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延平六年春正月,曹、吳兩家經過漫長的脣槍舌劍,終於達成了停戰協議。雙方約定,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不再互相仇視、攻擊。而是聯合一切力量,抵抗即將南下的劉備集團。因此,爲表示誠意,曹操指示程昱,答應“支援”江東錢糧絹帛總計百萬。

談到這裡,孫策也只能先答應下來。孫策知道已經到了曹操的底限了。他試探的提出讓曹軍退還武陵,回到以前的兩軍實際控制線。結果程昱立馬就跳了起來,言辭激烈的表示反對。

孫策也知道,這肯定是曹操不能答應的條件。投入了那麼多錢糧人馬,打了那麼久,最後還要把戰果給吐出來,換誰也不能答應。真答應了拿什麼來跟將士們交待?

索性羅縣孫策也不要了,反正漢壽、孱陵都在曹軍手中,要回一個羅縣也沒什麼大用。在面臨外部大敵的壓力下,孫策相信,兩家再起大戰的機率已經是非常低了。於是就乾脆獅子大開口,多要點補償吧。

現在曹操最怕的就是孫策年輕氣盛好面子,不答應他的條件。要是孫策選擇與他死磕,劉備打來了,他就真的只能乾瞪眼了。劉備有雄厚的基礎可以兩線作戰。但他不可能在打孫策的同時再與劉備打。所以曹操只能接受孫策的訛詐。反正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那就儘量用錢解決吧。

南方的戰火逐漸熄滅,消息也傳到了北方劉備的耳裡。他在書房中微微一笑,心中頗爲自得。自己還沒動,南方的兩大諸侯就嚇得握手言和了。這也足夠他驕傲的了。

不過,戰爭的開始由他決定。既然南方都停止交戰了,那自己也就拖一拖,嚇嚇他們吧。孔融那邊也來了消息,經過漫長的工期,長安城已經被他修繕得七七八八了。只要再把諸帝陵墓修復,他這邊就可以着手安排遷都的事情了。

遷都非常重要,在諸臣的心中,甚至比出兵討伐南方還要重要。劉備也能理解,自古諸夏人民就講究一個名正言順。如今天下形勢一天好過一天。最起碼,在北方而言,就只有自己這麼一個大軍閥了。所以天子不能再客居臨甾了。這是對天下、對朝廷、對天子的極度不尊重。

在考慮遷都的同時,劉備也在考慮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他在思考推動限奴的可行性。漢朝不禁兼併,王公貴族們有了錢就買地。災年是他們共同的盛宴。自耕農破產後,要麼淪爲流民,要麼淪爲佃戶,最慘的就是賣身爲奴。從此戶籍就會在官府消失,然後朝廷就在這些奴僕身上收不到一個五銖錢。

東漢末年的危機,是多方面的。涼州羌亂,靈帝怠政,還有就是越來越嚴重的土地兼併和稅賦減少。諸多原因綜合在一起,百姓們覺得活不下去了,自然就會揭竿而起。反正坐在家裡也是等死,還不如奮起一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說不定就能讓日月換新天了呢?

現在漢王朝這破屋子,沒被徹底砸爛,其實也已經是砸得差不多了。經過了黃巾之亂、董卓之亂,還有諸侯混戰、匪盜橫行等一系列的事件後,宗室和功勳貴族們被重挫。而之前在天下人眼中,大地主們都是誰,無非是宗室諸侯王和功勳貴族們罷了。他們的力量被削弱,死的死,散的散,失蹤的失蹤。留下大量的財產,被劉備所接收。除了他們外,還有大量的在戰亂中失去了生命的可憐人,他們的無主財產,也被官府接收登記。

這麼多的財富,自然要經過再分配。經過了大大小小的戰爭,雖然北方基本上恢復了社會秩序,但人口比起鼎盛時期來,還是減少了許多。大量的土地等着人去耕種,社會上的各類物資也等着人去生產。所以這個時候,不釋放奴婢,如何能行?

每個官員或者是大戶人家裡,哪家不是奴僕成羣?而且奴僕多了,還有一個壞處,就是主人家會自做主張的訓練、武裝奴僕,讓他們變成自己的部曲私兵。這也是漢末豪強大族多不能制的原因所在。

劉備掃平了北方,他自然不能再容忍這種情況存在。整個北方,除了他的軍隊,他不希望有任何人再以各種名義擁有任何私人武裝。誰都不行!

劉備是想到就要做的人。差不多考慮清楚、權衡利弊之後,他就把幕僚們都請了過來。然後向他們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出乎劉備的意料之外,從荀彧到賈詡,他們都表示了同意。只是希望在這條政令正式推出之前,再多思考、準備一下,以免善政變惡政。

劉備的限奴思想,極大的鼓舞了荀彧等人。他們是再正統不過的儒家傳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情懷仍然在。而孟子這個學派,雖然與荀子水火不容,但能一直沒斷了傳承,自然也是有他的道理。以人爲本,民貴君輕等等思想,哪怕是到了千年之後,仍然綻放着它所特有的光彩。就別提現在的擁躉們了。

荀彧總覺得,自己這個主公的腦海裡,有着無窮無盡的奇思妙想。限奴令如果能夠正確執行,那麼將會很好的解決廣袤的北方領土人煙稀少的問題。也會限制住豪門大族的勢力,他們對抗官府的力量。而官府登記在冊的戶籍也會大大增加,這意味着稅源會大量增加,朝廷財政在未來也會得到極大的改善。

歷代政權都非常重視自耕農。秦朝甚至規定,一戶人口超過了五個人,就要強制性進行分家,另立戶籍。這就是爲了稅賦的徵收。佃戶有什麼用?奴僕有什麼用?他們又不向朝廷交稅。只有自耕農,纔是一個政權的基石。

土地被兼併,自耕農大量消失,到了這個地步,也就意味着這個政權差不多要走到頭了。荀彧不希望自己傾注了大量心血的劉備政權崩塌,自然會想着未來會越來越好,越來越趨近自己理想中的模樣。

所以劉備說要限奴,荀彧是打心底贊同。只是對於釋放奴僕之後的問題,荀彧有些不理解。畢竟沒有奴僕的服侍,很多人家裡就要亂套。於是荀彧就問了出來。

劉備聽了,笑了,這個其實很簡單,後來的宋朝就很先進,府中缺人,那籤合同啊,到你家去打工,長工短工都行,但僱傭工的利益受官府的保護。而且他們做工,稅賦一樣該交的還是要交。

而且劉備是限奴,並不是廢奴。他可不傻。限奴大家或許還能接受。可他要是在這個年代搞廢奴,那就真的是吃飽了撐的了。別的不說,光皇宮裡那些宦官,你怎麼辦?宮女還可以放出去,讓她們註銷宮籍嫁人。宦官呢?趕出去了,誰家裡敢用個宦官?

奴隸的存在,是有着客觀事實原因的。劉備不是神,他能改變歷史的走向,但並沒有能力決定一切。

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東征(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第七百十一章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六百七十六章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袁劉起兵爭幷州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四百七十九章 冀州攻略(二十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再議廢立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第七百八十章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七百六十二章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四百五十七 風雨幷州(完)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七百五十四章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七百四十四章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
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東征(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第七百十一章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六百七十六章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袁劉起兵爭幷州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四百七十九章 冀州攻略(二十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再議廢立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第七百八十章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七百六十二章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四百五十七 風雨幷州(完)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七百五十四章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七百四十四章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