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

中平五年夏四月至秋七月,短短數月,三換太尉,曹嵩、樊陵先後爲天下異亂丟了太尉之位。(秋七月,天子罷樊陵,拜射聲校尉馬日磾爲太尉。

八月,天子大病一場,思立太子,而屬意皇子劉協。因四海之內,軍政皆出自大將軍何進門下而不自安,於是乃置西園八校尉,又拜衛尉董重爲驃騎將軍,以分何進之權。董重,天子生母董太后親侄。皇子劉協自小被董太后親自撫養長大,是以天子欲以董氏爲劉協臂援。

西園八校,上軍校尉蹇碩、中軍校尉袁紹、下軍校尉鮑鴻、典軍校尉曹操、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瓊。於西園內各募精壯,悉聽命於蹇碩。蹇碩乃中官,等於這枝精銳,便是直接受皇帝所命,不爲外朝官所左右。

天子設西園八校,爲以後立太子清除阻礙是其一;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制衡大將軍何進以及何進身後的士人集團。

自解除黨禁以來,黨人紛紛回到官場,他們有能力有名聲,很快就成爲了朝堂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黨人們經過血的教訓,經過漫長時間的考驗,就明白了一件事情,這輩子,就和閹宦們過不去了!

不是閹賊弄權,他們何至如此?不是閹賊弄權,國家何至如此?黨人們與外戚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礎,前太傅陳蕃和前大將軍竇武,就是典範。於是,本來看不起何進出身的士人們,紛紛轉而和何進合作,他們太清楚了,沒有一個有權有勢的強援,黨人們做不成任何大事。更別說對付宦官了。

何進起於屠家,比不得竇武書香門第。正是缺少刷聲望的好機會,見黨人們有意合作,更是一拍既合,於是連連舉薦黨人或與黨人有關的士人。自任大將軍以來,數徵海內名士,雖然有像鄭玄這樣的不給面子的,但也有許多人感其心誠,甘心爲其所所用。

例如鄭泰、荀攸、王謙、趙歧、伍孚、董扶等等,董扶這傢伙,就是說益州有天子之氣,讓劉焉去益州的,伍孚,後來單身刺董卓的勇士……這些人,都是一時之傑。至於袁紹袁本初,更是和何進打得火熱。曹操曹孟德也是何家常客。

天子寵信宦官,而何氏寵貴,多賴閹宦,當年何皇后妒殺王美人,天子大發雷霆,還是張讓等人求情,還出了一筆錢安撫天子,這才讓天子息怒,不然,可能皇后之位都難保。是以何皇后對宦官們向來很好。可政治上的事情,是真的說不清楚的,時而對立時而合作。天子見外戚竟然漸漸與士人集團合流,尤其是這個外戚還執掌天下兵權多年,這還了得?

於是便於今年,設置西園八校,以制大將軍。蹇碩的權有多重?詔書裡大概是這個意思,就是大將軍以下,司隸校尉也得歸蹇碩管……

後來天子覺得這樣做有點不好意思,針對性太明顯了。於是在平樂觀講武耀兵的時候,還是讓何進來了,讓他當閱兵總指揮,天子在大傘蓋下面,何進在小傘蓋下面。暗底下給出的信號就是天子還是信任自己的大舅哥的。

冬十月,青、徐黃巾復起,寇郡縣,殺掠吏民。天下滋亂,有望氣者以爲京師當有大兵,兩宮流血,於是天子聞言,自稱無上將軍,着何進等悉領兵屯於平樂觀下,講武耀兵。

蹇碩本來得天子信重,受此重託,心潮起伏,涕淚橫流,恨不得立馬爲天子去死。可講武之時,何進就跟隨在天子身側,而西園八校中的袁紹、曹操似乎是何進的鐵桿?這天子是幾個意思呀?蹇碩本來就是殘缺之人,心思敏感,天子這樣一來,又讓他不自信了。這也是天子帝王手段玩慣了,總想着制衡一下,這西園八校好好的卻也被天子給“制衡”了。

蹇碩掌控北軍之外的京師精銳,卻仍然怕何進怕得要死,於是與諸中常侍一起遊說天子,說西邊涼州亂成一鍋粥,邊章、韓遂勢大徒衆,不如遣大將軍何進率北軍五校及京師諸營西行平叛。

天子也爲涼州諸事愁着呢,一聽,馬上就同意了。於是就下詔,讓何進率兵去涼州,都督諸軍事。

何進還是有幾把刷子的,並不像後世解讀般的各種不堪。想想他穩坐大將軍之位數年,又得如此多的士人相助,便知道他有着一定的政治智慧和手段。當年他剛爲大將軍時,大將軍府還在新建,楊賜遣孔融持貼相賀,孔融要插隊,然後何進門客沒有立馬彙報,估計孔融看何進不起,本來就不想來,於是便立馬搶了拜貼就跑了。當時便有門客說,孔融太不拿您當回事了,不如遣門下劍客刺之。又有門客說孔文舉海內有名,不宜害之。何進欣然從之。可見一朝得意的大將軍何進,還是有容人之量的。更讓人驚奇的是,他還是楊賜的門生。楊賜是誰?天子帝師,人品聲望幾近完美的一個人,弘農楊氏、汝南袁氏,都是世代高門,宰輔數出,但時人風評,楊氏名望卻在袁氏之上。所以說何進壓根就不笨,天子一下詔,何進馬上就明白,有人給他穿小鞋了,這人想都不用想,就是宦官。

何進當時就對天子說,爲臣很想爲天子分憂,爲國家出力啊。可是我所掌管的北軍已經被皇甫嵩帶出去一部分,剩下的這點,要保證京師安全啊。現在袁紹袁本初去了徐、兗等地,不若等他募兵回來,我再去?

天子耳朵軟,不知道這是何進的緩兵之計,還以爲何進一心爲自己着想,於是感動得馬上就同意了。

曹操聽聞大將軍欲西征討叛,還激動得不得了。一門心事想着跟何進出徵,以建功立業。以至於後來夢想破滅後,在多年以後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中,還在念叨:“……後徵爲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爲國家討賊立功,**封侯作徵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曹操自然沒能夠去成涼州,別說他了,就是劉備想去涼州,也沒能夠去成。他在荊州,上表數次欲前往涼州,或者幽州。卻不知道爲何,奏章總是留中不發,不知道是天子懶得理他,還是宦官把奏章給扣下來了。

劉備徹底沒人管了,卻又不敢撒野。於是只好移師洞庭湖畔,大開軍屯以就糧。順便把之前的水寨,閱兵臺,還有土牆,又撿起來繼續完善。

都這個時候了,還有幾個月,到了明年,天子就要駕崩了,他還有什麼好擔心的,難道還愁他無用武之地?

於是劉備便在荊州,坐看皇甫嵩帶着董卓等和涼州叛賊打生打死,坐看孟益帶着老同學公孫瓚和張純、張舉等衝鋒對決。

在中平五年裡,劉備發現,面對天下形勢,他幾乎徹底成爲了一個看客。

他所熟悉的人和事,孫堅正在長沙,太守當得有滋有味;陶謙去了徐州,領了徐州刺史的差遣,對付徐州黃巾賊去了。他到了徐州,弄了一枝天下有名的丹陽精兵;曹操正在京師,爲西園新貴,正胸懷壯烈,躊躇滿志,想着去西征;老同學公孫瓚更不用說,在幽州和鮮卑、烏桓賊兵打得正歡呢;而老師鄭玄仍然在老家隱居,泰山大人盧植身在尚書檯,對天子失望透頂,多年不曾就政事發過一言,只是默默的在尚書檯處理政務,盡着臣子最後的本份。大舅哥掛了個閒職,每日裡只是在家讀書。劉備雖然知道他們都沒事,但秉着謹慎的心態,去信數次,讓盧植全家遷往幽州或荊州,可盧植執意不肯,說君雖無道,但君不棄臣,臣死亦不棄君……十一郎劉恪,跟着皇甫嵩在涼州,劉備也有些擔憂,不過他知道十一郎一樣嚮往着壯懷激烈,百戰黃沙。他雖然知道自己一句話便可以讓劉恪回來,跟在自己身邊。但他不會這樣做,不會束縛住十一郎。

右將軍皇甫嵩督前將軍董卓所部,共計四萬餘人,前往陳倉討伐涼州賊王國。皇甫嵩軍中宿將,威望素隆,而董卓桀驁不馴,每與皇甫嵩意見相左。此番前往陳倉,董卓欲速進軍,皇甫嵩不肯,董卓乃進言曰:“智者不後時,勇者不留決,速救則城全,不救則城滅。全、滅之勢,在於此也。”暗諷皇甫嵩無智無勇。

皇甫嵩一生從軍,幾起幾落,看盡人間百態。如何不知董卓之意,只是一笑而過,而後道:“不然,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以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我,可勝在彼。彼守不足,我攻有餘。有餘者動於九天之上,不足者陷於九地之下。今陳倉雖小,城守固備。非九地之陷也。王國雖強,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勢也。夫勢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國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陳倉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煩兵動衆,而取全勝之功,將何救焉!”

這是以老將一生的心血,在向董卓傳授兵法的經驗心得了。在皇甫嵩眼中,他已經老了,以後的漢室天下,還得靠董卓這一批能打能戰的“年輕人”。可惜,董卓沒能領悟大漢死忠皇甫嵩的意圖,還以爲皇甫嵩在擺老資格教訓他。心懷不忿的同時,自然也沒把皇甫嵩的一番金玉良言聽到心裡去。

可惜了。

感謝書友無痕e、天意狂爲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在此祝各位書友們新春快樂,羊年吉祥,萬事如意,平安順利!我要去守歲了,這幾天雖然更得少,但我保證不斷更,一直到初九我回上海,恢復正常更新。老家條件有限,還請大家理解了。謝謝大家。

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七百四十一章 襲破羅縣第七百六十六章第六百九十七章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七百五十二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五百五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一)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六百八十七章 首戰黃蓋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六百八十一章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七百五十一章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六百八十二章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七百四十四章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十八章 涿縣初見(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七百零九章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攻略(二)第七百三十一章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第五百五十五章 關中攻略(七)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八十八章 黃巾亂起(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六百三十四章 兗州攻防(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258徐州之亂(五)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四百五十七 風雨幷州(完)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七百五十三章 祝大家中秋快樂
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七百四十一章 襲破羅縣第七百六十六章第六百九十七章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七百五十二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五百五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一)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六百八十七章 首戰黃蓋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六百八十一章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七百五十一章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六百八十二章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七百四十四章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十八章 涿縣初見(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七百零九章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攻略(二)第七百三十一章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第五百五十五章 關中攻略(七)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八十八章 黃巾亂起(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六百三十四章 兗州攻防(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258徐州之亂(五)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四百五十七 風雨幷州(完)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七百五十三章 祝大家中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