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虞病逝(二)

劉虞清醒過來之後,在那麼一瞬間,想了很多事情。關於他,關於劉備,關於大漢的未來。

劉虞心中很清楚,天子到了青州之後,會發生什麼事。他宦海浮沉數十載,什麼事情沒有經歷過。天子與長安朝廷遠離權利已久,青、徐二州雖然名義上還打着大漢帝國的旗幟,事實上卻只聽劉備的號令。劉備與他劉虞、袁紹等人都一樣毫無區別,都是割據天下的諸侯。唯一例外的,只是他劉虞和劉備是漢室宗親罷了。

朝廷到了安全的地方,必定要抓權。劉備會願意嗎?他會甘心交出他艱苦奮鬥、捨命搏殺而得來的基業嗎?就算他願意,他麾下的那些驕兵悍將們,願意嗎?

就算劉備交出權力,到時朝廷與青州兩套不同的班底,兩套完全不同的施政理念,這其中會發生何等激烈的碰撞,劉虞閉着眼睛隨便一想便會知道。

誰是真正的對百姓好,誰是真正的對大漢帝國有利,誰才能夠真正的鞏固劉氏的統治?

權歸朝廷,劉備生前,或許還能夠輔政,得以推行他的政治理念。劉備身後呢?天子柔弱,非是強主,他能壓得住經歷過戰火淬鍊的那些人嗎?他能夠應付得了那些權臣嗎?

與其如此,還不如讓劉備來推翻這一切陳規,打破這一切陋習。再造一個新的天下。劉備也姓劉,他身上也流淌着太祖高皇帝的血液。有何不可?

世祖光武皇帝能夠中興大漢,以劉備之能,恐怕也不是什麼難事。他已有青、徐二州,又接連打敗袁紹。只要自己身故之後,再將幽州相托,統一北方,數年可期也。誰也不知道劉虞此時心中已經轉過了無數個念頭。

而這些念頭,在以前的劉虞看來,都是大逆不道、不可思議的。如今,即將放下一切準備迎接死亡的劉虞,終於看得透徹。於是,劉虞看向劉備的目光,顯得無限柔和起來。劉虞開口道:“玄德,吾爲官數十載,能力有限,有得有失。諸事不必多說,自有後人評說。吾獨有一二事,牽掛於懷。若不吐出,死難瞑目。”

劉備知道,劉虞準備託以後事了,於是便肅然道:“還請太傅示下。”

劉虞便開口道:“吾有一子劉和,昔年隨侍天子駕前往奔長安。後來受命出使,卻羈留於荊州。吾死之後,還請玄德知會荊州劉景升,望他看在同爲宗室的份上,放還吾子。”

劉和受命出使,被劉表給扣了下來,一扣就是數年。數年過去,劉和早就把消息傳遞到了幽州。只不過幽州戰事頻起,劉表也沒虐待劉和,於是劉虞便也沒有召還劉和回來。如今劉虞將死,劉表自然不能再阻劉和,此乃人倫大道,劉表海內名士,怎會阻礙?劉虞明知劉和會回來還如此說,那就是表明,劉和以後就交給你劉玄德了。不然幹嘛要你劉備去知會劉表,豈不是多此一舉?

劉備點頭應下。劉和早年出仕,隨駕左右爲侍中,後來被董卓所挾一道隨天子百官西遷,又受命潛出關中,欲聯絡關東諸侯迎駕。雖然未見過其人,但觀其種種所爲,卻是一個有勇氣,敢於任事之人。這樣的人,劉備那是多多益善,歡迎至極。

劉虞見劉備點頭,心中歡喜。他再位高權重,也是一個父親。臨死之前,也免不了兒女情長。獨子不在身邊,心中有許多話不能對劉和說,但能夠安排好劉和的將來,心中便也少了牽掛。劉備的人品信用,世人所知。有劉備的應允,劉和將來就算不能封侯拜將,也可富貴平安的度過一生了。

劉虞長吁一口氣,又對劉備道:“玄德,不知你對天下形勢,有何看法?”

劉備被劉虞問得一愣,遲疑半晌,卻不知道如何應答。難道他要對劉虞說以後我會掃平諸侯,再興大漢?

劉虞見劉備遲遲不答,便知其心意,心中暗歎,果然如此。他對劉備有此野心毫不意外。他是讀書人,自然明白一個道理。就是這天下,終歸還是實力強大的人說了算。董卓強橫,所以他敢行廢立;袁紹強大,所以他也能行廢立;到了袁術這,乾脆就自己僭號稱帝了。劉備總歸是姓劉,比起那些異姓諸侯來,劉虞更加樂意劉備能成事。

於是劉虞便屏退左右,看着劉備一字一句的說道:“若有那一日,還望玄德莫要對陛下做那不忍言之事。”

話音方落,劉備便嚇了一跳。他看着劉虞,臉色陰晴不定。劉虞話裡話外的意思,只有一個,就是讓自己將來有稱帝打算的時候,能夠放過當今皇帝,不要做那弒君之舉……

劉備看着劉虞,還想分辯幾句,說自己沒稱帝的野望,只想做一個大漢帝國的純臣,能夠在青史上留下君臣相得的美譽就已經很滿足了。但看着劉虞雙眼中流露出來渴望、信任的眼神時,劉備頓時便說不出話來了。

於是,劉備低下頭來,認真思考了許久,也一字一頓的道:“太傅,未來諸事,我未曾想過太多。當下我只想掃平諸侯,平定海內。”

劉虞道:“四海合一之後,玄德不行出那一步,玄德麾下自然也有人會推着玄德前行,否則玄德如何酬謝功臣?”

劉虞字字誅心。劉備現在已經是總秉朝政的大將軍了,將來平定天下之後,天子如何酬謝封賞你?你又拿什麼來封賞你的部下?功高蓋主,封無可封,到時你束手就擒嗎?

劉備退無可退,只好硬着頭皮道:“劉備答應太傅,若真有那一日時,必保陛下安危。還請太傅放心,劉備非是狠辣嗜殺之人。”

劉虞聽了,嘴角綻出笑容,道:“玄德切記,莫要忘了今日之言。否則,老夫便是到了九泉,亦不放過玄德。”

劉備苦笑着點頭稱是。劉虞笑道:“餘事已了,吾心中再無牽掛,玄德自去,不必陪吾這將死之人了。”

劉備又陪劉虞說了幾句話,見劉虞精神不振,便告辭離開。

劉備走後,劉虞又喚了齊周進來,命他準備紙筆,開始撰寫遺表。寫完之後,蠟封起來,命齊周快馬送至青州,呈送天子。

然後又喚了幽州諸文武,請了劉備進來,對劉備道:“玄德,吾已上表,向天子舉薦盧子幹,代我鎮守幽州。今後,幽州這重擔,便全在你身上啦。”

言罷,拿手對着齊周等人一指,便含笑而終。

劉虞一死,左右文武與侍者,皆跪伏於地,放聲大哭。

劉虞在幽州多年,待下恩厚仁慈,他這一死,諸人無不痛惜流涕。消息傳出牧府,頓時整個薊城,哀聲一片,聲震九天。

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七百六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七百五十章第七百五十章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揚州異動(四)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一百七十一章 陽城之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九十五章 大戰江陵(四)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二百六十二章 冀兗交鋒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形勢突變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戰夏侯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七百十六章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戰夏侯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七百五十八章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六百七十章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
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七百六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七百五十章第七百五十章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揚州異動(四)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一百七十一章 陽城之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九十五章 大戰江陵(四)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二百六十二章 冀兗交鋒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形勢突變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戰夏侯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七百十六章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戰夏侯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七百五十八章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六百七十章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