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

數日後,太史慈命人槍挑着柳毅首級,於襄平城下來回誇武時,公孫度心中那一絲希望,也隨之湮滅了。←頂點說,..

是夜三更,月明星稀,隱約月光中,南城一隊人馬悄然而至。南城戍守校尉火光一晃,認清來人,乃低聲道:“李公,日後咱兄弟們的家,就請你多費心了。”

夜色中一個蒼老的聲音響起:“王校尉,還請你放寬心,只要老夫平安出城,來日必保你等家一生衣食無憂。”

王校尉聲音從憂轉喜:“那就好,那就好。”於是便一揮手,身後甲士們看到手令,便轉身向城門涌去,正欲動手打開城門時,忽然火光大作。

只見四周無數黑影涌現,火把齊舉,映着王校尉以及李家家主的臉色慘敗無比。一個怨毒的聲音突然響起:“很好!很好!果然不出我所料,爾等狗賊!竟然想獻城!竟然想賣主求榮!爾等便不怕族誅乎?”

公孫度騎在馬上,緩緩從黑暗中走了出來。此時他全身戎裝,腰懸寶劍,一臉譏笑的看向欲逃出城的諸人。

李家主看了看四周的弓箭手,抖動着花白的鬍鬚嘆道:“君侯,襄平已然無望,何不放我等一條生路?”

公孫度哈哈大笑了起來:“老匹夫!劉備要的是本侯的項上人頭,要的是本侯的遼東!爾等狗鼠輩,豈能入他眼中?汝自在城中,閉門安坐,保管你毫髮無傷。但你卻一心想獻城賣主,如此行徑,吾豈能容之?”

李家主默然了會,道:“君侯,遼東就要變天了,襄平城中,有名有姓的,誰不想求個未來?君侯,對不住了。”

公孫度怒極,暴喝道:“那你就去死吧!”

李家主面臨死亡的威脅,卻詭異的一笑,道:“君侯,你可知今晚,隨我在此者,爲何全是諸家之老弱?我等既然決定獻城,又豈能不防着君侯?我等故意走漏風聲,讓君侯得知今晚我等自南城出。君侯卻不知,此時除了南城,三城已開矣!我等老朽之死,卻保住襄平諸家之少壯精華,值了!卻可惜了君侯家!哈哈哈哈哈哈!”

公孫度聽完,臉色大變,再側頭細聽時,各處隱隱約約似乎傳來喊殺聲。公孫度不由暴怒,大喝道:“動手!”

一時箭矢如雨,連南城諸守門將士,全部釘翻在地。公孫度翻身下馬,撥出劍來,踱步到仍在地上掙扎的李家主跟前,彎下身去,低聲獰笑道:“好教老匹夫得知,某之子孫家,早已出城矣!某便是死,又有何懼哉!”

見李家主眼中驚懼失望,公孫度得意的一笑,掄起寶劍,連斬數十下,把李家主剁成肉泥,這才罷休。

公孫度方上馬,便見有甲士疾奔而來:“稟主公,東、西城門已失守,城中諸家與城外青州軍內外勾結,此時青州軍已入城矣。”

公孫度氣極,他二子雖已逃離,但胞弟公孫平卻慘死於城外,本欲拖着全城諸家一起給他陪葬,想不到諸家狡猾得很,被他威脅之後,仍然想出此斷尾求生之計,拚卻老的死,也要的逃……

公孫度此時有心灰意懶,便揮了揮手,道:“既然青州軍入城,爾等便也放下武器,降了罷。”

有親衛便忍不住道:“主公,何不趁亂出城,不東山再起,擇一地而隱,必然不難。吾等誓死,必保主公安危。”

公孫度能稱霸遼東,自然也不是白混的,鐵桿心腹自然是有的。見親衛如此,公孫度笑着搖搖頭,道:“且先回府。”

到了府上,諸掾吏早已走散一空,各檔案文冊,到處都是,像走了賊似的。看着往日整整齊齊的地方如今一片凌亂,公孫度長嘆一聲,召集還未走的衛士家僕,道:“爾等追隨吾多年,不失忠心,府中還有些錢財細軟,爾等分了,然後各自逃命去罷。聽聞青州軍軍紀極好,爾等只要不頑抗,必然無事。”

此言一落,衆人皆跪,哀聲一片。親軍校尉悲聲道:“主公待如何?”

公孫度沉默了一下,復又宏聲道:“這是遼東侯府!某是遼東侯、平州牧!這是某的家,某哪兒也不去!”

此言擲地有聲,公孫度此時又恢復了昔日那個不可一世、自信滿滿的形象。於是有數人高聲喊道:“人也不走!人願隨主公同死!”

公孫度連斥帶罵,趕走一大半人,最後,卻還是有數人不願走。公孫度放眼一看,這幾個都是跟隨他多年的老人。公孫度笑道:“也罷,難得咱主僕還能死一塊,且去置些酒菜來,你我飽食一頓,再同赴黃泉。”

僕人轉身就往後院去,此時,一個聲音由遠至近的傳來:“主公!主公!”

公孫度把眼一瞧,卻是陽儀,又驚又喜,道:“陽卿怎的還在此處?”

陽儀不回,卻一把抓住公孫度袍帶,急道:“主公怎的還在此逗留,可隨我速走!”

公孫度不動,笑道:“陽卿,天下之大,何處是吾容身之地?今便死矣,不負我縱橫遼東一場。汝可速走。”

陽儀泣道:“自隨主公至遼東,某深受主公厚恩,今襄平有此厄難,吾豈能背主而逃?吾亦願從主公死此地。”

公孫度再勸,陽儀只是不聽,於是主臣數人,痛飲一番。在青州軍堪堪殺至府前時,縱火**,一把火把偌大個侯府燒了個精光。

黃忠率衆將入了城,見公孫度剛烈如此,也不禁爲之嘆息。事後收斂屍首,卻只發現公孫度、陽儀,以及諸衛士僕從,公孫度家卻不見影蹤。黃忠捋須道:“襄平既破,遼東已平。無名之輩,便也罷了!”

於是一面讓盧敏、崔琰兩人安排人手撫民,一面往青州報捷。同時分兵,讓關羽率衆往玄菟,太史慈率衆往樂浪。分取兩郡。

國內城,高建此時在王宮中,一五一十的把自己在番汗城遇公孫康兄弟的事給高句麗王詳詳細細的了出來。

然後道:“父王,公孫康道若父王遣援兵,他將割玄菟以讓我高句麗。不知父王意下如何?”

高句麗王半眯着眼睛,聽完了便道:“王兒此番表現得不錯。此事待我與諸臣細細議過,再作計較。”

高建聽了父王誇讚,心花怒放,退下之時,又道:“父王,兵貴神速,還望父王抓緊時間吶!”

第二日朝議,高句麗王就把這事給諸臣了,讓他們議議,可行不可行。

諸臣七嘴八舌就開了,有些便公孫度這匹夫,動不動就朝我們動刀子,這次便要按兵不動,看着他死才痛快。

有些便,只怕還是要救一救,公孫康得有道理,中原甲兵素來精銳,連公孫度都抵擋不住,更何況我們。若是公孫度一滅,那什麼青州軍又要來打咱們,怎麼辦?

有些便,瞎!遼東乃是幽州牧劉君侯麾下,只是被公孫度私佔罷了。聽聞此番青州軍跨海來擊公孫度,亦是爲了報公孫度昔年擅自出兵征討東萊之仇。和我高句麗有甚關係。且幽州劉君侯素來仁厚,不喜動刀兵。只要我高句麗不主動挑起邊畔,想來將來遼東不管是幽州還是青州作主,兩家必然相安無事。大王沒必要出兵救公孫度,以免觸怒青州……

大臣們分成幾個團伙,你你的,我我的。吵得高句麗王腦袋都快爆炸了。高句麗王想着遼東肥沃的地盤,又不清楚青州軍底細。瞻前顧後的,大臣們提的一條條意見,都被他給否決了。

最後,有個傢伙揣摩出了高句麗王的心思,於是進言道:“大王,咱誰也不幫,不幫公孫度,亦不幫青州軍。只是玄莬乃我高句麗故土,王城亦在彼處。不得不取之。青州軍與公孫度對峙,想來無暇顧這些事。不如我高句麗出兵,直取玄菟,收復故都。便是青州軍與幽州劉君侯知曉了,應該也會諒解的。”

自從王莽部將嚴尤誘殺高句麗王、高句麗從此獨立以來,遼東與高句麗便一直在打個不停。建武四年,遼東太守徵發大軍擊破高句麗,高句麗王被逼遷都到如今的國內城。雖然名義上一直向漢王朝朝貢,但高句麗卻一直未曾停止過蠶食遼東的土地。而百餘年來,斷斷續續的戰爭,也一直沒有停過。

所以,剛纔這個人講的一番歪理,也得過去。可不是麼,不是你們漢人無故殺我先王,我們高句麗人還在玄菟住得好好的。用得着退到這裡來麼。高句麗王一聽,一擊掌,着啊,得太好了,就是這個理。

玄菟是我故土,高句麗縣是我王城,爲何不能爲我所有?如今青州軍與公孫度打生打死,咱便出兵取了玄莬,先吞到肚子裡再。到時大不了再往劉幽州那裡哭訴一番,多進貢好了。

他卻是忘了,大漢曾發出來的那振聾發聵的聲音:“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無數的漢家兒郎,拋頭顱,灑熱血,便一直是這麼做的。就算是中原大亂,公孫度割據遼東,他也是這麼做的,無愧一個漢家兒郎的本份!

可惜,一貫的貪婪已經矇蔽了高句麗人的神智。

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攻並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重返荊州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七章 拜師盧植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五百四十一章 袁紹之死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六百七十二章第七百五十一章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六百六十四章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六百八十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六百七十一章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六百八十三章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
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攻並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重返荊州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七章 拜師盧植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五百四十一章 袁紹之死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六百七十二章第七百五十一章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六百六十四章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六百八十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六百七十一章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六百八十三章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