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

感謝書友衣冠何在的打賞。⊙,

袁紹在洛陽,早就坐不住了。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短短一二年間,天下已經不是他所認識的天下了。就算是他與諸侯一起,重立了天子。天下大半諸侯也認可洛陽天子。可認可是認可,除了幽州劉虞外,便沒有一處諸侯進貢賦稅,以奉養朝廷和帝室了。

這怎麼辦?洛陽百官的俸祿、天子與皇宮的開銷……

袁紹爲此頭大得不行,雖然有朱儁等老臣的相助,可那點錢糧也只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遠遠不夠。袁紹也是個有眼光的,拿着大漢地圖看來看去,便盯上了冀州這塊肥肉。

無他,相比其他諸州,冀州之主韓馥乃袁氏門生,且才幹平平,性格怯弱。冀州又是天下諸州中難得的精華之地,卻是最好下手的目標。

當然,直接去強搶自己袁家門生的地盤,就是袁紹臉皮再厚也有點下不去手。於是袁紹便派了數位門客去遊說韓馥,並許下重諾,只要韓馥讓出冀州,袁紹必保其入洛陽,位居臺閣。

在袁紹看來,韓馥乃自己“袁家人”,自己又許以高位。這次遊說必定成功。雖然此時朝權皆歸尚書檯,三公早就不復當年之權柄,但畢竟也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是。

韓馥也不是傻子。自己在冀州做土皇帝不好,非得入京當個有名無實的三公?在冀州把袁紹的使者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但一談論到冀州的未來,韓馥與帳下文武便岔開話題,言辭閃爍,態度模糊。

袁紹使者在冀州逗留旬日,見毫無希望,便返還洛陽,向袁紹彙報,說如此如此。袁紹聽罷,面無表情的揮退門客,待房中只剩自己一人時,怒氣才勃然而發。汝南袁氏,自漢興以來,歷代二千石不絕,到了近百年,袁家更是四世三公,滿門纓簪。天下官員,多數出自袁氏門下。放眼海內,論名望之高,論聲勢之盛,哪怕是弘農楊氏,也不敢與之相提並論。袁氏可以說是除了帝室之外的大漢第一家族。

可是,自己這個第一世家的掌門人(這是袁紹自己封的,沒有考慮袁術的想法),向袁氏故吏提點小要求,竟然被無視了?你要麼就拒絕得直接點,現在這樣來和我繞彎子,是什麼意思?覺得我袁本初好欺負?

袁紹火冒三丈。覺得自己的臉面被冒犯了。於是急召心腹謀士逢紀、許攸與荀諶前來商議。

逢紀字元圖,許攸字子遠,這兩人都是南陽人。當年董卓之亂時曾與袁紹結伴一起逃離洛陽。荀諶,字友若,荀彧從兄。荀家人雖然得劉備庇護至幽州。但荀家子弟卻出仕四方,並不如荀彧一般全投在劉備帳下。劉備也知道這是世家分散投資的策略,後世不也有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面的理論麼。再說了,荀家除了遍尋不見人影的荀攸外,已有荀彧在手的劉備,已經很難再看得上眼。於是對荀家子弟的舉動,便也一笑了之。

這邊廂袁紹在密謀的時候。韓馥也在冀州發愁。他如何不知袁紹心意,只是這一大片基業,實在是捨不得就此拱手讓人。袁紹使者一走,他心中又隱隱在後悔,這次只怕是把袁紹給得罪慘了。

於是他也召集了諸臣前來商議。

冀州乃是上州,大漢十三州部,唯有冀州、荊州、豫州、益州人口超過六百萬。是以人傑地靈之地,才幹之士層出不窮。

韓馥麾下,沮授、田豐、審配、郭圖、耿武、李歷、麴義……文武兼備,濟濟一堂。一個個,都是當世英傑之士,可惜跟了個軟弱的主公。

韓馥愁眉苦臉,坐在主位上哀聲嘆氣:“諸君,前番本初使者來,意欲使我讓冀州,而後許我三公之位。我避而不談,使者怏怏而歸。料本初必定怨我,如何是好?”

殿下,衆臣對視一眼,都看到了自己眼中的無可奈何。如何是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已。冀州人丁數百萬,帶甲之士無數,勇將謀臣多如牛毛,還怕奈何不了一個袁本初。這又有什麼好操心的?

於是文臣們一個個的上前開解。說辭還要妥當,免得傷了自家主公的自尊心。結果勸來勸去,韓馥還是滿面愁容。

麴義便看不下去了。他少年從軍,在邊地涼州數與羌人戰,以勇烈著稱。如今爲冀州大將,統率人馬無數。軍人向來勇往直前,無懼任何艱難。見了韓馥這窩囊模樣,便氣不打一處來,騰的起身一抱拳,大聲道:“主公若有心對抗袁紹,但有所命,義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若主公猶豫不決,進退失據,依我看,便不如讓了這冀州去,自己還家做個田舍翁倒也自在!末將軍中還有要事,便先一步告退了!主公有了決斷,前來通知末將便是!”

說完,不待韓馥反應,扭身就走。

麴義撂下話便走,卻把韓馥氣得渾身發抖。他貴爲一州之牧,掌數百萬人之生死,何曾被人如此對待過。想不到,在州牧府,竟然被一區區老兵給鄙視了。真是忍無可忍。

審配、沮授皆以忠直著聞。見麴義無禮,而主公被氣得滿臉脹紅說不出話來,便上前道:“主公,麴義無禮,可遣吏鎖之問於獄!”

韓馥正欲點頭,旁邊卻傳來一聲冷笑,韓馥拿眼看去,卻是田豐,韓馥正欲大罵,卻又強忍心緒,道:“元皓可有異議!”

田豐出列對道:“主公,麴義在冀州軍中時日已久,又豈是一法曹可以治之罪?主公欲治麴義,須得親統大軍以擊之方可。袁紹在外虎視眈眈,此正冀州用人之機,麴將軍雖然言語冒失,然則一腔忠心猶在,不宜罪之。還望主公好言撫慰,勿使其生異心也。請主公三思!”

這時,韓馥纔想起來,麴義這傢伙,在自己就任冀州牧之前,就在冀州爲將了。經營多年,根深蒂固。自己若想遣一法吏便想將其鎖拿問罪,確實是太天真了。可是,真要爲這一點小事就帶兵去聲討麴義嗎?雖然是師出有名,可萬一打輸了怎麼辦?

韓馥拿眼去看衆臣,卻見衆臣也正在看着他,顯然是等他的決斷。思來想去,韓馥臉皮漸漸發熱,心道,今日在此被麴義無禮羞辱,若放之任之不管,日後我在冀州,豈有威信可言?豈不是人人皆可在我面前跋扈?說不得這次就要教訓下麴義了,也讓諸人知道,誰纔是真正的冀州之主。再說了,自己畢竟是一州之主,人馬也比麴義多,麴義除了束手就擒,他還敢以下犯上不成?自己又不是要他的命,輕輕教訓下而已,以後冀州還是要用他的嘛。

韓馥好一番思量,總算把自己給說服了,於是便道:“麴義跋扈無禮,今不治之,法紀何在?耿武何在?”

耿武在下面一拜,道:“末將在!”

“我欲親統大軍,聲討麴義,着爾爲先鋒大將,整頓軍馬,剋日起撥!”

衆文臣大驚,連忙出列勸道:“主公不可!主公不可啊!”

田豐也是傻眼了,自己不過這麼一說,話裡話外的意思還是讓韓馥不要計較麴義的無禮了,人家一兵家子,有什麼好計較的。而且人家也沒說錯嘛,你只要下定決心對抗袁紹,他可以爲你赴湯蹈火,只是互相扯皮的事就不要叫人家了。如今冀州有外患,韓馥竟然還真的決定去問罪麴義,這不是自毀長城嗎?

韓馥卻覺得智珠在握,此次教訓麴義,一定萬無一失。大不了教訓完之後,再好好的撫慰一番好了。這樣效果豈不是更好?

往日裡優柔寡斷的人,一旦下了決定,比任何人都固執。衆臣苦勸無效,只好拾遺補缺了。亂遭遭的忙了數日,韓馥便率了大軍出城找麴義的麻煩了。

麴義聞訊,驚得下巴都要掉下來了,真是入他孃的。這算什麼事啊這?麴義又好氣又好笑,卻是徹底把韓馥的本性給看透了。如此庸人,豈能爲他之主?

於是麴義便發火了,既然你無恥無能,便休怪我不講情面了。麴義打算迎頭痛擊韓馥,讓他好好領會,什麼才叫打仗。

袁紹與衆謀士還未商量出個四五六的時候,冀州的密報便星夜飛馳到了洛陽袁府。袁紹得了管家送來的密報,打開一看,便哈哈大笑起來。

衆臣見袁紹喜不自勝,便疑道:“主公因何而笑?”

袁紹大袖一揮,一張帛書便飛到了衆臣跟前,衆臣撿起來粗粗一閱,面色便也變得古怪起來。半晌,逢紀上前叉手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此天欲使主公得冀州也!”

許攸也笑道:“此戰無論勝負,麴義不復爲韓冀州所用也!”

荀諶不落人後,出列道:“主公,某與麴將軍有舊,請往冀州說之。使麴孝節爲主公所用。”

袁紹笑眯眯的,有了麴義相助,冀州有望矣。於是又拿着方纔管家送進來的一大卷文書細細瀏覽起來。

剛看完一卷,袁紹臉色便是一變,方纔的喜氣蕩然無存。

許攸見狀,便問道:“主公?”

袁紹長嘆一聲,道:“劉玄德好手段!”

轉而又厲聲道:“明晨朝會,吾必參上一本,然後遣使責之,其欲在青州收買人心耶?”

荀諶接過青州卷的帛書,細細看了起來,看完之後,也是嘆道:“劉玄德,真人傑也!”

袁紹聞言,心中更是不爽。劉備到了青州,簡直是如龍歸大海,掀起好大的聲勢。而授田令與免賦令,袁紹又不是傻子,官宦世家的傑出子弟,豈能看不出這兩條政令能爲劉備帶來多少好處?

越是如此,袁紹心中越鬱悶、不甘。自己乃天下第一世家之嫡子,討董逆,立正朔,負天下之人望,然則自己仍然身無立錐之地,爲了一個冀州,絞盡腦汁。憑什麼你劉備便在青州如魚得水?

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二百八十九章 遊說郭嘉(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二百三十五章 跨海東征(七)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七百三十七章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七百一十章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中攻略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七章 拜師盧植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一百三十九章 洛陽風雲(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三百三十章 南征袁術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
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二百八十九章 遊說郭嘉(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二百三十五章 跨海東征(七)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七百三十七章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七百一十章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中攻略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七章 拜師盧植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一百三十九章 洛陽風雲(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三百三十章 南征袁術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