐、徐庶相望一笑,不禁莞爾。

張飛行到地圖跟前,看着上面的山川道路,沉吟道:“荊州處處要害,但最爲關鍵,莫過於南陽與南郡與江夏。若能一舉奪得此幾處,荊州之戰,便事半而功倍也。元皓、元直,汝等以爲如何?”

南陽之宛城、襄陽;南郡之江陵;江夏之夏口,可謂是荊州三大重鎮。把這三個地方奪了,荊州也就差不多了。可道理是這個道理,誰都懂。但說易行難,沒見曹操和孫策圍繞這三個地方打生打死好幾年?

大家圍在一塊,把地圖翻過來翻過去的研究了個透。最後張飛決定,採納田豐與徐庶的意思,先打南陽。然後再居高臨下,向南郡進軍。

田豐與徐庶都建議先取南陽。田豐的理由是南陽北依司隸,己軍補給方便。而且己軍沒有水師,攻打江陵與夏口,沒有南陽這麼方便。

徐庶的理由與田豐的差不多。不過他還多了一條建議:“若戰不利,則舉兵入武關,與趙將軍合兵攻漢中。”

兩大謀士都說要打南陽,張飛自然也沒啥好說的。那就先打南陽吧。雖然南陽的距離離自己的軍隊最遠。

定下了目標,那就要圍繞這個目標做計劃了。衆人羣策羣力,很快一套戰術就拿了出來。馬超率五千兵馬奔襲魯陽。而張飛與太史慈則翻越桐柏山,進入南陽腹地,然後再度分兵,一路向宛城,一路向襄陽。

這個作戰計劃,主要有兩點,一是馬超要造出足夠大的聲勢來,讓宛城的夏侯淵以爲漢軍主力在魯陽。二是要以快打快。張飛與太史慈進入南陽之後,要以極快的速度,奔襲襄陽與宛城。

計劃做好了,就看執行了。

馬超並不想去魯陽,但他又沒資格和張飛、太史慈爭。神情間難免就有些鬱郁。田豐看在眼裡,便勸道:“孟起不必如此。此去不在攻佔魯陽,只要吸引曹軍來援,便是大功一件。”

馬超以爲張飛不重視不信任自己,這才讓自己幹這種無關緊要的活計,現在聽田豐一說,不禁心頭一動,便問道:“當真!”

張飛闊步行了過來,一身鐵甲嘩啦啦亂響,他伸出手來,狠狠一拍馬超肩膀,笑道:“自然當真。我與子義成與不成,便全靠孟起在魯陽能否吸引夏侯妙才的注意力了。”

馬超聽了,遂朗笑道:“將軍但且放心,我此去,必爲將軍取魯陽。”

張飛又再三交待,不一定要攻佔魯陽,只要擺出攻打魯陽的架式,嚇唬魯陽守將向宛城調請援兵就行了。免得強攻魯陽損失太大不划算。

馬超一一記在心上,然後就率部啓程,與諸人一一作別,疾往魯陽去了。馬超走後,張飛便道:“明日拔營!”

魯陽依託魯山,爲荊州北大門。這裡歷來就有兵馬駐守。夏侯淵來後,爲了防備漢軍自魯陽入侵,這裡也分了五千兵馬駐紮。守將是曹氏族人曹煒。

曹煒材質平平,但也不是昏庸之徒。在魯陽也算得上是克盡職守。這日,剛巡完城回府,曹煒打算好生歇息下,讓下人準備幾個酒菜,再喚幾個妾室來助助興。日子太平淡了,也只能用酒色來點綴了。

吩咐完後,他便去了後院。正與幾個新納的妾室調笑,忽然外面就傳來了蹬蹬蹬蹬的腳步聲。曹煒把眉頭一皺,心道這是誰?好生不曉事!

便聽得外面聲音響起:“將軍,有緊急軍情!”這聲音很熟悉,曹煒想了起來,這是自己親兵。

聽聞有緊急軍情,曹煒不敢怠慢,便忙一整衣衫,出了後院。到了正廳,見了親兵,便問道:“何事?”

親兵拱手道:“將軍,前方有哨探回報,言有一支騎兵,正向魯陽疾行而來。”

曹煒頓時心中一驚,便忙站了起來:“有多少人,打甚旗號?”

親兵回道:“目前不知,前方正在探查。”

說話間,府中管事來了,叉手在階下道:“將軍,酒菜已準備好了。”

這會曹煒哪裡還有享受的心情,煩躁的一揮手:“你且先退下罷。”曹煒心中翻騰不已,這來者是敵非友,來者不善吶。

等候的時光是痛苦的,一個時辰之後,曹煒才又接到最新的情報。來的是一支漢騎,人數過萬,領兵大將不清楚,但將旗有張、太史、馬等字號。

曹煒心中略一盤算,就知道了,來人必是張飛、太史慈和馬超了。曹煒心中就是一聲哀嘆,這幾個人,沒一個好惹的。

張飛和太史慈就不說了,劉備麾下的宿將,出了名的金牌打手。馬超也不是個好惹的,涼州軍閥馬騰的長子,打小培養的繼承人。聽說是武勇無雙,剽悍過人。這三人一齊來魯陽,絕對不會是來找自己請客吃飯的。魯陽危險了啊。

想到這裡,曹煒就忙喚左右:“速速備馬,持我書信往宛城,報與夏侯將軍,言漢軍張飛等大將率軍來襲,請他速派援軍。否則魯陽就保不住啦!”

曹煒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對自己的能力很清楚。要說這三人隨便來一個,他守守城估計也能守得住。畢竟有城牆爲依託嘛。但一來就來三,他就抓瞎了。還是趕緊求援吧。不管派不派人來,這仗打成什麼樣,責任就不是他的了。

夏侯淵在宛城中接到曹煒的報告,也是嚇了一跳。張飛等人不是在江東麼,怎麼又突然跑到荊州來了?

夏侯淵念頭一轉,頓時就明白了,劉備這是把自己與孫策聯手,所以派人來攻打荊州,好切斷己軍與孫氏的聯繫呢。

夏侯淵就笑道:“劉備啊劉備,我豈能讓你如意?”

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五百五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一)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談談匈奴與班超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三百八十六章 袁劉大戰(十六)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三百三十章 南征袁術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涼州風雲(還沒完)第七百四十八章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六百八十三章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七十一章 蠻王之位第二百三十五章 跨海東征(七)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七百十六章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七十一章 冀州攻略(十三)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六百七十二章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六百四十六章 伏兵齊出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
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五百五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一)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談談匈奴與班超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三百八十六章 袁劉大戰(十六)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三百三十章 南征袁術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涼州風雲(還沒完)第七百四十八章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六百八十三章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七十一章 蠻王之位第二百三十五章 跨海東征(七)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七百十六章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七十一章 冀州攻略(十三)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六百七十二章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六百四十六章 伏兵齊出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