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揚州異動(四)

荀攸也從賈詡之論,覺得一城一地的得失並不重要,瓦解曹、孫聯盟才最重要。若能以一郡之地而使曹、孫聯盟分裂。那是再划算不過的事情。不如先穩住南方,然後再派兵進入兗州,迅速平定兗州,到時豫州和揚州自然會自動消停了。

劉備聽了之後,便從此議,遂使人告之關羽,命他棄壽春,救彭城。關羽在壽春得了信,悶悶不樂,他經營壽春多年,一直把這裡當作進攻徐州的大本營。只是這幾年,主公在北方連連用兵,無暇南顧,所以拖延到今日。現在揚州與豫州聯手,彭城危急,不得不救。但要他放棄壽春,他又捨不得。只是他也知道,敵衆我寡,若仍堅持守壽春,彭城那裡恐怕有危險。他不是對文聘沒信心。而是對自家的後勤有擔憂。壽春與彭城都被圍困,糧草運輸不易,自己這裡還好說,彭城那邊,夏侯淵必定會襲己軍糧道。己軍本來就缺糧,聽說臨甾那邊米價從年前就開始飛漲了。若兗州、徐州兩地戰事糜爛,主公日子只怕不好過。罷了罷了,便棄了壽春,把九江讓給孫堅。先解彭城之圍再說。

待得主公全力平定了兗州,且看你豫州與揚州又如何。不是誰都能夠捨得放棄的。劉備以戰略的高度,關羽以莫大的勇氣決定放棄壽春。只是吳匡,就真的不能理解了。他親耳聽到關羽說放棄壽春之後,不由驚道:“將軍,我等在壽春經營多年,爲何輕易便棄之?”

關羽捊須道:“彭城被圍,欲棄壽春以保彭城。是以棄之。”

吳匡連連搖頭,道:“仲業在彭城,足可保彭城無憂,那夏侯淵再是厲害,斷然不能輕易便拔彭城。仲業只須堅守數月,最多年餘,待主公平定兗州,夏侯淵兵必退矣。何故要棄壽春?”

關羽道:“若夏侯淵使人圍彭城,而後遣大軍襲我之後,與周瑜夾擊壽春。我亦危矣。九江孤懸在外,除壽春外,諸縣皆不可守。徐州重兵在元龍處,無濟於事。莫如且退,擊走夏侯淵後,再還師壽春可也。”

吳匡道:“壽春經將軍修葺多年,易守難攻,今日一旦棄之,來日欲再奪回,難矣。”

關羽嘆道:“主公自有計較,欲舍九江而止揚州軍。我不得不從也。”

吳匡聽了,這纔回過味來,這是割肉喂狼啊。可是誰能保證,這狼就此滿足不再發起攻擊呢?

關羽也知道這一走,也不知道何時才能來壽春了。於是能帶走的,他打算通通帶走。包括百姓。這一折騰,在壽春便不知道弄了多大的響動來。

周瑜探得消息,得知關羽欲走。也是驚疑不定,壽春這麼大的城池,關羽竟然捨得?要是壽春不缺糧的話,堅守個一年二年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啊。

等到周瑜確定這個消息爲真時,關羽已經率軍渡過淮水了。一路上,百姓哀哭之聲不絕於耳。劉備再好,哪裡有自己的家好。就算是關羽向百姓承諾到了徐州之後,官府會重新授給他們田宅,可是不是所有百姓都願意拋棄家業隨關羽北上的。關羽也不管你願意不願意,反正就是要進行強遷。他可不願把這些人留給周瑜。在把百姓驅離出城之後,關羽又一把火燒掉了自己多年的心血。

周瑜匆匆率軍趕到壽春城外之時,只見熊熊大火,已經映紅了半個天空。呂蒙在旁邊看了,不由鄙視道:“素聞劉備仁德愛民,想不到也會使這等手段。”他自然不想接收一個被燒成廢墟的壽春城,是以有此言。

周瑜聽了,不禁莞爾:“劉玄德仁德愛民不假,但兵家行事,豈能全憑仁德,若如此迂腐,劉玄德不配有今日也。”

對付敵人自然是不措手段。對敵人講仁德,除非是傻子。周瑜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呂蒙被周瑜一說,也不禁有些訕訕,於是便道:“公瑾,關羽挾了百姓而行,其行必緩,不如追而擊之?”

周瑜道:“關羽必有防備,追之未必建功。”

呂蒙不聽,於是周瑜遂許之,呂蒙興沖沖的引兵去追關羽,行至半途,被吳匡截住,兩家大戰一場,互有勝負,呂蒙見佔不得便宜,遂引兵便退。

周瑜心道,昔年張繡在南陽與曹操戰,先追而敗,後追而勝。今關羽伏兵已出,莫如效張繡故事再追之?其必不知我再追也,可勝之。

於是便率呂蒙,又來追關羽。追之淮水畔,只見當先一員大將,黑甲紅袍,端坐於馬上,右手提刀,左手捊須道:“公瑾何來遲,關某候之久也!”不是關羽,更是何人?

周瑜見關羽有了準備,當下便止,引軍緩緩而退。關羽見周瑜識趣,於是便也調轉馬頭,引兵自走。周瑜遙遙望着關羽的背影,不禁嘆道:“真名不虛傳也!”

關羽到了徐州境,乃命甘寧率水師與陳登一道鎮守廣陵。又分吳匡往下邳,助陳珪守下邳。又遣劉曄去彭城送信,讓文聘堅守。自己卻不往彭城,將百姓交給下邳相陳珪安置之後,關羽卻是引兵星夜往東海去了。

關羽被揚州、豫州給噁心到了。他決定給夏侯淵一點顏色看看。九江讓給揚州之後,壽春被自己一把火燒成了白地,想來孫策、周瑜暫時不會用兵。既然夏侯淵兵圍彭城,那就讓他圍好了。自己把九江一讓,頓時便覺得海闊天空,再也不用兩頭爲難了。

關羽去東海,尋東海王劉祇去了。東海王一脈,乃是世祖光武皇帝的前太子劉強的傳承。百多年前,劉強因母親郭皇后被廢而心不自安,於是向劉秀自請辭太子之位。劉強素無過錯,劉秀不忍心廢之。但劉強一力請辭,於是過了好幾年之後,劉秀封陰皇后之子東海王劉莊爲皇太子,改封劉強爲東海王。因爲劉強無過,劉秀心中不忍,於是把東海國劃了二十三縣給劉強,還不罷休,又將魯王改封北海王,將魯國的六縣,也全部作爲東海王劉強的食邑。可以說,當時的東海國,共有二十九縣,是漢王朝的第一諸侯國。

而劉強這一支便在東海傳承至今。因劉強的原因,東海王在諸侯王中地位也比較特殊。關羽來尋劉祇,就是想利用劉祇的影響力,出其不意攻打魯國。

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六百九十九章 穎川戰役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術野望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七百五十六章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四百三十章 楊奉作亂(二)第七百六十七章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七百三十二章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二百六十一章 徐州之亂(完)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七百九十八章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
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六百九十九章 穎川戰役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術野望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七百五十六章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四百三十章 楊奉作亂(二)第七百六十七章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七百三十二章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二百六十一章 徐州之亂(完)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七百九十八章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