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

武夫們的腦袋裡似乎全都是暴力因子,劉恭和黃忠,只是唏噓感慨關羽遭遇之慘,卻沒有一個表示出對解令和縣中諸吏的同情,他們覺得這是罪有應得。卻壓根就沒想過,再罪有應得,也不應該由關羽來懲罰,而應該由漢律、由廷尉來負責……要不韓非子怎麼說俠以武犯禁呢。大抵是因爲混江湖的,一言不合便要抄刀子罷?韓非子肯定也是見識過俠客的暴力和血性的了。

一路上,劉恭又耐心向關羽解釋樓桑人有時候爲何會拒絕人進莊:“……劉某非商非紳,亦無歷代積累之財,雖有其他來源,但多年來因招待江湖同道,入不敷出,日子也過得甚爲窘迫,而有些同道,唉,不提也罷……是以知曉之人,紛紛爲某不平,今次我出漢升出獵,故才怠慢了雲長,實在是失禮……”

關羽一路上飽受風霜,吃過了許多從前未吃過的苦頭。是以也能理解劉恭的不容易。心中不滿早就散去,哪裡還有之前的一絲怨氣。三人一路說笑着,竟彷彿是多年故交般親切。

臨近年關了,張角坐在高臺上,張寶、張樑在其側,下方站着張角的十大弟子,馬元義,張曼成,卜已,彭脫,波才,孫夏,韓忠,趙弘,唐周,褚燕。這是他一手挖掘出來的人才,張角相信,假以時日,他們都將成長爲自己的左膀右臂,一方之雄。現在,是時候指派他們分赴各方,聯絡教衆、羣盜,在明年自己的一聲指令下,揭竿而起,攪動天下風雲了。

張角道行再高深,心性再淡定,想到自己振臂一呼,天下雲集,整個天下都爲之色變之時,也不禁心潮起伏,難以寧靜。他沉禁於這種不可自撥的快感之中,卻沒有注意到唐周臉上的艱難猶豫。

唐周在拜辭張角後,心中驚懼不安。他沒想到,師傅真的走到了這一步,真的要反了。之前自己雖然也跟着熱血沸騰的喊着口號,鬧得挺歡。可是熱血退卻的時候,自己很清楚,師傅成不了事。

他是濟南人,自小奔走四方,見多識廣。漢軍兵甲之精良,在涼州,在幷州,在各地血腥鎮壓民亂的時候,他都有見識過。他從來不覺得,一羣手無寸鐵,未經過有效訓練,不識戰陣的農夫們,拿着木棍鋤頭柴刀,一擁而上便能打敗漢軍。人再多又如何?羊再多,它們能敵得過獅子嗎?

唐周隱隱開始害怕了。他還年輕,還不想死。可是師傅對他,對他全家都有恩,有恩不報,豈是人哉?這一刻,唐周開始糾結、迷茫了。

巴郡下雪了,雪花飄飄,天地間一片茫然。劉備身披狐裘,立在江州城頭,感受着這凜冽風雪。天地不仁吶,這殘酷的天象,是否昭示着明年的不太平,還是在說瑞雪兆豐年呢?

張角啊張角,過完了年,你便要動了罷?你終究是奈不住寂寞的人哪!要是你不來搗亂,大家安安生生的過日子,那該多好?我會一路爲官,替大漢帝國鞠躬盡瘁,盡心盡力,成就一代清直名臣的佳話。而你,奔走於民間,救死扶傷,懸壺濟世,留下一段動人的神醫傳說。我身居廟堂,你寄託江湖,大家一起,爲着帝國的輝煌而奉獻自己的力量。如此,不好麼?千百年後,人間依然會留下我們的傳說,依然會充滿了稱讚我們的言語。而不是讓你身死族滅,遺臭萬年,而不是讓我一路踩踏着屍山血海,累累白骨,成就帝王之位。我討厭流血,我不喜歡死人。那些活生生的人們,都是我們華夏的同胞和族人啊。大漢以後,晉朝昏弱,最後五胡亂華,屠戮漢人,那等慘狀,是你怎樣也想象不到的罷?你再鐵石心腸,也不想看着那些滿身羶腥的異族佔據我漢家大好河山罷?就這麼安安穩穩的渡過一生,不好麼?不折騰就那麼難麼?

可惜啊,我沒有辦法用未來的事情說服你。你,終究還是要動的,箭在弦上了,我懂的。劉備自嘲的笑了笑,感慨着未來的山河破碎,生民塗炭,卻又隱隱對自己爭霸的道路開始期待起來。多了千餘年後的見識和眼光,自己在這裡,又能做到哪一步呢?老天送我來這裡,就是天意啊。自己拼了命,也要多多保存我漢家血脈、華夏苗裔的生命。這就是我當仁不讓理所當然的責任!

狂風呼嘯着,雪更大了。

一場大戲,正欲上演。張角和劉備,都已經做好了登場的準備。而大漢朝廷,卻仍然懵然無知。而帝國的最高領袖,大漢天子劉宏,卻仍然在過着醉生夢死的糜爛生活。天天醉心於歌舞飲樂,沉眠於脂粉香味。卻不知道,他的帝國,已經到了生死邊緣。

劉備回府,飲了一壺熱酒。胸中豪氣頓生。這一世,他改變了太多。原本的布衣劉備,變成了名聲四播的一郡使君,他已名列高位,若是天下有事,還愁四方英雄不來相投?他除了家世外,隱隱間,已有了和袁曹相抗的資本,他還怕什麼?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張角!天下羣雄!我劉備來了!劉備把杯中酒一飲而盡,無聲而笑。

唐周最後領了命,與馬元義一起負責司隸。接到消息的時候,唐周就已經絕望了。京師,首善之地,若是其他諸州,或許還有活命的機會。要是自己敢在京師折騰,小命還能保麼?

唐周把師傅的看重與信任當作了讓自己去送死。在那一刻,他的心態就失衡了。他不想死,他想好好活着。涼州等地邊軍的兇殘,他早就見識過。那些人,就是一些殺人如草芥的屠夫。而據說拱衛京師的精銳北軍,比邊軍還要厲害得多。皇帝再蠢,怎麼會讓京師亂起來,就算有內應,京師又如何亂得起來?只要北軍還忠於皇帝,想讓京師大亂,無疑便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師傅對我有恩,可是這些年爲他鞍前馬後,也做了不少事情了。還值得爲師傅貢獻出自己這條小命麼?

一邊是恩情,一邊是性命,唐周掙扎了月餘,終於在心底,暗暗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六百七十六章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七百六十二章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七百三十一章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虞病逝(二)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五百五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一)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八百十五章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柔蹤跡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東征(六)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七百四十四章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六百七十二章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驟起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七百六十一章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七百三十二章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六百八十二章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四百八十章 冀州攻略(二十二)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七百四十九章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
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六百七十六章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七百六十二章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七百三十一章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虞病逝(二)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五百五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一)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八百十五章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柔蹤跡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東征(六)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七百四十四章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六百七十二章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驟起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七百六十一章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七百三十二章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六百八十二章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四百八十章 冀州攻略(二十二)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七百四十九章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