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過了幾日,陸陸續續的,江東諸文武都已經到了建業,哪怕是遠在交州的士家,也派了子侄來。孫策這邊的決定,無論是戰是和,都將會影響到交州的未來。不由得士家不早作打算。

見人都到得差不多了。孫策就召集衆人,聚衆一堂,開始討論。會議主持人孫策率先發言:“今北軍壓境,來勢洶洶。揚、交二州百姓不勝惶恐,民間議論紛紛,流言四起。當年中原大亂,士民競相南渡,託庇江東。百姓得享太平十有餘年。而今復聞江東戰火又起,竟又競相逃離,殊不知,當此之世,天下何處不亂?我孫氏自有江東,安撫百姓,剿平亂匪,於揚州薄有微功。今復見境內騷動,吏民惶惑。吾不忍也。是以召衆卿來此共議之。若爾等認爲江東難保,爲了境內百姓安危,爲了天下黎民福祉,孫氏願舉江東相獻。”

孫策一開口就是石破天驚。他做事就是如此,向來寬闊大氣,從不遮遮掩掩。所以有什麼就說什麼。百姓們不都擔心嗎,那你們覺得這仗能不能打,江東能不能保?要是你們也都和那些市井小民一樣,認爲孫氏才德不足以保江東,那就投降算了。

程普聞言,當下就按耐不住性子,站了起來,向孫策行禮之後,便厲聲道:“主公,江東基業,皆是將士們拿着刀槍,拼了性命,血戰爭奪而來。爲此,不知死了多少將士。如今大敵當前,不思卻敵之法,卻在這裡討論要不要投降?簡直可笑!末將願爲先鋒,往拒劉備。待我戰死之後,主公再與諸公討論不遲!”

程普作爲一員勇將,別看年紀大了,性格卻是老而彌堅。劉備率大軍來了是沒錯,但江東這邊要是連屁都不放一個就說要投降,程普第一個不幹。江東的男兒都死絕了麼?大丈夫在世,怎能如此怯弱?

程普聲色俱厲的同時,又拿眼去瞪坐在前邊的孫權。目光凌厲如電,把個孫權直看得臉皮發燒。只好垂首避過。程普心中大嘆,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仲謀的性格比起其兄來,實在是弱了些。幸好江東基業沒有傳到仲謀手裡。不然劉備一來,仲謀就只怕想着要獻土歸降了吧。

亂世出英雄,這話真沒錯。程普的話代表了絕大多數武將的心聲。漢末以來天下大亂,他們都是身懷絕技想着建功立業的人。說得難聽點就是唯恐天下不亂。現在這天下形勢,給了他們一施己長的機會。至於漢朝統一不統一,關他們什麼事。

人心思漢是沒錯,但那是讀書人和普通百姓的事。因爲亂世最不能保全自身生命財產安全的,就是這種人。但亂世卻是武將們的天堂。

漢朝的皇帝,早就被程普爲代表的武將們給忘了個乾淨。這會也壓根沒有國家這個概念。改朝換代那不是正常嗎?周天子享國八百年不也化作歷史的塵埃了。戰國七雄,首次一統天下的大秦,又如何?

漢朝到了現在,差不多也是氣數將盡了。再換個皇帝不是很正常嗎。傳國璽都到了孫氏手裡,又有卜者說東南有天子氣,不都是應在孫氏身上嗎?

至於孫氏勢力太弱,北方劉備太強。當年漢太祖劉邦不也在霸王項羽的威勢下瑟瑟發抖嗎?天下大勢,又哪裡是一時半會說得清楚的。一時之強弱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只要這次挺過去了,未來說不定就有轉折呢。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想當皇帝,哪裡有那麼容易,自然是要有一些必不可少的磨難。

創業是艱辛的,回報是豐厚的。孫氏這次雖然危機重重,但也不是沒有機遇隱藏在內。江東不是還有個強勁的外援曹操麼。以曹操的狡詐,他會不來救援江東?絕無可能。

要是曹操放任江東被劉備攻佔。那他就快點洗乾淨脖子等死吧,因爲下一個馬上就要輪到他了。所以這邊戰爭一旦打響,曹操就是爬,也會派人爬過來幫忙。有了曹軍在外牽制,劉備又有什麼可怕的呢?指不定還可以反攻過大江去呢。

武將們把未來想象得很美好。也紛紛叫嚷着寧死不降。這讓孫策的心裡也好受了些。要是作爲戰爭的重要力量的武將們,也出現要投降的聲音,那他就真的是要坐臥不安了。

孫策快速的瞥了一眼孫權。然後又看向了張紘。張紘是江東的文臣之首。基本上江東的內政都是由張紘處理。他的意見,孫策也是非常重視的。

張紘當年曾被舉爲茂才,但大將軍何進、司空荀爽等人輪番對他徵召,他皆辭官不就,天下亂起,他就從廣陵過江,避難到了江東。後又投奔了孫氏。然後一直給孫氏效力至今。要說他對漢朝有什麼深厚的感情,那也是瞎扯。但要說他心裡沒有擔憂,那也不對。

他擔憂的是萬一打不過劉備,那後續的事情應該怎麼去操作。讀書人明哲保身的路數還是都明白的。不過茲事體大,他一時半會還沒琢磨透。現在孫策話趕話要他表態。他能怎麼說?

自然是附和主戰派,堅決的說打啦。張紘深知孫策性格。以孫策的滿腔傲氣,那是打死也不會主動說出投降二字來的人。再根據些小道消息來分析,張紘自然就明白,這肯定是孫氏內部鬧矛盾了,搞不好是幾兄弟吵了架,孫策又不想運用強力手段鎮壓,勉得傷了兄弟和氣的同時又傷了吳老夫人的心。所以這才召集大家一起來討論。

讓大家表態是戰是和,從中看看大家的態度,順便也打擊下孫權。只怕這纔是主公孫策的真意了。

把前後事情一想通,張紘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回答了。他又不傻,要是他敢在這大殿上說出投降二字來。不但惡了殿中諸將不說,自己也將會進入主公孫策的黑名單。於是張紘就道:“主公保有江東多年,於朝廷有大功,於百姓有恩德。今朝廷不見酬勞,反來征伐,失天下人心民望。且江東又有大江爲天險,山川地理無不爛熟於胸。我軍以逸待勞,又佔地利人和,如此大好形勢,豈可輕言投降?”

孫策一聽,臉上就浮起了微笑來。這文臣講話就是不一樣。程普只知道喊打喊殺。張紘則不一樣,他還知道把有利的局勢往自己這邊分析,講得條理分明,頭頭是道。這樣的言行流傳出去了,必然會起到安定人心,提升己軍士氣的作用。

階下的武將們聽了,臉上不就有恍然大悟然後開始興奮起來的神情了嗎?

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同存異(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八百十八章 艱難局面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七百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七百五十三章 祝大家中秋快樂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七百六十一章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六百九十三章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五百九十九章 受降城外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戰開始(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術野望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重返荊州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六百七十六章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七百一十章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七百九十三章 馬超兵敗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冀州攻略(二十五)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一百七十二章 陽城之戰(二)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五十五章 大婚之喜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
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同存異(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八百十八章 艱難局面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七百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七百五十三章 祝大家中秋快樂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七百六十一章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六百九十三章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五百九十九章 受降城外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戰開始(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術野望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重返荊州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六百七十六章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七百一十章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七百九十三章 馬超兵敗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冀州攻略(二十五)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一百七十二章 陽城之戰(二)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五十五章 大婚之喜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