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

在以小農經濟爲主體、連官員發俸祿都是以多少石來計算的此時,是沒有無商不活的說法的。劉備也壓根沒興致來抓商業、搞經濟。皇帝又不看重gdp。當然,皇帝看重的似乎也不多了,天下只要別給他惹亂子他就完全可以不理……

劉備在縣丞的陪同下,興致勃勃的下鄉調研了,調研的對象自然是農業。劉備也是農家子弟出身,小時候放牛,插秧,砍柴,基本上能做的都做了。到了大漢,說實話,還沒種過田。等他清醒的時候,家裡的田地都發賣了。現在掌了一縣之印,這農爲天下之本,自然少不得要了解了解這方面的事。

然後劉備就發現了這個時候,挖粘土用木臿,掘硬土用钁,翻土之後要碎土,碎土要用耰,還有好多他似曾相識卻又說不出名字的農具……而這個時候,牛耕還沒有完全取代耒耕。

劉備又觀察了這個時候常用的長轅犁。看完之後,覺得和後世的犁相差蠻大的,長轅犁的轅超級長,轅上有衡,左右駕二牛,但非常不容易轉身。再又看了這時的鐵鏵,有大有小,但亦和後來相差甚大。劉備想了想,還記得曲轅犁是什麼樣的,便吩咐左右尋了幾個經驗豐富的老農,指着長轅犁一一指正,從鐵鏵到曲轅,犁評,犁建,說得頭頭是道。老農一聽,眼睛就亮了,想不到這個年輕的娃娃官還懂得種地。了不得啊。

旁邊的縣丞也是聽得一愣一愣的,搞不清楚劉備什麼時候又研究農學了,想起劉備是格物派的掌門,旋又釋然。劉備畫了份圖紙,吩咐老農到時去縣中尋都造監的製造一兩具,看看效果如何,再根據他們的經驗來進行改進。畢竟劉備也只能說個大概,在具體方面的調整,還是要這些行家裡手來。最後,劉備又溜達了一圈,看了看這個時候的灌溉設施後,便起身準備打道回府了。

這個時候有轆轤井,有桔槔井,有各種溝渠,階梯形的水田都有了。除了沒有農業機械,基本上和後世相差不大,劉備就猜測,這個時候田地的產量遠遠沒有後世高,估計大多半是化肥和種水的原因。在這方面,劉備也束手無策,沒什麼好法子可想。

走了不一會,劉備突然看見前方有一堆人正跪在地上,中間一個穿土黃色衣服的人在那裡唸叨着什麼,間隔一陣,那些跪着的人便往下拜,五體投地,虔誠無比。劉備心中疑惑,便與左右道:“且上前,問問是怎麼回事。”說完策馬近前。

劉備在外圍靜靜看了一會,就明白了,原來是個道人,經常來此替人看病送藥,因此被無數百姓擁戴。今日此人分發完藥物,卻在此講道。講了一番天與人,神與仙,便與衆人道:“諸位可知近數十年來,爲何我大漢四處災害不斷,異事連連?那是因爲上天發怒了,要變天啦!”

只這一句話,便把衆人的胃口高高吊起,注意力全集中過去了。這種禁忌官府是不允許談論的,但偏偏民間卻最愛談論這種禁忌話題,越神秘越喜歡。古今概同。

這個道人見得衆人一臉好奇的看着自己,心裡也忍不住得意,卻又一副得道高人的口吻道:“天地之間,五德輪轉,而萬物也有生死枯榮。想那大商朝,也不過六百載,大周朝也壽止八百載,強秦縱橫天下,二世而亡,而劉氏享國近四百載,也算是福澤綿長啦!我師門長輩夜觀天象,發現帝星不穩,而各地有龍氣現,這天下,只怕是要大亂啊!”

他入戲太深,這些話說出來,竟不由自主的帶上了一絲悲天憫人的情感,讓大家更覺得他是一個有道之士。這時,百姓便有些惶惑了,天下要大亂,是不是就是要換皇帝了?那我們該怎麼辦?做了幾百年的漢家臣民,如今卻不禁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便有大膽的人問了出來:“仙長,那我等該如何是好呀?”

道人臉上神光湛然,飄然出塵,他一撫頜下柳須,笑道:“無妨,正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貧道師門乃上古仙門,遣貧道等弟子出來行走四方,正是爲了拯救天下蒼生於戰火之中。如此可得大功德,從此功法圓滿白日飛昇!爾等不要驚慌,可各自在家靜待時機,到時自然有大氣運之人率你們脫離苦難水火。到時你們應命跟隨便時。貧道教你們一句吉語: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切記切記,不可外泄天機。”說完之後,不顧地上衆人的跪拜,一揮大袖,飄然而去。

若不是劉備乃後世之人,只怕他也要被這個神棍給唬住,這道人的賣相實在是太好了。一副好皮囊加上飄然出塵的氣質和悲天憫人的胸懷,無一不顯示他實在是神仙般的人物。也怪不得他一說,大家便信了。只有劉備暗暗皺眉,心想要是張角門下都是這種超級大忽悠,這天下可真完了。這道人剛纔直接從天道,從陰陽五德方面直接說炎漢的國運已衰,一下便說到人們心裡去了,正所謂國家將亡,必有妖孽,如果不是說大漢國運已終,怎麼解釋這越來越多的災害、匪賊、異事?天下真的是要亂了啊!這個時候的人們把沒有辦法解釋的事情都推給上天,推給天帝,藉此讓自己安心。這個道人很厲害,抓住人們的心理,直接攻擊大漢的根本。無論大家信與不信,心中總是有這個念頭了的。只要有這個想法,那麼便悄悄的等着這個念頭生根發芽吧。

而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縱然很多人心念大漢,卻依然覺得大漢已經無法挽回,而這是所有人都無法抗拒的大勢和天命。是以皇帝一死,便天下大亂,而四世三公之家的袁術,敢僭稱皇帝,便可以看出當時天下士人之心已經漸斬偏離了……

劉備把眉一皺,他知道亂世就是這幾年了,黃巾起義爆發的時候以他的影響力根本沒有辦法阻止。這一種歷史的必然讓他深感無力,但他卻決定,只要是他的治下,便必須不讓一個黃巾傳教人出現。於是便吩咐道:“派個人跟上去,看看他住哪,仔細盯住了,不要打草驚蛇!”

旁邊便有縣吏應命而去。

回衙之後,劉備並未掉以輕心,他決定寫信給曹操,旁敲側擊下,看看洛陽是不是也有了太平道的身影,如果有,那麼就請曹操這個地頭蛇去好好打探打探。以備將來。寫完給曹操的信後,劉備想了想,意尤未盡,又是數封書信一蹴而就,發往各處。

益州嚴顏、洛陽盧植等、穎川荀彧、東萊鄭玄……各處與劉備關係匪淺的人都收到了劉備的示警信件。

卻說劉備差人監視那個妖道數日,便有差吏回報:“縣尊,未曾發現此賊人同夥,賊道往日居在城外一破廟中,每日下午雲遊四野,替人畫符施咒,賜下藥丸,然後妖言惑衆。”

劉備沉吟一會,便道:“且請縣尉率人捕之。”差吏欲出,劉備一轉念,又道:“你且下去,我自與縣尉說。”卻是莫名來了興致,要與縣尉親自走上一遭,抓捕這個妖道。

城外北效,有一古廟,不知修建於何年何月,至今日,已殘破不堪,廟中有一泥胎,也不知是哪路神仙。香火早寂,只有石爐中殘存的香灰和蛛網密佈的門窗,向世人訴說着它的古老滄桑。這裡,向來少有人煙,多是乞丐居身之地。這些日子,這裡卻莫名來了個雲遊的道人。看他一身黃袍,腳踏月芒鞋,頭帶玄道冠,大袖飄飄,宛若謫仙。似這種人物,一般都是富貴人家的座上客,怎的也跑到這破廟來棲身了?

不過世道艱難,人心險惡。乞丐們都是久經風霜的人,心中好奇,卻也不肯問上一句。生怕惹上什麼麻煩。他們自有他們的生存之道。於是這個道人一來,他們卻反而搬出來,住在廟外了。

這一日,乞丐們正在歇息,他們一般要到太陽臨近下山的時候纔出去行乞,太熱太冷天氣不好的時候他們都是躺着動也不動的,偶爾在身上抓幾個蝨子來吃。就在乞丐們正懶洋洋的躺着的時候,劉備和縣尉率着一隊人馬出城了,直奔破廟而來。

直到近前,乞丐們才發現來了一隊官兵,不由嚇得一跳而起,看着官爺似乎對自己不感興趣,才抱頭一鬨而散。外面的動靜,也驚醒了廟中人。那道人把兩扇破門一打開,見是一隊官兵,爲道兩人,一個是俊逸的青年,一個是黑臉的大漢,而那大漢卻立於青年之後,看來是以這青年爲主。於是道人輕笑道:“兩位官家,貧道雲中子,此番有禮了。”深深稽了一首,又帶笑道:“不知兩位爲何而來,可是要看病麼?”

劉備看着這個強自鎮定的道人,似笑非笑,他就不相信這傢伙沒有發現廟後也有人包抄,只怕是沒法子再現身的吧,不然早跳窗跑了。劉備便笑道:“本官劉備,添爲廣陽令,今日前來,乃是相請道長前往縣衙一行,爲我等凡愚講解講解《太平經》!”

此言一出,雲中子心中暗道不好,他的猜測已經靈驗,他已經暴露啦。

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四百四十四章 馬邑城破(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二百八十九章 遊說郭嘉(二)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七百十八章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七百四十九章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四百七十章 冀州攻略(十二)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四百六十五章 冀州攻略(七)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柳攻防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七百四十一章 襲破羅縣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
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四百四十四章 馬邑城破(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二百八十九章 遊說郭嘉(二)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七百十八章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七百四十九章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四百七十章 冀州攻略(十二)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四百六十五章 冀州攻略(七)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柳攻防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七百四十一章 襲破羅縣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