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

作爲一個兗州人,面對夏侯惇時,滿寵經過分析認爲這是青州方面的離間計的同時,也本能的替他的兗州老鄉們分辨起來。

“仲德,公臺等事主公已久,披肝瀝膽,至誠至忠,如何是那等不顧名節的背主之人?還請元讓三思!”

“若兗州文武相疑,軍政必不自安,到時如何同心協力,以抗敵軍?此必敵分化之策也。”

滿寵說了很久,夏侯惇也聽了很久。

直到滿寵覺得口乾舌燥,這才停了下來。滿寵看向夏侯惇,滿眼期待。夏侯惇卻是幽幽的來了一句:“伯寧,我信你,也信仲德,然則兗州人人可信乎?”

剛開始滿寵還挺高興,聽到後半截話,心卻又涼透了。滿寵不禁站起身來,大聲道:“元讓,此時我們不能互相猜疑!以中敵人之計!若元讓有疑,莫如恭請主公裁斷!”

夏侯惇最終沒有張揚此事,也沒有去煩千里之外的曹操。只有滿寵知道,兗州文武之間,已經出現了一條細小的裂痕了。若果再有些微外力因素,它就會迅速擴大,然後爆發。

只是滿寵也沒有辦法。疑心一起,不是幾個人拍着胸脯保證忠心就能夠消除的。尤其是現在己方處於弱勢的情況下。

而事實上也是如此,只有在空前自信、處境佔優的環境下,人類纔不太會互相猜疑。而在劣勢、悲觀之時,猜忌之心若起,那就很難控制了。

事實上,從夏侯惇接下來的行動中,也證實了這一點。夏侯惇在蛇丘休整幾天後,率部後退的同時,卻要求臧霸堅守蛇丘。

ωωω ¤тт kǎn ¤C○

臧霸對道:“今巨平、成縣、汶陽皆在敵手,我駐蛇丘,兵力不足,三面皆敵,恐難敵漢軍。莫如棄蛇丘,退保章縣,此乃上策也。”

若在平時,夏侯惇便會允了。但在這個時候,夏侯惇看誰都帶上了一層猜疑之色。他覺得蛇丘還能守一守,最起碼可以拖延漢軍的腳步,好爲他在後防建立新的防線爭取時間,可是爲什麼臧霸不同意?

卻沒有想過,臧霸新逢大敗,手裡的軍隊已經不多,而士氣又不振作,若他與滿寵棄城走,卻獨留臧霸率部守蛇丘,這如何能夠守得住。臧霸出言反對,理所應當。而臧霸也沒說錯,在三面環敵,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守住蛇丘,那是千難萬難。搞不好這一仗打完,臧霸就會變成光桿將領。這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臧霸自然不願意做。

但臧霸一開聲,夏侯惇就不滿意了。

他眉頭高高皺起,看着臧霸冷聲道:“宣高,此乃軍令,你欲違令乎?”

夏侯惇是曹操指定總督兗州諸軍事的大將,他下了決斷,諸將自然要依令而行。只是臧霸的隊伍自成一系,平時夏侯惇對他也很客氣,諸事都是商量着來。想不到在這時卻是發作了。

臧霸聽了,心中不由怒氣一衝,拂衣而起,不辭而出門去了。

夏侯惇看着臧霸遠去的背影,冷哼一聲,對呆在一旁的滿寵道:“伯寧,我們走。”

出城之後,滿嘴苦澀的滿寵這才向夏侯惇道:“元讓,留宣高在此,以他新敗之軍。他如何是張飛、太史慈敵手?”

夏侯惇道:“那又如何。”心中卻是暗想道,嫌疑,只能以鮮血來清洗。

滿寵不說話了,這不是讓臧霸去死嗎?

這一路,兩人都顯得很沉默。

未幾,大軍自蛇丘退到章縣,扼守汶水上游。欲保東平。也就在這個時候,曹仁引大軍到了昌邑。曹仁之前接到夏侯淵的信,也知道兗州日子難過,誰曾想到了昌邑之後,竟然發現在程昱等人連番施爲之下,劉備的軍隊還是勢如破竹,奪取了泰山全境,濟北與東郡大部。

而任峻與呂虔的戰死,也讓曹仁感慨不已。任峻勇於任事,與曹家有親,呂虔熟知兵事,可稱良將。誰曾想就這樣折在了漢軍的手中。

曹仁在昌邑沒待多久,就接到了夏侯惇的信。匆匆跑到章縣之後,曹仁見了夏侯惇,便不禁埋怨道:“元讓好生糊塗,若果兗州諸臣真有異心,你我早爲階下囚矣,何必拖延到此時。”

這會兗州已成敗局,真有人想投北邊,也不用在這裡觀望下去了,早早的發動兵變,獻土而降不就完了?

別看兗州諸文臣不領兵,但他們的奴僕家丁算起了,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了。

夏侯惇嘆道:“我如何不知?我非是疑兗州所有,是疑其中一二矣。獨不知其一二是誰。”

曹仁明白夏侯惇的意思了,他不是懷疑所有人,而是懷疑其中或許有那麼一、二人與北方勾連。

曹仁笑了笑,對夏侯惇道:“元讓,便是有人與北方暗通款曲又如何,孟德早已說得明白,劉玄德大破袁本初之後,在北方趁勢而起已然不可阻擋。在關、涼已平,幽、遼已定的情況下,兗、豫必然會成爲劉玄德的下一個目標。我等在此,勝敗不論,只要拖住劉軍南下的腳步,好使孟德奪取西川、收復荊州,便能反轉局面,與劉玄德相抗衡。”

“兗州不保已然是定局。再深入追究何人投敵,已毫無意義,反而將會得不償失,動搖人心。”

夏候惇道:“若如此,我兗州形勢,敵軍豈不一清二楚,如何與之交戰?”

曹仁道:“你我皆統軍大將,自此之後,行軍佈陣之事,自行決斷便可,何必報之於程仲德、陳公臺?其等不知你我籌劃,又如何傳遞消息?”

夏侯惇道:“如此,恐引仲德等不滿。”

曹仁道:“無妨,此事我自當之,我回昌邑,親自說服仲德。”兩人商議已定,曹仁便又旋即回昌邑,往見程昱。

若說兗州諸臣,曹仁與夏侯惇最信誰,除了程昱,再無他人。

見了程昱,曹仁很乾脆的把前後諸事向程昱和盤托出,並向程昱提出,將與夏侯惇一道,共決軍機之事,不再報之於兗州幕府。

程昱聽了,一臉凝重,他也明白,曹仁這已經是非常信任自己了。否則不知會他也是正常。曹仁與夏侯惇都是主公股肱之臣,心腹大將,他們在兗州要自行其事,誰能夠攔得住。

見曹仁把話說開,程昱也只能點頭同意,並表示將由自己知會其他諸人。從此兗州幕府只負責錢糧與民政,不干涉參與軍事行動。

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戰夏侯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七百五十四章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三百七十一章 袁劉大戰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冀州攻略(十三)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戰開始(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八百十四章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東征(六)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五百五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七百六十六章
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戰夏侯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七百五十四章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三百七十一章 袁劉大戰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冀州攻略(十三)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戰開始(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八百十四章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東征(六)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五百五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七百六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